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学习 单机课程回放 在线课程回放 实时网上教学
“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是互联网和教育!” “互联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的竞争力。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互联网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持新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观念,依靠全新的电子学习方式,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就个人而言,知识就像牛奶,是有保鲜期的。一个工程学位只有3年的保鲜期,如果你不能不断更新知识,你的个人价值就会不断下降。 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电子学习应运而生。 电子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习材料放在网上进行学习,它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在电子学习中,学生是真正的核心,能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教师则成为学习服务的提供者和帮助者。
从目前来看,电子学习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单机课程回放 将课程或节目做成某种介质(教学光盘、磁带等),供学生在个人电脑上使用; 在线课程回放 将课程做成网络服务器的电子版,学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点播学习,但仍无法实现交互性; 实时网上教学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远距离教学,需要很高的网络速度和带宽支持。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进行在线教学和交流,课程结束后可放在服务器中随时供学生点播。“不愿听的可以不听,喜欢听或没听懂的可以反复播放,考试可以随时进行,还可以边考试边看书……”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学习,这就是终生学习的时代。
互联网和教育将为那些善于驾驭信息和知识的人和国家创造无数的机会。 起步晚并非坏事,反而可以学习和采用最新的技术。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并致力于技术进步和人力投资,所有的国家都将有机会加快发展进程。
21世纪职业经理人十大必备条件 (1)健康管理(微病、小病应看医生,以追求身体、心灵和财务的健康,才能有条件为企业奉献心智才力)。 (2)时间管理(将时间看成生命工程,分秒必争,以提升时间效益)。 (3)工作知识(只有对事稳、准、狠、快的运作本领才是提高个人薪水的惟一捷径。 (4)科技管理 (5)顾客至上(对企业内外部顾客不断强化服务能力,以真心关怀和真诚感恩,来赢得其他部门的协助)。
(6)团队精神(培养全员团队意识,让技术及素质较高的指导较差的,互利共生,互惠成长)。 (7)人群关系(以润滑人性中的信心、热心、耐心、虚心、忠心感动他人,想办法给人利益点、安全感以获取人缘)。 (8)乐观进取。 (9)规律有恒(在没有业绩压力下仍能发挥最大潜能,爱企业、爱社会;爱产品、爱客户;爱同事、爱家人,坚持做个正直的成功者,绝不虎头蛇尾,三分种热度)。 (10)进修革新(十九世纪的文盲是不认字;二十世纪的文盲是不会用电脑;21世纪的新文盲则是不懂得再进修再学习的道理,严格执行自我规划的进修充电计划。21世纪企业经理人每天惟一的功课就是学习,才不会被潮流所淘汰)。
E-Learning引发教育领域新革命 互联网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另一场革命,一场彻底的翻天覆地的革命。当然,这场革命也迅速涉及到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人类终身教育都为E-Learning的推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说,E-Learning的推行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新革命。
E-Learning: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所谓E-Learning,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E-Learning给人们的学习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E-Learning使教育社会化,使学习生活化。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未来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 可以说,E-Learning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把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美好的学习境界,但这样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商家等多方来打造。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及E-Learning环境的日益成熟,许多商家已经率先把E-Learning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为E-Learning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
E-Learning:影响教育未来 21世纪,教育必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大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与学习手段,E-Learning在未来必定能够得到大力发展。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给在布局上存在极大的不均衡,而E-Learning这种新的教育、学习方式不受时空及教育资源的限制,能够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为人们学习所用; 另一方面,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手段正受到强烈的挑战,“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E-Learning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近几年电信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更为中国的E-Learning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城市也都在兴建自己的数码港,许多小区也有了更快的互联网接入模式。随着全社会对E-Learning的理解、支持和推动,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这种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学习。
“电子学习”将席卷美国大学 电子学习”(E-Learning)正在迅速成为美国大专院校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到2005年,近90%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将提供“电子学习”机会,其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 一份名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信息技术开支和电子学习的影响:2000-2005” 的报告指出,“电子学习”被广泛接受为信息技术零售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校园网络基础结构建设、安装和管理软件都会是很有潜力的市场。 目前美国硬件、软件、支持服务和通信商都在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以便在瓜分“电子学习”这块市场时处于有利位置。目前大专院校信息技术预算的最大部分仍然用于购置电脑硬件。然而,用于扩张和管理校园网络的软件和通信硬件的开支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美国大专院校信息技术的开支总额在2001-2005年期间将以每年10.1%的速度增长; 虽然机构购买个人电脑的增长速度放慢,但网络服务器市场将继续增长;信息技术零售商最大的机会是通信产品和服务以及软件; 小型院校将寻求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和电脑培训,并由校外公司负责管理“电子学习”的新机构和学生拥有的设备; 各类院校都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培训教职员工掌握最新技术。
2000年底全球首家正规网上大学开课 全球首家正规的网上大学于2000年底在伦敦开课。英国媒体称,这在世界教育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座网上大学university.com设立了庞大和丰富的国际互联网教育网站。全球各地的学生只要登入http://www.university.com/网站,就可以迅速找到合适和准确的研究资料。根据英国国际互联网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网上有6成以上信息有误导或者属于信息垃圾,而经过英国著名教授筛选过的网上大学的资料可以使学生花较少的时间得到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这所网上大学邀请了牛津大学费格逊教授在网上教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电脑字幕在他讲课时可以同时配以幻灯和字幕,效果非常好。 预计将有更多的牛津大学教授开始在这所网上大学讲课。
Elearning网站 http://www.elearningmag.com/elearning/ http://www.e-learningcentre.co.uk/eclipse/default.htm http://www.e-learningcentre.co.uk/eclipse/a2z.htm http://www.e-learningcentre.co.uk/eclipse/topten/ http://www.e-learningcentre.co.uk/eclipse/topten/elsites.htm
http://www.elearningguild.com/index.cfm http://www.elearning-directory.com/ http://www.downes.ca/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共存与互补 90年代,美国犹他州州长迈克尔·莱维特在创办西部虚拟大学时指出:“虚拟大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世界未来将要采取的工作方式”。有教育专家甚至认为,这种大学产生的革命性变化极有可能会导致传统大学的消失。事实上,网络教育的发展确实使传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但传统大学至今没有消失,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消失。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可以被描述为共存与发展。
在我国,网络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远程教学网(www. cmr. com 在我国,网络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远程教学网(www.cmr.com.cn),其现已在北京、河北、山东、天津、南昌、深圳等14个地区同时推出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和专升本及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全国各地的学生均有机会通过cmr网上人大报考、入学并获得人民大学的毕业证书。他的成功也正是符合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共存与发展的关系。
网络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比如:信息的及时传递,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充分共享和更有效利用;实时或非实时任意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教学空间的无限扩展,教育对象空前膨胀;虚拟技术更有效模拟现实,解决教学难题;促使教育社会化,使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与家庭;促使终生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开展等。并由于这些优势,使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 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即使是发达国家,现有的高校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求学的要求。对于我国来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规模相对于庞大的适龄求学者而言十分有限,而传统校园的数量和规模受经济条件、教师资源等的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大。1999年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升高等教育的百分比(含电大普通班)仅为63.8%;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有70%是通过卫星电视教育手段完成;广播电视大学10年共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所有这些都反映现有传统教育规模和培养能力严重不足,有必要通过网络将普通大学已有的师资、教材、设备等充分共享,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人大远程教育计划今年招生1万人,在明年预计招生达10万人之多,这是任何一所传统学校所不具备的。
二、 考虑到我国教师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现状,网络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并导致大中城市人才密集,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专业门类不齐全,高等学历人才极度贫缺。网络教育不受限于地域,并能够集中最优秀的教师资源,使最优质的教育传达到全国各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对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学校也是有益的参考和补充。人大现代远程教育网所开发的课件都是根据人大及各高校、学科的优秀老师的现场授课影像、备课教案等素材所制作而成的,这就保证了所有通过人大网络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远程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打破了城市化地域限制,使高等教育学历人才向多方位均匀分布发展,极大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三、 网络教育构造终生学习体系。知识社会里,知识技能的急速更新,使广大从业人员仅凭一张文凭或旧有的经验技能就想一劳永逸已成过去,职业培训、终生教育已成必需;一个人25岁前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终生教育思想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传统高等教育,各国普遍遇到的困难是财力严重不足,教学形式不能适应在职人员接受教育的需求。网络教育以其覆盖面广、适应性强、能够为各个年龄段提供相应实用的受教育内容而受到欢迎,并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中华学习网远程教育平台在不断完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将面向终身教育提供更多有实际帮助的学习方式,包括:会计证、律师证等职业教育,及公司内对员工进行的各种技能、素质培训。
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成长过程中的环境、氛围等等方面,网络教育可以真实模拟构造这些传统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只有真实校园的教育,或只有网络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教育是不会取代传统学校的。这就要求网络教育的发展应从与传统教育互补的角度,精心策划和整合,以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和优势;传统学校也应接受网络及网络教育的冲击,注意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在教育中的应用。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关系。
教育部批准的31所网上大学及其网址 清华网络学堂 (http://166.111.18.8/yuanch.htm) 北京大学(www.smde.pku.edu.cn) 中国人民大学(www.cmr.com.cn/public) 北京师范大学(www.bnu.edu.cn) 北方交通大学(www.njtu.edu.cn) 北京邮电大学(www.bupt.edu.cn) 北京理工大学(www.bit.edu.cn) 北京外国语大学(www.bfsu.edu.cn) 东北大学(www.neu.edu.cn) 东北农业大学(www.neau.edu.cn)
天津大学(www.tju.edu.cn) 山东大学(www.sd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www.dlc.sjtu.edu.cn) 复旦大学(www.fudan.edu.cn) 同济大学(www.tongji.edu.cn) 东南大学(www.seu.edu.cn) 浙江大学(www.zju.edu.cn) 无锡轻工业学院(www.wxuli.edu.cn) 华中科技大学(www.hust.edu.cn) 湖南大学(miea.hunu.edu.cn)
中山大学(www.zsu.edu.cn) 华南理工大学(www.scut.edu.cn) 重庆大学(www.cqu.edu.cn) 四川大学(www.scup.163.net) 西安交通大学(www.xjtu.edu.c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www.crtvu.edu.cn) 北京中医药大学(www.bjucmp.edu.cn) 北京广播学院(www.bbi.edu.cn)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www.blcu.edu.cn) 华中师范大学(www.ccnu.edu.cn) 兰州大学(www.l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