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企业主要会计制度设计 课件 第三部分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设计
内容 一、会计要素设计 (一)我国会计要素的设置情况 (二)我国会计要素设置的缺陷分析 (三)重构会计要素的建议 二、会计科目设计 (一)会计科目设计的意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计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基本设计步骤 (四)会计科目设计的方法 (五)会计科目分类与分级的设计 (六)总账科目设计 (七)明细科目设计 (八)会计科目编号的设计 (九)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书的设计
(一)我国会计要素的设置情况 会计要素又称会计对象要素,是为了实现会计目标,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所作的划分。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构成部分 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础,也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1、建国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国后,我国在会计核算制度上主要是借鉴了根据地时期的会计核算经验,和部分地借鉴了苏联的会计核算经验,逐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 1950年3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要求中央各企业主管部门拟定各部门统一的会计制度,于1950年7月1日发布了试行的《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1951年、1952年先后两次全面修订了全国统一的各行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值、费用、收入、利润等六类,国营工业企业共设置149个一级会计科目,基本形成了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 其后,广泛的引进了前苏联的作法,财政部于1955年正式颁发了由苏联专家参与制定的《国营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和说明草案》。这一时期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形式方面,几乎照搬苏联模式 1958年进入“大跃进”的时代,一系列的会计制度基本废止。
2、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会计准则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 1980年以来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大量涌现。财政部酝酿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于1985年7月1日开始施行。 把资产、负债、资本、成本、损益定为会计的基本要素。 1992年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同年5月发布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1992年1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陆续发布了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农业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金融企业、保险企业、电影、新闻出版企业等14个行业的会计制度 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
3、2006年新准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于2006年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要素包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一设置与以往年代虽然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
(二)我国会计要素设置的缺陷分析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对于规范会计工作、加强经济管理意义重大。 但是,根据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的实践来看,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设置还存在着诸多缺陷,给会计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些缺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国际会计的设置不一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业主派得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设置收益和费用两个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设置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等5个要素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设置利得、损失和向所有者分配等3个要素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设置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4个要素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则引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设置,只有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 我国台湾地区只是在损益计算时涉及到收入、费用、利润,但没有将它们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
而且各国对收入和费用要素的界定存在较大分歧。 我国和美国采用了狭义的定义,认为收入仅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费 用仅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用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则采用了广义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的是“收益”和“费用”,收益包括利得,费用包括损失 英国则采用了“利得”和“损失”,其中利得包括收入,损失包括费用。
2、将利润作为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不符合会计的基本理论 会计基本准则是所有具体准则的基础,是用来指导、评估和发展具体准则,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之中处于顶尖的位置。在会计基本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进行总体概括就是会计要素。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利润定义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计算取决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利润作为一个要素实有不妥 理由是利润只是收入和费用的计算结果,是二者的对比结果,将其作为会计要素之一在基本准则中列示是不科学的,与会计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不符。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收入和费用是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作为会计的要素,而利润只是收入和费用二者相减的结果,将其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在基本准则中列示,违背了会计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
3、对收入和费用范围的界定不科学 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取消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的描述性语句 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但是,在期末结转、计算利润时却又包括了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利得和损失。 例如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我们要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 这样一来就使得收入和费用的范围前后不一致,内涵和外延不一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观点 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等五大要素 科学界定收益和费用的定义 将收益定义为在一定会计期间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流入或增值,或者是负债减少。 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收益划分为收入和利得。 将费用定义为在一定会计期间导致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折耗,或者负债的增加。 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费用划分为经营支出(简称支出,下同)和损失。
二、会计科目设计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所形成的项目,是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也是合理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别、分项目核算,可以为会计信息需要者提供各种总括的和详细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科目设计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 2、会计科目是编制会计凭证的依据 3、会计科目是账户分类设置和账户格式设计的前提 4、会计科目的设计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5、会计科目的设计是审查、稽核的基础
(二)会计科目的设计原则 1、依据会计主体的特点和资金运动规律 2、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3、严格遵守科目的外延性和互斥性 4、合理进行总括分类和明细分类 5、符合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6、会计科目的名称简要应简明扼要,含义清晰,以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
(三)会计科目的基本设计步骤 1、确定设计方式 会计科目的设计方式有自行设计和委托设计。其中自行设计是指由本单位人员主持的设计;委托设计是指单位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设计。前者比较熟悉情况,后者不太熟悉情况。 2、经济业务调查 不论何种设计,都要调查了解被设计会计主体的情况,包括: (1)调查单位的内部组织情况、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包括:生产经营流程、成本核算、费用开支规程、财产物资增减、货币资金收付、往来结算、资本金构成、对外投资情况等。 (2)调查经营状况 包括:主营业务、其他经营业务的情况。 (3)经营发展状况 包括:近期或将来是否会发生新的或特殊的经济业务。 调查时,拟定调查提纲,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等,收集资料。
3、整理分析资料,拟定会计科目 (1)整理分析资料,根据单位特点确定经济业务,将经济业务分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经济业务,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经济业务。 (2)将经济业务划分设计出会计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利润。 (3)设计出一级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 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要素再进行细分,确定总账科目的数量和名称,形成一级会计科目。据据一级会计科目确定各层明细科目的数量和名称,设计出明细科目。 4、分类编号 对已确定的各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排列和编号。 5、编写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书 编写出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还要设计主要会计事项的分录指南(或举例)。在文体结构上,主要会计事项的分录举例通常作为附件,并放在会计制度的后面。 6、试行和修订 会计科目设计完毕之后,现试行,对试行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修正,使之趋于完善。
(四)会计科目设计的方法 会计科目设计的基本方法概括起来有三种。 1、借鉴设计法 又称参照设计法,是指参照相同或相似单位的会计科目进行的设计。 这种方法适应于新成立单位的会计科目设计。 2、归纳合并法 在分析原有会计科目体系的基础上,将相同或相似的会计科目归类合并,设计出新会计科目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单位的合并或兼并。 3、补充修订法 对现有会计科目进行删减、增加或者修改,设计出新会计科目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新增经济业务、经营管理发生变化、国家政策变化等情况。
(五)会计科目分类与分级的设计 1、会计科目分类法 常见的会计科目分类法有:二类分类法、四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和六类分类法。 (1)二类分类法 财政部1981年制定的,以及1985年和1989年修订实施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均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类”、“资金占用类”二类。 财政部1972年颁布施行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也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类”、“资金占用类”。 二类分类法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多数行业的传统分类方法。 (2)四类分类法 原商业部1970年制定的《商业会计制度(试行方案)》,先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及收入类”、“资金占用及支出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会计科目具体分为“来源科目”、“收入科目”、“占用科目”、“支出科目”四类。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划度》,将会计科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损益类”四类。
(3)五类分类法 财政部1985年4月24日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本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 财政部1992年5月25日颁布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年7月1日开始实施),将会计科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投资人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 财政部1992年2月31日颁布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3午7月1日实施),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这种分类法,是许多国家通行的一种会计科目分类方法; 财政部1997年6月25日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人类”、“支出类”五类。 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1998年2月6日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均将会计科目分为此五类。现在又改为“资产类”、“负债类”、“基金类”、“收人类”、“支出类”。 (4)六类分类法 2006年颁发的新会计准则,将会计科目分为六大类:“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2、会计科目的分级 所谓会计科目的分级设计,是指确定至总账科目至明细会计科目的级数。会计科目的级数设计,主要有五级设计法和三级设计法两种。 (1)五级分类法 首先划分大类别,又称为第一级分类。例如,将会计科目分为六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同类”。 其次划分性质别,又称为第二级分类。即对六大类再分类。例如,可以将“资产类”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再次划分科目别,又称为第三级分类。即对性质别所包括的内容进一步划分。例如,将流动资产划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本级划分最为关键,形成会计一级科目或总分类账科目。
第四划分子目别,又称为第四级分类。即对科目别进行的划分,表示总账科目所统驭的子类科目。例如,将其它货币资金划分为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等。将原材料划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二级科目。本级划分提供了二级科目或子目,为设置二级明细账和编制明细报表提供了依据。 最后划分细目别,又称为第五级分类。即对子目别进行的划分,表示子目所含的项目。 例如,将其它货币资金中的外埠存款可以按照存放地点划分。将原材料划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二级科目后,还可以按照保管地点、类别、品种、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本级划分提供了三级科目或明细目,为设置明细账和进行详细分析提供了依据。 在以上设计中,应重视第三、四级的分类设计。 (2)三级分类法 同五级分类法的后三级。
(六)总账科目设计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我国统一的总账科目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其中的部分会计科目 没有设置的权力。
(七)明细科目设计 我国会计制度只规定了部分明细科目(二级和三级),对其他明细科目只规定了设置原则。因此,大量的其它明细科目由单位根据情况自行设计,原则是: 1、按核算内容的类别或项目设计 即根据总账科目所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或分项目设计。 (1)根据类别设置 例如,无形资产可以根据类别设置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根据是否有无外币设置外币现金、外币存款等。 符合此类设计方法的还有其它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交税费、实收资本等。
(2)根据用途划分项目设置 例如,管理费用按照费用项目设置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等。 符合此类设计方法的还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2、按核算内容的对象设计 按核算内容的对象设计即按照该内容涉及的单位、个人、物品品种等设计会计科目。 例如,企业的债权、债务、采购、销售、资产清理等都有明确的对象,在设计应收款、应付款等的明细科目时,依据有关单位设计。 又如,生产成本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设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3、按业务部门设计 为了考核各车间、部门的业绩,可以按照车间、部门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制造费用可以按照车间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照支出的用途设计三级明细科目。
4、按核算内容的种类、对象、地点、用途相结合设计 有的总账科目下属的明细科目分级较多,一般情况下,二级明细科目按照类别、项目设计,三级及以下科目按照对象、具体用途、内容设计。 例如,短期借款按照不同的债权人设置二级科目,再按照借款种类设置三级科目。 符合此类设计方法的还有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等。 5、备查登记簿设置与明细科目设计相结合 为了加强核算和管理,在设计明细科目时,还应设置备查账簿进行明细核算。 例如,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固定资产等。
(八)会计科目编号的设计 会计科目的编号是指在会计科目表中,以数字、文字、字母、横线或圆点等作为符号,对每一个会计科目所规定的固定编码。 对会计科目进行编号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会计核算电算化;有利于清晰地反映会计科目的分类(包括大类、小类)、分级和会计科目体系,使会计科目的设计更系统、严密和具有逻辑性;有利于利用电脑对账簿数据进行科目汇总与分桥等。 常用的会计科目编号方法有: 数字编号法 文字符号法 混合编号法
1、数字符号法 用一定数字编列会计科目号数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顺序编号法 顺序编号法又称流水编号法,将会计科目依次排列,自“1”开始顺序排列至最后一个科目。 (2)数字分组法 又称分段编号法,将会计科目按照确定的数字组依次排列,每一类会计科目赋予一个数字组,每一类数字组再规定起始号数。 例如,资产类101,102,……,199; 负债类201,202,…….299。 …… 资产类下面再细分几个组,例如,假定货币资金是101—109……
(3)十进位数字编号法 用十进位数字编列会计科目号数的方法。 先按大类别划分,从1编到9; 再按性质别在大类别右边加一个数字,从0编到9; 总账科目在性质别右边加一个数字,从01编到09。 例如,“资产类”为1、“负债类”为2、“共同类”为3、“所有者权益类”为4、“成本类”为5、“损益类”为6; “资产类”为1,在右边加数0-9,按照流动性10,11,12,13…… 10,11,12,13……右边加01—09,形成科目编号,1001: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 我国目前采用此法。
2、文字符号法 文字符号法是用一个字母或一系列字母作为会计科目及类别的标记。这种方法是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来表示科目分类的,其优点是便于记忆,易于联想。其编号方法有以下三种: (1)普遍文字法。即以英文字母的A、B、C、D等,按其顺序代替数字编号;或者以我国汉语拼音字母,按其顺序代替数字编号。 (2)记忆法。即以各级每一英文会计科目的字头为代表的简字,然后就其属性加以联结,即成为该科目的代表符号。利用汉语拼音字母排列也是如此,即其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使用拼音的头一个字母来表示(也可以完全以开头字母排列),这种方法适用于仓库材料,商品等存货方面编号。
(3)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数字符号法及文字符号法加以合并,来表示会计科目的编号方法。其构成可以按照分组符号法或十进位法处理。具体组合方式有两种:一种以数字表示科目分类和总账科目,用字母表示明细科目,字母取科目的第一个字母;另一种用字母表示主要分类,用数字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字母多按其顺序排列。
(九)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书的设计 会计科目设计完成后,要在会计科目表后以使用说明的方式对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用途、使用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2、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 3、会计手册和标准会计分录设计; 4、明细科目设置说明; 5、其他说明。
案例:科目使用说明书设计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使用说明书可以设计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二、企业增加其他货币资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减少其他货币资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可按银行汇票或本票、信用证的收款单位,外埠存款的开户银行,分别“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设计案例:会计科目设计 选自《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2009年版)》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体系及使用说明 第一章会计科目体系及编码说明 一、会计科目编码说明 (一)为统一股份公司会计核算,并结合已经实施的股份公司系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股份公司对会计科目及辅助核算作了部分代码编制。 (二)对会计科目的编码分两个部分,即主科目及其代码的设置;辅助核算档案及代码设置。 (三)主会计科目实行4-2-2-2-2编码,即对会计核算科目的一、二、三、四、五级分别用4、2、2、2、2位自然码设置。辅助核算档案分十三个档案,分别是:现金流量表项目档案、外币档案、项目档案、地区档案、金融资产档案、客商档案、合同档案、部门档案、人员档案、金融机构档案、存货档案、固定资产档案、无形资产档案。辅助核算档案分两种定义内容,即为股份公司统一定义内容、下属单位定义内容;辅助档案设置仅供各企业参考,不作统一要求。
(四)对股份公司统一编制的主会计科目代码,各企业不得修改、打乱。如股份公司需作修改,将统一通知各企业。各企业需增加股份公司定义的主会计科目代码时,须向股份公司提交申请,股份公司作统一修订。 (五)股份公司所属二、三级子公司编制会计科目代码,须遵循股份公司的编码原则。 (六)已经施行NC管理的二级子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对所属范围内的单位,编制单位代码。股份公司暂不编制各企业单位代码。 (七)股份公司所属各企业三级公司(不含三级公司)以下公司无编码权。
二、会计科目表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 资产 档案 110101 国债投资 11010101 成本 11010102 公允价值变动 110102 股票投资 11010201 11010202 110103 基金投资 11010301 11010302 110199 其他交易性金融资 11019901 11019902
第二章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资产类 1001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及时交存银行,并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本科目按币种设置“人民币”、“外币”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四、现金收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从银行提取现金,根据支票存根所记载的提取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根据银行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按实际收回或补付的现金,借记或贷记本科目,按应报销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实际借出的现金,贷记“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 (三)企业因其他原因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以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属于现金短缺,应按实际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现金溢余,按实际溢余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 (一)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或“现金”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二)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总结 思考题:如何设计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