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司马迁. 思 考  从 “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 几 个情节中,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 刻画人物时,具体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 手法?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鸿门宴 ——《史记》.
当你看到神奇的兵马俑时.
项羽之死 司马迁.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学习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狼.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助读新课启航 第四单元 识记知识必备 第 18 课 探究文 本研读 揣摩领悟 写法借鉴 整合技法指导 应用体验之旅.
顺一中 学年高中新课程高一年段 语文 第一学段半期考水平测试 (必修模块1 《论语》之《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出卷人:林秀英) 亲爱的同学们:请诚信考试,书写工整;用黑色水写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后;合理统筹时间,认真审题,做全做满。预祝同学们成功!
鸿门宴 ——《史记》.
项羽之死 司马迁 授课人:童玉梅.
项羽之死 司马迁 虢镇中学 张海强.
鸿门宴 司马迁.
项羽之死 司马迁.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之死.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司马迁和《史记》 复习作家作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史记》 纪传体通史 《列传》 《本纪》 《世家》 《书》 《表》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项羽之死 司马迁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 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项羽之死 司马迁.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项 羽 本 纪.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缶乐器介绍 缶,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缶”亦作“缻”,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奥运缶就是以这个冰鉴缶为原型制作的。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实际上就是个古代的小冰箱。
项羽之死 司马迁.
哦主求你保守我的心我的意念 O zhu qiu ni bao shou wo de xin wo de yi nian 使我能够遵行你旨意
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破陋习.
项羽之死.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题乌江亭(杜牧).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姓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霸王别姬.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动名词(续2).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请在此位置添加你的论文名称 指导老师:PPT教授 报告人:清风素材.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敬拜赞美诗歌 103首.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黑板手绘粉笔风格PPT模板【赠多款纹理+教程】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小组名称:羽墨云轩 班级:五(4) 姓名:叶嘉莹
3.4 角的比较.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两首诗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 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 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 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 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 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 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 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 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 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 中奋起。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 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 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史记·项 羽 本 纪》 (节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 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 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 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

少时言语不俗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 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   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 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 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巨鹿之战背景: 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项 羽最得意之战, 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  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  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最得意之战, 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 自勉联

垓下之围 霸王别姬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 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 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 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 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 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 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 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 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 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 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 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 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 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 ——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 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 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思考讨论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 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 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 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 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3.巨鹿之战与东城快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 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明确:巨鹿之战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正侧结合)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都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但前次战争是项羽生平功业的顶峰,故而侧重展现其将帅神威的形象;后一战争是生平事业的终点,故而侧重展现其项羽“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末路英雄形象。

拒渡乌江 乌江自刎 他为什么不愿渡乌江? 有耻、知愧、绝不苟且偷生 至死,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骁勇善战、重情重义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这么深的激情来写项羽的英雄末路,并且写得那么辉煌,那么崇高,那么具有震撼力呢? 项羽的不同之处在于,越是到了末路越显出他的英雄本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英雄主义有也发挥到顶点。

后人对项羽的评价

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得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得令人发指”。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 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 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 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     棱角都 被摸圆了。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把项羽看得同帝王一样。 但又批评了他的缺点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由此可见,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 他会成功吗?

性格决定命运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 三种非凡的品质: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

致命弱点 残暴 反秦初期 “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反秦初期 “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巨鹿之战后 秦将章邯率20万人投降项羽,项羽西进途中,竟一夜之间都把他们活埋了。 不善于用人 缺乏政治头脑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在历史性 的关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多谋善断,培养 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否则,决不可能在人生转折的大舞台上演出威武 雄壮的话剧来,而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啸“此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为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 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