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實體層
4.1 簡介 實體層:負責讓資料(一連串的電子訊號)能夠在兩個相連接的機器間經由傳輸線路做資料傳送。經由此一運作層的通訊協定,資料位元(bits)最後轉換為電子訊號在兩部電腦之間經由傳輸媒介傳遞時才有一共同遵循的標準。
4.2 線路 媒體(medium):媒體是一種物質可用來承載訊息由一端至另一端 線路(circuit):線路就是資料傳輸時所經過的路徑 連結(link):同線路的意思 線(line):指單獨兩點之間的實際連接的物質 頻道(channel):第一個定義是頻道可替換於線路,第二個定義是頻道是指局部的線路
4.2.1網路組態 網路組態即網路在實體上的配線方式,有兩種基本的網路組態:點對點式(point-to-point)及多點式(multipoint),大部分複雜的網路中則同時包含了點對點式及多點式。 要採用點對點式網路或多點式網路,則取決於經費上的是否允許,及電腦間資料傳輸的頻繁否。
點對點式網路是指一台電腦透過網路連接上另一台電腦,因此這線路專屬於此兩台電腦所使用,因此這種網路組態又稱之為專注式網路(dedicated circuit) 通常此種網路組態用於當這兩台電腦之間有極密切的資料傳輸時,但採用此種網路組態時,因每一台電腦都有其專屬的網路,造成架構的成本昂貴。
多點式網路又稱為分享式網路(shared circuit),是所有的電腦共用相同的線路,好處在於電腦共用相同的線路可以減少網路線材的需要,降低傳輸的成本;缺點在於同一時間中只允許一台電腦使用此網路,即當某台電腦正在使用此線路做資料的傳輸時,其他台電腦必須等待。
混合式網路組態:包含了點對點式網路及多點式網路的網路架構
4.2.2資料流 線路被用來設計做為資料傳送時使用,而資料傳送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單工式(simple)、半雙工式(half-duplex)及全雙工式(full-duplex)。 選擇資料流方式,由所使用的應用軟體來決定。若資料一定是由一方傳輸到另一方,可選擇單一式的方式;若由一方送去的資料必需等對方處理完後,再送回本方,則傳輸可選擇半雙工的方式;若雙方皆有一定量的資料必須在同時間內傳輸,則可採用全雙工的方式。
單工式是指傳輸上只有一個方向,例如收音機、電視機,只能接收電視台的節目,但無法發出訊號給電台。
半雙工式是傳輸時雖然可以雙向傳輸,但無法同時進行。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方在做傳輸,例如:無線電對講機,只能由一方發話,另一方則只能聽,當此方發話完畢後,才能由另一方做回覆。
全雙工式是指在同一時間之內,兩方能夠同時的做資料傳輸。雖說使用全雙工的方式可以在同一時間做傳輸,但相對的也表示傳輸的容量必須減半,一半用作傳送;另一半用作接收。
4.2.3 資料型態 資料可分為兩種基本的型態,分別為數位資料與類比資料,電腦所產生的資料稱為數位資料,以0與1來傳遞訊號;使用像聲波狀的電子訊號來做傳遞訊號則為類比資料。 類比訊號是屬於一種連續且變化之電磁波。利用類比訊號,可以用來傳遞類比資料或數位資料。 數位訊號是一連串之電壓脈波(Voltage Pulse)。一般是以固定之正值電壓(+5伏特)來代表二進位值’1’;而以固定之負值電壓(-5伏特)來代表二進位值’0’,數位訊號亦可用來傳遞類比資料與數位資料。
類比訊號 數位訊號
4.3.1數位資料以數位方式傳輸 在電腦世界中只懂0與1兩種符號,為了要讓電腦表示出我們平常所用的數與字,必須利用編碼的原則將0與1編碼組合,來表示這些數與字。 最常使用的編碼原則為ASCII(America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與EBCDIC(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在ASCII中可分為兩種,一種為7位元碼,另一種為8位元碼,7位元碼可表示128個字元,而8位元碼可以表示256個字元;EBCDIC為IBM所訂定的8位元碼,可表示256個字元。
數位資料在傳送時可分為平行傳輸與序列傳輸兩種傳輸模式 序列傳輸是最主要的資料傳輸方法,其資料傳輸是以一位元皆著一位元的方式傳送資料,時間上會比平行傳輸慢了許多
平行傳輸意指多個數位訊號在同一時間內傳輸,因此必須要有多條的通道,才能達成平行傳輸 平行傳輸因為資料流量較大可以傳送較快,但其缺點也因為流量較大,因此必須給每一個位元一個通道,且若距離過遠將造成資料的可信賴性降低
4.3.2數位資料以類比方式傳輸 數位訊號欲以類比方式傳送訊息,則此傳送系統內部必須有一基準訊號,稱之為載波訊號(Carrier Signal),或簡稱為載波,此載波是一連續訊號,且擁有固定的頻率,當數位資料傳入時,可以使用改變載波的振幅(Amplitude)、頻率(Frequency)、或相位(Phase)方式,以表示出相對之數位資料。
變動振幅法(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利用振幅的高低來表示,振幅較高為1;振幅較低為0。當傳輸裝置欲傳送一個1位元時,必須送出一高振幅的波,因為傳送時是以波的振幅做為位元判斷,所以變動振幅法在傳輸時比起變動頻率法及變動相位法較易受到雜訊干擾影響傳輸品質。
變動頻率法(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利用波的頻率來表示,波頻率較密為1;波頻率較疏為0,即當每秒傳送的波較多時為1,每秒傳送的波較少時為0,在此種傳輸模式下,振幅的高低並不會影響傳輸的穩定。
變動相位法(Phase Shift Keying PSK):利用相位差的改變來表示,相位角180°時為0;相位角0°時為1。(相位角0°:即波正從水平線出發欲往高峰走時,相位角180°:即波正從水平線出發與往低峰走。)
變動差異相位法(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PSK):同樣的也是利用相位差的改變來表示,不同的是,其定義為每次出現位元1時就做相位的180°改變,若是出現位元0則不用做任何改變。
同時傳送數個位元:利用變動振幅法、變動頻率法、變動相位法增加振幅、頻率、 相位的劃分,並善加整合各種不同的傳輸模式
實務上常見的整合傳輸模式之一: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的變動法,即利用每45°相位差表示一種狀態,此可以分為八種不同的相位,而可以表示三個位元的組合,再結合上振幅可表示一個位元,所以共可表示四個位元。 另一種稱之為TCM(Trellis-coded modulation)的方法,是QAM的加強型,同樣也是利用相位角與振幅來作區分,TCM的方法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傳送不固定位元數,可能是6、7、8、10個位元,最快的版本可以達到平均每單位時間9.8個位元。
4.3.3傳輸速度 資料傳輸速度的單位: (1)位元速率是指在每秒鐘所能傳遞的位元數,常用bps來表示; (2)波特速率是用在電報發碼時的計算單位(每秒鐘能夠發出的電碼數)。 (3)訊號速率(Bits rate/Baud rate/Symbol rate)則是指波在改變現在狀態到下一個狀態時,中間保持同一狀態的時間。
骨幹網路線路的傳遞速率:
4.4類比資料以數位方式傳輸 編譯碼器(CODEC):當發送端欲傳送類比資料經由數位網路傳遞時,必須先透過編碼器(Coder)將類比資料轉換成一連串的二進位數值,再以數位訊號透過數位網路傳遞,當此數位訊號傳至接收端時,則會透過解碼器(Decoder)將數位訊號所傳遞之資料還原成類比資料,此編碼(Coder)與解碼(DECoder)的裝置合稱為CODEC。 編碼 解碼
波振幅調解(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轉換方法就是將類比訊號的波依照振幅劃分為多個階層,再定義每個階層所代表的值,並將這些值傳遞出去
原本的波依照振幅劃分為八等分,則我們需要三個位元才有辦法表示出這些波的振幅,而這些波當被接收端接收後重新描繪出的波會變成階梯狀的波,我們稱此為『量化誤差』 減少量化誤差之方法: (1)將原來的波依照振幅劃分的更為多層 (2)採樣更為頻繁
4.5.1 電話網路 將頻率限定在一個範圍之內,稱之為頻寬。電話網路基本的功用乃為傳遞聲音,因而其線路的品質必須要能表現出此一特徵。 人類的聲波頻率大多集中在 300~3000 Hz 之間,電話線路所允許的頻寬必須大於此範圍。在傳遞語音的電話網路中,其頻寬限定為0~4000Hz間。 檢測之用 檢測之用
電話網路的容量:在使用電話網路傳遞位元資料時,所能傳輸的最多位元就是電話網路容量 電話網路容量決定於音波的頻寬、訊號速率即每訊號所能傳送的位元數,一般來說電話網路的頻寬在3000Hz,若假設3000Hz就剛好等於3000個訊號,且使用QAM的方式做資料傳輸,則電話網路的容量為4(bits/symbol)*3000(symbol/second)=12000 bps 若使用8位元TCM的方式做資料傳輸,則電話網路的容量為 8(bits/symbol)*3000(symbol/second)=24000 bps
4.5.2 數據機 目前的電話網路是使用類比訊號來傳遞資料,所以發送端電腦所產生的數位資料要透過電話網路來做傳遞,必須先經過將數位資料轉換為類比訊號的裝置傳送,在接收端上同樣有用來將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資料的裝置再由電腦接收,而這樣的一個裝置就是我們所稱的數據機,其全名為”調變器/解調器”(Modulator/DEModulator),將數位資料轉換為類比訊號的裝置稱之為Modulator(調變器);而將類比訊號所傳遞之資料還原成原來的數位資料稱之為DEModulator(解調器),因此,這兩種設備合稱為MODEM(數據機)。
調變器執行調變(Modulation)工作 解調器執行解調(Demodulation)工作
數據機的作業方式
數據機的標準 目前主要的通訊協定都是由 ITU-TS 所推薦的一系列針對不同傳輸速率的協定標準,另外尚有由貝爾實驗室所推薦的標準,如Bell 103/108/113、 Bell 202、 Bell 212A、 Bell 201及 Bell 208 大部分的數據機都同時支援多種的通訊協定,並且依照傳輸速度的快慢而選用不同的通訊協定,當一台數據機連線至另一台數據機時,他會先以最高的速度做連線,若是無法連線成功,他則會降低連線速度嘗試連線,直到某一速度下兩者可以做溝通。
數據機的標準有: V.22標準,每秒能夠傳送1200或2400個訊號,因為每個訊號只能表示一個位元,所以其傳輸速度為1200bps或2400bps V.32標準同樣也是每秒傳送2400個訊號,但是因為使用QAM傳輸模式,每個訊號可以表示4個位元,所以其傳輸速度可以達到9600bps V.32bis則採用TCM傳輸模式因此每個訊號可以傳送6個位元,其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4400bps V.34標準採用V.32的每秒傳輸2400訊號的方式,當數據機在第一次連線時,會先測試網路的品質,並依照網路的傳輸品質可以向上調整為2800、3000或3429,V.34使用TCM傳輸模式,每個訊號平均可以傳遞8.4個位元,傳輸最高速為28800bps V.34+則使用新的TCM傳輸模式,每個訊號平均可傳遞9.8個位元,因此其最快速度可達33600bps
資料壓縮 MNP5標準是使用了Huffman編碼法,將所有的字元重新的編碼,而新編的碼只需更少的位元就可以表示我們要傳遞的字元,壓縮比大約在1:1.3~2之間,因此原來資料需要傳送10000位元,現在經過壓縮過後只需傳送5000個位元,換句話說,我們的傳輸速度就快了一倍。 V.42bis是ISO所訂定的資料壓縮標準,使用Lempel-Ziv編碼法,其原理是建立了一個編碼典,將所有2個字元、3個字元與4個字元的組合重新編過碼,記錄於編碼典中,因此在資料的壓縮率上可以達到1:3.5~4。
V. 42bis的壓縮技術可以運用在各種協定的數據機上,使用在V. 32的數據機上傳輸速率由14400bps調升為57600bps,在V V.42bis的壓縮技術可以運用在各種協定的數據機上,使用在V.32的數據機上傳輸速率由14400bps調升為57600bps,在V.34數據機上速度由28800bps調升為115200bps,若在V.34+數據機上,傳輸速度更可高達133400bps。 壓縮技術可以提升傳輸的速度,但有兩個缺點存在: (1)壓縮技術應用在已經壓縮過的檔案上將助益不大 (2)舊式電腦主機板的RS-232埠無法接收無此龐大的資料量
數據機標準表
高速的數據機 邏輯-數位數據機 (56K MODEMS):使用波碼調解法(PCM)每秒採樣8000次,將振幅劃分為256個階層(28,8位元),因此其傳輸速度可達64000bps,但在PCM訊號中,有一個位元被某些電話服務所用來作控制目的,所以事實上使用者只能使用7個位元。故此邏輯數位數據機的最大傳輸速率為56Kbps。 56K數據機標準(ITU V.90):V.90是國際通訊聯盟(ITU)所制訂的56Kbps數據機標準通訊協定。原本56Kbps數據機的通訊協定有二種:K56flex(Rockwell 晶片為主),及X2(3 COM USR 為主)。此二通訊協定無法互通,彼此僅能以 33.6Kbps以下的速度連線;V.90則取得二大連盟(K56flex及X2)的協助,制定了彼此均可接受的通訊協定。
4.5.3 RS-232 數位線路 RS-232纜線用在電腦方面,可以用來連接各種串列裝置,其25條信號線中,只有兩條用來收發資料,其他的各有其特殊的控制用途。傳送資料時是以派衝的方式進行的,若是要控制狀態,則可利用電壓的高低來傳遞信號。 在25個針腳中只有第2與3號兩條線用來傳輸資料,2號為傳送,3號為接收。在RS-232標準中有兩種裝置,一種是資料終端裝置(DTE),另一種是資料通訊裝置(DCE),電腦可以充當兩著的角色,但是數據機則必定是DCE,在這兩種裝置中,DTE用2號針腳傳送資料,用3號針腳接收資料,而DCE則恰好相反,此種接法常常稱之為Null modem。
RS-232 針腳定義表
電腦與數據機經由RS-232連線 電腦與電腦經由RS-232連線
硬體交握(Handshaking) 二號、三號針腳,負責資料傳輸,而七號針腳則是信號接地,提供基準電壓,因此兩端的七號針腳必須相連接,任一針腳的信號如果與七號相比較超過正負3V時,則此針腳的訊號稱之為『確認』。在資料傳輸上超過+3V稱之為『0』,比-3V低則為『1』;在控制信號上,超過+3V表示『開』,低於-3V則表示『關』,剛好與資料線狀況相反。不過為了避免雜訊干擾,串列裝置通常會使用12V當作確認電壓。 除了1、2、3、7號針腳外,其餘的針腳都是控制訊號,一般來說傳輸資料時,光靠兩條信號線收發資料是不夠的,還必須加上適當的控制信號來控制資料的流動。這些控制信號就稱之為『交握』
電腦與數據機間的部分交談可能如下:
4.6.1有線傳輸媒體介質 有線媒體通常是在中央的導體外包上一層保護層,在區域網路中常使用,雖然有長度的限制,不過他的傳輸速度快,且保密性佳,價格便宜。 選用時考慮之特性:成本、速度、安裝、衰減、抗電磁干擾
雙絞線(Twisted Pair) 雙絞線其材質屬於銅線或鍍銅鋼線,可用以傳遞訊號並且減少阻抗,而鋼線則可加強線材的強韌度,雙絞線顧名思義就是一組線成有規則之螺旋狀彼此纏繞,這種纏繞可以減少電訊的干涉。 雙絞線易受電磁場干擾,雙絞線屬於最便宜的傳輸媒體。 有屏蔽雙絞線(shielded twisted pair,STP)在線的外圍包有絕緣體以隔絕雜訊,而無屏蔽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是最常用的網陸纜線,常用於傳送聲音或資料。
雙絞線可用以傳輸數位訊號或類比訊號,當用以傳遞類比訊號時,約隔5~6公里就需要一個放大器;若傳遞的是數位訊號,則約每隔2~3公里就需要一個轉發器,可適用於點對點或多點式架構,當運用於點對點式時,距離最遠可達15公里。 在雙絞線與網路卡連接時必須要有一個接頭,此接頭外形與一般電話線接頭相似,不過較寬,此接頭稱為RJ-45接頭,它使用四對雙絞線,而一般的電話接頭所使用的為RJ-11接頭只用到2對雙絞線。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分為: 75歐姆電纜或稱之為寬頻電纜(Broadband)常用於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所採用之標準規格,主要是以類比訊號傳遞,頻率範圍可從300Hz到400Hz,而有線電視每一頻道約佔用6MHz之頻寬,可傳遞5Mbps~6Mbps之資料,而一般CD品質的聲音約需1.4Mbps,數位視訊約需3Mbps,故有線電視與資料可以混合在一條纜線中傳輸。 50歐姆電纜或稱之為基頻電纜(Baseband)則用於傳遞數位訊號。只能用於數位訊號的傳遞,傳輸速率可達10Mbps
同軸電纜可分為四層,最內層是實心銅線為導體核心被一層絕緣體所包覆,接下來是一層網狀的銅絲再包覆著絕緣體為導體網,最外層是一層保護性的絕緣體。同軸電纜外層的銅網有阻擋電磁干擾的功能,雜訊免疫性較佳於雙絞線但成本也較雙絞線為高。 同軸電纜可用於點對點或多點式架構,50歐姆電纜每公里電纜可連接數百個設備歐姆電纜,最長距離為2.5公里; 75歐姆電纜則可連接數千個設備,可達數十公里。 50歐姆電纜線與電腦網路卡的接頭稱為BNC接頭(或稱為T形接頭)在接頭上有兩個公接頭與一個母接頭,兩個公接頭是用來連接相鄰的兩條同軸電纜,母接頭則用於連接電腦網路卡。
光纖(Fiber Optic Cable) 光而非電來傳遞訊息,可以高速傳遞資料到非常遠的距離,通常具有幾微米的玻璃纖維核心,外圍是固體玻璃然後再加上最外面的保護層,所以當光傳導於核心內,如有碰及外層時,光線會被反射回核心,外層塑膠與其他材料之混合體,用來防止使用環境之不良狀況。 光纖的傳輸頻率為1014~1015Hz之訊號,其傳輸型態,可分為單模(single mode)與多模(multimode)兩類,單模的光纖核心只擁有一條光路徑,而多模則擁有多條光路徑,光纖大多用於點對點架構,多點式架構亦可採用光纖作為傳輸媒介,但其成本較高。傳輸距離可以達6~8公里且光纖不會受到電磁干擾或雜訊影響,但成本則較同軸電纜與雙絞線為高。
4.6.2無線傳輸媒體介質 無線電波(Radio):無線電資料傳輸與日常所使用的無線電傳輸是一樣的原理,在傳輸兩方的電腦上必須都安裝上一個無線電收發裝置,且必須設定在一個固定範圍的頻率內,才不會干擾商業廣播電台的無線電波,所採用的無線電波發報器的功率很小,必須在很短的距離中使用,普通的使用範圍約為150公尺,常用於手提式電腦中。
微波(Microwave) 微波的頻率範圍為109~1010Hz,微波不易受到環境的干擾而產生收訊不良的球況,但微波的方向性(Directional)低於紅外線與雷射,所以較易發生資料竊聽、資料插入或資料阻塞等安全性問題。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它不需要實體的介質就能傳輸,其資料傳輸量極大,通常還可以切割成許多子頻道來使用,近年來興起的衛星大哥大、Direct PC,都是利用衛星做為資料傳輸的新通訊工具。
紅外線(Infrared) 雷射(Laser) 紅外線的頻率範圍為1011~1014Hz,紅外線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雨水、霧)而造成收訊不良,但紅外線具有高度的方向性,故訊號必須再某一範圍角度內才能接收到,所以訊號比較不會被攔截、插入或阻塞,收發器必須置於可視直線之兩端,一般收發器是裝置於屋頂或相鄰兩棟大樓面對面的玻璃窗內。 雷射(Laser) 雷射的頻率範圍為1014~1015Hz,雷射與紅外線相同,易受環境因素而造成收訊不良,雷射同樣與紅外線具有高度的方向性,雷射光由於會產生少量之輻射線,所以產生雷射光之設備需要加以適當之隔絕。
4.7網路線的材質選擇 考慮的因素: (1)網路的型態 (2)成本 (3)傳輸的距離 (4)保密性 (5)錯誤發生率 (6)傳輸速度
4.8 其他特殊的網路設備 前端處理器(Front-End Processors,FEP):前端處理器的主要用途在於做為後端的大型主機與前端數十台至數百台電腦間的通訊處理,前端處理器負責資料鏈結層的工作。 智慧型控制器為一連接前端數台電腦到前端處理器的中繼裝置,主要目的在於將前端的數台至數十台電腦先行連接於此智慧型控制器上,而此控制器也提供部分的前端處理器的功能,故可減少後端主機及前端處理器的工作負荷。
多工器(Multiplexers) 多工器的主要用途在於將多個子網域的電腦連接在一起,透過單一的線路傳送到遠方的主機中,此多工器得主要目的在於減少每台電腦都需要連接一條專屬的網路線到遠方的主機上所需花費的成本。 多工器所提供的前端電腦連接數目為四的倍數,而多工器的傳輸容量也必須要大於等於前端所連結電腦數目的總傳輸容量
三種不同方法的多工器之一:分頻多工器 將多工器至後端主機的連接線路多隔為多個頻道,前端的電腦可以同時的傳送,所有的訊號都同時存在於同一傳輸媒體中,但因為頻率的不同,因此彼此之間並不會影響。分頻多工器必須在每個頻率與頻率之間留下警戒區,以做為頻道的區隔。
三種不同方法的多工器之二:分時多工器 分時多工器將電腦所欲傳遞的訊號分時依照順序逐次傳遞。其通常來說會較分頻多工器來的有效率,因為在分頻多工器中必須在頻道與頻道之間留下警戒區浪費了傳輸的頻寬,而在分時多工器則不會有此種問題,而且在改變連結的電腦數目時也分頻多工器來的容易。
三種不同方法的多工器之三:計量分時多工器 計量分時多工器利用統計分析的功能來計算傳輸量,並提供適當的傳輸容量;但因計算傳輸總量並分配各電腦適當的傳輸量,而造成傳輸的延遲,並在每段資料傳輸前加上地址,否則無法分辨此段資料是由哪台電腦所發出的,則必須浪費許多額外的傳輸容量。
反多工器:多工器的功能在於將多台電腦利用多工器連結上一條較高速的網路線路,減少成本的花費,反多工器的功能則相反,其功能為一台電腦透過反多工器同時利用多條的網路線路來做傳輸,其目的在於求得最快的傳輸速度 而不惜成本的花費。
訊號重複器(Repeater):是用來連接兩個網路設備中最簡單的一種,不適用來連接兩個網路而是作為連接相同網路段以形成更大的延伸網路。 網路訊號在傳送的過程中,會因為傳輸線電阻抗的影響,導致訊號漸漸衰減終至無法接收,因此訊號重複器正負責將已衰減的訊號再放大至原來的大小。
4.9 本土個案- SEEDNET網路 1990年SEEDNET誕生,為經濟部科技專案計劃下的產物。在「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的孕育下,不斷吸引國內網路菁英加入。 1995年7月,鑑於實驗階段的成功,展開正式營運的階段,成為國內網際網路商業運用的先鋒。 1998年8月,為獲得更多的經營彈性與競爭力,SEEDNET由資策會中衍生獨立為「數位聯合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在民營化與募集資金的過程中備受各界肯定與矚目。 以TCP/IP協定為基本的網路通訊協定,包含E-MAIL、FTP及TELNET,和其他如電子討論廣場(NETNEWS)、資料庫服務及網路上經常用到之資訊服務皆可使用。
網路架構---Seednet聯外網路連線圖
網路架構---Seednet島內骨幹網路連線圖
實驗四:網路線的製作 實驗目的:使學員能實際的了解區域網路雙絞線的製作方式,以配合未來區域網路的架設實驗。 實驗所需設備:無遮蔽式雙絞線 (UTP Category 5) 線一條 約1 公尺 、RJ-45 接頭 2 個 、三用電錶、斜口鉗、RJ-45 剝線器、RJ-45 壓線器、網路測試器。 成果驗證:利用目視法、三用電錶、測試器方法判斷其好壞
製作過程: (1)利用斜口鉗剪齊你所需要的長度後,(至少0.6公尺,最多不超過100公尺),然後再利用雙絞線剝線器除去雙絞線的外皮約2-3公分。 (2)接下來即是進行撥線的動作,將裸露的雙絞線中的橙色對線撥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對線撥向自己的方向,綠色對線剝向左方,藍色對線剝向右方。 (3)將綠色對線與藍色對線放在內部位置;而橙色對線與棕色對線保持不動,即是在外邊的兩對線。 (4)小心的剝開每一對線,因為我們是遵循EIA/TIA568B的標準製作接頭,因此顏色有其一定的順序,特別需注意的是,綠色的那一條線需要跨越藍色對線,最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將白綠線與綠線相鄰在一起,造成串音,傳輸效率會大打折扣。
(5)將裸露出的雙絞線利用剪刀或斜口鉗剪裁適當約14mm的長度。最後再將雙絞線的每一顏色依序放入RJ-45接頭的每一個腳位內。 (6)確定雙絞線的顏色已經各就各位後,再利用RJ-45壓軸鉗,壓接RJ-45接頭。重覆步驟2到步驟7,再製作另一端的RJ-45接頭,因為是直接對接,所以腳位接法完全一樣。 (7)市面上也有一種保護套,可以防止接頭在位址時產生的接觸不良;不過需在壓接前就將這種膠套插入雙絞線才可。 (8)製作完成如下圖,並開始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