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第二章 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LIG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獨占與管制 張清溪 / 台大經濟系.
中國人壽 徐真真.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緒 論 從兩次波斯灣戰爭到伊拉克內戰 緒 論 波斯灣地區已成火藥庫 恐怖組織大肆擴張 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運用 回教世界反美反西方情緒 迅速擴散.
綠色旅遊 Green tourism 在台灣的趨勢與導遊發展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第四章 資金成本.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吳羽婷 森林系.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第6章 匯率制度.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分題一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第 2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冷戰緩和 ( 年)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講師:陳永芳 網際網路資源運用 講師:陳永芳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Colife 現場直播 免註冊快速登入手冊.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人類的石油年代.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P106.
Facebook 粉絲行銷學 成功經營出Facebook粉絲團的秘訣 天翼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吳裕誠 總經理 決策公關集團
新事業發展專題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一 可靠度問題.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網站個案報告 參考架構 一,企業背景簡介 二,經營優勢與競爭分析 三,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 四,行銷4P策略 五,未來發展與挑戰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篇 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第二章 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

第二章 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 學習重點 冷戰結束與世界政局的變化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影響 人類社會的新貌與挑戰

(一)國際政治的變化 ◎共產陣營衰退:東西德統一、蘇聯解體 ◎民主陣營勢增:美國新保守主義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支配下的和平」 第一節 冷戰結束與世界政局變化 ◎共產陣營衰退:東西德統一、蘇聯解體 ◎民主陣營勢增:美國新保守主義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支配下的和平」 (一)國際政治的變化 1.德國統一 A.二次大戰後東西德與柏林分裂: a.蘇聯占領東德,首都東柏林 b.英美法占領西德,首都波昂 c.西柏林加盟聯邦政府,但其於東柏林境內 →對外交通受制於蘇聯 今日往事090813

二戰後的德國

1948年6月30日,柏林空運補給展開,使半個城市免於被共產主義統治(BBC授權影片) B.三次柏林危機: a.1948年,蘇阻擋西柏林通道→1949年蘇解除封鎖 b.1958年,蘇聯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蘇聯讓步 c.1961年,蘇聯重提西柏林撤軍要求 →蘇聯築起「柏林圍牆」作結 →美蘇關係因柏林問題凍結而緩和 C.東西德統一: a.1989年,東歐及蘇聯共產體制崩潰 →東西德人民推倒柏林圍牆→1990年正式統一 b.統一後德國留在歐洲共同體(後來的歐盟)及北大 西洋公約組織,脫離華沙公約組織 1961年8月20日,建柏林圍牆,冷戰逐步上升(BBC授權影片)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下來,東歐共產主義瓦解的序幕(BBC授權影片)

1961年,建造中的柏林圍牆 1989年,柏林圍牆推倒前夕, 德國人民站在圍牆上 「柏林圍牆」的建造是為了防止東德人逃到西柏林,因此被視為二次大戰後,德國分裂及冷戰時代的標誌性建築。「柏林圍牆」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換成真正的圍牆,總長度超過155 公里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中國鎮壓自由主義(BBC授權影片) 2.蘇聯解體 A.1985年,戈巴契夫推動「改革」與「開放」 →反對派在1991年發動政變,將他軟禁 B.人民支持戈巴契夫,政變兩天即告終 →戈巴契夫辭去蘇共總書記→宣布解散蘇聯 C.連鎖效應: a.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推翻共產→接受民主自由 b.中國大陸1989年天安門事件 D.冷戰時代的結束 a.現況僅中國大陸、北韓、越南、古巴等為共產制 b.美國成為世界秩序主導者,以強大的武力與優勢的 經濟: ①在西歐:建構新的安全體制 ②在亞太:以對話代替衝突 六四天安門事件-坦克英雄 六四天安門事件-武裝鎮壓 1989年12月3日,冷戰的正式結束,布希、戈巴契夫同意約定(BBC授權影片)

戈巴契夫簽署辭書:1991年12月,戈巴契夫在辭書上簽字,蘇聯隨之解體 1991年蘇聯政變下的紅場坦克

3.歐洲聯盟成立 合 →壯大歐洲經濟與政治 B.前身: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 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A.背景:二次大戰後歐洲沒落,西歐希望藉由經濟統 合 →壯大歐洲經濟與政治 B.前身: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 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AEC) C.成立: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馬斯垂克條約) a.總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b.28個會員國→目前最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c.主要推手:德國和法國 d.因素:東歐共產國家解體、德國統一、歐洲的動 盪→歐洲統合運動→因應後冷戰時代的來臨

a.內政、國防、外交等→仍只是獨立國家所組的同盟 b.歐盟最重要支柱:「歐洲共同體」 c.經濟:朝單一市場發展,趨近統一的聯邦國家 D.歐盟政經整合: a.內政、國防、外交等→仍只是獨立國家所組的同盟 b.歐盟最重要支柱:「歐洲共同體」 c.經濟:朝單一市場發展,趨近統一的聯邦國家 ①共通貨幣:歐元(EUR)→17個成員國採納 ②免簽證:多數國簽署申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 →持有任一成員國有效身分證或簽證,可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

歐元紙幣與硬幣 歐盟護照 歐盟旗幟

歐盟成員國變遷圖

(二)國際政經問題 1.石油能源危機 A.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現代生活及經濟活動命脈 →原油供應者中東國家,特別是波斯灣地區→掌握 全世界的經濟命脈 B.對美國的影響: a.美國石油消耗量高(達石油總產量的30%) b.40%仰賴進口,中東地區的進口量占20%強 c.美國的戰略夥伴 ―― 歐洲和日本,油源一半以上 仰賴中東→波斯灣原油供應與油價 →影響美國及其盟邦經濟 →全球政治與戰略安全

C.三次石油危機 a.皆因中東局勢動盪而起 b.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4 導因第四次以阿戰爭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阿拉伯國家為主)為打擊以 色列及其支持國→禁運石油、提高油價 c.第二次石油危機:1980-1982,導因兩伊戰爭(1980 年開始,伊朗和伊拉克長達近八年的邊境戰爭) d.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美國與伊拉克戰爭 e.影響:油價暴漲→西方已開發國家重創→全球搶購囤 積民生必需品、經濟衰退、股市大跌→世界經 濟遭受嚴重衝擊 全球第三次石油危機 引發戰爭

石油危機與影響 二次大戰後中東形勢圖

2.波斯灣戰爭 A.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a.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聯合國授權會員國驅逐伊拉克 b.1991年,美國總統「老布希」 對伊拉克發動地面作戰 「沙漠報風行動」 →伊拉克停戰 B.第二次波斯灣戰爭: a.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希上臺 →強硬對外政策 b.2003年,以伊拉克擁有毀滅性武器為由,逕自攻打伊拉克 c.影響: ①海珊政權垮臺 ②美國政策受質疑→激烈的對抗行動(恐怖攻擊)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波斯灣戰爭的序幕(BBC授權影片) 1991年1月17日,波斯灣戰爭期間,海珊(薩達姆)的焦土 策略發動侵略(BBC授權影片)

3. 國際恐怖主義與911事件 A. 恐怖攻擊: a. 以色列vs 3.國際恐怖主義與911事件 A.恐怖攻擊: a.以色列vs.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被 驅逐的住民鋌而走險→中東經常爆發自殺爆炸案 b.美國支持以色列並大力干涉中東政局 →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的對象 B.911事件: a.2001.9.11.蓋達(Al-Qaida)組織挾持美國民航機 撞擊世貿雙塔與五角大廈→造成數千人傷亡 b.2011年,美國宣稱已擊斃蓋達組織領袖賓拉登 C.美國霸權心態vs.國際恐怖主義: a.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政局的惡性循環 b.美國困於中東問題,進退維谷 c.伊拉克國內宗教派系的彼此殘殺、內亂

911攻擊後的世貿中心殘骸 1984-2001年美國遭恐怖攻擊死亡人數

◎以經濟全球化作為開端:二次大戰結束之初,經濟 以一國為範圍,大多數貨幣不能轉兌 1.1960年代以後,國際貿易與投資興起→放寬對國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影響 (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與貿易統合組織 「全球化」:1980年代以來全球聯繫不斷增加的現象。各國、各民族和各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型態、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 →相互聯繫和影響 ◎以經濟全球化作為開端:二次大戰結束之初,經濟 以一國為範圍,大多數貨幣不能轉兌 1.1960年代以後,國際貿易與投資興起→放寬對國 際資金的管制 2.英相柴契爾夫人、美總統雷根於1980年代→「國 家退出市場經濟」,允許市場機制自由運作

全球化現象 資訊與大眾傳播:媒體、網際網路等通訊無遠弗屆 大眾文化風行:流行時尚、價值觀交流 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與跨國企業的成長:各國利率、 匯率和股價相互影響→全球資本主義制度→跨地區合作 或區域整合組織的成立 1.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創於1989年,目前有21成員,每年召開一次經濟領袖會議 A.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名義加入)及中華人民 共和國同時於1991年加入 B.宗旨在促進成員間經濟合作與繁榮、加強開放的多邊 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 C.透過非約束性承諾、開放對話、平等尊重→其決議是 全體共識達成,並由成員自願執行

2. 世界貿易組織 A. 前身:1948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成立:1995年,總部設於日內瓦,目前有159個成員 國→「經濟聯合國」 B 2.世界貿易組織 A.前身:1948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成立:1995年,總部設於日內瓦,目前有159個成員 國→「經濟聯合國」 B.宗旨:以開放、平等、互惠的原則,調降各會員國關 稅、消除會員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歧視待遇 C.問題: a.眾多會員國,足可左右全球經濟秩序 b.決策過程為祕密運作,又往往向企業利益傾斜→使 勞工和農民等弱勢團體的利益受挫 →1990年代後期,WTO成為反全球化運動人士的主要 反對目標 經濟全球化

全球統合組織分布圖 1.英文部分為簡稱,數字為成立時間,套色部分為地圖對應圖例 2.南方共同市場:南美阿根廷等國號召成立的區域組織

(二)全球化的形成及其與在地文明的衝突 1.全球化的優缺點 A.優點: a.國際貿易涉及的各部門都能獲利、民間企業比政府 更善於利用此制度創造財富 b.使國家權力受限,提高個人自由 c.全球性的自由競爭→加速技術革新 B.缺點: a.以追求利潤和累積私人財富為目標→忽略公益和正 義問題 b.惡化國內和國際間的貧富不均 c.其他:環境汙染、社會分裂、跨國犯罪、傳染病等 1997亞洲金融風暴 波及全球

2. 全球化與在地化 A. 衝突:全球化經濟→弱肉強食的不正義:弱勢族群如 工、農受壓榨 B 2.全球化與在地化 A.衝突:全球化經濟→弱肉強食的不正義:弱勢族群如 工、農受壓榨 B.資本家到低管制、低勞動成本的國家投資→不願意負 擔當地的社會、環境成本 C.各國或各民族在全球化中仍應保有自身特色,以東亞 經濟體系為例: a.日本的公司網絡→個人與公司的共同命運 b.韓國的財團→財團的龐大財力 c.華人的家族企業→家族的血緣關係 →根植於各自的傳統→在地化價值的表現 經濟區域化集團

全球在地化 美國企業麥當勞為融入泰國市場,將雙手合十的禮佛手勢植入其企業形象人物「麥當勞叔叔」中,為跨國企業試圖融入在地文化的例子 東亞三大經濟體系示意圖

◎冷戰結束後的新秩序──希望與危機 希望: 1.政治:美、蘇關係的和解,反殖民運動的成功 2.社會:致力於教育與衛生問題,消滅疾病與飢餓 第三節 人類社會的新貌與挑戰 ◎冷戰結束後的新秩序──希望與危機 希望: 1.政治:美、蘇關係的和解,反殖民運動的成功 2.社會:致力於教育與衛生問題,消滅疾病與飢餓 3.資訊:電腦科技、網際網絡和雲端世界迅速發展 危機: 1.部分國家仍致力發展核武 2.民族仇恨、國際恐怖主義未消 3.過度重視社區主義與族群意識有損包容性 4.生態破壞、全球暖化問題嚴重

(一)全球新貌 1. 人口變化、移民與貧富不均等現象 (1)壽命與人口問題 A (一)全球新貌 1.人口變化、移民與貧富不均等現象 (1)壽命與人口問題 A.背景:19世紀後,科學進展→糧食生產、醫藥、 公共衛生的進步 B.各地平均壽命提高: a.北美、西歐最早:1900年以來,男子平均由 48歲→75歲以上 b.亞洲次之 c.其他地區則到二次大戰後才改善 C.人口增長與與人口結構問題: a.第三世界人口增長率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b.高齡化社會:西歐、北美、東亞

2005-2010年全球預期平均壽命與高齡化問題

(2)移民活動 A. 20世紀以來的移民活動→人口、社會結構改變 a. 二次大戰結束後:南歐→西、北歐 b (2)移民活動 A.20世紀以來的移民活動→人口、社會結構改變 a.二次大戰結束後:南歐→西、北歐 b.近年來國際性的勞務流動:外籍勞工 c.20世紀末全球移民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3% →國際移民的成長為多元文化世界的特徵 B.國際上人數最多的移民群體:中國大陸移民 a.近二十年來大幅增加 b.移至亞洲(人數最多)、美洲(增加最快)

(3)貧富差距 A. 背景:資本主義社會 B. 解決方式:立法保障、社會福利政策 a. 英國自19世紀中葉即立法保障弱勢權益 b (3)貧富差距 A.背景:資本主義社會 B.解決方式:立法保障、社會福利政策 a.英國自19世紀中葉即立法保障弱勢權益 b.二次大戰後,西歐實施社會福利政策,藉由課稅 →溫和的財富重新分配 C.20世紀高度資本主義化時代→貧富不均問題嚴重 a.美國:富人平均收入由窮人的6.3倍→8倍 b.全球財富集中:百萬富翁掌握全球資產由36%→38% c.全球金融海嘯→各國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 愈形加劇

2. 勞工、婦女、教育等改革 20世紀以來歐美的社會改革 I. 打破性別與階級分野、婦女參政權 II. 知識、文化平民化 III 2.勞工、婦女、教育等改革 20世紀以來歐美的社會改革 I.打破性別與階級分野、婦女參政權 II.知識、文化平民化 III.工會與政府良性互動、勞資雙贏 IV.重視教育、識字率提升 (1)勞工與工會 A.工會的成長: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允許 工人參加工會→工資大幅提升 B.工會的消退: a.1980年代:英國柴契爾夫人和美國雷根削弱工會勢力 b.1990年代:蘇聯解體、東歐革命→失去意識型態作用 c.經濟全球化:產業外移與外籍勞工→衝擊依賴工會 所獲權益 雷根政見解析 堅決反對共產主義 1990年11月22日,柴契爾夫人(戴卓爾夫人)失去權 位,一個政治時代的結束(BBC授權影片)

C. 「國際勞工組織」(ILO) a. 1919年成立→國際聯盟中的部門 →二次大戰後為聯合國下屬團體 b C.「國際勞工組織」(ILO) a.1919年成立→國際聯盟中的部門 →二次大戰後為聯合國下屬團體 b.目標:強化勞工權利→改善工作與生活狀況、製造 就業、提供資訊與培訓 c.工作內容:職業安全與健康危害警示系統、勞動標 準與人權 d.建立國際性的勞動條件標準 →個別國家的工會和社會運 動的基礎 國際勞工組織總部(日內瓦)

世界工會大記事

(2)婦女地位 A. 就業: a. 兩次世界大戰,婦女接替男性擔任工作 b. 二次大戰後,婦女受高等教育→進入現代職場 c (2)婦女地位 A.就業: a.兩次世界大戰,婦女接替男性擔任工作 b.二次大戰後,婦女受高等教育→進入現代職場 c.美國婦女就業率:1940-1984年由25.8%→54% B.女權運動: a.要求男女同工同酬、公平的工作機會與升遷待遇 b.平等參政機會 c.免除性犯罪與家庭暴力 C.中東與非洲地區 a.中東各國近年的女權略有提升→放寬就職限制 b.改革傳統習俗的殘害,如女性割禮的廢除

(3)教育普及 A. 背景: a. 二次大戰後各國致力於振興國力與現代化 →經濟增長和教育發展為各國首要目標 b (3)教育普及 A.背景: a.二次大戰後各國致力於振興國力與現代化 →經濟增長和教育發展為各國首要目標 b.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受教權」為基本人權 c.1980年代以來發展「終身學習」理念 B.國民義務教育:十九世紀後期以來,各國逐步落實 免費義務教育 a.法國1881年、德國1885年、日本1900年、美國20 世紀初、英國1918年,先後有免費義務教育 b.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強迫入學、免費教育及免試 入學→提供國民相同的受教機會 c.免試入學→中等教育人數增加

C. 高等教育 a. 背景:二次大戰以來,視教育為「投資」、以人力為 「資源」的立場 b C.高等教育 a.背景:二次大戰以來,視教育為「投資」、以人力為 「資源」的立場 b.各國投入的教育經費大幅增加,其中又以西歐編列預 算增加最快 c.美國大學的成長與其國力交互影響→為當代大學教育 重鎮之一 2000、2009 年世界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1980、2000 年教育支出占各國 GDP 比例

(二)人類新挑戰 1. 暖化危機與環保運動 (1)全球暖化的生態危機 A. 因素:經濟發展、人口增加 a. 濫墾濫伐,過度開發 b (二)人類新挑戰 1.暖化危機與環保運動 (1)全球暖化的生態危機 A.因素:經濟發展、人口增加 a.濫墾濫伐,過度開發 b.工業化、現代生活方式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全球暖化 B.全球暖化效應 a.生態系統的破壞 b.沿岸陸地的損害 c.糧食生產的影響 d.惡劣氣候的增加 e.疾病、健康問題 1988年全球主要 國家CO2排放

(2)環保運動 A. 「永續經營」、「取其所需」 a. 二次大戰後,反省科技對環境的影響 b. 重大的工業安全與核子災難事件 c (2)環保運動 A.「永續經營」、「取其所需」 a.二次大戰後,反省科技對環境的影響 b.重大的工業安全與核子災難事件 c.跨國企業對原住民權益的侵害 B.「世界地球日」 a.1970年美國人民發起 b.1990年推行到全球,140多國參與 c.各式環保組織蓬勃發展 C.國際公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a.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b.1997年「京都議定書」 地球宣言: 日本與《京都議定書》

2.網際網路對當代社會文化的影響 a.始於1960年代 b.結合衛星、電腦、其他電子技術 B.單一的世界資訊網:「全球電子村」 c.例子:2011年埃及革命中網路的角色 C.網路時代的優缺點 a.優:資訊豐富且傳遞快速、縮短人際與文化距離、 便於串聯全球通訊及媒體 b.缺:駭客入侵、網路動員難以掌握、網路消費與犯 罪串聯、人際疏離

網路時代的優缺點及重要駭客事件

【參考資料】 以阿戰爭與中東危機 「以色列建國以後的以、阿衝突使中東危機重重,而且牽連到美、俄兩國。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和以、阿戰爭,以及1967年的『六日戰爭』,均為實例。1973年的以、阿戰爭不僅導致『能源危機』,且因美國支持以色列和俄國支持阿拉伯國家,雙方均曾以空運補給品直接支援作戰。美國警告俄國如不顧和解原則,會損及對美國的整個關係,且可能有『無可估量的後果』。」 ―― 引自:王曾才著,世界現代史(下),臺北:三民書局,2012 年,增訂四版,頁246。

媒體報導:「波蘭國會於本月中通過加入北大西洋公 約組織(簡稱北約)案,波蘭預定在三月間與捷克及 匈牙利同時成為北約新會員。」這則報導出現的時代 背景為何? (A)二戰結束時,美蘇兩國在東歐對峙,美國拉攏波、 捷等國加入北約 (B)韓戰結束後,法國欲擴大在歐洲勢力,企圖說服東 歐各國加入北約 (C)越戰爆發時,西歐欲打擊華沙公約組織,勸說波、 (D)蘇聯解體後,東歐向西方靠攏,波、捷、匈牙利等 國家欲加入北約 【101.學測】

二次大戰後,美國為圍堵共產勢力擴張而聯合歐洲反共 國家簽署《北大西洋公約》(1949),翌年成立「北大 (D)  試題解析: 二次大戰後,美國為圍堵共產勢力擴張而聯合歐洲反共 國家簽署《北大西洋公約》(1949),翌年成立「北大 西洋公約組織」。蘇聯為對抗「北約」,乃聯合東歐共 產國家成立「華沙公約組織」(簡稱「華約」),北約、 華約的對立也是冷戰時期的基本格局。 波蘭、捷克、匈牙利原本都是華約的成員國,在立場上 不可能申請加入北約。蘇聯解體後,冷戰結束,「華約」 也隨之解散(1991)。在「東擴計畫」下,北約積極吸 收前華約的東歐國家加盟(華約解散前,東德因為1990 年兩德統一而自動結束華約成員資格),因此題幹的引 文資料應為1991年以後的情形。

臺灣某家跨國企業的專業經理人,在一場「二十一世紀企業 大趨勢」的專題演講中強調:現代企業除了具備靈活細膩的 經營手法,還必須善盡社會責任才能永續發展。……二十一 世紀的企業經營,不能只知利益而輕忽道義,只重眼前而不 計後果,一味競爭而忽略合作,尤不可缺少關懷與尊重的世 界一家觀念,才能營造圓融和諧且富創造力的未來世界。 這家跨國企業在各國推出的商品廣告,表達了該企業了解世 界各地不同的經驗與價值:同一產品,在A地是豪邁瀟灑的 代表,在B地是幸福美滿的象徵,在C地則是環保節能的模範 生。這家跨國企業廣告所傳達的經營理念為何? (A)消弭階級與貧富差距 (B)重視公平性與安全性 (C)結合全球化與在地化 (D)平衡單邊與多邊主義 【101.學測】

(C)  試題解析: 跨國企業係建構在全球化的概念下發展,一般認為全球化與在地化存在排斥關係,但在此例中,該企業在世界各地發展時,能夠以各地不同的意念或特色進行行銷,反映了該企業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或是一種「利用」),由此可見全球化與在地化不見得互相排斥。

這家跨國企業,為了避免剝削產業勞工的利益,通常會 以合理的價格自國內外採購商品,然後在旗下各大百貨 超市中,以適當而穩定的價位陳列販售。這種行銷的手 法落實了哪一種經營理念? (A)公有共享   (B)社會救助 (C)社會公平   (D)社會福利 【100.學測】

(C)  試題解析: (A)不符合資本主義經濟活動;(B)(D)屬於政府的社會政策;(C)以調整售價的方式配合勞工的消費力,符合社會公平原則。

英國一家雜誌評論說:「多年以來,我們都被一個精心 的陰謀所操縱,目的是建立一涵蓋全歐的社會主義共和 國。將有一個傀儡議會、一支聯盟軍隊、一種貨幣。聯 盟總統取代我們的立憲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 片有黃星的藍色抹布。大家高唱〈快樂頌〉曲調,歌詞 的意思其實是:『永別了,不列顛!』」這段文字應如 何理解最為恰當? (A)英國的資本主義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  (B)大英的自由民主對抗納粹的擴張主義 (C)英國文化優越感擔心美國的霸權優勢  (D)大英的孤立心態抗拒歐洲的統合主義 【95.指考】

(D)  試題解析: 1968年,歐洲共同體內部取消了關稅,共同體本身也獲得了裁決權和稅收權。1975年以後,共同體有了自己的收入,其一部分來自外來關稅,一部分來自會員國繳納的百分之一增值稅。到1978年更建立歐洲貨幣體系,但英國卻沒有加入,1993年簽訂馬斯垂克條約以加速推動歐洲貨幣統一。1999年,歐元正式上市。 此題題幹提到該組織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涵蓋全歐的共和國,並試圖擁有自己的議會、軍隊和貨幣,可見此組織是指歐洲聯盟,而它也可能威脅到英國的獨立性。因此此段資料意指英國抗拒歐洲的區域統合,答案應是(D)。

一位年輕旅行者敘述自己的生活經驗:「小時候,每天 走過一個廣場上學,可以看到馬克思與列寧的銅像,後 來銅像拆了,國歌換了,就連使用的錢也改了。原本哪 裡都不可以去,現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 換了一種錢,還不太適應。」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位 年輕旅行者最可能來自哪裡? (A)東德  (B)古巴  (C)北韓  (D)越南 【91.指考】

(A)  試題解析: 1990年代,戈巴契夫的改革產生連鎖效應,東歐共產政 權陸續被推翻,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