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该哪个结点发送数据? 发送时会不会出现冲突? 出现冲突怎么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级服务器设计和实现 1 —— 基础与进阶 余锋
Advertisements

NAT与ICMP交互.
局域网应用技术与实训 课程形式 ● 教师讲解 ● 教师演示 ● 学生实际操作 ● 习题、讨论 学习要求 ● 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知 识 回 顾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特点?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些? 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哪些?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及网络 8.1 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 8.2 可编程控制器的网络.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任务驱动 问题探究 习题讲解 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局域网计算机通信原理.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1数字通讯入门 4.2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讲人:沈丹萍 南邮吴江学院 
第4章 网络技术基础 4.1 以太网络 以太网体系结构 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MAC帧 Ethernet网卡的构成 网卡与通信介质的连接 以太网组网示例 4.2 交换式局域网 交换的基本概念.
無線傳輸 無線傳輸概念之媒介 無線傳輸模型 調變技術 多重存取
公务员管理子系统建设步骤 1、组建由局长直接领导的体制,制定公务员管理、工资管理、其他业务用户的管理权限,以及各业务间的协作流程。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3 交换机干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4 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 3.4.1共享介质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及存在的问题 交换局域网的特点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基础 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 1.2 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模型 1.3.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基础 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 1.2 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模型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负责人 张嗣萍/本环节主讲教师 王磊 第2章 局域网的构建(3) 2007年度上海建桥学院教改课程
计算机网络 指导教师:杨建国 二零一零年三月.
第四章 计算机局域网络(LAN) Basic-Concept Ethernet Token-net FDDI LAN-LLC.
第6章 局域网与介质访问子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讲人:沈丹萍 南邮吴江学院 
第4章 局域网工作原理.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第四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WAN:point-to-point channel no need MAC
無線區域網路 IEEE 標準 1997年制定 規範不同層的運作方式 不同特性的標準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强连通分量 无向图 1、任意两顶点连通称该图为连通图 2、否则将其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 A D C B E 有向图
The CAN bus 李强.
大学计算机基础 典型案例之一 构建FPT服务器.
ARDUINO+BLUETOOTH Arduino实现蓝牙数据传输.
矢量距离路由.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任课老师: 田家华.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十章 IDL访问数据库 10.1 数据库与数据库访问 1、数据库 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字段、记录、表、数据库四种。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利用Arduino制作定向装置 核科学与技术系 崔伟毅 梁嘉祺
用event class 从input的root文件中,由DmpDataBuffer::ReadObject读取数据的问题
第4章 局域网技术基础 4.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 IEEE 802参考模型与协议
第 8讲 局域网(2).
電子郵件簡介.
顺序表的删除.
DQMClientDim.cxx及双光子练习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Cassandra应用及高性能客户端 董亚军 来自Newegg-NESC.
SAGE-移动终端授权 ----校外访问SAGE资源 北京办公室 1.
Web安全基础教程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4章 介质访问子层 网络分类 广播信道网络 也称: 介质访问控制(MAC) 点到点连接 广播信道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操作。 实验内容:
WSAAsyncSelect 模型 本节内容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录制:yang
Google的云计算 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阻塞式模型 本节内容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录制:yang 官网地址: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基因信息的传递.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2:两类基本网络
IP路由协议 IP数据报从源主机无连接的、逐步地传送到目标主机,这就是IP协议的路由选择。.
DSP技术与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3.6.1 虚拟网络的基本概念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 虚拟网络的优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该哪个结点发送数据? 发送时会不会出现冲突? 出现冲突怎么办? 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该哪个结点发送数据? 发送时会不会出现冲突? 出现冲突怎么办?

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为多个用户分配服务资源 集中式调度 分布式接入 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为多个用户分配服务资源 集中式调度 分布式接入

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Pure ALOHA (1970s)

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The Problem

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Slotted ALOHA

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3.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3.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3.2.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 载波监听总线,即先听后发 1. 载波监听总线,即先听后发 使用CSMA/CD方式时,总线上各结点都在监听总线, 即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别的结点发送数据。如果发现总线是空 闲的,即没有检测到有信号正在传送,则可立即发送数据。 如果监听到总线忙,即检测到总线上有数据正在传送,这时 结点要持续等待直到监听到总线空闲时才能将数据发送出去, 或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再重新监听总线,一直到总线空闲再 发送数据。这也称作先听后发(LBT,Listen Before Talk)。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2. 总线冲突检测,即边发边听 2. 总线冲突检测,即边发边听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同时监听到总线空闲,开始发送数 据时,就会发会碰撞,产生冲突。另外,传输延迟可能会使 第一个结点发送的数据未到达目的结点,另一个要发送数据 的结点就已监听到总线空闲,并开始发送数据,这也会导致 冲突的产生。发生冲突时,两个传输的数据都会被破坏,产 生碎片,使数据无法到达正确的目的结点。为确保数据的正 确传输,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每一结点在发送数据时要边发送边检测冲突。这也称作 边发边听(LWT,Listen While Talk)。当检测到总线上发 生冲突时,就立即取消传输数据,随后发送一个短的干扰信 号JAM(阻塞信号),以加强冲突信号,保证网络上所有结 点都知道总线上已经发生了。在阻塞信号发送后,等待一个 随机时间,然后再将要发送的数据发送一次。如果还有冲突 发生,则重复监听、等待和重传的操作。 图3.1显示了采用CSMA/CD方法的工作流程。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图3.1 CSMA/CD流程图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P-persistent 1. If the medium is idle, transmit with probability p, and delay for one time unit with probability (1 - p) (time unit = length of propagation delay) 2. If the medium is busy, continue to listen until medium becomes idle, then go to Step 1 3. If transmission is delayed by one time unit, continue with Step 1 Can be a good trade-off between non-persistent and 1-persistent CSMA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无冲突协议

3.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无冲突协议

3.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令牌环技术是1969年由IBM提出来的。它适用于环形网 络,并已成为流行的环访问技术。这种介质访问技术的基础 是令牌。令牌是一种特殊的帧,用于控制网络结点的发送权, 只有持有令牌的结点才能发送数据。由于发送结点在获得发 送权后就将令牌删除,在环路上不会再有令牌出现,其它结 点也不可能再得到令牌,保证环路上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结点 发送数据,因此令牌环技术不存在争用现象,它是一种典型 的无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令牌有“忙”和“闲”两种 状态。当环正常工作时,令牌总是沿着物理环路,单向逐结 点传送传送顺序与结点在环路中的排列顺序相同。

3.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当某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须等待空闲令牌的到来。 它获得空令牌后,将令牌置“忙”,并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 如果下一结点是目的结点,则将帧拷贝到接收缓冲区,在帧 中标志出帧已被正确接收和复制,同时将帧送回环上,否则 只是简单地将帧送回环上。帧绕行一周后到达源结点后,源 结点回收已发送的帧,并将令牌置“闲”状态,再将令牌向 下一个结点传送。图3.2给出了令牌环的基本工作过程。

3.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图3.2 令牌环的基本工作过程

3.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图3.2 令牌环的基本工作过程

3.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当令牌在环路上绕行时,可能会产生令牌的丢失,此时, 应在环路中插入一个空令牌。令牌的丢失将降低环路的利用 率,而令牌的重复也会破坏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设置 一个监控结点,以保证环路中只有一个令牌绕行。当令牌丢 失,则插入一个空闲令牌。当令牌重复时,则删除多余的令 牌。令牌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访问方式具有可调整性和确定 性,且每个结点具有同等的介质访问权。同时,还提供优先 权服务,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它的主要缺点是环维护复杂, 实现较困难。

3.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CSMA/CD采用用户访问总线时间不确定的随机竞争方式, 有结构简单、轻负载时时延小等特点,但当网络通讯负荷增 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时增加,性 能明显下降。令牌环在重负荷下利用率高,网络性能对传输 距离不敏感。但令牌环网控制复杂,并存在可靠性保证等问 题。令牌总线综合CSMA/CD与令牌环两种介质访问方式的 优点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3.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令牌总线主要适用于总线形或树形网络。采用此种方式 时,各结点共享的传输介质是总线形的,每一结点都有一个 本站地址,并知道上一个结点地址和下一个结点地址,令牌 传递规定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最后由最低地址向最高地址依 次循环传递,从而在一个物理总线上形成一个逻辑环。环中 令牌传递顺序与结点在总线上的物理位置无关。图3.3给出 了正常的稳态操作时令牌总线的工作原理。

3.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图3.3 令牌总线的工作过程

3.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所谓正常的稳态操作,是指在网络已完成初始化之后, 各结点进入正常传递令牌与数据,并且没有结点要加入或撤 出,没有发生令牌丢失或网络故障的正常工作状态。   与令牌环一致,只有获得令牌的结点才能发送数据。在 正常工作时,当结点完成数据帧的发送后,将令牌传送给下 一个结点。从逻辑上看,令牌是按地址的递减顺序传给下一 个结点的。而从物理上看,带有地址字段的令牌帧广播到总 线上的所有结点,只有结点地址和令牌帧的目的地址相符的 结点才有权获得令牌。

3.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获得令牌的结点,如果有数据要发送,则可立即传送数 据帧,完成发送后再将令牌传送给下一个结点;如果没有数 据要发送,则应立即将令牌传送给下一个结点。由于总线上 每一结点接收令牌的过程是按顺序依次进行的,因此所有结 点都有的访问权。为了使结点等待令牌的时间是确定的,需 要限制每一结点发送数据帧的最大长度。。

3.2.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在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CSMA/CD与Token Bus、 Token Ring 应用广泛。从网络拓扑结构看,CSMA/CD与 Token Bus都是针对总线拓扑的局域网设计的,而Token Ring是针对环型拓扑的局域网设计的。如果从介质访问控制 方法性质的角度看,CSMA/CD属于随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而Token Bus、Token Ring则属于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与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CSMA/CD方法有以下 几个特点:

3.2.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目前有多种VLSI可以实现CSMA/CD方法,这对降低Ethernet成本,扩大应用范围是非常有利的。 CSMA/CD是一种用户访问总线时间不确定的随机竞争总线的方法,适用于办公自动化等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不严格的应用环境。 CSMA/CD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但是,当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因此CSMA/CD方法一般用于通信负荷较轻的应用环境中

3.2.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3.2.5 以太网的电缆

Cable topologies. (a) Linear, (b) Spine, (c) Tree, (d) Segmented. 3.2.5 以太网的电缆 Cable topologies. (a) Linear, (b) Spine, (c) Tree, (d) Segm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