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網路設備- 收發器 中繼器 集線器 橋接器 交換器 路由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JISUANJI WANGLUO YU ZONGHE BUXIAN 1 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 学习情境 1 局域网的组成及网线制 作 主 编:吴大军 马金忠 副主编:郝建忠等.
Advertisements

第 10 章 電腦網路.
第9章 网络设备 茂名广播电视大学.
先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再分析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的架构、原理与维护。
LinkIt ONE開發板的簡介.
網路原理、技術與架構 資訊一忠 網路概論 主講人:王威盛 老師.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網路傳輸媒介與設備 4-1 有線傳輸的媒介 4-2 網路傳輸設備.
第三章 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柴巧叶.
網路概論 第1章 網路基本概念.
第7章 通訊的工程 : 談多工(multiplexing)與交換(switching)
9.1 電腦網絡的需要 電腦網絡是甚麼? 一種把電腦、周邊設備和通訊設備連接起來,以進行資訊交換和資源分享的系統
第 5 章 乙太網路卡的分類方式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二 组建办公网络.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實驗六 路由器操作設定實驗 教師: 助教:.
第十章 區域網路連結技術 10-9 擴張樹演算法 10-1 區域網路連結簡介 第二層交換器 10-2 區域網路之連結型態
第3章 网络互联设备 学习目标 了解各层次网络互连设备的种类 掌握各层次设备的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校園網路管理實電務 電子計算機中心 謝進利.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1.3 计算机通信网络模型 1、Shannon(香农)模型 通信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交换信息(数据)的过程。 信源 编码
第3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5.5 网桥 网桥是用来连接局域网的互连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转发局域网之间的数据帧,必要时进行帧格式转换 能隔离以太网中的碰撞
虛擬區域網路 Speaker:呂佳紋(Chia-Wen Lu) Advisor: Quincy Wu Date:2010/07/22
家庭網路傳輸標準題庫 第一章.
Chapter 1 電腦網路 1-1 電腦網路的用途 1-2 電腦網路的類型 1-3 主從式網路V.S.對等式網路 1-4 網路作業系統
第1章 網路基本認識.
熟练掌握TCP/IP、IEEE802.3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 3 章 個人電腦的簡易組裝 DIY.
Networking for Home and Small Businesses – Chapter 3
TCP協定 (傳輸層).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第3章 電腦的組成與架構 3-1 電腦的基本架構 3-2 個人電腦的主機.
數位相機運作原理.
基礎網路管理 第一章 環境介紹 製作:林錦財.
Access Networks.
電腦通訊媒體 連接電腦的通訊媒體主要分為: 有線媒體 無線媒體.
Chapter 03 網路的組成元件.
5.1 局域网使用的传输介质 5.2 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 5.3 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5.4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5.5 本章总结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第四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簡介 4-2 電路交換技術 4-3 信息交換技術 4-4 分封交換技術 4-5 各種交換技術之比較
網路概論 呂天齡 江翠國中資訊中心.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 固接式網路(一) 林偉川 2001/9/27.
網路概論 第7章 廣域網路.
网络故障诊断.
區 域 網 絡 ( Local Area Network )
FTP檔案上傳下載 實務與運用.
電腦通訊網路 (2).
交换机基本配置.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常見網路設備簡介 A 周緯龍.
网络工程 苏兆品 QQ:
第四章 資訊技術與系統架構選擇.
有線區域網路 講師:陳育良 2019/4/15.
音效卡的功能及運作原理.
FTP使用教學 簡介: 軟體名稱:FileZilla 軟體性質:Freeware 版本: 繁體中文版
第4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取得與安裝TIDE 從TIBBO網站取得TIDE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班級:博碩子一甲 授課老師:鐘國家 助教:陳國政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資料擷取與監控應用實務.
網路安全管理個人報告 封包偽裝攻擊 A 魏兆言 2007/11/30.
第一章 電腦網路簡介 1-1 何謂電腦網路 1-2 為何需要電腦網路 1-3 何謂通訊協定 1-4 通訊協定的特性 1-5 通訊協定的堆疊
ARP攻擊 A 吳峻誠.
802.1網路連結技術 802.2LLC 鏈 結 層 實 體 層 媒介擷取層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Depart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cience, NCT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區域網路設備- 收發器 中繼器 集線器 橋接器 交換器 路由器 第 3-1 章 區域網路設備簡介 區域網路設備- 收發器 中繼器 集線器 橋接器 交換器 路由器 資訊網路

以規模大小區分網路-區域網路 網路依規模大小可區分成三種類型: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 高速、低錯誤率且涵蓋地理範圍較小(最大到數千公尺)的數位網路 規模最小的網路,範圍通常在 2 公里內 例如:同一層樓的辦公室,或同一棟建築物的網路 範圍較小,可使用品質較高、速度較快的傳輸纜線 設備也比較便宜,一般小型企業甚至個人都可負擔得起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以規模大小區分網路-都會網路 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範圍在 2 至 10 公里,大概是一個都市的規模 可視為是數個區域網路相連所組成 如:連接一所大學各個校區,便形成一個都會網路 都會網路比區域網路稍慢,設備也比較昂貴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以規模大小區分網路-廣域網路 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WAN) : 規模最大的網路,涵蓋的範圍可跨越都市、國家甚至洲界 例如:大型企業在全球各個城市皆設立分公司,將各分公司的區域網路相互連接, 即形成廣域網路 連線距離極長,連線速度通常低於區域網路或都會網路 使用的設備都相當昂貴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三種網路類型的比較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區域網路設備 OSI模型 主要網路設備 其他設備 第四層以上(傳輸層以上) 主機、伺服器、網路閘道 第三層 (網路層) 路由器(使用第三層位址來判斷傳送封包的最佳路徑) 主機、伺服器 第二層 (資料鏈結層) 橋接器、交換器(使用第二層位址來判斷是否轉送訊框) 網路卡(存在MAC位址) 路由器 第一層 (實體層) 主動式設備,需要電源,只處理位元資料:收發器、中繼器、集線器 被動式設備,不需要電源,只提供通道:連接電纜線、連接面板(patch panel)、及其他內部連接元件 網路卡(處理訊號及編碼作業) 橋接器、交換器(執行位元及媒體互動)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 第一層設備分為: 被動式: 主動式: 不需要供給電源 如:插頭、插座、連接器、接頭、連接纜線、實體媒體 需要供給電源 如:收發器、中繼器(Repeater)、集線器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中繼器 中繼器(Repeater) : 中繼器缺點: 將接收到的訊號重整、重新產生後再向前推送 又稱訊號還原器、訊號增益器 無法過濾網路的資料流,不能紓緩網路的交通流量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中繼器圖示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集線器 功能和中繼器一樣,又稱多埠中繼器 埠( Port ): 特點:連接+集中,提升網路的可靠性 集線器上的 RJ-45 插槽稱為 Port 常見:4 Ports 到 32 Ports Concentrator: 採用模組化架構,插入一片類似介面卡的集線器模組, 就能擴充數十個 Port,這種集線器稱為 Concentrator 特點:連接+集中,提升網路的可靠性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集線器分類方法 集線器分類方法: 主動式與被動式集線器: 智慧型與傻瓜型集線器: 主動式: 現代集線器大都這種,由電源供應器取的能源來重新產生網路訊號 被動式: 不需要電源 訊號分給多個使用者 例如:撥放音樂的光碟機使用分叉線,接上更多組耳機,不重新產生位元訊號,不能延伸纜線長度 智慧型與傻瓜型集線器: 智慧型:有控制埠,可程式化來管理網路資料流量 傻瓜型:只接收網路訊號,重複傳給另一埠,不執行管理作業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收發器 收發器(Transceiver): 接收器和發送器的合併裝置 主動式設備 功能:將訊號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 常見應用方式是將AUI埠轉換成RJ-45埠或BNC埠 收發器常內建於集線器或網路卡 網路卡上的收發器稱為傳訊元件 需要供給電源 50Ω粗同軸電纜:使用AUI介面分接(用於10Base5) 50Ω細同軸電纜:使用BNC介面串接 (用於10Base2) 雙絞線:使用RJ-45埠介面串接 (用於10Base T)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數據機 數據機 (Modem) : 又稱調制解調制器 功能: Modulation:數位訊號變成類比訊號的設備 Demodulation:類比訊號變成數位訊號的設備 數據機與電腦的連接方式分為內接式及外接式: 內接式: 又稱數據卡 安裝時要拆卸主機外殼才能安插到主機版上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外接式數據機(1、2) 外接式: 傳統外接式數據機連接到電腦 RS232 連接埠 (又稱 COM 連接埠) 採用 USB 介面: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外接式數據機(3、4) 外接式: 纜線數據機 (Cable Modem) ADSL 數據機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一層設備:其他數據機 其他數據機:(數位區域網路連接到外面廣域網路) CSU/DSU (Channel Service Unit/Data Service Unit): T1、E1、E3、T3 類比訊號線,所用的CSU/DSU T1與T3線路:美日規格的廣域網路連線 T1速率:1.5Mbps T3速率:45Mbps E1與E3線路:歐洲及紐澳規格的廣域網路連線 E1速率:2Mbps E3速率:34Mbps CSU/DSU: 用於上述四種線路之ㄧ與區域網路連接 TA/NT1: 連接ISDN線路所用的TA/NT1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 第二層的網路設備,包括: 網路卡、橋接器、和交換器 共同的特徵: 注意: 同時具有第一層與第二層功能的裝置,通常被視為第二層裝置 使用及檢查媒體存取位址和訊框 注意: 同時具有第一層與第二層功能的裝置,通常被視為第二層裝置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網路卡 網路介面卡(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NIC) : 功能:處理主機存取網路媒體的動作 發送端: 將上層的封包封裝成訊框,再編碼成訊號傳送到網路 接收端: 將接收到的訊號,解碼成為位元,再組合成訊框,送往OSI模型的上層設備處理 網路卡的接頭有 3 種: AUI 接頭:連接RG-11 纜線(粗同軸電纜) BNC 接頭:連接RG-58 纜線(細同軸電纜) RJ-45 接頭:連接雙絞線 (UTP 及 STP) Cisco 2500路由器 : 只有AUI連接器 若要連接到 UTP Cat5 乙太網路電纜時,就需使用接收器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網路卡的匯流排介面 網路卡: 網路卡分為 4 種介面: 透過匯流排(Bus) 與電腦溝通 網路卡分為 4 種介面: 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介面: 8 Bits 和 16 Bits 兩種,ISA 網路卡已經沒有人用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介面: Intel 主導,支援 32 Bits 及 64 Bits 的傳輸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介面 PCMCIA (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個人電腦記憶體卡國際協會)介面: 膝上型/筆記型電腦所用的網路卡 現稱為PC Card 常見16-bit PC Card 和 CardBus 兩種類型的產品 只有 CardBus 的網路卡,才支援 100 Mbps 乙太網路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橋接器 橋接器(bridge): 乙太網路訊號的傳遞採用廣播方式: 網路上每增加一個電子設備,就產生一個新區段 網路任何訊號,每一台電腦都收得到 網路上每增加一個電子設備,就產生一個新區段 橋接器連接網路區段,判斷是否要將訊號傳給下一個區段 橋接器目的: 分隔網路區段,過濾區域網路的資料流量 將區域性資料限制在區域內 橋接器優點: 透通的(Transparent): 其功能對網路其他設備是透通的(Transparent) 它的存在不會造成網路不通,或影響高層的通訊 提高網路效能: 橋接器將流量區段化 排除不必要的流量,減少碰撞,提高網路效能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橋接器圖示 橋接器原理: 分析收到的訊框,依訊框的MAC位址資訊判斷是否要轉送 MAC位置表:( 又稱轉送表格,Forwarding Table ) 記錄直接連到橋接器每一個埠的MAC位址 包含每個網路設備的MAC位址,及設備所在的區段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橋接器的功能 學習(learning): 接收到訊框,記下來源 MAC位址 所對應的連接埠 過濾(filtering): 訊框的目的地和來源屬於同一區段(連接到同一個連接埠) 不理會 轉送(forwarding): 訊框的目的地和來源屬於不同區段(連接到不同的連接埠) 轉送到目的地的區段 緩衝(buffering): 兩個連接埠所連接的區段,它們的傳輸速率(頻寬)不同時 橋接器可作為轉送時的緩衝區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橋接器建立MAC位置表 橋接器問題: 產生廣播風暴: 某設備要連絡另一個不知位址的設備,所產生的廣播封包 (Broadcast packet) 因不會指定收件者,橋接器會予以加乘和散播,造成網路交通擁塞,效能減低 廣播風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實體連接造成一個迴路(loop) 解決迴路的問題: 大部份的設備皆採取擴展樹(Spanning Tree)演算法 網路變慢: 橋接器只支援儲存後轉送(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 須檢查整個訊框無誤後才會轉送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 Linux實作橋接器 A Bride 的三個 port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轉送表格(Forwarding Table) port no(連接埠號): 代表該筆紀錄是記錄哪一個連接埠的資料 mac addr(實體位址): 表示由該連接埠所學習得到的實體位址 也就是該連接埠本身或是所連接電腦的實體位址 is local?(是否為橋接器本身的連接埠): 若為yes,表示該筆紀錄是橋接器本身的網路介面卡資訊 若為no,表示該筆紀錄是該連接埠所連接的電腦 ageing timer(老化時間): 老化時間是一個計時器 ( timer ) 『橋接器』學得此資訊後,就開始計時,超過一定的時間後 該筆紀錄就從『forwarding table』去掉,重新學習新的資訊,得以反應網路狀態的改變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Windows實作橋接器 Windows實作橋接器步驟: 必須先有多張NIC 點選 [開始] → [設定] → [網路連線] 將所要加入橋接器的『實體網路介面卡』 ( 區域連線1、區域連線2及區域網路3 ) 點選起來 按滑鼠的右鍵,選擇『橋接器連線(G)』項目 此處的『實體網路介面卡』 ( 區域連線1、區域連線2以及區域網路3 ),如同前一個使用 Linux作業系統的範例 中eth0、eth1以及eth2 一樣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Windows實作橋接器(續) Windows實作橋接器步驟: 產生一個『網路橋接器(網路橋接器)』的項目 『網路橋接器(網路橋接器)』如同在前一個Linux作業系統的實作中的『myBridge』一樣的概念 這樣就可以利用Windows XP來架設出一台『橋接器』,完成後將如圖所示,會多出一個『網路橋接器』的項目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器 交換器(Switch) : L3交換器(L3 Switch) : 第 2 層交換器 (Layer 2 Switch) 又稱交換式集線器 (Switching Hub) 或多埠橋接器 (Multi-port Bridge) 微區段(Micro-segmentation) : 交換器可把一個網路區隔成很多個網段 類似橋接器,任何兩個連接埠(port) ,可把網路區隔成兩個網段(Segment),亦即兩個碰撞領域 L3交換器(L3 Switch) : 支援至第三層的交換器 提供VLAN (Virtual LAN)的功能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式乙太網路 交換式乙太網路: 每個連接埠都能使用該網路區段的全部頻寬 配合全雙工的模式,傳送和接收分別有100%的頻寬 則資料傳輸可使用整個頻寬的兩倍 一台N Port 100Mbps 交換器,若每兩個 Port 以全雙工模式互傳資料 每對 Port 傳輸資料擁有 200 Mbps 頻寬,可獲得理論上最大傳輸頻寬為 100 × N Mbps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式乙太網路-例外情形 無法使用最大傳輸頻寬: 若多個 Port 的封包皆送到相同目的地,會發生搶用的情形 例: A 、C 和 D 電腦都要傳資料給 B 電腦 就回到傳統式集線器情形 3 台電腦搶用 100 Mbps 頻寬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式乙太網路優點 交換式乙太網路優點: 可用頻寬達到最大: 虛擬電路: 交換器將各區段連接成虛擬網路,只在有需要才存在 透過虛擬電路及專屬網段,使用者在無碰撞平行通訊,共享媒體的可用頻寬最大 虛擬電路: 交換器將各區段連接成虛擬網路,只在有需要才存在 改成交換式區域網路成本低廉 交換器及集線器都用RJ45,既有的硬體和纜線都可續用 管理者可輕鬆配置區域網路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器的功能 交換器兩個主要功能: 交換資料訊框: 維護交換作業: 橋接器通常使用軟體來交換訊框 交換器則使用硬體來交換訊框 交換器建立連接埠與MAC地址一覽表,稱做交換表 執行迴圈搜尋,來維護交換作業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器推送訊框的交換方式 儲存後轉送式 (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 先接收整個訊框,檢查資料沒有傳輸錯誤 再把訊框轉送到目的地所在的連接埠 穿透式 (Cut-through Switching) : 交換器讀取目的地位址後,就開始轉送作業 穿透式 (Cut-through Switching)分成兩種: 高速推送交換(Fast Forward Switching): 接到目的地位址,立即推送封包; 延遲(Latency)時間最少,錯誤機率最高 延遲(Latency):接收第一個位元起到傳送第一個位元出去的時間 無片段交換(Fragment Free Switching): 開始推送前,過濾造成封包錯誤的碰撞片段 正常運作下,碰撞片段應小於64位元組 大於64位元組的封包都是有效的封包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二層設備:交換器類型 高速推送交換 無片段交換 Fast Forward Switching Fragment Free Switching 儲存後轉送式 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交換器與集線器之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皆有許多連接埠,都做為網路的連接中心 交換器會根據MAC位址來做判斷,決定訊框送往何處 集線器不做決定 交換器將收到的資料送到連接目的地主機的連接埠,不干擾其他不相干的連接埠 集線器將收到的資料送到所有的連接埠,使得所有主機必須查看及處理所有的資料 交換器: 具有集線器的連接性 各連接埠又同時具有橋接器之調整流量的一個綜合設備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三層設備: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 : 大型網路上最重要的流量管制設備 主要工作: 檢查收到的封包 (第三層資料) ,在網路上選擇最佳路徑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三層設備:路由器連接不同的網路 路由器當成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的橋樑 路由器可阻隔廣播封包,分隔廣播領域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路由器三個不同的連線情形 路由器三個不同的連線情形: A-[交換器]-B A-[交換器]-[路由器R1]-[路由器R2]-[集線器]-P [路由器R2]再將訊息轉送至[集線器],所有的主機(P、Q及R)都會收到此訊息 只有主機P會回應該訊息 A-[交換器]-[路由器R1]-X [路由器R1]將訊息解封裝再重新封裝成另一種實體網路看得懂的訊息 達到訊息轉換的功能 圖2-34 路由器之應用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不可路由的傳輸協定 傳輸協定可否路由 (Routable or Nonroutable) : 可被路由器的協定: 不可路由的協定: 路由器是否會將這個傳輸協定資料傳送到其他網路區段 可被路由器的協定: TCP / IP、IPX / SPX 不可路由的協定: NetBUEI : 需透過橋接器、集線器或中繼器傳送資料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三層設備:路由器連接埠介面類型 路由器連接埠介面類型: V.35:連接到廣域網路 RS-232:連接到廣域網路 AUI:連接到區域乙太網路(10Base 5) RJ45:連接到區域乙太網路(10Base T) 控制埠(console port):接到桌上或筆記型電腦,用反轉線 資訊網路 第 3-1 章

第 3 層交換器(Layer 3 Switch) 第 3 層交換器(Layer 3 Switch) : 原本第 2 層交換器的功能外,另進行路由工作 可當做是路由器的簡化版 利用硬體處理路由,並加速路由的速度 路由器 : 由軟體處理路由工作 資訊網路 第 3-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