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知道貨幣供給、準備貨幣與貨幣乘數之關係 知道台灣地區如何衡量貨幣供給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8 短期財務規劃 第 19 章 財務管理 第五版 編譯․製作.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資產負債表.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教師:李博文 博士 學生:賴世哲    周忠源.
第十四章 貨幣供需與中央銀行.
第四章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13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貨幣三項重要功能 貨幣有三項重要功能為交易的媒介、計價的單位、價值的儲藏, 其中以「交易的媒介」為貨幣最重要的功能。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第16章 金融與貨幣 第一節 金融體系 第二節 貨幣的功能 第三節 貨幣的定義 第四節 貨幣創造 第五節 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與工具
CHAPTER 15 貨幣與金融.
銀行與貨幣創造 銀行的意義、種類與承辦業務.
第十一章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Chapter21 貨幣供給與 聯邦準備系統.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利率的計算 計算利率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收益率」(yield)或「殖利率」的計算。
Chapter22 貨幣需求,均衡 利率與貨幣政策.
17 貨幣與貨幣系統 CHAPTER. 17 貨幣與貨幣系統 CHAPTER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定義貨幣與描述貨幣的功能 1 描述貨幣制度,解釋銀行與其他貨幣機構的功能 2 描述美國聯邦準備系統的功能 3.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三章 古典學派.
The Money Supply Process
第四章 資金成本.
貨幣體系.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第十五章 商品市場與貨幣 市場:IS-LM模型
第十章 國際金融.
學習目標 知道什麼是貨幣 瞭解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 瞭解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概況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OBJECTIVES.
Colla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 Aletheia University
第三章: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授課老師:_____.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Tools of Monetary Policy
第8章 開放經濟體的政策分析模型 授課教師: 1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八章 財金1-貨幣 8-1 貨幣與匯率 8-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8-3 貨幣與物價.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第十章 銀行與生活.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 A980R106 陳怡如.
Chapter23 貨幣、利率及產出: 分析與政策.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Chapter 18 中央銀行  與貨幣政策.
第2章 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授課老師: ______.
第3章 古典學派.
Chapter 22 通貨膨脹.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五章 貨幣市場.
十二、貨幣與金融 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貨幣成長與物價膨脹 貨幣政策.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Chapter 9 利率水準 的決定.
第一章 金融市場簡介 金融市場 融資市場 借與貸的市場.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Chapter 14 貨幣供給的決定過程.
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But 我需要2億 資金不足… 元資金興建廠房… 甲企業 債權人 透過發行二十年期公司債的方式籌得資
百一電子 4Q, 2017 營運報告.
Chapter 16 存款貨幣的 倍數創造.
授課老師:   教授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ch5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黃志典: 國際財務管理概論.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第14章 貨幣與金融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瞭解貨幣的供給 瞭解貨幣的需求 瞭解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
第六章 利率 Dr. Mei-Hua Chen.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知道貨幣供給、準備貨幣與貨幣乘數之關係 知道台灣地區如何衡量貨幣供給量 瞭解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OBJECTIVES

學習目標 瞭解均衡利率如何決定 瞭解中央銀行的職能 瞭解中央銀行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 OBJECTIVES

15.1 貨幣創造 法定準備與超額準備 存款準備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又稱法定存款準備率,中央銀行要求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準備金至少須達到其存款金額的某固定比率

15.1 貨幣創造 法定準備(required reserves) 又稱應提準備,商業銀行按照存款準備率所持有的準備金 超額準備(excess reserves) 商業銀行實際所持有的準備金超出法定準備的部分

15.1 貨幣創造 超額準備 = 實際準備 - 法定準備 金融機構必須保持足夠準備金的理由 必須滿足中央銀行規定的準備 為了應付平時交易之需

15.1 貨幣創造 金融機構籌得準備金的途徑 向金融業拆款市場拆借 融資的代價稱為拆款利率,拆款利率是由金融業拆款市場的供需所決定

15.1 貨幣創造 金融機構籌得準備金的途徑 向準備金市場借款 準備金市場中金融機構是準備金的需求者,中央銀行則是準備金的供給者

15.1 貨幣創造 拆款利率上升時,拆款的成本會提高,法定準備的需求會隨之降低,持有超額準備的機會成本也隨之提高,因此對準備金的需求降低;反之,對準備金的需求則增加 準備金需求與拆款利率之間呈負向關係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需求曲線的移動 金融機構對準備金之需求增加 金融機構對準備金之需求減少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的供給 就金融業拆款市場而言,擁有超額準備部位之金融機構扮演的是供給者的角色,拆款利率與準備金的供給呈同向變動的關係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的供給 就準備金市場而言,中央銀行為準備金供給者,此時準備金的供給可分為借入準備(borrowed reserves, BR)與非借入準備(non-borrowed reserves, NBR)兩種

15.1 貨幣創造 借入準備 是金融機構經由貼現窗口向中央銀行所借,中央銀行收取的價格是重貼現率,重貼現率是由中央銀行規定 借入準備的供給與拆款利率呈同向變動關係

15.1 貨幣創造 非借入準備 幾乎全是由中央銀行在控制,缺乏利率彈性。中央銀行可經由公開市場操作,藉著買賣政府債券來改變金融機構的準備部位,以改變拆款利率水準

15.1 貨幣創造 中央銀行增加準備金供給的效果 非借入準備的增加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曲線

15.1 貨幣創造 當拆款利率高於重貼現率時 借入準備的供給與拆款利率呈同向變動 呈垂直於橫軸的直線;非借入準備的供給則不受此兩利率之影響,它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態度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若中央銀行經由公開市場操作,買進台一銀行所持有的2,000元政府債券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在放款2,000元後,借款者以活期存款方式存入台一銀行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假設法定存款準備率為10%,台一銀行有1,800元的超額準備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台一銀行進行第二階段的信用擴張

15.1 貨幣創造 銀行將超額準備全部放款,直到超額準備為零,每一階段的放款或活期存款的增加額都等於前一階段的超額準備 原始存款 社會大眾以現金或支票存入銀行的存款 引申存款 銀行經由放款而創造引申出來的活期存款

15.1 貨幣創造 新創造的活期存款ΔD ΔR 表示新增加的準備金,rD 代表法定存款準備率 1/ rD 為貨幣創造乘數(money creation multiplier)

15.1 貨幣創造 若銀行新增加之準備金是來自於社會大眾的存款 則超額準備為ΔR X (1- rD) ,貨幣創造乘數為[(1- rD)/ rD] rD當愈大,此一乘數愈小;反之, rD愈小,此一乘數則愈大

15.1 貨幣創造 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過程 每一家銀行的個別放款行為就如同獨占銀行的每一階段放款一樣,整個銀行體系最後能夠創造出來的貨幣仍是與一家獨占銀行相同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現代經濟體系中,貨幣或稱為通貨,經濟學家通常將通貨淨額C與活期存款D合稱為貨幣供給量M M = C +D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 又稱強力貨幣(high-powered money)或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 準備貨幣 B = 通貨淨額 C + 銀行的準備金 R 銀行的準備金 = 銀行庫存現金 + 存放中央銀行的存款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貨幣乘數 m 代表貨幣供給量 M 與準備貨幣 B 之間的倍數關係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15.3 台灣地區貨幣供給量的衡量 狹義貨幣供給量 M1 M1A = 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M1B = M1A +活期儲蓄存款

15.3 台灣地區貨幣供給量的衡量 廣義貨幣供給量 M2 M2 = M1B + 準貨幣 準貨幣 或稱準貨幣存款是指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以及郵匯局自行吸收之郵政儲金總數

15.3 台灣地區貨幣供給量的衡量 台灣地區貨幣供給量組合比例圖

台灣地區貨幣總計數 經濟統計

15.4 貨幣需求 流動性(liquidity) 指不同資產轉換為貨幣來使用時的便利性,時間愈短、成本愈低代表轉換的交易成本愈低、流動性愈高

15.4 貨幣需求 個體因素 交易動機與支出行為 交易動機(transaction motive )的貨幣需求 為應付日常交易所需而必須持有貨幣

15.4 貨幣需求 收入狀況 經濟單位為了交易必須持有貨幣,有收入才能因應支出,但收入水準的高低與收入時距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平均貨幣需求

15.4 貨幣需求 貨幣持有額與收入水準的高低成正比

15.4 貨幣需求 貨幣持有額與收入時距成正比

15.4 貨幣需求 金融創新 一國的信用程度及支付方式會隨著金融創新的程度來改變 匯率變動 國際貿易往來頻繁且國際資本移動快速,匯率的變動影響對本國貨幣的需求

15.4 貨幣需求 預防動機與金融創新 預防動機(precautionary motive)的貨幣需求 要預防未知的天災、人禍等意外突發狀況而保有貨幣以備不時之需

15.4 貨幣需求 預防動機的貨幣持有與所得水準呈同向變動關係 若金融創新的程度愈高,貨幣的轉換或取得愈容易致使交易成本降低,因預防所要準備的貨幣持有就可以減少

15.4 貨幣需求 投機動機與資產組合 投機動機(speculative motive)的貨幣需求 為了能隨時把握有利機會,以賺取相當利益所保有的貨幣 利率水準愈高時,貨幣持有減少;當利率愈低時,持有的貨幣餘額增多

15.4 貨幣需求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利率下降至很低的水準時,貨幣數量增加的部分,會被社會大眾持有卻不購買生利資產,所以利率水準不會再降低,此時利率的彈性無限大

15.4 貨幣需求 資產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 透過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的衡量來安排貨幣與其他收益性資產之組合-策略,以降低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15.4 貨幣需求 資產組合管理 股票 通常是以「買低賣高」的方式來獲利,股價的高低端視目前投資人對企業未來前景的看法而定

15.4 貨幣需求 資產組合管理 債券 一種發行者承諾在到期日支付票面金額,且在未到期前某一固定時間支付利息的固定收益證券

15.4 貨幣需求 一年到期固定收益債券的市場價格 Pb 是債券目前市價, FV 是債券面值, INT 是債券利息, i 是新債券發行當時的利率水準, d 是債券到期前的剩餘時間

15.4 貨幣需求 交易成本 資產轉換成貨幣的交易成本亦會影響到貨幣需求 交易成本降低,持有貨幣的數量會減少 交易成本愈低,資產組合管理愈有效率

15.4 貨幣需求 (例)支票存款與定期存款的現金管理總成本 全部持有支票存款 Ma,機會成本為TCa = (rp – rc)Ma 部份持有支票存款 Mb,資產管理的總成本為TCb = (rp – rc)Mb + Bpnp TCc :最低交易成本

15.4 貨幣需求 不同支出計畫下的現金管理總成本

15.4 貨幣需求 物價水準 物價水準愈高,貨幣的購買力就愈低,貨幣需求增加 其他因素 包括貨幣流通速度、消費傾向、季節性及臨時性之需等因素

15.4 貨幣需求 總體因素 總所得 總所得水準愈高,交易量愈大,對於貨幣需求也愈多 利率水準 利率水準與貨幣需求成反向變動

15.4 貨幣需求 物價水準 貨幣需求與物價水準呈同方向變動關係 匯率 本國貨幣對他國貨幣貶值時,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增加需求;本國貨幣升值則對本國貨幣的需求減少

15.4 貨幣需求 金融創新 整體金融創新程度愈高,交易支付的型態愈多樣化,資產轉換的交易成本愈小

15.4 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函數 貨幣需求 MD = f (Y, i, P, e, C) Y :總所得水準與貨幣需求同向變動

微利時代,日子難過 核心概念 利率的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時間讀解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數量學說 現金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MV = PY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費雪交易方程式表示在某一固定期間之內,財貨與勞務交易的貨幣總值必等於交易期的貨幣流通總值 貨幣流通速度在短期內可視為固定 所得水準是固定不變的,因為經濟社會是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古典學派的觀點認為貨幣只具交易媒介的功能 在短時期內,貨幣數量的增加(減少)都會使物價水準呈同比例的增加(減少)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現金餘額方程式 又稱劍橋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of exchange),人們願意握有貨幣是因為貨幣具有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的功能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名目貨幣需求是與名目所得成同方向變動的正比關係 MD = kPY MD為貨幣需求 k 為常數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k 為固定常數,在充分就業之下Y 固定不變,在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貨幣供給量MS 等於貨幣需求量MD 物價隨著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做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動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儲蓄、投資與利率 可貸資金理論(loanable funds theory) 利率乃是借出及借入貨幣資金使用的價格,因此利率是由可貸資金市場的供需所決定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可貸資金的供給 來源是有餘單位的儲蓄,供給量與利率水準呈同方向變動 可貸資金的需求 需求者為赤字單位,需求量與利率水準呈反方向變動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可貸資金市場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若利率水準低於均衡利率水準,市場發生需求量大於供給量,資金短缺造成利率水準提高 若利率水準高於均衡利率水準,則市場發生供給量大於需求量的情況,資金過剩造成利率水準降低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中立性 表示貨幣需求 為一正斜率的直線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中立性 貨幣供給增加只影響物價水準,卻不會影響實質所得、實質工資與實質利率,以及就業與產出水準等實質變數,這就是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貨幣呈現中立性(neutrality)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供需與利率 貨幣需求與利率呈反向變動的關係 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控制;為一垂直線 貨幣需求曲線 MS 與貨幣供給曲線 MD 相交之處決定市場均衡利率水準 i0 MS = MD (i, Y0, P0, e0)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市場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需求增加之利率效果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供給增加之利率效果

15.5 貨幣、物價與利率 貨幣供給減少之利率效果

負利率席東瀛,經濟雪上霜 核心概念 實質利率 名目利率 通貨膨脹率 全球視野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職能 中央銀行 是為大眾利益,承擔控制貨幣供給量、信用供給可能量及信用成本的機構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的經營目標 促進金融穩定 健全銀行業務 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 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在執行業務的原則 不以營利為目的 應獨立於政府黨派之外 不與一般銀行競爭利益 中央銀行對於存款不付利息 按期公布業務狀況 中央銀行的資產應有較高的流動性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之職能 貨幣管理 統一全國貨幣發行、保管銀行存款準備、保管全國「國際貨幣準備」、控制全國信用供給、監督全國銀行業務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之職能 做為銀行的最高金融管理機構 承負最後貸款者的任務、主持全國銀行債務及債權的清算業務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之職能 財政代理人 保管政府收入及政府機關存款、提供政府各種短期放款,以調節財政收支、代理發行及償付各種政府債券、代理黃金及外匯交易、做為政府的財政金融顧問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透過各種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給量與利率水準,改變整體信用狀況,以期達成政策目標的政策措施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重貼現率政策 重貼現與重貼現率(rediscount rate) 銀行可以用客戶來辦理貼現之合格票據,再向央行做第二次融資貼現以取得資金,稱為重貼現;此時銀行必須支付給央行利息,此一貼現率即稱重貼現率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重貼現率政策 央行可以經由調整重貼現率來改變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而改變貨幣供給量及影響利率水準,如此就可以達到影響經濟活動的目的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操作 央行在公開的金融市場上,藉由買賣有價證券以改變貨幣供給量,並影響市場利率,進而影響經濟活動,以達到其政策的效果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的簡單運作

走了葛林斯班 新來了柏南其 核心概念 貨幣政策 全球視野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存款準備率政策 是指央行藉由改變法定存款準備率來改變貨幣供給量,並影響市場利率,以達到其政策目的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例)法定存款準備率之變動對銀行信用創造能力之影響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信用管制(selective credit controls)工具 保證金比率 央行對於銀行或證券金融公司的融資及融券業務的管制

15.6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信用管制工具 對不動產信用貸款的管制 央行可以管制貸款的頭期款(down payments)的成數及還本付息的期限 道德勸說(moral suasion) 是指央行為表明立場,採口頭或書面勸告的方式,要求銀行配合央行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