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学习目标: 1 、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 3 、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第一节 吴江市汾湖高中 丁竹芳. 区域差异 资源差异经济差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西气东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ks5u精品课件.
试 卷 讲 评.
巴 西
巴 西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地理位置 巴西概况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气候 地形 面积、人口 人口众多 国土辽阔 851万平方千米 43 第五位 第五位 面积 人口 巴西 1.7亿 占拉丁美洲的 百分比(%) 33 占拉丁美洲的 百分比(%) 在世界各国中 的名次 第五位 第五位.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三节 自然区划.
今天给大家看些好东西, 是在神七上拍的。 本套图片伴有音乐,请打开音响。.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北方冬季.
中国的气候.
第三讲 中国的气温.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二、低纬度气候 三、中纬度气候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一节 生物圈 概念: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中国的工业.
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走向高考 · 地理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 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气流辐合带、沃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有的年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本带可分为五个气候型:

第三章第三节 俄罗斯.
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长期生态监测 基础设施 联系方式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章丘一中 袁苗苗.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 什么是气候呢?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请分辨下列描述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昆明四季如春。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5 、在未来 24 小时内,本地区将有 5-6 级的偏 北风,气温下降.
整理和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方法 ——宁波市余姚第四中学 郑伟大.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我的案例 教学激趣引入.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区域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理分区 (欧洲西部) 湖南师大附中 梁良梁.
5.1 欧洲概述 广东梅州蕉岭中学 袁飞林.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专题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二章 生物群落.
除了校园里有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七讲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想一想 能否 将天气预报改成气候预报?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总结.
清香优雅的鸡蛋花 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东亚及日本概况.
第四节俄罗斯.
韩国.
气候(第2课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亓孝然.
中国的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影响 中国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贺 项 磊 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用计算器开方.
澳大利亚 迪肯大学 DEAKIN UNIVERSITY 紧密相关 • 不断创新 • 快速响应 James Sun 孙琎 迪肯大学中国区主任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聖地的位置.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人口与人种.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第一课时 内乡县桃溪镇初中 尹香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热带雨林生物群的基本特征,了解寒带苔原典型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了解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在特征上的主要区别,了解世界陆地生物群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热带雨林生物群的生境特点和基本特征 2.各地带性生物群中包含的典型生物群 各生物群的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世界陆地生物群分布规律

学习内容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第一节 热带生物群 第二节 亚热带生物群 第三节 温带生物群 第四节 寒带生物群 第五节 非地带性生物群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第一节 热带生物群 第二节 亚热带生物群 第三节 温带生物群 第四节 寒带生物群 第五节 非地带性生物群 第六节 世界陆地生物群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二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三是东南亚一些岛屿,往北可伸入我国西双版纳与海南岛南部。 热带雨林分布区域终年高温多雨 ,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是酸性的 。

热带雨林生物群 (二)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据统计,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本的。雨林中的种类组成所以这样丰富,除有利的环境条件之外,热带陆地的古老性也是重要原因。自第三纪以来,这里的生存环境很少发生猛烈的变化,因此几百万年来,雨林本身也仅有很缓慢的变化和发展。

热带雨林生物群 (二)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2)群落结构复杂 热带雨林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植物对群落环境的适应,达到完善的程度,每一个种的存在,几乎都以其他种的存在为前提。乔木一般可分三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形,往往不连续;第二层一般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稀疏的草本层,地面裸露或有薄层落叶。此外,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成为热带雨林的重要特色。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从藻、菌,苔藓、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热带雨林生物群 (3)乔木的特殊构造 (二)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具有下述特殊构造:①板状根。②裸芽。③乔木的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缘,革质,中等大小。幼叶多下垂,具红、紫、白、青等各种颜色。④茎花:多一年四季开花。 ⑤多昆虫传粉。

热带雨林生物群 (4)无明显季相交替(外貌) (二)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热带雨林生物群 (5)雨林中动物的特征 (二)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雨林中动物树栖种类多,地栖种类少;动物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与雨林环境适应;食物链错综复杂,共生、寄生等现象普遍;代表动物主要有长臂猿、猩猩、眼镜蛇、懒猴、犀牛、蜂鸟、极乐鸟等。

热带季雨林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指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交替地区的,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森林群落。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旱季乔木树种部分或全部落叶,季相变化明显。②种类组成、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③板状根、茎花现象、木质大藤、附生植物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三)动物及其生态 由于该群落类型一方面与常绿雨林相毗邻,另一方面又与稀树草原想接壤,因此其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区或群落交错区的特征。常见的动物有独角犀、亚洲虎、野猪、印度野牛、原鸡、叶猴、罗猴、懒熊等等。 (四)地理分布 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其中以亚洲东南部最为发达

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又称为热带萨王纳,指分布于热带干燥地区,以喜高温、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稀疏散布有耐旱、矮生乔木的植物群落。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乔木多矮生,树干不整齐,树冠扁平成伞状,叶多羽状,常具毛茸,小叶能动,排列成最能避免阳光损害的位置,雨季出叶,旱季落叶,芽有芽鳞,树皮厚,树干具储水组织,典型的树木如金合欢。

(三)动物及其生态 (四)地理分布 1.食草动物占优势 2.集群的生活习性 3.地栖种类多 4.穴居、善跑类型突出 该群落类型主要分布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和亚洲。我国在云南干热河谷,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的西南部均有分布。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常绿阔叶林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地区的,由常绿的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森林群落。又称照叶林、月桂树林、樟栲林等 。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的常绿树种组成,区系成分极其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富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或系统进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及特有植物;乔木层树种具有樟科月桂树叶子的特征:小型叶、渐尖、革质、光亮、无茸毛、排列方向与光线垂直等。②外貌中年常绿,林相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③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以蕨类植物为主。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少有被子植物。

(三)动物及其生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动物种类较为丰富,主要的哺乳动物是猴类和鹿类,著名的猴类为金丝猴、日本猴;鹿类如白唇鹿、毛冠鹿、白尾鹿等。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的熊猫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珍稀动物,被称为活化石。日本产的日本小睡鼠则是东亚产的唯一睡鼠,而澳大利亚的众多有袋动物都是独特的动物类群。 (四)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北美的佛罗里达半岛和加利福尼亚,南美的智利,非洲的那利群岛,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北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等地。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生物群 指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式气候地区的,由硬叶常绿阔叶林树种所构成的森林群落。 植被特征 指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式气候地区的,由硬叶常绿阔叶林树种所构成的森林群落。  植被特征 ①主要由硬叶常绿阔叶树种所构成,其叶片具典型的旱生结构,坚硬革质,小型叶为主,被茸毛,无光泽,气孔深陷,排列与光线成锐角,或叶片退化(甚至成刺状),植株与花具强烈香味(挥发油);②森林群落上层稀疏,树木较矮小,群落下层较为繁茂、密闭;③无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很少。多年生草本植物尤以具鳞、球、根茎的地下牙植物特别丰富。

荒漠与半荒漠生物群 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纬度30~40°之间)的副热带无风地区。例如,南美西岸的智利和阿根廷,非洲的西海岸,南非荒漠,澳大利亚荒漠等。最大的是连接亚洲的大沙漠,包括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中亚大沙漠和东亚大沙漠,后者包括我国的柴达木、准葛尔、塔里木、阿拉善等沙漠。荒漠和半荒漠的年平均降雨量低于250㎜,季节性明显。    在荒漠群落中,植物是一些特别耐旱的超旱生植物,他们从生理和形态结构上适应旱生环境,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小枝和茎代行光合作用,如猪毛菜属、碱蓬属等。 荒漠中的动物,多数有冬季和夏季休眠以及贮存大量食物以备越冬的习性。夜出性的种类所占比例较高。代表动物在欧亚大陆荒漠有三趾跳鼠亚科、沙鼠科的啮齿类动物。鸟类中有百灵、隼等;北美荒漠则有棉尾兔、更格尔鼠和小韦鼠等。南美有美洲鸵鸟。澳洲的荒漠上有袋鼠、袋鼹等 。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也称为夏绿阔叶林,由落叶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落叶森林群落 ①季相更替现象十分明显为其外貌的显著的特征; ②中生性植物特别丰富, 乔木层有阔叶叶片、草质、柔软、无毛,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 ③结构简单,分层清楚,夏季林相郁闭,冬季林内明亮干燥; ④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作用不明显。

(三)动物及其生态 (四)地理分布 有三个集中分布区 : 西欧和中欧 北美的五大湖地区和大西洋沿岸 东亚 群落中消费者各有其特色,哺乳动物有鹿、獾、棕熊、野猪、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群落中净初级生产量仅养活着小量的动物,而动物的生物量又集中在土壤动物上。 (四)地理分布 有三个集中分布区 : 西欧和中欧 北美的五大湖地区和大西洋沿岸 东亚

温带草原生物群 温带草原出现于中等程度干燥、较冷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这种草原在北美、南美和欧洲都有分布。我国主要以内蒙古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向西逐渐过渡成荒漠。植被分层简单,以多年生的禾本科草类占优势,其中以针茅属植物最为丰富,还有沙草科、豆科等植物。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代表动物有高鼻羚羊、野驴、骆驼以及小型的黄鼠、跳鼠、仓鼠等,北美草原上有草原犬鼠、长耳兔、草原松鸡等。

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分布 气候冬季寒长,夏季温和湿润,年温差很大。 主要代表树种有云杉、冷杉和松。林冠一般不茂密,林下灌木、苔藓、地衣较多。代表动物有驼鹿、猞猁、紫貂、雪兔、狼獾、林莺、松鸡等。大部分有季节迁徙现象。 (三)地理分布 该类型分布横跨亚、欧和北美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

寒带苔原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分布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生态条件恶劣 优势植物是多年生灌木、苔草、禾草、苔藓和地衣,植被的高度一般只有几厘米。典型动物有驯鹿、旅鼠、北极狐、北极黄鼠,在美洲还有麝香牛、雷鸟和雪枭 。 (三)地理分布 出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沿海地区,也包括北冰洋中的岛屿。我国只有高山冻原,分布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高山带 。

草甸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分布 分布区气温和降水差异较大;土壤中水分充足,地下水埋藏深度浅。 外貌上为浓密的草群,植物种类丰富,有禾本科、莎草科等,动物以鸟类最多,生物群结构比较清晰 (三)地理分布 我国的草甸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沼泽生物群 (一)生境特点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分布 气候湿润,地表水分盈余,土壤粘重,热量充沛。 沼泽植物生活型多样,植物通气组织发达,具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有泥炭积累现象。 (三)地理分布 我国的沼泽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川西北的若尔盖高原。

地球表面的热量是随着所在纬度的位置而变化的,水分则随着距离海洋的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等的变化而变化。水热结合导致植被呈地带性分布,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此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和动植物群落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水平分布规律 1)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北半球自北到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水平分布规律 2)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部内陆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水平分布规律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1)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北美的中部,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经向的落基山脉所阻隔,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 (东)森林→草原→半荒漠→荒漠→森林(西)

水平分布规律 2)我国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南向西北,即从沿海的湿润半湿润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 夏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草原→荒漠

垂直分布规律 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特征,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 一般讲来,山麓分布了当地平原上的生物群落类型,更高一些,它们被更加中生和对温度要求较低的类型所代替,垂直带谱大致反映了不同生物群落类型沿纬度方向交替分布的规律。

山地生物垂直带的结构具有下面一些规律: 1)各处生物垂直带谱随所在水平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某些相似之处 3)垂直带重每个生物带的下限海拔高度,有向两级逐渐降低的趋势,森林生物带上限也有类似的规律。 4)当高大山体走向垂直于盛行风向时,其两侧的生物垂直带谱呈现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