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 2012年 高考总复习—化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第八单元 单元复习课.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酸碱盐复习之 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及简单应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天津市第三十中学 周敏.
高考无机综合题(元素化合物)专题27复习策略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海水制碱 新都中学.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专题12 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 1 专题2 第一单元 溴、碘的提取.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2-3 常見的酸與鹼.
高中化学实验 (二) 气体的制备.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元素化合物复习.
有机实验复习.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第二节 离子反应(共2课时).
离子反应 常德市一中.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S&N 常德市一中.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课时2 电解质 离子反应 最新考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框图题集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高一限定选修 第四讲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三章 第一节 水溶液.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二中 化学组 程维胜.
第四课时.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高三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题解题策略.
第一轮复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专题四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6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厦大附中 欧昌友.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硫酸铜的提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df 2012年 高考总复习—化学

df 第02讲 物质的存放、检验、分离与提纯 知识梳理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1、化学试剂的存放 2、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 3、物质的检验 4、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试剂的存放 1、瓶口大小的选择 滴瓶 盛放少量溶液 广口瓶 盛放固体试剂 细口瓶 盛放液体试剂

2、试剂瓶颜色的选择 一般用于盛放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并置于冷暗处,例如:硝酸AgNO3、氯水等 棕色试剂瓶

3、瓶塞的选择 强碱溶液或因水解而碱性较强的(如碳酸钠、硅酸钠等)或 HF 等能与玻璃反应的试剂在存放时,不能用玻璃塞,只能用橡皮塞。 有强氧化性的、能腐蚀橡胶的物质(如硝酸、液溴或溴水等)在存放时,不能用橡皮塞,只能用玻璃塞。

4、一些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 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 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 用玻璃塞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浓盐酸、浓氨水等容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

(F)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应盛放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中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G)除钾、钙、钠、白磷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外,硫化物、 亚硫酸盐、亚铁盐、苯酚等在空气中都因缓慢氧化而变 质,这些试剂应密封存放。 (H)常用的一些干燥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CaO、 NaOH、碱石灰)以及氯化镁、过氧化钠、电石等都应密 封存放 (I)有机物大多易挥发,且会引起橡胶的“溶胀”现象, 应密封保存,不能使用橡胶塞 返回

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1、防毒 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 如 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 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 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

防毒注意事项 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 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 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 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2、防火 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 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 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 或 CCl4 灭火器灭火。

3、防爆 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 氢气、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 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4、防灼伤 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例】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沿着容器内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E)误服重金属盐时可服用牛奶、鸡蛋清或豆浆解毒 (F)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G)钠、钾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H)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不当可能会把手冻伤 返回

物质的检验 1、分类 (1)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 ,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 ,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 (2)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 (3)推断:是通过已给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

2、要求和步骤 (1)基本要求: ①方法科学合理; ②现象明显客观(特征物性或化性); ③操作规范简便, ④排除干扰(唯一)。 (2)检验步骤: ①取样(少量于洁净容器中,如待检物为固体,一般先配成溶液); ②操作及现象; ③结论。

3、鉴别常用方法 鉴别方法 适用范围 举例 物理方法 观察法 观察颜色、状态等 如CuCl2、FeCl3、NaCl;O2与Cl2。 嗅试法 判断气体或有挥发性物质的气味 如NH3与O2. 水溶法 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如Na2CO3与CaCO3 加热法 加热,观察变化 如碘或萘 焰色反应法 用于无色又难形成沉淀的金属离子 如Na2CO3与K2CO3

鉴别方法 适用范围 举例 化学方法 加热法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如HCO3-、NO3-、NH4+的盐类;难溶性碱;结晶水合物失水等 显色法 某些离子在特定试剂中显特色 如酸碱指示剂、Fe3+与SCN- 水溶法 与水反应产生现象 如CuSO4、CaC2 点燃法 燃烧现象或产物特殊 如H2在Cl2中的燃烧

4、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5、鉴别的题型 第一种类型题目: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解此类题常用方法和思路: 先应分析本组阴、阳离子的特征性质和反应,然后选择反应后产生不同现象的试剂。

常选的阴离子有: OH-、Cl-、SO42-、HCO32- 、CO32-、S2-、I-。 阳离子有: H+、Ba2+、Fe3+、NH4+、 Cu2+。 常选的试剂有: 溴水、新制Cu(OH)2 浊液、NaOH溶液、盐酸、FeCl3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指示剂等试剂

① (NH4)2SO4、NaCl、CH3COONa的三种溶液 ②Al2(SO4)3、.MgSO4、FeSO4、Fe2(SO4)3、CuSO4 强化训练题: ① (NH4)2SO4、NaCl、CH3COONa的三种溶液 ②Al2(SO4)3、.MgSO4、FeSO4、Fe2(SO4)3、CuSO4 与Na2SO4 6种溶液 ③Fe、FeO、FeS、CuO、C、MnO2 ④HCl、BaCl2、KCl、AlCl3溶液 ⑤甲酸、乙酸、乙醇、乙醛 ⑥正己烷、1-己烯、苯酚溶液、1-己醇、CCl4 ⑦Na2SO4 NH4Cl NaCl (NH4)2SO4 (石蕊) (NaOH) (浓HCl) ( Na2CO3 ) (新制Cu(OH)2 ) (溴水) (Ba(OH)2 )

第二种类型题目:不用任何试剂鉴别 解此类题常用方法和思路: 1.两两混合法:通过不同试剂间混合产 生的不同现象来判断。 2.互滴法:通过互相逐滴滴加时产生的 不同现象来判断(如AlCl3、NaOH) 3.通过颜色判断出某物质 ,可作试剂, 鉴别其它物质。

↑ ↓ ---- 两两混合法强化训练题: ① 如何鉴别盐酸、Na2CO3、CaCl2、AgNO3溶液 A B C D 盐酸 Na2CO3

两两混合法强化训练题: 如何鉴别以下2组溶液? AlCl3、MgCl2、NaOH、H2SO4溶液 (NH4)2SO4 、NaOH、Ba(OH ) 2溶液

互滴法强化训练题: 如何鉴别以下4组溶液? ①Na2CO3溶液、稀HCl ②AlCl3溶液、NaOH溶液 ③NaAlO2溶液、稀HCl ④AgNO3溶液、NH3·H2O

通过颜色判断等方法强化训练: 如何鉴别以下3组溶液? ① CuCl2、KOH、Na2SO4、MgSO4溶液 ② FeCl3 、NaHCO3、NaAlO2、NaCl溶液 ③ NaOH、FeCl3、AlCl3、K2SO4 溶液

第三种类型题目:任选试剂鉴别 解题方法和思路: 首先分析题目中物质性质的差异,用试剂根据不同现象分组,然后再分组用不同试剂鉴别。

A 任选试剂鉴别强化训练 例1.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 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碳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A

例2.可用来鉴别乙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 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氯化铁溶液、溴水 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 C

例3. 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 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Na2SO3溶液(BaCl2) 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Na2SO3溶液(BaCl2) B. FeCl2溶液(KSCN) C. KI(淀粉溶液) D. HCHO溶液(石蕊试液) A 返回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分开,并恢复到原状态,得到比较纯的物质 。 2、常见的分离方法的选择: (1)固体与固体的混和物: ①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 法,如碳酸 钠中混有NaHCO3; ②一种易溶,一种难溶,用 法,如NaCl 中混有泥砂; ③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不同 ,用 法,如NaCl中混有KNO3。 加热 过滤 结晶

(2)液体与液体的混和物: ①沸点相差较大时,用 法,如石油的分馏; ②互不混溶时,用 法,如苯与水的混和 物的分离; ③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 法,如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3)气体混和物:洗气吸收法。 (4)盐析、渗析等方法。 蒸馏 分液 萃取

3、提纯:只要将杂质除去即可。 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若引入,必须进一步除去。 (2)提纯后物质成分不变(该成分的量若能增多 则更好)。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方法: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即可 将杂质除去。

例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 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C

C 例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例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C

例3.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AgNO3溶液,过滤 C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AgNO3溶液,过滤 C 返回 返回目录

基础练习 1、(2010重庆卷)9.能鉴别Mg、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3 B.KOH C.BaCl2 D.NaClO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HNO3氧化I-生成棕色的碘,与Na2CO3产生无色的CO2气体,与NaAlO2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均不同。 答案 A

2、(2010上海卷)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C.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 D.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制备和物质提纯知识。制取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泼性很强,故一般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A对;制取甲烷时,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B错;制取溴化氢时,由于溴化氢的还原性较强,能被浓硫酸氧化,故一般选取浓磷酸制取,C错;饱和碳酸钠既能和二氧化碳也能和氯化氢反应,D错。 知识归纳: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其常用的方法包括:过滤、分液、蒸馏、结晶、萃取、洗气、渗析、盐析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比较掌握这些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答案:A

3、(2010上海卷)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知识。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悲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错;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知识归纳:进行物质的提纯操作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一是不能将要得到的目标产物除掉,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A

4、(2010上海卷)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乙醇、甲苯、硝基苯 B.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检验知识。乙醇、甲苯和硝基苯中,乙醇可以和水互溶、甲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轻、硝基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重,可以鉴别,排除A;苯、苯酚和己烯可以选浓溴水,苯不和溴水反应、苯酚和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溴水加成使其褪色,可以鉴别,排除B;苯、甲苯和环己烷三者性质相似,不能鉴别,选C;甲酸、乙醛、乙酸可以选新制氢氧化铜,甲酸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醛不能溶解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酸只能溶解氢氧化铜,可以鉴别,排除D。 答案:C

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 (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 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SnCl2溶液 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验尿糖

解析: 配制FeCl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SnCl2易发生水解,应该先将固体SnCl2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配制,C错。检验葡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检验,而不是用氢氧化铜粉末,D错。 答案:B

6、(08年江苏化学·9)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B.准确称取0.4000 g的NaOH固体配成1000 mL浓度为 0.01000 mol·L-1的溶液 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 滤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解析: 苯与溴水分层且苯在上层,乙醇与溴水互溶,四氯化碳与溴水分层且四氯化碳在下层,可以鉴别,A可以达到目的;天平的准确度只有0.1克,所以不能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故B不能达到目的;苯酚与溴水虽然能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但三溴苯酚又溶于苯中,所以C不能达到目的,淀粉是胶体可用丁达尔现象检验,故D能达到目的。 答案:B、C 返回目录

能力提升 1、(2010天津卷)3.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42- 和CO 32- 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解析:Al3+和Mg2+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O42-和CO32-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1—溴丙烷有三种等效氢,其核磁共振谱有三个峰,而2—溴丙烷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核磁共振谱有两个峰,故可鉴别,C正确;碳碳双键、醛基都能被酸性KMnO4氧化,KMnO4溶液都退色,故无法鉴别。 答案:C

2、(09年安徽理综·9)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A选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的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B选项正确;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C选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的温度为170℃,该温度计的量程不足,D选项错误。 答案:B

3、(09年广东理基·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 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解析: 除去CO2中混有的CO应用点燃的方法,若用澄清石灰水洗 气只会吸收主要气体CO2,对杂质没有影响,因此A选项错 误。加过量盐酸后会溶解主要成分BaCO3,对杂质没有作用, 故B选项错误。C选项中加入过量铁粉后会发生Fe+ 2FeCl3=3FeCl3反应而除去杂质FeCl3,故C选项正确。D选 项中加稀硝酸后,Cu和CuO都会溶解,因此D选项也是错误 的。 答案:C

4、(09年广东理基·27)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 A选项废酸中加生石灰中和是化学处理法,错误。B选项中加硫酸盐不能使Cu2+形成沉淀,错误。C选项中用活性炭不能吸附苯,错误。D选项中加石灰水后纯碱会形成CaCO3沉淀而除去,属于化学处理法,正确。 答案:D

5、

解析:本题是离子组合推断、离子鉴别实验综合题。题型难点是:熟悉各种离子的标准检验方法,明确各种离子检验时的干扰因素。本题的难点还有:采用的出题方式和平时不同。 根据最终的离子分析:NO2-,存在时一定没有SO32-,I-。因NO2-,的氧化性可以使他们氧化。Cl-存在下的NO2-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即证明了NO2-的存在又检验出Cl-的存在。但,仅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性气体也可能有SO32-的存在。故须先确认SO32-不存在。SO32-,CO32-,SO42-的组合检验可以用: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来确认SO32-, SO42-不存在,CO32-一定存在。故选择③④就可以,顺序是先④后③。 答案:B

6、(2010全国卷1)28.(15分)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解析】 (1)由题干表述可知A和E不是盐,又由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E为硫酸(③步操作进一步确定); (2)由题干和①步操作可知A为氨水; (3)再由②步操作可知F中阳离子为Ag+发生的反应为: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而常见的盐中只有AgNO3可溶于水,故F为AgNO3; (4)由③步操作可知B中阴离子应为CO32-,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CO2, B、C、D中能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HCO3-,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K+、Na+、NH4+等待定 (5)同样由②步操作D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Mg2+或Al3+,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定; (6)由④步操作生成的沉淀为可能为AgCl、AgBr、AgI、BaSO4、H2SiO3(不合理)等,但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AgCl和BaSO4,才不溶于HNO3,一个是与AgNO3结合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C应该同时含有Ba2+和Cl-即,C为BaCl2,进而推出D中阴离子应该为SO42-,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D为Al2(SO4)3或MgSO4其他解析见答案

(1)A NH3·H2O或NH3 ;E H2SO4 F AgNO3 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答案: (1)A NH3·H2O或NH3 ;E H2SO4 F AgNO3 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B Na2CO3或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