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心理健康 張菊惠 衛生署醫事處精神及心理衛生人員訓練班 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1 專利師考照班 師資介紹 高苑科技大學 研究發展處 專線服務電話 陳小姐 校內分機 1701.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共同開發
台灣歷年女性生殖系統癌症 發生率的變化.
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之篩選及處理流程 體位評估 BMI ≧ 該年齡、性別過重BMI值者 否 隔年再評估 是 是否符合以下 任一條件:
突破機構-青少年纖體與身心健康研究 新聞發布會
二、以圖表描述資料 2. Charts & Graphs.
健康體位小常識.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100年上半年度三高團體健康講座 三高剋星課程 歡迎參加 一律免費 來電預約專線 轉3276 小港醫院關心您 日期 時間 講題
展望未來‧開創新局 內政部 100年3月3日 1.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體』領域教學活動 教學實施對象 七年級 教學單元名稱 青春期的健康 設計者 鄭俊賓.
蘇芊玲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健 康 教 育 分 組 報 告 第五組 疾病與健康 組員   陳毅修 楊惠婷 張智堯.
單元內容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 高血壓對健康的危害 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中老年人疾病的防治 衛生署新竹醫院老人內科主任吳泉昌.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5年6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關於ORADUR®-Methylphenidate
高雄市政府人事處 103年度 性別主流化政策宣導 1.
婦癌、乳癌病友醫學講座 時 間 內 容 主 講 者 09:00~09:30 報到-相見歡 09:30~10:00 婦癌篩檢與手術照顧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 與 性別主流化
國際資訊安全標準ISO 27001之網路架構設計 –以國網中心為例探討風險管理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越南現況資料.
A Rise in Woman’s Right.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LED調光技藝與像素藝術 光與影是結合科學與美感,更是空間設計中塑造氛圍巧思的關鍵。本敘述帶您瞭解一種有關光與影能表達的視覺樣貌。並重塑這些元素運用的曲折歷程。 對LED不一樣的看法,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呈現,與各位分享。   光影藝術作品欣賞(請點選):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Women in management: Delusions of progress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新制身心障礙鑑定人員訓練 103年度7-9月份 一般培訓課程/補充課程 指導單位\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課程內容及名稱 時間 活動 活動流程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二項分配-Binomial 伯努利試驗(Bernoulli Trial) 每一次試驗皆僅有兩種可能結果,不是成功(S),就是失敗(F)。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自殺防治網絡轉介自殺風險個案通報流程 社政、教育、勞政、警政、消防….等 自殺防治網絡人員發現自殺風險個案 (註1、註2) 自殺威脅者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花王集團.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管理學作業 Ethics dilemma-SeaWorld trainer killed by killer whale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的營養照顧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的營養照顧 一、對象:手術後有營養疑問的病友及家屬 二、地點:亞東醫院10樓 第二教室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性別與心理健康 張菊惠 衛生署醫事處精神及心理衛生人員訓練班 2012.3 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衛生署醫事處精神及心理衛生人員訓練班 2012.3 性別與心理健康 張菊惠 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健康醫療照顧篇召集人

簡歷 學歷 研究專長 社會服務 經期健康、性別研究、健康政策、健康促進 台灣大學護理學系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與研究所碩士 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健康行為科學組博士 研究專長 經期健康、性別研究、健康政策、健康促進 社會服務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秘書長(99年)、監事(100-102年) 行政院婦權會性別主流化支援小組委員(97年迄今)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98-102年)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98-102年) 台北市衛生局性平小組委員(100-102年) 婦權基金會性別影響評估訓練課程講師與案例撰寫(97、98、99年) 衛生署性別影響評估訓練課程講師(96、97、98、99、100年) 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處、高雄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桃園縣政府性別影響評估講師(98、99、100年) 國民健康局更年期諮詢委員(96年迄今) 國民健康局婦女健康政策撰寫訓練課程講師暨審議委員(95、96年)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健康醫療照顧召集人(99、100年)

台灣性別主流化推動現況 1997年設置「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 1999年成立「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2000年婦權會提出「跨世紀婦女政策藍圖」 2004年通過「婦女政策綱領」,做為國家婦女權益政策發展的總方針。 2005年婦權會進一步促成各部會訂定「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並要求中央各級委員會要符合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原則。 2011年5月20日立院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CEDAW)公約施行法」,2012年1月1日實施。 2011年12月2日頒布「性別平等政策綱領」。 2012年行政院本院下成立「性別平等處」(性別平等專責機構),政院婦權會更名為行政院性平會。

性別平等機制說明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直轄市 縣、市政府 行政院院長 國家發展 行政院政務委員 委員會 分工小組 性別平等處 性別平等科(管考單位)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性別平等處 (幕僚及祕書單位)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直轄市 縣、市政府 分工小組 國際參與(外交部) 人身安全(內政部) 教育、媒體與文化(教育部) 就業、經濟與福利(勞動部) 健康及醫療(衛福部) 環境、能源與科技(經濟及能源部) 各部會性平專案小組 及性別聯絡人

未來由國發會綜合企劃處性別平等科作政策管考 100年性別平等政策綱領 權利、決策與影響力 就業、經濟與福利 人身安全與司法 人口、婚姻與家庭 教育、媒體與文化 健康、醫療與照顧 環境、能源與科技 100年12月2日頒布 未來由國發會綜合企劃處性別平等科作政策管考

未來由國發會綜合企劃處性別平等科作政策管考 100年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基本理念 100年12月2日頒布 未來由國發會綜合企劃處性別平等科作政策管考 性別平等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婦女權益的提升是促進性別平等的首要任務。 性別主流化是實現施政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 參與式民主是促進兩性共治共決的實踐策略。 混合式經濟體制是婦女經濟安全的最佳屏障。 性別觀點的人口政策是健全社會發展的基礎。 具性別意識的教育文化媒體政策是建構性別平等社會的磐石。 消除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是捍衛人身安全的重要關鍵。 性別特殊性及身心並重是推動全方位健康政策的目標。 女性關懷融入環保與科技是對永續社會的承諾。

97年精神疾患年齡別就診率 男 女 每 十 萬 人 口 就 診 率 Male Female 年齡 (Age) 5000 10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0~4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年齡 (Age) 每 十 萬 人 口 就 診 率 男 Male 女 Female

98年精神疾患之就診率與就診人數統計

精神疾患 97年精神疾患之總患者人數為2,064,276人,性比例75.2(性比例:每百女性就診所當男性就診數),總就診率每十萬人口8976人,男性就診率為女性的0.7倍。 97年15歲以上各年齡層之女性就診率均高於男性,不論男、女性就診率均隨年齡增加而正向變動。 如與上年比較,全體總就診率微降0.20%,男性降1.04%,女性微增0.38%。

97年老年期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年齡別就診率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0~4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年齡 (Age) 每 十 萬 人 口 就 診 率 男 Male 女 Female

老年期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 97年老年期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痴呆)之總就診人數為111,696人,性比例84.2,總就診率每十萬人口486人,男性就診率為女性的0.8倍。 老年期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痴呆)之就診主要就診群為50歲以上人口,其就診率不論男、女性均與年齡成正比,隨年齡增加,就診率也逐漸上升。 如與上年比較,全體總就診率增幅為8.97%,男性增幅7.84%,低於女性之9.90%。

97年精神分裂症年齡別就診率

精神分裂症 97年精神分裂症之總就診人數為77,152 人,性比例108.9,總就診率每十萬人口335人,男性就診率為女性的1.1倍。 97年,15-54歲之各年齡層就診率均呈男高於女現象,55歲以後則反之,呈現女性就診率高於男性。 如與上年比較,全體總就診率微降0.30%,男性降幅0.86%,女性增幅0.62%。

97年情感性精神病年齡別就診率

情感性精神病 97年情感性精神病之總就診人數為202,913人,性比例60.7,總就診率每十萬人口882人,男性就診率為女性的0.6倍。15歲以上各年齡層女性就診率皆高於男性。 如與上年比較,全體總就診率增幅為0.68%,男性增0.76%,女性增0.54%。

97年精神官能症及人格異常年齡別就診率

精神官能症及人格異常 97年精神官能症及人格異常之總就診人數為1,192,492人,性比例58.8,總就診率每十萬人口5,185人,男性就診率為女性的0.6倍。15歲以上各年齡層女性就診率皆高於男性。 如與上年比較,全體總就診率增幅為0.33%,男性增0.29%,女性增0.26%。

歷年自殺死亡數及死亡占率 1,153 1,126 980 852 953 931 847 877 1,038 1,250 1,450 1,439 1,544 1,645 1,901 2,112 2,155 2,350 2,977 3,087 2,646 2,820 2,798 2,639 698 664 593 507 512 450 454 474 580 1,308 1,265 597 722 738 737 826 880 938 1,117 1,304 1,317 1,284 1.9 1.8 1.5 1.3 1.4 1.2 2.0 2.2 2.4 2.5 2.6 3.1 3.3 2.8 2.9 2.7 - 1,500 3,000 4,500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年 0.0 0.5 1.0 3.0 3.5 男性 女性 占率 % 人

歷年自殺死亡率變動趨勢 -- 依性別分 女性標準化死亡率 男性標準化死亡率 13.3 12.7 10.7 8.9 9.5 9.2 8.3 9.3 9.8 11.5 6.9 6.8 6.6 7.3 7.6 7.8 8.5 8.8 10.2 10.1 每十萬人口 死亡率 30.0 男性標準化死亡率 女性標準化死亡率 23.4 22.9 20.0 20.8 20.3 19.7 18.8 18.3 17.2 17.1 15.8 13.9 12.9 13.3 12.7 10.0 8.5 8.1 9.7 9.7 9.2 6.9 8.8 5.7 5.6 5.7 5.8 4.9 4.7 4.9 0.0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年

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為3,889人,居國人主要死因之第11順位,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3.8人,較上年減少6.1 %。 99年國人自殺死亡數為3,889人,其中6成8為男性, 3成2為女性,自殺死因男性居第9順位、女性居第12順位。 99年國人自殺標準化死亡率計,男性為每十萬人口18.8人,女性每十萬人口8.8人,男/女性標準化死亡率倍數比為2.1倍。99年男、女性粗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皆較上年略微下降。

全國與原住民族前十大死因(96年,單位:每十萬人) 全國十大死因 原住民族十大死因 女性 男性 順位 死亡率 惡性腫瘤 1 128.1 222.6 131.9 209.8 心臟疾病 2 47.2 66.0 3 72.7 111.4 糖尿病 46.2 5 43.1 4 56.6 7 50.5 腦血管疾病 46.1 76.5 110.1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 22.0 9 22.5 18.8 8 29.6 肺炎 6 18.0 33.2 20.8 61.5 事故傷害 16.3 45.5 34.4 126.4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12.6 32.2 46.4 109.6 自殺 11.4 22.8 11 12.4 26.2 高血壓性疾病 10 8.9 8.3 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 12 3.7 6.4 15.9 18.9

WHO(2002). Gender Analysis in Health. Needs in Health WHO(2002). Gender Analysis in Health.

女性自殺危險因素 自殺通常是一系列過去複雜的因素的一種表現。雖然每一個自殺的決定因素不相同但每個危險因素都會互相作用。這些因素包括:健康狀況、暴力、種族、民族和地理位置等,例如:社會互動的因素影響婦女自殺或自殺未遂的模式。這些模式可以去探索造成自殺或自殺未遂的促進性或保護性的因素及其他還有影響健康的社會因素。 精神狀況 自殘 霸凌、恐嚇威脅 對身體形象的不滿 性與暴力虐待 酒精和藥物的使用 產後憂鬱症和其他困難的父母

1.精神狀況 縱使在激烈絕望狀態期間發生自殺,和許多死於自殺的人一樣永遠無法確認是否為精神疾病下自殺,但是有精神疾病還是導致自殺的最重要因素。經過研究發現有精神疾病歷史的婦女,特別是有憂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有自殺的風險較一般人大,在維多利亞州婦女罹患精神疾病占總疾病的15%人口數。除了婦女本身的心理疾病歷史外,同時發現父母有精神障礙的婦女比男性有更高的自殺風險。 精神健康不佳是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組合的結果。 生物因素包括:遺傳因素與人格特質,這方面的精神疾病一般的處理方式為藥物治療。 社會因素通常被稱為健康的心理社會決定因素,包括:社會互動狀況,獲得經濟資源、免於被歧視和暴力對待。因此可以透過辨別和處理危險因素去建立積極和諧的社會環境,改進社會方面的精神疾病。

2.自殘 自殺和自殘之間有一種複雜的關係。自殘 (也稱為故意傷害自己、故意自我傷害或自傷的)是指故意造成自己的肉體傷害,通常會在隱密中進行的行為。自殘和自殺未遂是不同的,自殘是一種用以減輕痛苦的機制,而自殺未遂是想要自殺結束生命。但自殘和自殺未遂都共同對未來感到絕望,因此自殘的人都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在自殺未遂、自殘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常見,在澳洲有62%的婦女有自殘的經驗,年經婦女比年長婦女更多。在15 至 24歲的婦女中占有44%;25至44歲的婦女占31 %。更多的時候考慮不傷害當地的地區時,實際數字可能高於所記錄的資料。尤其在過去十年,婦女自殘的報導有增加 40%以上,特別是針對年輕女性的部分。因此在考慮自殺未遂和自殘之間差異時,更需要多關心婦女在自殘方面的問題。

3.霸凌、恐嚇威脅 霸凌、恐嚇威脅指故意和重複的許多形式包括造成身體傷害、謾駡、誹謗、社會排斥和網路欺凌等的虐待行為發生。而其中網路欺淩指利用電腦、行動電話和其他電子產品來進行迫害。根據報告發現有67%的女性青少年有網路欺凌的經驗,尤其是社交網路的使用者。 霸凌造成的影響對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且同時都會產生自殺的念頭,自殺和自殺未遂的風險都會提高。霸凌也會產生一系列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包括:低自尊、憂鬱症和缺乏支持系統。被害者體驗到的心情被發現有:感到恥辱、被社會隔離、憂鬱和絕望,且被發現會從事自我傷害和自殺的行為比沒有被霸凌的女孩多4.2倍。而從事霸凌的女孩也往往壓抑自己心中的痛苦,這份痛苦和想自殺的念頭比一般女生多8倍。所以學校霸凌事件的觀察也是對未來成人行為自殺的預測。 目前霸凌研究的重點設置在學校內的年輕人,但是霸凌是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層的社會環境中,包括:工作場所。目前自殺防治在霸凌和學校的部分出現一個研究上的缺口。

4.對身體形象的不滿 儘管身體形象不滿不是自殺的直接風險,但是與一系列導致自殺的心理疾病還是有相關聯。一般而言女性很容易因為外表的美麗、自我價值感、成功、幸福等的社會壓力而產生對身體形象的不滿。在澳大利亞一項研究顯示年齡在 18 到 22 歲的女性有67%體重指數是在健康體重範圍之內,但只有 22%的婦女滿意自己的體重。因此嚴重身體形象的不滿會產生憂鬱症、飲食失調、酒精和藥物濫用等問題,又是自殺風險的徵兆。 從性別、對身體形象和自殺之間的複雜關係中發現婦女尋求整形手術的比率過高,尤其有嚴重的身體形象不滿的婦女可能會透過各種的化妝品和手術程去改善身體的不完善之處。也因此發現有10到16%的人對身體形象的不滿產生憂鬱症和自殺的情形,其中以做過隆乳手術的婦女自殺率較高。

5.性與暴力虐待 婦女和女童是大多數性虐待和親密伴侶暴力的受害者,在自殺和自殺未遂的研究中發現有很多人有性虐待和被暴力對待的經驗。當然更多的報告還發現暴力的受害者有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暴飲暴食和酗酒的狀況。在一份青少年的調查資料中發現女孩遭受到性騷擾者自殺比率比一般人要高,就算他們不覺得自己被強迫,但在13歲前有性經驗者更有可能考慮自殺。 同樣親密伴侶暴力是也自殺的一個危險因素。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於15至44歲間死亡者有10%的人死亡是因為親密伴侶暴力,其中一半是因為自殺。曾有過親密伴侶暴力的婦女自殺意念比非受虐婦女有四倍之多。

6.酒精和藥物的使用 在複雜的因素下也發現自殺往往與酒精和藥物的使用有關,對於有精神疾病、個人創傷和社會邊緣化的人加上酒精或物質濫用,就會增加自殺的風險。因此增加自殺風險還常常伴隨著長期酒精和物質濫用導致社會、經濟困難、家庭破裂、無家可歸、刑事司法和身體健康等的問題,這可能有助長自殺風險和次數。. 酒精和藥物的使用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感官和決策過程,在他們身上預先存在著自殺風險,同時酒精和藥物的影響對婦女來說意義重大。婦女有酗酒的狀況也顯示有較高的自殺企圖,婦女酗酒的自殺企圖也比在同樣情況的男人還高。 酒精和藥物的使用也會增加婦女自殺的可能性。服用毒品作為一種自殺方法在澳洲大約占14.9%,這包括物質依賴和服毒死亡。不過因吸毒過量死亡的意圖很難進行分類,所以用這種方式自殺的人數可能更多。儘管很多的人死於自殺,但因酗酒或物質濫用案件中的婦女自殺成功率有多少是較少統計的,這表明婦女酗酒更容易完成自殺。

7.產後憂鬱症和其他困難的父母 懷孕和自殺的關係是多方面的,目前有發現孕婦和家中年幼子女的關係對自殺有影響,因為婦女對兒童有強烈的情感連結和照顧孩子的幸福感,會降低自殺的可能。然而有產後憂鬱症、經驗過孩子死亡、孩子患有精神疾病或子女的離婚、父母離異及和孩子分離等都會增加婦女的自殺風險。

自殺未遂 自殺或自殺未遂的模式會有性別上的差異。在澳洲,男性自殺3次成功較女性多,但女性自殺3次以上的較男性多。這部分的不同是因為女性較少在第一次就完成自殺。 人們認為自殺的方法是女性和男性自殺範圍差異的關鍵性,在傳統上婦女較多都使用服毒,男性則傾向於使用較激烈的方式如:槍枝和上吊。隨著時間的改變,自殺分析的結果發現一些變化趨勢,婦女開始類似和男性一樣採用更致命的方式去自殺,在澳洲上吊已經成為婦女最常使用的方式,其次是服藥過量。同樣地在美國女性使用槍枝自殺的趨勢也增加。這樣的趨勢發生的原因仍然不清楚,唯一有可能是說男性和女性發展的觀念改變導致所用的自殺方法產生變化,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變化趨勢。

對自殺未遂婦女的態度 在既定的文化模式中對於自殺未遂的婦女提供支援的程度有差別。雖然對自殺女性和男性有汙名化的設定,但對女性的要求看待更是不同,因為在很多自殺未遂的婦女中這樣的行為多被描繪為文學經典和流行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男性完成自殺多被定義為陽剛、果斷與秘密的儀式之一種,但對自殺未遂的女性多被稱為「尋求注意」目的是在操控自己的親人。這樣的形象解讀可能會影響那些試圖自殺的家庭、社區和工作者對自殺的理解。 我們的態度常會影響我們看事情的方法,尤其對企圖自殺或自我傷害的判斷的評估,當然也會影響我們提供婦女方面的醫療品質。眾使我們有一些評估的標準,但也不見得會有人跟隨,所以有些婦女對醫院的自我傷害報告並不滿意,認為他們處理的態度很消極。

除了需要繼續致力於解決男性的自殺行為,同時也必須承認已經完成自殺的事件數量並沒有真實的呈現出來。更多的時候女性比男性從事自殺的行為,包括自殺未遂和出現自殺的想法。通常自殺未遂者在報告數據上所呈現出來的是占經常發生的十倍,因此自殺、自殺未遂和有自殺意念的資料相結合後發現,反映出有自殺危險的婦女人數是大於已經死亡的人數。 因為自殺未遂並不會真正導致死亡,因此婦女經常在預防自殺的討論中被忽略,也因此意味著婦女不是在自殺預防策略執行中的一部分。在自殺防治預防中的因素、模式和行為等都會受到性別而有不同,所以需要考慮性別的影響。 性別影響評估的目的是要讓制定政策和方案的人有性別觀點和敏感度,面對婦女自殺的社會決定因素之間的複雜作用可以有更多了解。

建議 很多婦女都不太可能在第一次的自殺事件中死亡,所以對於那些以前曾企圖自殺的人就需要抓住機會去做預防和干預的動作。 建議1: 提高企圖自殺記錄的準確性,改善資料的通報、紀錄和管理。 建議2: 做到一致性和有系統性的報告。可以按性別分列資料,並對自殺、企圖自殺和心理健康狀態等有一致的系統登錄。 建議3:對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自殺、自殺未遂和心理健康狀況報告,需要有清楚、一致和有系統的分類。 建議4:針對婦女自殺危險因素,制定好明確的政策和策略。 建議5:在心理健康計畫和資源上,對性別和文化議題要有敏感度。 建議6:提供符合性別敏感的服務,以滿足有危險性的婦女需要。 建議7:對自殺未遂的婦女醫療機構應該有一定的處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