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p31.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第七章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你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涉及于每一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指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条件成熟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

2、特征:经济方面 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方面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1953年-1956年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认识上 的变化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和主要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认识上的变化 1948年9月,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大约需要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再实现过渡。 1952年,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即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为什么3年后就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呢?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经过1949年到1952年三年的努力,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国营企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劳动热情高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私营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为什么3年后就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呢?   第二,私营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抗美援朝期间,镇压不法商人 王康年

为限制私营工商业,国家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加工订货指国家向私人订货,委托加工; 统购包销指国营企业统一收购、销售私企的产品。 经销代销指国营企业的产品由私人销售; 公私合营是指国家向私人企业投资,并参与经营。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社成为改造个体农业的最初步骤。 为什么3年后就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呢?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社成为改造个体农业的最初步骤。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党总结这些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帮助贫苦农民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农村重新出现两极分化、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合作化不能坐等工业化和机械化。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四,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中国起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为什么3年后选择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呢? 第四,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中国起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毛泽东访问苏联

  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和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逐步改变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总路线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之间的关系: 革命和建设并举 “一化” “三改”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 第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没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就没有社会主义农业,也不可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更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杯,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第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第三,个体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当家作主,生活有了改善,但是农村中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为了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避免两极分化,也为了采用农业机械来发展农业生产力,加上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发展农业和满足生产力的需要。

第四,是为了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需要 土地改革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要求就必须对畸形的、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人占人中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的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

河北邯郸郊区农民报名入社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取消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取消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渡形式。 农业社会主义合作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 发展高级社 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达到1.17亿用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数的 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国营农场的收割机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方法步骤:供销合作 生产合作 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体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广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87.8%。 87.8%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 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 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 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由于后来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使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中国变成了现实,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资金,面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1956年底,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图为天津盛锡福鞋帽厂挂了公私合营的新招牌。

第二,采取从低级 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一步主要实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三 个 步 骤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 改造形式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30% 职工福利:5%-15% 企业公积金:10%-30% 资本家红利:25%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公积金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国家按企业资本股份额,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7年,后来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 成为自食其力劳动者。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呈献的报喜信

1956年,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人民群众在欢度国庆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 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新思路。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 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盲目追求改造速度,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上述图表数字表明: 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3年,中国基层政权在普选的基础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各民族1226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新中国的首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两项原则 它明确规定:

(1)它规定的第一个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它的第二个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集中表现为公有制原则。就社会阶段而言,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部宪法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一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到来了。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我国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 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地主和富农 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 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 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个体劳动者 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知识界 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期存在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过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第二、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