十八世紀 哪些重要變革發生於這個世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民主國家的政治發展 一般都以推動自由化和民主化建立一個民主政治體制。 一個國家政治現代化的過程.
Advertisements

高中歷史 第四冊 1-2.
第三章 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二十世紀的西方歷史變遷.
組長:蔡雨桐 組員:鄒忠龍 林浩平 羅金偉 吳佳穎 洪偉明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像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 圖片來源:
帝國主義 法國大革命 、美國革命.
近代民族主義(19世紀) 三大動力: 1860年代的歐洲代表國家:義、德 建國手段:強制性與靈活外交 (一)法國大革命 (二)工業革命
拿破崙時代,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第三節 法國大革命 一場中產階級的革命.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星 際 寶 貝 3/19/ 林儀珊.
第二章 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 第 6 課 革命的年代.
法國大革命 2.從三級會議到國民會議 3.從共和政治到恐怖統治 4.拿破崙帝國的起落 5.維也納會議之後歐洲思潮與世界變革
助教資訊 姓名 位址 FB_ID 助教時間/地點 林光耀
啟蒙與法國大革命 康德:大革命時代的人選擇適合他們的政治憲法和一個避免戰爭的政治憲法也就是「啟蒙」的過程,這也就是說法國大革命事實上完成且繼續了「啟蒙」這個過程。在這個層次上,我們不可以忘記「啟蒙」與法國大革命。 康德:「我可以絲毫不帶先知的色彩,根據我們時代的表象以及預兆標誌,向人們預言人類達到了這個目的,這意思是說當人可以自行賦予他們所要的憲法,並且這部憲法能夠阻止一場侵略戰爭,達到這種狀況的時候,進步將不再被懷疑。」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拿破崙 by TONG SHU YING NAPOLEON BONAPARTE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紅與黑」 - 斯湯達爾.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美國獨立與建國後的發展 大業國中:鄭金明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的情景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睦鄰組織運動.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達利.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国大革命
經濟學 學經濟.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第一節 西方國家的優勢.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色彩的感覺 PCCS色表系統說明.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Welcome to my badminton world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從歷史看宣教.
香港中學生國民教育計劃2007 學友社   主辦 教育統籌局 合辦 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慈善信託基金 贊助.
花王集團.
41劉致瑄 42蔡姿盈 43戴貝珊 44劉芮均 45韓詠安 46顏志敏 47梁家華 48羅謙瀠 49蘇逸珊 50翁榆涵 51傅煒晴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十八世紀 哪些重要變革發生於這個世紀?

哪兩項革命是西方現代化歷程的「雙元革命」? 新左派史家霍布斯邦的解釋,他認為「雙元革命」出現在1789~1848年間,而且「從英國(工業革命)、法國(法國大革命)這兩個孿生的火山口向外噴發,中產階級取得最後的勝利。英國破壞了傳統經濟和社會結構;法國則引發每個新生國家的意識型態。兩種革命互為補充,而不是相互競爭。」 請問這兩項運動的目標為何?

美國獨立 背景:17世紀,英國移民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一)「五月花盟約」與感恩節 (二)發展農業與「黑三角貿易」 (三)1636年建立哈佛學院

美國獨立的遠因 政治: (一)沿襲英國政治法律體制 (二)英國內部動亂,且未特別關心此地 經濟:以滿足殖民母國為主 思想:受啟蒙思想影響

美國獨立的遠因 心理: (一)移民具平等、獨立精神 (二)曾受英國政府迫害,對英國政府具有疏離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獨立戰爭的近因 七年戰爭後(1756~1763年),加拿大成為英國殖民地(《巴黎和約》)→不需英國保護P4 英國對殖民地推徵新稅 (一)目的:國庫因戰爭空虛 (二)新稅:印花稅、進口稅等 (三)人民想法:「沒有代表就不繳稅」 法國支持

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 波士頓茶葉黨事件 時間:1773年 經過:市民將茶葉倒入港中→英國懲罰縮減自治權→人民要求「復權」→英國出兵平亂 結果:成為獨立戰爭的開端(1775年的萊星頓之役) 尚未要求獨立 http://www.kuan.cc/plog/index.php?op=Default&postCategoryId=3&blogId=1

英王喬治三世檢閱軍隊 喬治三世(1760~1820年在位)檢閱派往北美十三殖民地鎮壓的軍隊。 三民第四冊

美國獨立戰爭:大陸會議 第一次(費城,1774年),要求「復權」 第二次(費城,1775年) (一)推舉華盛頓為民兵總司令 潘恩,《常識》 (二)傑弗遜起草《獨立宣言》,闡揚「天賦人權」 (三)結果:通過 獨立宣言(1776年), 正式宣告獨立 潘恩,《常識》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獨立紀念館 1776年,在此簽署〈獨立宣言〉。(三民)

美國獨立戰爭經過 早期:殖民地民兵具優勢 中期:陷入困境 轉捩點:1777年 結果: (一)美國得到歐洲 國家的外交、軍事援助 (二)1781年英國投降 (三)1783年,簽約(美英《巴黎和約》)承認美國獨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獨立宣言 起草人:傑佛遜 意義:17、18世紀民主思想的結晶 主張: 資料閱讀 (一)自然權利 (二)社會契約 (三)革命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的民主憲政改革:邦聯政府 邦聯政府(1781年~1789年) (一)由來:1777年的大陸會議中提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號與《邦聯條例》→1781年成立邦聯政府 (二)特色:地方分權(獨立自主) (三)結果: 難有作為 出現政治改造的呼聲

美國的民主憲政改革 兩黨競逐 名稱 聯邦主義派 民主共和派 主張 擴大中央政府的權力 鞏固各州的自主權 支持者 學者及上層有產階級 中下層階級、小農、勞工

美國的民主憲政改革:聯邦政府 法源:1787年的制憲大會 理念: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 意義:第一個成功實施大型民主共和體制的國家 第一任總統:華盛頓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的發展 憲法修正:提升人權 兩黨政治 領土擴大(西進運動) 門羅宣言:1823年 (第二次獨立宣言) 民主政治(政黨競爭) :白成男普選(1830年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傑克遜

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時代 督政府 執政府 法國大革命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拿破崙帝國 1804~1814年 1789~ 1791年 1791~ 1792年 1792~ 1795年 1795~ 1799年 1799~1804年 拿破崙帝國 1804~1814年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新思想與舊體制的衝突 (一)舊體制: 君主專制: 社會結構與賦稅制度不公:第三階級的平民負擔過重 中古封建制度下的特權 政府體制紊亂 社會結構與賦稅制度不公:第三階級的平民負擔過重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二)新思想: 中產階級對政治革新的要求 ※自由主義 1、政治主張:民主制度 2、經濟主張:放任制度 3、重視:教育 啟蒙思潮中的政治改革思潮 工商經濟發展的需求 中產階級對政治革新的要求 ※自由主義 1、政治主張:民主制度 2、經濟主張:放任制度 3、重視:教育 4、特點:反對集體化與一致化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自由改革主張的宣揚 (一)知識分子批評時政 (二)大眾文化散播新思想 美國獨立戰爭的鼓舞 圖片來源:龍騰第四冊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財政問題 參戰導致財務危機: 賦稅制度的不公與 不合理:患不均 召開三級會議(1789年) (一)路易十四時期的各種戰爭 (二)國際戰爭的失敗 (三)美國獨立戰爭 賦稅制度的不公與 不合理:患不均 召開三級會議(1789年)

法國大革命 第一期:1789~1791年(國民會議) 第二期:1792~1795年(恐怖統治) 第三期: 1795~1799年(拿破崙) 第四期: 1799~1815年(拿破崙) 路易十六,龍騰第四冊

革命前奏:召開三級會議(1879.5,凡爾賽宮)圖1-11 第一期:1789~1791國民會議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革命前奏:召開三級會議(1879.5,凡爾賽宮)圖1-11 (一)召開目的:解決國家財政危機 (二)發展:中產階級提出改革要求,獲得部分開明貴族、巴黎市民、工人支持→缺乏共識→被隔離,代表轉往網球場發表宣言 (三)結果:改為國民會議(1789.6)

〈網球場宣誓〉 1789年6月第三階級的代表們,抗議王室的壓迫,因此在凡爾賽宮的網球場集會,誓言若無新憲法勢不解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期:1789~1791國民會議 革命序曲:國民會議 (一)情況: (二)變調:殺害市長,攻陷巴士底監獄(1789.7.14)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革命序曲:國民會議 (一)情況: 國王被迫承認 疑慮衝突不斷 (二)變調:殺害市長,攻陷巴士底監獄(1789.7.14) (三)結果: 巴黎市民組織「國民軍」 各地農民起事:貴族「大恐慌」 象徵專制沒落,自由民主興起

第一期:1789~1791國民會議 (四)意義: (五)主導者與獲利者:中產階級 (六)成就 大眾躍上政治舞台 人民積怨已久 廢除封建制度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四)意義: 大眾躍上政治舞台 人民積怨已久 (五)主導者與獲利者:中產階級 (六)成就 廢除封建制度 頒佈〈人權宣言〉 改革宗教事務 重整地方政制 頒佈憲法(1791年)→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第一期:1789~1791國民會議 (七)隱憂 保守勢力尚未徹底崩潰 普奧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人民反感 中下階層欲罷不能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七)隱憂 保守勢力尚未徹底崩潰 貴族、教士出國流亡(仍具影響力) 路易十六調集軍隊至凡爾賽宮→被迫遷回巴黎(1789.10)→逃亡失敗(1791.6)→軟禁 普奧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人民反感 中下階層欲罷不能 制憲過程的派系分裂 雅各賓黨人

第二期:1792~1795立法會議 第二章節Ⅰ:立法會議(1791.10君主立憲) (一)設立法源:憲法 (二)派別:右派、左派、溫和中立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第二章節Ⅰ:立法會議(1791.10君主立憲) (一)設立法源:憲法 (二)派別:右派、左派、溫和中立 (三)討論主題:外交政策(宣戰) (四)主要事件: 馬賽進行曲(國歌)→戰績不佳 停止路易十六的王權,重訂憲法 丹敦獨裁→九月屠殺(阻止敵人必須使保王黨恐怖)

第二期:1792~1795國民公會 第二章節Ⅱ:國民公會(1792.9,共和) (一)地位:建立第一共和 (二)主導者:雅各賓黨(激進派)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第二章節Ⅱ:國民公會(1792.9,共和) (一)地位:建立第一共和 (二)主導者:雅各賓黨(激進派) (三)主要事蹟: 處死路易十六(1793.1)→內憂外患

第二期:1792~1795國民公會 恐怖統治(1793):公安委員會(嫌疑律)→擴及一般民眾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恐怖統治(1793):公安委員會(嫌疑律)→擴及一般民眾 瑪麗皇后 羅蘭夫人 政治鬥爭(1794): 丹敦→羅伯斯比(熱月政變) 重要政績: 徵兵法:阻止入侵,對外擴張 民主化與平等化的改革:公尺、 西裝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二期:1792~1795國民公會 (四)熱月政變後 溫和派掌權 1795.10民眾暴動→拿破崙平亂,有助國民公會解散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四)熱月政變後 溫和派掌權 1795.10民眾暴動→拿破崙平亂,有助國民公會解散

第三期:1795~1799督政府 第三章節:督政府時期(1795.10) (一)掌權者:中產階級 (二)原則:保守穩健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第三章節:督政府時期(1795.10) (一)掌權者:中產階級 (二)原則:保守穩健 (三)面臨困境:對外戰爭→通貨膨脹 (四)需求:保障特權兼具撫慰人心→拿破崙興起

拿破崙(1769~1821) 軍功崛起,支持革命 對外出征獲得勝利: 薩丁尼亞、奧國 遠征埃及(1798): 失敗(納爾遜將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拿破崙(1769~1821) 軍功崛起,支持革命 對外出征獲得勝利: 薩丁尼亞、奧國 遠征埃及(1798): 失敗(納爾遜將軍) 霧月政變(1799.11): 起草新憲法, 建立臨時執政政府

第四期:1799~1804執政府 第四章節:執政府 (一)掌權者:第一執政拿破崙 (二)主要成就:中產階級為主 政權集中 協調政教關係 國民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督政府 執政府 第一帝國 1789 1791 1792 1795 1799 1804 第四章節:執政府 (一)掌權者:第一執政拿破崙 (二)主要成就:中產階級為主 政權集中 協調政教關係 推動經濟建設(法蘭西銀行) 編修《拿破崙法典》(1804) 對外擴張,滿足民眾自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帝國(1804~1814) 掌權者: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公民投票)→民主共和精神名存實亡 內政 (一)整頓財政 (二)教育改革: 帝國大學 (1808)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帝國(1804~1814) 對外關係:軍事擴張,稱霸歐洲 (一)取消神聖羅馬帝國(1806年):西發里亞王國、萊茵邦聯 (二)義大利(北部合併為義大利王國)、西班牙、荷蘭、波蘭(華沙大公國)等成為附庸國 (三)與普奧結盟:(1810) 與奧國公主結婚 (四)無法擊敗英國(1803~)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帝國(1804~1814) 失敗之因 (一)英國封鎖:大陸組織政策(1806)失敗,經濟蕭條→南非 (二)半島戰爭(1807~1814年) (三)征俄失敗 (1812年) 法國軍隊在俄國受挫的諷刺漫畫(南一)

拿破崙帝國勢力範圍與戰爭(1798~1812) 資料來源:龍騰第四冊教學光碟

第一帝國(1804~1814) 第一次失敗:萊比錫(1813)之役 第二次失敗: (一)英俄普奧發動「解放戰爭」,拿破崙被囚禁於「厄爾巴島」 (二)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復辟→百日政權(1815) 第二次失敗: (一)滑鐵盧之役(1805年): 敗於威靈頓將軍 (二)被囚禁於聖赫勒那島→ 《拿破崙自傳》

拿破崙的影響與貢獻 影響:拿破崙傳奇 貢獻:推行法國 大革命的新政, 影響歐洲大陸的 政治改造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法國大革命的遺業 建立新社會:掃除封建制度的殘餘 掀起民族主義的浪潮 革命理念成為典範:1830~1848年歐洲相繼爆發革命風潮 普遍徵兵制的出現 自由思想和國家主義從此逐漸擴散開來

五月花號盟約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維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被認為是對這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合適、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傑佛遜總統 跟拿破崙購買 高中歷史綜合圖集,龍騰出版社

1793年路易十六的皇后瑪莉遭極端愛國分子送上斷頭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羅伯斯比 1794年遭國民公會解除公民權,被送上斷頭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