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网络技术基础 4.1 以太网络 4.1.1 以太网体系结构 4.1.2 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4.1.3 MAC帧 4.1.4 Ethernet网卡的构成 4.1.5 网卡与通信介质的连接 4.1.6 以太网组网示例 4.2 交换式局域网 4.2.1 交换的基本概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局域网应用技术与实训 课程形式 ● 教师讲解 ● 教师演示 ● 学生实际操作 ● 习题、讨论 学习要求 ● 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Advertisements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3 信息安全 李 艇.
知 识 回 顾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特点?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些? 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哪些?
第 10 章 電腦網路.
先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再分析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的架构、原理与维护。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任务驱动 问题探究 习题讲解 实验要求.
網路概論 第5章 區域網路.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1数字通讯入门 4.2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 4 章 局域网 基本内容 介绍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拓朴结构、常用的局域网传输媒体,局域网的共享媒体技术,传统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连接方法、CSMA/CD协议、碰撞退避算法、MAC地址、MAC帧,局域网的扩展,高速以太网技术。 重点掌握 局域网的拓朴结构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CSMA/CD协议、MAC帧.
第5章 局域网 本章内容 局域网概述 传统以太网 以太网的MAC层 扩展局域网 高速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
第 3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5 典型局域网的组网技术 Mbps以太网 Mbps以太网 Mbps以太网
第 5 章 乙太網路卡的分類方式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3 交换机干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第5章 局 域 网 5.1 局域网概述 5.2 传统以太网 5.3 以太网的MAC层 5.4 扩展的局域网 5.5 虚拟局域网
第5章 IEEE 802模型与局域网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于1980年2月成立了局域网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的标准化工作,该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远动监控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负责人 张嗣萍/本环节主讲教师 王磊 第2章 局域网的构建(3) 2007年度上海建桥学院教改课程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目标 本章要点 习 题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
4.6 局域网标准 专门的LAN标准 OSI/RM和TCP/IP均属于WAN标准 LAN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 指导教师:杨建国 二零一零年三月.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本章要点: ◆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和网络适配器的作用和分类 ◆ 掌握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和Token
第6章 局域网与介质访问子层.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4.3 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1)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 2)广播网络(broadcasting)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讲人:沈丹萍 南邮吴江学院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局域网及局域网组网技术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4章 局域网工作原理.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1.3 计算机通信网络模型 1、Shannon(香农)模型 通信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交换信息(数据)的过程。 信源 编码
计算机网络应用 home.
主讲 彭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主讲 彭红
第四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WAN:point-to-point channel no need MAC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第三章 局域网技术 于银辉 教授 吉林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学院.
熟练掌握TCP/IP、IEEE802.3协议的主要内容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2 因特网体系结构 ★ 2.3 OSI-RM与TCP/IP的关系 2.4 TCP/IP协议簇 ★
網路技術管理進階班---區域網路的技術發展
HL-004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 ISSUE 5.1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電腦通訊媒體 連接電腦的通訊媒體主要分為: 有線媒體 無線媒體.
5.1 局域网使用的传输介质 5.2 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 5.3 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5.4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5.5 本章总结
第 4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系统.
區域網路類型 講師:陳育良.
MAC 协议小结 对于共享介质可以做些什么? 信道分割, 按时间,频率或编码 随机分割 (动态) 轮转分割 时分、码分、频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 5-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任课老师: 田家华.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刘家芬
第4章 局域网技术基础 4.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 IEEE 802参考模型与协议
Westmont College 网络的扩展 (中继器, 网桥, 交换机)
第 8讲 局域网(2).
第八章 Fast Ethernet 網路 8-1 Ethernet 網路簡介 8-2 CSAM/CD 通訊協定
计算机网络 版权所有,2000 (c) Zhang Quanfang,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第4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4章 介质访问子层 网络分类 广播信道网络 也称: 介质访问控制(MAC) 点到点连接 广播信道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2:两类基本网络
IP路由协议 IP数据报从源主机无连接的、逐步地传送到目标主机,这就是IP协议的路由选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章 网络技术基础 4.1 以太网络 4.1.1 以太网体系结构 4.1.2 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4.1.3 MAC帧 4.1.4 Ethernet网卡的构成 4.1.5 网卡与通信介质的连接 4.1.6 以太网组网示例 4.2 交换式局域网 4.2.1 交换的基本概念 4.2.2 交换的实现方法 4.2.3 全双工交换式局域网 4.3 100BASE-T和千兆快速以太网络技术 4.3.1 100BASE-T快速以太网 4.3.2 千兆位(Gigabit)以太网

第4章 网络技术基础 4.4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网络 4.4.1 FDDI网络的结构 4.4.2 FDDI网络的基本概念 4.4.3 FDDI的操作原理 4.4.4 FDDI 网络的优点 4.4.5 FDDI/100BASE-T/交换式局域网技术的比较 4.5 ATM高速网络技术 4.5.1 ATM的基本概念 4.5.2 ATM的信元格式 4.5.3 ATM规程 4.5.4 ATM网络的局域网仿真

第4章 网络技术基础 4.6 虚拟网络技术 4.7 X.25、帧中继(FR)网络连接 4.7.1 X.25 4.7.2 帧中继 4.8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4.9 ADSL技术 4.10 无线局域网

IEEE802标准与局域网 LAN特性 覆盖范围有限 数据率较高 误码率较低 支持广播或组播 单一管理 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 hub stations hub stations hub station 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 传输媒体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 媒体访问技术 按协议实现信道共享 hub router server

LAN参考模型  物理层:透明传输位流,规定信号编码、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及数据率 OSI 高层 IEEE 802 网络层 SAP () () () 网络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数据链路层 介质访问控制 MAC 物理层 物理层  物理层:透明传输位流,规定信号编码、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及数据率

LAN的数据链路层 按功能划分为两个子层:LLC和MAC  功能分解的目的:将功能中与硬件相关的部分和与硬件无关的部分进行区分,降低研究和实现的复杂度。  与传统的数据链路层的区别:  LAN链路支持多重访问,支持成组地址和广播  支持MAC链路访问控制功能  提供某些网络层的功能,如网络服务访问点、多路复用...  MAC子层功能:成帧/拆帧, 实现、维护MAC协议,位差错检测,寻址  LLC子层功能:向高层提供SAP,建立/释放逻辑连接,差错控制,帧序号处理,某些网络层功能  LAN对LLC子层透明,仅在MAC子层才可见LAN的标准(LAN标准的区别在MAC子层)

主要的LAN标准 802.1 概述、体系结构、网络互连 802.2 LLC 802.3 CSMA/CD 802.4 Token Bus 802.1 概述、体系结构、网络互连 802.2 LLC 802.3 CSMA/CD 802.4 Token Bus 802.5 Token Ring 802.6 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 --MAN标准 FDDI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Standard LAN/MAN Ethernet and IEEE 802.3 - The major LAN technologies, it runs the largest number of LANs. Token Bus -- Bus topoly with logical ring connection Token Ring -- From IBM, it followed Ethernet and is now widely used in the large number of IBM networks. FDDI -- Also using tokens, it is now a popular campus LAN. DQDB -- use i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802.3 CSMA/CD 802.4 Token Bus 802.5 Token Ring 802.6 DQDB FDDI 802.2 LLC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MAC子层的地址问题  IEEE802标准为每个DTE规定了一个48位的全局地址,相当于站点的唯一标识符,与其物理位置无关  MAC地址字段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之一: 6B 全球范围, 2B 单位范围  地址块:地址字段的前3个字节(高24位)由IEEE统一分配给厂商,低24位由厂商分配  地址类型标识:地址字段的第一字节的最低位I/G 0 -- 单个站地址 1 -- 组地址  地址范围标识:地址字段的第一字节的最低第二位U/L 0 -- 局部管理 1 -- 全局管理 1 1 46 1 15 I/G U/L 46位地址 I/G 15位地址

4.1 以太网络 以太网(Ethernet)是在70年代开发的局域网组网规范,80年代初首次公布初版,1982年又进行了修改。不久又公布了与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802.3一致的以太网规范。 70年代中期由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Bob Metcalfe) 提出,数据率为2.94M,称为Ethernet 后来由DEC, Intel and Xerox (DIX 标准)改进为10M标准 1985年定名为IEEE 802.3,即使用1坚持的CAMA/CD协议的 LAN标准,数据率从1M到10M,支持多种传输媒体 Ethernet是指基带总线LAN Ethernet和IEEE 802.3的帧格式不同

4.1.1 以太网体系结构 一个为媒体相关接口(MDI), 一个为连接单元接口(AUI)。 其中媒体相关接口随媒体而改变,但不影响LLC和MAC的工作;连接单元接口,也就是在粗缆以太网情况下的收发器电缆接口,因为在细缆和双绞线情况下AUI已经不存在,这种接口在标准中定为选项。 这层的功能包括:信号的编码/译码,前导码的生成/去除(用于同步),数据流的发送/接收等。

4.1.2 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D  工作原理:边发送边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冲突双方都立即停止发送。信道很快空闲,从而提高效率。  1-坚持的CSMA/CD:监听到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放弃发送  冲突检测方法:  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电压的大小  检测曼彻斯特编码的过零点  比较接收到的信号与刚发出的信号  站点检测到冲突后,往往发送人为干扰信号,强化冲突,以通知其他站点  退避算法:以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来决定重发时延 从 0, 1, 2, ..., 2k-1  中随机取一个数r,重发时延 = r  基本重发时延 其中 k = min[ 重发次数,10 ] 动态退避算法 在这种方式中,一个工作站在发送前,首先使用载波侦听协议侦听媒体上是否有收发活动,也就是载波是否存在。当侦听到媒体空闲时,立即开始进行传输。如果侦听到有载波存在,工作站便推迟自己的传输,退避一段时间后再试。如果两个工作站同时试图进行传输,将会造成彼此间的干扰,这种现象称为碰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媒体上连接的所有工作站的发送都基于媒体上是否有载波,所以称为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 为保证这种操作机制能够运行,还需要具备检测有无碰撞的机制,这便是碰撞检测(CD)。也就是说,工作站在发送过程中仍要不断检测是否出现碰撞。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有碰撞发生,工作站发送一个短的干扰(jam)信号,以保证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出现了碰撞,发送完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重新尝试发送。 信号在网络上传播有一定时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出现碰撞。在局域网上某一工作站已开始发送,由于这种传播时延,而另外一个工作站尚未检测到第一站的传输也启动发送,从而造成碰撞。 在局域网中帧的长度要足够长,使它在发完之前就能检测到碰撞。检测到碰撞之后,涉及该次碰撞的站要丢弃各自开始的传输,转而继续发送一种特殊的干扰信号,使碰撞更加严重,以便警告LAN上的所有工作站出现了碰撞,然后两个碰撞的站都采取退避策略,设置一个随机间隔时间,当此时间间隔后才能重新启动发送。退避时间为一个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量。碰撞产生的重传会加大了网络的通信流量,所以当出现多次碰撞后,它应退避一个较长的时间,以减少碰撞的产生。当然帧的长度最长也有限制,这是由于发送站和接收站的缓冲器容量总有一限度,同时如果一个工作站发送的帧太长,将妨碍其它工作站的使用。

A 和 B 在总线的两端 (1) 在0时刻开始 发送 A B A (2) 大约在  -d 时刻到达 B B (4) 冲突信号在 2 在 时刻发生冲突 B A B 帧发送时延必须超过 2 ,以防止在第一位数据到达总线最远端之前,数据已全部发送完毕,从而引起冲突;而发送方却误以为已帧成功发送 此时隙时间为 51.2 ms,即512 为bit,64字节 最小帧长为 64字节 (不包括前同步码) 因此数据字段最少为 46 字节

CSMA/CD媒体访问方法的规则: ⑴ 如果媒体信道空闲,则可进行发送,否则转到第2步。 ⑵ 如果媒体信道忙(有载波),则继续对信道进行侦听。一旦发现空闲,就进行发送。 ⑶ 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个短的干扰(jam)信号,使网上所有站都知道出现了碰撞。 ⑷ 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段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转到第1步。

4.3.3组网方式(IEEE 802.3 规范) 不同标准 10Base5 -- 粗缆Ethernet 10BaseT -- 双绞线 10BaseF -- 光缆 10Broad36 -- 宽带 10 Base 5 数据率(Mbps) 段最大长度(百米) 基带或宽带

3.1.1 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介质 无线电、短波、微波、卫星、光波

双绞线 内导体芯线 绝缘 箔屏蔽 铜屏蔽 外套

屏蔽双绞线 (STP) 非屏蔽双绞线 (UTP) 3类、5类 双绞线外没有任何附加屏蔽 以箔屏蔽以减少 干扰和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