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节 竹 古典诗歌意象鉴赏系列之“竹”篇 克一中2011届高一九班:罗博文、周子茼、卢鹏飞、滕非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苏轼 气 节 竹 克一中2011届高一九班:罗博文、周子茼、卢鹏飞、滕非
竹,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传统中,竹子本身就象征着气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当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枪和吹奏圣乐的乐器。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们崇拜,被奉为生命之树。有人称赞竹子是“虚心竹有千千节”;大画家郑板桥专为竹子写了一首诗--《竹石》,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竹石》 《竹魂》 《竹》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 板 桥 眼 中 的 竹 子 郑燮,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於竹石间,以竹之「介於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表面纯为写景,但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白描。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腐朽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岩石,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一个“咬”字使读者感到多少顽强的力量,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虑,反倒磨练出坚韧的特质;人面对贫穷亦不足耻,反而正好磨砺自己的品格。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技巧还体现在语言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咬定”、“不放松”等拟人手法的运用,再有对竹枝形态描绘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千磨万击指经受各种磨难,东西南北风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全诗短短四句,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却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写根坚,第二句写石基,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句句推进,前后照应,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写竹,实际写人,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多少磨难,依然心志坚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刚烈、坚忍不拔的品格。
深秋,寒风瑟瑟,竹林深处的岩石中,一支孤竹苍劲而挺拔,在这瑟瑟的秋风中摇曳着它那翠绿的身姿。 无人知晓,更无人能懂。 忽而,远处一人影一掠而过,定睛细看原是诗人板桥。只见板桥悠然地迈着步子走来,嘴里还不时地哼着小调。 走着,走着,不禁举目环顾。 停步,一怔! 凝神,屏息。 “好一支孤竹!”板桥不觉赞出了口。 青翠茂密,苍劲有力,高耸挺拔。一阵寒风刮过,孤竹身躯摇摆于这瑟瑟秋风之中。使板桥不禁想起自己坎坷的一生,想起自己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一生,犹豫片刻后,一首《竹石》便脱口而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罗博文
在郑燮的《竹石》中竹子象征着诗人坚忍不拔、刚直不屈的品格。
《竹魂》(清·郑燮) 七十老人写竹石, 石更峻赠竹更直; 乃知老人笔非凡, 挺挺千寻之壁立。 秋风昨夜渡潇湘, 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 挺立相斗一千场。 这是诗人弃官之后,晚年落拓扬州之作。诗人以卖画为生,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丝毫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做人的准则,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对恶势力毫不妥协的凛然气概,“挺立相斗一千场”,读之使人感奋不已。 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是郑板桥(画)写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郑板桥的名声,常言道:“竹毁节存”,板桥虽死,其“竹魂”犹在。
一个深秋的黄昏,年过七十的老人在石缝间的苍竹上题字。题过之后,石头显得无比坚硬,竹子也尤为挺拔。于是才了解到老人的笔墨非凡,妙笔生花。 竹子,在万千树木中,虽不是最高的,确实最挺拔、最笔直的。昨天晚上,狂风暴雨袭来,却无法将你打倒,是什么让你如此执着? 风,刮的是那么的剧烈,他,撩过石块,穿过林丛,一如既往的猖狂。一切都仿佛掌握在他的手中,大家都畏缩着身躯,只有你,竹,浑然不觉畏意,亮出了你的胸膛,让那刺骨的寒风刮过你的身体,就算是遍体鳞伤,也不畏缩,也不懦弱,坚强地与狂风作斗争。 周子茼
在郑燮的《竹魂》中竹子是诗人对恶势力毫不妥协的凛然气概的情感载体,是气节的象征。
新竹(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风池。 郑燮的这首《新竹》诗,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说明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新生力量的成长需要得到老一辈的积极扶持与关爱。 前两句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赶旧人,但后辈的成长,又离不开前辈的扶持与教导:“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长出来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原因是新竹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老枝干为它遮风挡雨。 后两句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老一辈的扶持,新生力量必将更加强大: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明年再有新竹子生长出来,必将更加生机勃勃,新生的竹笋会围满整个池塘。 新竹(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风池。
仲夏之夜,我漫步于竹林中,偶然发现一两颗新竹苍翠挺拔,竟然比那写旧竹还要高耸挺拔。我不禁十分惊讶,但转念一想:定是旧竹的老枝干为它们遮风挡雨才成就了新竹的苍翠挺拔! 我又继续漫步在这苍翠的竹林之中,看着这些嫩绿欲滴的青竹,想到:等到了明年一定会有新的竹子再生长出来,新竹蓬勃的生机将会充满整个竹林。 卢鹏飞
在郑燮的《新竹》中竹子是诗人表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希望 的情感载体。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tuó)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tuó)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决定弃官回乡。临走潍县士绅、百姓挽留他。郑板桥就画了一幅竹子留赠。这首诗就题在上面,第一句表示弃官不仕的决心;第二句写作官时廉洁的作风;第三、四句表达归隐生活的心情。诗人既然不能“兼善天下”也就决定“独善其身”。
在衙门的书斋外刮着一点点小风,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被风挂的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风把竹叶刮的飒飒声,仿佛是从远处而来的百姓的呼饥好苦的喊声,风刮的俞剧烈,百姓仿佛是俞饥苦,风把一切过倒了,就是刮不倒你--竹子,把小官吏的情感系在竹上,不被强烈的风所刮倒。 竹子虽然没有树样的挺拔,没有花一样的美丽。但是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傲然挺立我欣赏竹子的这种特点。不论是水竹,斑竹还是凤尾竹,幽幽的绿意,苒苒的身姿,细细的龙吟。也只有“潇潇”二字能够比拟了。 滕飞
在郑燮的《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竹子是诗人表达自己既然不能“兼善天下”也就决定“独善其身”,决心归隐的情感载体。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高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这几首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阐明创作理念,或抒写自己的情志,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诗人一生刚直不阿,所以他笔下的竹子显得坚定、挺拔、苍劲。竹子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又是诗人“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的生动写照,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答友人》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篱竹》郑燮 一片绿阴如洗, 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 求人不如求已。
《咏竹》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 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 仍旧与天齐。 《题竹》叶剑英 彩笔凌云画溢思, 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 经得艰难考验时。 《题画》郑燮 画根竹枝扦块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 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 甘为春山化雪涛。
《竹》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竹叶青青不肯黄, 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 更有笋尖出土忙。 《竹》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 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 久经风雨不知寒。 《咏竹》 王德操 幽居思伴侣,惟有此君宜。萧疏既同我,清空亦可师。 吟时声应和,步处影相随。不作人间态,炎凉意便移。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向以竹为“清高自洁”的象征。先贤们颂竹、画竹、写竹,把竹子誉为“寒岁三友”,仿佛竹子与国人的精神生活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竹子是中国传承精神孕育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气节”。所谓气节,大抵是指人们应有的高尚情操,也就是不媚权贵,不迎流弊,人穷志不短,位卑忧国恨。身处逆境,仍能恪守刚直不阿的人格。这种气节,也隐含着对社会腐朽的批评,对清廉自洁、高风亮节的赞颂。 郑板桥先生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春秋以后,“士”阶层兴起。但是,在王权制度下,士人不仅未能施展“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反遭官僚压制,以致仕途失意,使得许多文人对下层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竹子刚直不阿,青翠常绿,与士人的品性相吻合。爱竹的情结,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历代以来,士人以松、竹、梅、兰、菊等为寄托,松的常青、梅的高洁、竹的坚贞、兰的洒脱、菊的孤傲,正与文人的品性相共鸣,与儒家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相吻合。
竹子内茎中空,令人不由联想到君子“谦逊虚心”的美德;竹子的枝翠叶绿,易于生长,节节高升,包含了青春向上的活力。竹子所引伸出的“气节”,也与儒家学说的“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相契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自先秦以来,帝王以竹制为“符”,用以发布命令,旨在要求属下像竹子一样有礼有节、不折不扣地履行使命。张骞出使西域,身处逆境,仍不屈不挠,终于不辱使命;苏武奉命赴匈奴,被幽闭十九载,面对利诱,一脸正气;文天祥兵败被俘,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体现了民族气节。这些都是“竹衰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的竹品质。先贤以青竹为象征,铸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品性。 居必有竹,古往今来也是许多人的爱好与追求。在古人眼里,竹子具有凝重分量,体现居者的“雅”、“俗”品性。历代以来,所谓“千枝翠竹遮映”、“东墙疏竹影”、“窗前竹劲风”等情韵,均是居室高雅的写照,是一种“身与竹化”的审美境界。
竹子的象征意义: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竹在古人的诗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意蕴: 竹子的象征意义: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竹在古人的诗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意蕴: ①象征着坚忍不拔、刚直不屈的品格。 ②是诗人对恶势力毫不妥协的凛然气概的情感载体,是气节的象征。 ③是诗人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希望的情感载体。 ④是诗人表达自己既然不能“兼善天下”也就决定“独善其身”,决心归隐的情感载体。
节节翠竹,枝枝傲雪(2011届高一9班罗博文) 竹,自古就被世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共享“四君子”之雅号。竹以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引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共鸣,也成为了古代文人吟诗作对的情感载体。 孔子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只因主人的品性高洁。板桥曾道:“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从年少时的爱竹到中年时的画竹、赞竹再到年迈时“不可居无竹”的生活和“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的独特志趣。这无不体现出一代诗画家对竹子的喜爱之情。郑板桥可谓是才气冲天,十九岁便中了秀才。可是这样一名才华横溢的少年却不得重用,沦落为在街头以卖画为生的市井之民。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愈挫愈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真正的郑板桥,一位不屈不挠的郑板桥。郑板桥五十四岁时曾任潍县县令,遇饥荒,逼迫富豪平价售粮,被密告,以赈灾不当被惩罚,乃辞官而去。从此过上了“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归隐生活。 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用竹来象征气节,表达坚忍不拔、刚强不屈的品性。“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苏轼;“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一轮红日起,仍旧与天齐。”的方志敏;“虽然一尺让他高,看我来年掀天力。”的郑燮;“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的徐庭筠。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在竹子的身上灌注了太多的情感。而竹子已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是情感的传承。 干干翠竹,节节虚心。节节翠竹,枝枝傲雪。
百度知道-----描写竹子的诗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260272.html?si=4 百度百科-----竹子、郑燮: http://baike.baidu.com/ 长在石头里的竹子---郑燮《竹石》赏析: http://edu.xsnet.cn/comp08/viewnews.asp?id=5693 凤岗论坛--诗风词韵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http://bbs.fenggang.gov.cn/dispbbs.asp?boardid=75&Id=11904 中国网---中国竹与中华气节: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05/28/content_15502140.htm 自由小居---咏竹诗: http://hi.baidu.com/zhang37/blog/item/12599e8286efe490f703a659.html 腾讯博客-草庐陋室-----郑板桥《竹魂》赏析: http://qzone.qq.com/blog/510915901-1219964429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赏析: http://blog.hongxiu.com/A/1495/archives/2008/18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