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傳輸媒介與設備 4-1 有線傳輸的媒介 4-2 網路傳輸設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資料通訊與電腦網路原理 電腦網絡的組成部份 傳輸媒介:有線、無線 見:書 p.16~20. 上週課堂提要 三種資料交換技術:  電路交換: 必須存在實體連線; 通訊期間不能接納第三方。  訊息交換: 傳輸路徑並非單一,存在多條通往接收端的路徑。  分封交換: 傳遞資訊先被分拆,再透過訊息交換的方式傳往接收端;
Advertisements

JISUANJI WANGLUO YU ZONGHE BUXIAN 1 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 学习情境 1 局域网的组成及网线制 作 主 编:吴大军 马金忠 副主编:郝建忠等.
Chapter 04 乙太網路.
第 10 章 電腦網路.
LED CUBE 預期規劃.
第三章 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柴巧叶.
網路概論 第1章 網路基本概念.
區域網路設備- 收發器 中繼器 集線器 橋接器 交換器 路由器
5-1 認識通信原理 5-2 電腦網路組成 5-3 網路參考模型 5-4 網路通訊協定 5-5 無線網路 5-6 行動網路
單元2: 網際網路概論與未來發展 主講:顧叔財 資料來源:資訊素養教材
4-1-6常見的網路傳輸媒介與 傳輸設備 網路中的設備要互相通訊時,必須藉由傳輸媒介才能達到資料傳輸的目的。
第7章 通訊的工程 : 談多工(multiplexing)與交換(switching)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lectronic
計算機概論 第5章 電腦網路與應用 5-1 網路與通訊 5-2 網路連結 5-3 網際網路服務 5-4 電腦網路應用.
第二章 電腦網路的構成.
9.1 電腦網絡的需要 電腦網絡是甚麼? 一種把電腦、周邊設備和通訊設備連接起來,以進行資訊交換和資源分享的系統
第 5 章 乙太網路卡的分類方式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章 以太网 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的基本技术 10M以太网 100M快速以太网 1G以太网 以太网交换技术 虚拟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项目二 组建办公网络.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目标 本章要点 习 题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
以太網 及 網絡線製作.
網路設備與傳輸媒介介紹.
網路通訊媒體- 有線媒體、無線通訊 直通線與交錯線 無線區域網路(WLAN) 訊號與雜訊 纜線規格表
第十章 區域網路連結技術 10-9 擴張樹演算法 10-1 區域網路連結簡介 第二層交換器 10-2 區域網路之連結型態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第三章 數據傳輸基本概念 3-1 連線與傳輸 3-2 傳輸訊號:類比、數位 3-3 傳輸模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
第 9 章 通訊與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3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家庭網路傳輸標準題庫 第一章.
Chapter 1 電腦網路 1-1 電腦網路的用途 1-2 電腦網路的類型 1-3 主從式網路V.S.對等式網路 1-4 網路作業系統
第1章 網路基本認識.
221intern 實習網管助教 陳鴻偉 3/20.
網路線材製作.
TCP協定 (傳輸層).
網際網路導論 單元二 簡易網路規劃與架設 資料主要參考 2006 區域網路自己裝,施威銘研究室 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礎網路管理 第一章 環境介紹 製作:林錦財.
第9章 乙太網路.
知 识 回 顾 1、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2、简述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3、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发送和接收)。
第02章 通訊協定和網路模型.
第5章 通訊網路入門 網路簡介 認識通訊協定 網路組成架構簡介 有線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連結模式 網路連線裝置
Access Networks.
電腦通訊媒體 連接電腦的通訊媒體主要分為: 有線媒體 無線媒體.
Chapter 03 網路的組成元件.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電腦網路 把電腦連結在一起 第七章.
網路傳輸媒體 林欣儀 製.
第四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簡介 4-2 電路交換技術 4-3 信息交換技術 4-4 分封交換技術 4-5 各種交換技術之比較
網路概論 呂天齡 江翠國中資訊中心.
10-1 認識電腦網路 10-2 電腦網路的組成 ※ 10-3 網路運作原理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 固接式網路(一) 林偉川 2001/9/27.
網路概論 第7章 廣域網路.
网络故障诊断.
區 域 網 絡 ( Local Area Network )
FTP檔案上傳下載 實務與運用.
第 5 章 其它區域網路技術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通訊網路 (2).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网络工程 苏兆品 QQ:
網路資源的應用 介紹有線與無線網路的基本原理
Bluetooth 技術篇 藍芽技術如何傳輸資料 藍芽傳輸的安全性 第六組 吳哲榮.
音效卡的功能及運作原理.
網路實體連結 Instructor: Teaching Assistant:.
第4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信息處理 電腦科Project 梁嘉駿 3E 35.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電腦通訊媒體 連接電腦的通訊媒體主要分為: 有線媒體 無線媒體.
第一章 電腦網路簡介 1-1 何謂電腦網路 1-2 為何需要電腦網路 1-3 何謂通訊協定 1-4 通訊協定的特性 1-5 通訊協定的堆疊
802.1網路連結技術 802.2LLC 鏈 結 層 實 體 層 媒介擷取層
VoIP安全議題 姓名:許雅玲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網路傳輸媒介與設備 4-1 有線傳輸的媒介 4-2 網路傳輸設備

4-1 有線傳輸的媒介 網路訊號需透過傳輸媒介才能傳送與接收,而傳輸媒介主要可以分成兩種: 導引式(guided):指在兩個裝置間提供一個實體,網路訊號就在所指定的傳輸路徑上傳送 非導引式(unguided):它無需一個實體傳輸媒介(或稱無線通訊),而是藉由電磁波來傳送訊號,以便被任何能接收這些訊號的裝置所接收

4-1-1 雙絞線簡介 雙絞線有下列兩種: 無遮蔽式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導體是銅導線,外部為絕緣體 遮蔽式雙絞線(Shielded Twisted Pair;STP)。導體也是銅導線,外部除絕緣體外還含有金屬遮蔽保護或一層鋁箔的遮蔽,這樣使抗干擾的能力更優

4-1-2 雙絞線類別 類別1(CAT.1):適用於最高達到2Mbps的語音通訊。 類別3(CAT.3):適用於最高達到16Mbps的資料傳輸,例如:10Base-T記號環網路。 類別4(CAT.4):適用於最高達到20Mbps的資料傳輸,例如:100Base-T4記號環網路。 類別5(CAT.5):適用於最高可達100Mbps的資料傳輸,例如:100Base-TX高速乙太網路。

4-1-2 雙絞線類別 類別5e(CAT.5e):適用於最高可達1000Mbps的資料傳輸,e表加強型。例如:1000Base-T乙太網路 類別6(CAT.6):適用於最高可達1Gbps的資料傳輸。例如:1000Base-T乙太網路。若採用CAT.6a,其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0Gbps。 類別7(CAT.7):如同CAT.6a的最高資料傳輸速率,但CAT.7的頻寬比較高,可達600MHz。

4-1-3 EIA/TIA 568B/A雙絞線的顏色 根據EIA/TIA 568B規格,雙絞線的每條芯線都有特定的顏色與編號,如圖4-2所示。圖中的1-8編號顏色依序即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另一EIA/TIA 568A規格,其1-8編號顏色依序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記住:只要將568B的編號1、2與編號3、6對換,就是568A的 顏色。

4-1-3 EIA/TIA 568B/A雙絞線的顏色 當網路線兩端同時使用EIA/TIA 568B,或同時使用EIA/TIA 568A,我們稱為平行線(straight-through) 若網路線的一端使用EIA/TIA 568B,另一端使用EIA/TIA 568A,我們稱為跳線或交叉線(crossover),像圖1-1的兩部電腦直接透過網路連線連接,就必須採用跳線方式。

4-1-4 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可分為細同軸電纜及粗同軸電纜。細同軸電纜使用的導線為RG-58A/U(RG值越大,中心導體越細);粗同軸電纜使用的導線是RG-11,兩者網路均屬匯流排拓樸,電纜的兩端都需要50歐姆終端電阻,其目的 是在線路終端吸收訊 號,以避免訊號反射 造成的干擾。

4-1-5 光纖 光纖(optical fiber)是一條比頭髮還要細長、柔軟且又透明的玻璃纖維。

4-1-5 光纖 光波在光通道傳輸的方式有兩種 多模光纖(Multi Mode Fiber;MMF):型式可分成兩種: 一為級射率光纖(Step Index Fiber;SIF) 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SMF)

4-2-1 網路卡 網路卡又稱網路介面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它的功能是讓電腦能連接到網路上,並使電腦能藉由它在網路上互相傳輸資料。

4-2-1 網路卡 網路卡上的接頭也有3種: AUI接頭(佈線施工麻煩,已不被考慮)連接AUI纜線 BNC接頭(施工容易,但速率慢)連接RG-58纜線 RJ-45接頭連接雙絞線(UTP或STP)。

4-2-1 網路卡 以匯流排介面區分的網路卡,有 ISA(已進入歷史) PCI(目前佔有率最高) PCMCIA(稱PC Card;應用在筆記型電腦) USB

4-2-2 中繼器 中繼器(Repeater)用來加強纜線上的訊號,使訊號可以傳得更遠。功能是對應到OSI模型中的實體層。

4-2-3 集線器 集線器(Hub)亦是運作在OSI模型中的實體層。它可以看成多埠的中繼器。

4-2-4 橋接器 橋接器是運作在OSI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當乙太網路上的一部電腦送出訊框時,訊號是以廣播方式傳送至全部的電腦;然而,有的訊框只需要在某個網路區段內傳遞,為避免訊框跑到其他區段傳遞而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因此,越大型的區域網路就需要分割成多個小型的區域網路,這稱為網路分割(network segmentation),所用的設備可以使用橋接器(Bridge)。

4-2-4 橋接器

4-2-4 橋接器 如果網路設計不當,如圖4-9(b)所示,圖中有兩部橋接器X與Y,分別橋接兩個乙太網路,包括區段1與區段2,當電腦A送出廣播訊息至區段2時,此訊息會再從另一個橋接器轉送回來區段1,這樣來來回回如同形成迴路(loop),造成網路上都是廣播訊息,此種現象稱為「廣播風暴(broadcast storm)」。 要解決廣播風暴問題,可以採取擴展樹(spanning tree)演算法來解決迴路造成的問題。

4-2-4 橋接器

4-2-5 第2層交換器 所謂「第2層交換器」,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多埠的橋接器,或稱為交換式集線器。

4-2-5 第2層交換器 橋接器與第2層交換器只會分割碰撞區域,但所連接的電腦仍屬相同的廣播區域。因此,第2層交換器常以VLAN技術分割廣播區域。有些高階的第2層交換器就會支援VLAN功能 由於第2層交換器仍有廣播風暴的問題,雖然第2層交換器可以VLAN的方式嘗試降低廣播封包對網路層的影響,但仍無法完全避免廣播風暴問題,因為同一VLAN內仍可能會有廣播風暴之問題

範例1: 解釋第2層交換器如何改善區域網路的流量 解: 圖4-11(a)是一個完全由集線器構成的網路,我們假設這些Hub與電腦是使用100Mbps的乙太網路。 圖中一部Server(伺服器)與7部電腦共享100Mbps的頻寬,一旦網路的傳輸流量增加,網路上封包的碰撞機率也跟著增加,網路速度自然變慢了。 (續下頁)

為減少網路的碰撞率,將最上層的Hub換成第2層交換器(假設都為100Mbps),這時圖4-11(b)上方的Server將獨享100Mbps的頻寬而不受干擾。

圖4-11(c)每一部Hub都換成第2層交換器,因此,Server與所有的電腦都獨享100Mbps的頻寬。

4-2-6 路由器 路由器顧名思義,它是運作在OSI網路層的網路設備。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可解析封包上的標頭資訊,經計算並判斷找出哪條路徑最佳,封包再由來源端轉送至 目的端網路。

4-2-6 路由器 集線器與第2層交換器和路由器間的主要不同點 第2層交換器是將訊框從一個埠交換到同一交換網路的另一個埠,主要目的是要讓LAN的使用者有較多的頻寬。而路由器是將封包繞送到另一個網路。 集線器下的每部電腦都連到同一個碰撞網域與廣播區域。而第2層交換器的每個埠都各自代表一個碰撞區域,但所有電腦仍屬同一的廣播區域。 路由器上的每個LAN介面不但分割廣播區域,而且分割碰撞區域。

4-2-7 第3層交換器 第3層交換器又稱交換式路由器,它除具有第2層交換器的功能外,還能進行路徑選擇工作。 在實際應用中,為使路徑的進行工作加速,可透過ASIC硬體技術來處理(而傳統路由器是由軟體處理路由)。

4-2-8 數據機 數據機英文簡稱為「Modem」, 全名是modulation(調變)和demodulation(解調變)兩個字的縮寫。 數據機可透過電話線在電腦之間互相送收資料,簡言之,數據機就是用來將發送端(電腦)送出去的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然後經由電話線傳送出去       ,以完成遠距離的傳輸;接收端(電       腦)再將電話線傳過來的類比訊號轉換       成數位訊號       

4-2-9 閘道器 閘道器用來連結兩個或多個不同網路系統的裝置,並做通訊協定轉換的工作。

4-2-10 CSU/DSU與DTE/DCE CSU/DSU通常包裝成在同一個裝置,主要提供WAN與LAN間的介面,並提供傳輸資料所需要的時脈。 CSU負責向WAN發送或從WAN接收訊號、也可以測試迴路連線是否正常;DSU則用來管理傳輸資料線路功能與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