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選及習作(B) 國二甲 S0042036 詹津婷 指導教授:胡瀚平 教授 〈寒花葬志〉 散文選及習作(B) 國二甲 S0042036 詹津婷 指導教授:胡瀚平 教授
你還記得我嗎?! 小提示: 1.震川先生 2.明文第一 3.崇尚唐宋古文 4.影響桐城派
「明文第一」的歸有光 歸有光(西元1506-1571),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自號項脊生。明崑山(今江蘇崑山縣)人。 1.三十五歲才中舉人,之後連續八次考進士不第。 2.六十歲才中進士。 3.以進士為小吏,明代唯有光一人。 歸有光(西元1506-1571),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自號項脊生。明崑山(今江蘇崑山縣)人。 一生經歷喪妻之痛、長子年輕病故、女兒夭折,科舉仕途也不如意,鬱鬱不得志。 有光的散文作品簡潔雅致,善於敘事寄情,有唐宋古文之風,頗受時人推崇。 著有《震川先生集》傳世 有人稱讚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以「至情」著稱。 說到歸有光與《震川先生集》,你第一個會想到哪個篇章?
題旨 〈寒花葬志〉選自《震川先生集》。 寒花,婢女名。本文為歸有光憶念女婢,為其作傳寫志之文,流露出生死兩茫茫的悲歎,立意奇特,筆端似藏深意。 1.寒花是婢女,這幾乎可說是為地位低下的婢女寫傳的先例。 2.有光有三任妻室,不見有志或表,卻獨於媵婢寒花有之,此間之懷思,無須言明。
寒花葬志 婢(ㄅㄧˋ),魏孺人媵(ㄧㄥˋ,陪嫁的婢女,名詞)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不能伺候我到最後),命也夫! 婢初媵(動詞)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ㄖㄜˋ,又音ㄖㄨㄛˋ,焚燒)火煮荸薺(ㄅㄧˊ,ㄑㄧˊ)熟,婢削之(荸薺)盈甌(ㄡ,盆、盂等瓦器);余入自外,取食之(荸薺);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不與荸薺此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她吃飯的時候),目眶冉冉動(眼神慢慢地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一個「命」字, 明指妻婢暗喻己 十年之悲,愈是輕描情愈重。
大意 本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簡介婢女身分以及逝世時間,以「事我而不卒,命也夫!」的「命」字表達了深深的無奈。 文章主體在第二段,簡單的講述了該位婢女的往事,昔日的歡笑,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雖然色彩一點也不鮮豔,只是說著過去發生的事情,但很是活潑。從過往婢女的天真染出他們一家人(歸有光、其妻和侍女)的溫馨。 末段,則是短短一句「回想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做結,說明了時間的遞嬗,一切都已成為追憶。
全文簡單俐落地介紹了這個婢女,短短的文字卻是深刻地刻劃出婢女活靈活現的模樣,卻又在末簡單的帶過侍女死去的哀傷,主軸段落以閒筆淡筆勾勒事件,看似了無高潮起伏,然而刻意的節制壓抑之中,愈是輕描,愈是含藏了豐沛的情感,是一種淡淡的,卻無法輕易抹去的思念。
修辭與佳句 轉品: 「媵」也(名詞,陪嫁的婢女) 初「媵」(動詞,陪嫁) 佳句 「目眶冉冉動」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
賞析 -文章不過百餘字,情感無限真摯 〈寒花葬志〉這篇文章短短112字,多用短句,句短而情長。作者捕捉了日常生活中最能表現人物性格、心理的細節特徵,以閒筆淡筆勾勒事件,藉由隨身物件把神態呼喚出來,細緻入微而又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無邪充滿稚氣的小女孩的嬌憨之態,透過事件的呈現,帶出最真摯的思念之情。筆觸生動活現,讓人在閱讀時感覺到幾百年前的情境彷彿歷歷在目,文章中看不到痛哭流涕的字句,然情感的強度卻如此鮮明而真實,「可悲」兩字總結情緒,令人低迴。
形象:寒花陪嫁時僅有十歲, 梳雙鬟髻,穿深綠布裳。 文章結構分析 直接抒情 記述寒花的身份、去世的時間、下葬的地點、感嘆寒花早逝。 第一段—人 第二段—事 憶述和寒花、妻子有關的生活瑣事。 形象:寒花陪嫁時僅有十歲, 梳雙鬟髻,穿深綠布裳。 借事抒情 事件:作者想吃荸薺,寒花不給。 神情:目眶冉冉轉動。 直接抒情 所憶往事已有十年,並抒發悲傷之情。 第三段—情
文體 「志」,為文體的一種,性質與「記」相似。 志 (多埋於土中) 記 大都用以記錄人物事蹟 通常用以記「事」或「物」 如墓志、人物志、 志 (多埋於土中) 記 大都用以記錄人物事蹟 通常用以記「事」或「物」 如墓志、人物志、 歸有光〈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等。 如:范仲淹〈岳陽樓記〉、龔自珍〈病梅館記〉、蘇軾〈石鐘山記〉柳宗元〈小石城山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始得西山宴遊記〉、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等等 「志」,為文體的一種,性質與「記」相似。
葬志 在古代,士大夫為婢女作葬志,這是異乎尋常的事。 柳宗元作過〈馬室女雷五葬志〉,但雷五是讀書人家的閨秀。 《紅樓夢》中,賈寶玉亦曾為婢女晴雯作過〈芙蓉女兒誄〉,但那是小說。 所以,〈寒花葬志〉值得珍視。其藝術造詣,亦堪稱明代散文的珍品。
〈馬室女雷五葬志〉 馬室女雷五,父曰師儒,業進士。雷五生巧慧異甚,凡事絲纊文繡,不類人所為者,餘睹之甚駭。家貧,歲不易衣。而天姿潔清修嚴,恒若簪珠璣,衣紈縠,寥然不易為塵垢所雜。年十五,病死。後二日,葬永州東郭東裡。以其姨母為使于餘也,將死,曰:“吾聞柳公嘗巧我慧我,今不幸死矣,安得公之文志我於墓?”其父母不敢以雲。葬之日,余乃聞焉,既而閔焉。以攻石之後也,遂為砂書玄磚,追而納諸墓。葬之日,余乃聞焉,既而閔焉。以攻石之後也,遂為砂書玄磚,追而納諸墓。
雷五的生命,真可說是天地靈秀之氣所鐘,昭顯了人性世界的豐富內涵:純潔(天姿潔清修嚴)、尊嚴(寥然不易為塵垢所雜)、聰慧(巧慧異甚)、自信與信任人(臨終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恒若簪珠璣,衣紈縠)、對不朽的關切和對人文的需要(臨終語)。 這幅人性世界的豐富內涵,真可以補充孟子的人性哲學。可惜雷五生於貧家,又不幸而早亡,好比一朵璀燦的流星,劃過那蒼茫的夜色,轉瞬即逝。此中含有一種無可奈何之悲情,和不可磨滅之精神。
柳宗元以滿懷惻怛尊重之情,和獨具之慧眼,乃能默契此流星般之生命,於那蒼茫夜色之中;複能以傳神之彩筆,寫照出其整幅人性世界,使之傳諸不朽。而全文僅寥寥百餘字,筆墨簡練至極,得力處即在於記述一言一行,處處傳神。尤其述雷五臨終語,直湊單微,形成敞亮人性世界與個性特徵的神光聚照之筆。 柳宗元《雷五葬志》,實為深體中國散文簡練傳神之體性的一篇典範作品。明代歸有光之《寒花葬志》,則中國讀書人家喻戶曉,然而《寒花葬志》之意蘊、體例、筆法,乃是源始于《雷五葬志》。
〈芙蓉女兒誄〉(節錄) 芙蓉女兒誄是寶玉悲極而寫成的,末尾部分是對晴雯靈魂的呼喚 天何如是之蒼蒼兮。乘玉虯以遊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駕瑤象以降乎泉壤耶?望傘蓋之陸離兮,抑箕尾之光耶?列羽葆而為前導兮,衛危虛於傍耶?驅豐隆以為庇從兮,望舒月以臨耶?聽車軌而伊軋兮,御鸞鷖以征耶?聞馥郁而飄然兮,紉蘅杜以為纕耶?斕裙裾之爍爍兮,鏤明月以為璫耶?借葳蕤而成畤兮,檠蓮焰以燭蘭膏耶?文瓠匏以為觶斝兮,灑醽醁以浮桂醑耶?瞻雲氣而凝眸兮,仿佛有所覘耶?俯波痕而居耳兮,恍惚有所聞耶?期汗漫而無際兮,忍捐棄予於塵埃耶?倩風廉之為余驅車兮,冀聯轡而攜歸耶?余中心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為耶?卿偃然而長寢兮,豈天運之變於斯耶?既窀穸且安穩兮,反其真而又奚化耶?余猶桎梏而懸附兮,靈格余以嗟來耶?來兮止兮,卿其來耶?若夫鴻蒙而居,寂靜以處,雖臨於茲,余亦莫睹。搴煙蘿而為步障,列菖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貪眠,釋蓮心之味苦。素女約於桂岩,宓妃迎蘭渚。弄玉吹笙,寒簧擊敔。征嵩嶽之妃,啟驪山之姥。龜呈洛浦之靈,獸作咸池之舞。潛赤水兮龍吟,集珠林兮鳳翥。爰格爰誠,匪簠匪莒。發軔乎霞城還旌乎玄圃。既顯微而若通,復氤氳而倏阻。離合兮煙雲,空蒙兮霧雨。塵霾斂兮星高,溪山麗兮月午。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悵怏,泣涕徬徨。人語兮寂歷,天籟兮篔簹。鳥驚散而飛,魚唼喋以響。志哀兮是禱,成禮兮期祥。嗚呼哀哉!尚饗!
〈芙蓉女兒誄〉是中國章回小說小說紅樓夢中的一篇詩詞,而實際上乃一篇祭文,出現於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之中,乃紅樓夢中最長的詩文辭賦。 晴雯死後,寶玉傷感不已,因聽小丫頭說晴雯死後化作芙蓉花神,便作了《芙蓉女兒誄》悼念晴雯。這篇文字是《紅樓夢》全部詩文辭賦中最長的一篇,也是作者發揮文學才華最充分的一篇。
作者借用了楚辭的體例語言,運用最美好的詞語,對「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的晴雯加以熱情歌頌,同時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慣用伎倆陷害別人的邪惡勢力的痛恨。這篇誄文明寫晴雯,實際是暗射黛玉,從小說安排黛玉從芙蓉花叢中走出,讓寶黛二人作不吉祥的對話等情節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當然,除了影射黛玉以外,誄文還有另一層意思,作者在這裡曲折地表現了自己的政治態度,誄文引用了賈誼、石崇、嵇康等在政治上遭殃的典故,同時又在文字上大量借用屈原的《離騷》,把古人寓政治於香草美人的傳統創新發展,達到了譏刺時政,抒發不滿的目的。
震川先生生命中的女性 歸有光八歲時喪母,十二、三歲時祖母過世,嘉靖三年(1524),有光十九歲時初作〈項脊軒志〉。二十三歲娶魏氏,二十八歲魏氏卒,三十五歲左右作〈項脊軒志〉補記,記述空間景象的同時,也傳達他對生命中重要女性的感情。 在文章中悼念親人、記述相處情形,更重要的是,當這些人都已經離他而去,他的記憶仍為她們留存在最美好的空間。
不同於文以明道的唐宋古文家,歸有光的作品裡往往感情換發,格外真誠動人,以男性為主體的中國文學史中,這樣的古文作品並不常見。 在歸有光一生中,多次歷經了親人的逝去,也許,他是非常渴望、眷戀家族中的溫暖親情的,對於生命中重要女性的依戀甚深,而流露在作品之中。
後人評點(一) 母親、祖母、妻子、婢女 「予讀震川之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往今來事無巨細,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垠。」-黃宗羲〈張節母葉孺人墓誌銘〉 簡潔的深情
後人評點(二) 注:王錫爵(1534年-1614年),字元馭,號荊石。蘇州太倉人。中國明朝政治人物。 「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憂傷悲痛)之思,溢於言表。」 -王錫爵〈明太僕寺寺丞歸公墓誌銘〉 「不事修飾而情辭並得,使覽者惻然(悲傷貌)有隱」-方苞《方望溪先生集》卷五〈書歸震川文集後〉
模擬寫作 那是個大雨滂沱的傍晚,雨刷在擋風玻璃上飛快的揮舞著,卻似徒勞地抹不去眼前的模糊。隔著水幕,我看見那熟悉的紅,如一朵鮮豔的蕈,盛開在傾瀉而下的雨中,一手撐著傘,一手小心翼翼抱著提袋的姐姐,不時低頭探看,像是為了保護什麼珍寶而佇立。晚餐後一打開房門,一團毛茸茸的棉絮飄了過來,噢不,精確的說,是跳了過來,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糖糖,我家的第一隻寵物,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小傢伙。 從小爸媽就反對我們養小動物,糖糖的出現,成了我和姐姐間的秘密。捧在手心上的糖糖,就像小時候最喜歡的棉花糖一樣鬆軟;跳動時彷彿能看到一朵鑲嵌著兩顆紅寶石的白雲輕輕飄動;咀嚼著乾草,靜謐的像個老婦肅穆的品味眼前的糧。當捧在手心上的嬰孩時期過渡到學步階段,到處都是急欲探索的新奇世界,然這其中竟然包含了我的床,我的臉。一日清早,我仍流連在夢鄉裡,突然一陣柔軟而有力的踩踏自腳下雜亂的竄上,逐漸到達身上、臉上,猛然睜開眼,等到我意識到的時候,牠潔白修長的小手已經啪的打在我的鼻子上。 紙,終究包不住火,姐妹倆的異狀豈有父母察覺不到,父親發現糖糖的存在後勃然大怒,揚言把小傢伙丟出家門,在母親的一陣苦勸之下才勉為其難的留下牠。日子一久,父親從見到糖糖的盛怒到偶然瞥見的柔情,母親原是不喜愛小動物的,但也持著既相遇即是緣的心情與糖糖和平共處,至於我和姐姐,似乎在糖糖的到來後,縮短了六個寒暑間的言語思想隔閡。 糖糖來到我家的日期,早已模糊在腦海,但卻無法忘記牠離開的那個不時響起鞭炮聲的夜晚。抽搐的將空氣吸入,靈魂卻像要離開身體一樣,似乎是用盡全力的想宣洩那股流竄在全身的哀慟,母親喝斥:「大年初一不要哭哭啼啼的」。轉身,我似乎看見了那眼角閃爍的淚光,一句呢喃夾雜在鞭炮聲裡:「牠是挑了個好日子,走了。」
參考書目 凌性傑《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台北:麥田出版,2012.05)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市:上海古籍,2007) 王熙元,郭預衡主纂; 許錟輝等譯註《譯註評析古文觀止. 續編》 (台北市:百川,1994) 邱小軍〈柳宗元散文的藝術境界〉 (原载:《四川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收入《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短文閱讀】 寒花葬志 歸有光 http://tw.myblog.yahoo.com/buddha-1001/article?mid=74&next=36&l=f&fid=14 百度文庫 寒花葬志導學案 http://wenku.baidu.com/view/2b47e1fbf90f76c661371a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