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 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 吴江林 浙江省生物教学与研究基地负责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 吴江林学术报告系列之:教学/教研(一)
让我们一起思考: ☆ 低效课堂: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种解决办法:三位一体教学设计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 现象(一) 关注教,忽视学;关注内容,忽视目标。 重点 我要教什么? 我要怎么教? 大致清楚 问题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 现象(一) 重点 我要教什么? 我要怎么教? 大致清楚 问题 教师备课过程 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阅读以前课件或教案 寻找课外的备课资源 找开电脑备教学流程 布置外订的资料作业 凭经验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最好怎么学? 学生是否学到了? 缺失 关注教,忽视学;关注内容,忽视目标。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 现象(二) “目标-过程-结果”不符或相背离的现象在当今的课堂里非常普遍! 教师的假设 学生的学习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 现象(二) “目标-过程-结果”不符或相背离的现象在当今的课堂里非常普遍! 学生实际上就学到了什么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就学什么 我在课堂上实际就教什么 我想教什么 教师的假设 学生的学习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 现象(三)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教的活动看起来很“有效”,但学的活动却非常低效! 丰富多样,有结构,完整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 现象(三) 教的活动看起来很“有效”,但学的活动却非常低效! 丰富多样,有结构,完整 教的活动 机械单调、无结构、零散 学的活动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教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教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结果评价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可作为教学设计和评价依据的教学目标特征是? 可观察、可检测、可解释 具备这些特征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外显行为”为核心!
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条件(Condition): 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辅助手段、提供信息、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 学习者(Audience): 学生而非教师 行为主体 程度(Degree): 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行为 条件 格兰伦的ABCD表述法 行为 程度 行为(Behavior):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外显的学习行为 行为 动词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知识与 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 过程与 方法 过程与 方法 学习体验:怎么样? 学习机会:如何获得? 知识与 技能 学习核心:是什么? 怎么做? 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孩子都必需达成的目标。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教学的公平性与实效性就应关注学习过 程与方法,即给不同的孩子以同等的学习机会。 “三维”目标是彼此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分开叙写。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步转化法 第一步:内容标准分析:确定学习水平和中心词 A.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概述特异性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B.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C.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 。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步转化法 第二步:教材分析:建构概念体系及分析要素特征 例:概述特异性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抽象 免疫主体 抽象 免疫对象 特异性免疫 免疫过程 识别 非常抽象 非常复杂 清除 抽象 免疫特点 免疫意义 具体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步转化法 第三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免疫主体(抽象) 有前备经验 免疫对象(抽象) 有前备经验 免疫过程(非常抽象)(非常复杂)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别 无前备经验 无前备经验 清除 免疫特点(抽象) 有前备经验 免疫意义(具象) 有前备经验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步转化法 第四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教材分析 行为程度 学情分析 免疫主体(抽象) 有前备经验 说出 用生物学术语 免疫对象(抽象) 有前备经验 重点/难点 免疫过程(非常抽象)(非常复杂) 识别 无前备经验 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或图式准确表达 概述 无前备经验 清除 免疫特点(抽象) 有前备经验 用生物学术语正确表达 简述 免疫意义(具象) 有前备经验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步转化法 第五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条件 教材分析 行为条件 学情分析 免疫主体(抽象) 有前备经验 说出 通过观看动画 免疫对象(抽象) 有前备经验 重点/难点 免疫过程(非常抽象)(非常复杂) 识别 无前备经验 通过观看动画、建构模型、合作学习 概述 无前备经验 清除 免疫特点(抽象) 有前备经验 简述 通过讨论和比较 免疫意义(具象) 有前备经验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步转化法 第六步:综合呈现表现性三维教学目标 可观察、 可检测、 可解释吗? 《生物课程标准》 概述特异性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最后叙写的表现性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准确说出抗原的根本特征,说出病原体与抗原的关系。 (2)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生物学术语概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 (3)通过分解动画及概念图的制作,尝试用系统分析和模型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4)通过合作学习,认同特异性免疫知识体系的建构线索,体验交流与分享的学习意义,形成正确的免疫观和稳态观。
指出,任何概念都具有名称、例证、属性、属性 价值、规则五种要素。名称是指赋予概念的术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五要素分解法 布鲁纳与他人合著的《思维的研究》 名称(指赋予概念的术语,如,等边三角形、君主立 宪制、冷峰等) 例证(指用于辨认某个概念的诸多具体事例,其中有 的是肯定例证,有的是否定例证) 概 念 要素 属性(指根据一些肯定例证抽出的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大多数概念的属性又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 属性价值(一个概念不同于另一个概念,在于它包含着具有区别作用的本质属性,这就是概念的属性价值) 规则(指念基本属性的陈述,它包括一个概念例证、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其中对概念的标准属性(关键特征)的陈述就是通常所说的下定义) 布鲁纳与他人合著的《思维的研究》一书中 指出,任何概念都具有名称、例证、属性、属性 价值、规则五种要素。名称是指赋予概念的术 语,
例: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生物学 术语概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 的过程与特点。 如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达成了? 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依据 教学目标 教学起点 可见,制定教学目标后,应制定清晰的评价任务,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到了什么程度!
☆ 一种解决办法: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二步分析法 第一步:确立学习内容的不同学习水平达成的标志 了解水平标志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例: 知识内容 理解水平标志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标志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 一种解决办法: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二步分析法 第二步:确立本节课该学习内容应达成的学习水平标志 了解水平标志 (例如,能说出什么具体的关键词、句子;能举出什么样的例子;能画出什么图形等) 例: 知识内容 理解水平标志 (例如,能指出该知识与某关联知识间的具体关系;能建立某知识的概念图;能解一道什么样的题等) 应用水平标志 (例如,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能把该知识迁移到什么具体情境中并解决相关问题等)
☆ 一种解决办法: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二步分析法 教学目标(2): 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专业术语概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 了解水平:学生应能清楚地说出MHC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表面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与特点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过程和特点 理解水平:学生应能清楚地区分MHC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表面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与特点 本节课应达水平 运用水平:完成一道例题(略)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师生对话、合作构建模型,在师生对话中,学生应能清楚地区分MHC分子、T细胞表面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与特点;能准确地说出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白细胞介素-2、细胞毒作用、抗体的作用与特点;能正确地构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概念图,作为达成了该目标的评价标准。
☆ 一种解决办法: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二步分析法 教学目标(2): 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专业术语概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 了解水平:学生应清楚说出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白细胞介素-2、细胞毒作用、抗体的作用与特点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清除过程和特点 理解水平:学生应清楚区别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白细胞介素-2、细胞毒作用、抗体的作用与特点 本节课应达水平 运用水平: (1)画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2)完成一道例题(略)
☆ 一种解决办法: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2): 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专业术语概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 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学生应能清楚地区分MHC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表面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与特点;区分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白细胞介素-2、细胞毒作用、抗体的作用与特点;能正确地构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评价任务 ·要素分析法 评价一 评价二 目标一 目标二 Dates 目标三 评价三
教学目标 教学起点 教学即评价 (将评价与学习活动嵌为一体) 学习活动3 学习活动2 学习活动1 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学习活动的关系 教学 评价3 教学 评价2 教学 评价1 学习活动3 学习活动2 学习活动1 教学起点 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学习活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学习活动的关系 ☆ 一种解决办法: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评价任务设计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教的活动 学习活动设计 制定适切的表现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保持一致性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保持一致性 教学质 量保证:
☆ 一种解决办法: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的操作化策略: “二阶设计法”,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基于表现性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前 课中 课后 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 目标设计: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专业术语概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 课前 活动设计 创设动画情境,设计问题链 设计过程模型,设计问题链 组织小组讨论 评价设计 学生的观点 学生构建的模型 课堂实施 落实教学目标,获取评价信息,调整教学预设。 课中 终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 课后 自我反思、同伴互导(课堂观察)等 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科指导意见分解形成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表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概念/中心词)。 ☆ 一种实践模式: 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结构 ※ 学习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科指导意见分解形成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表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概念/中心词)。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带着“目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自我评价)
※ 学习建议: 重点/难点及主要突破策略。 本学习主题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主要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旨在告诉学生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图”,即学法指导)
◎预习时间。指学生阅读教材和完成“预习检测” 的时间之和。 ◎预习检测。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通过思考一 般都能自主完成的问题。 ※ 课前准备区: ◎预习内容。第×页到第×页。 不作要求的内容:…… ◎预习时间。指学生阅读教材和完成“预习检测” 的时间之和。 ◎预习检测。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通过思考一 般都能自主完成的问题。 (设计意图:明确预习内容与时间可提高预习效率。预习检测能指导学生课前自主解决非重点难点内容,让学生大致明确懂和不懂的内容,使课堂学习能聚焦重点和难点内容,培养学科能力,发展学科思维。同时,该区块还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重视课本,发展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学生笔记。 ※ 课中学习区: 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 学习材料:学习情境——问题和问题链。 学习过程: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学生笔记。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逐步构建结构良好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发展学科能力。并为课后复习整理留下重要的线索和支架,与课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案自我整理。整理、补充、拓展课堂笔记。 ◎小组互评互助。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检 整理后的学案,提出建议。 ◎签名。以示负责。 ※ 课后互助区: ◎学案自我整理。整理、补充、拓展课堂笔记。 ◎小组互评互助。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检 整理后的学案,提出建议。 ◎签名。以示负责。 (设计意图:旨在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学会借助同学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理的能力和习惯)
※ 课后练习区 试题来源:基于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自编。 完成时间:一般来说,一课时的课后练习不超过 30分钟,单元检测50分钟。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懂”——“会”——“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发展过程,体现轻负高效的教学思想)
学案的结构 简单地说,一张学案就是一张学习旅程的“地图”,它告诉了学生 “我的目的地在哪里”(学习目标) “我如何到达目的地”(学习建议) “我需要做哪些准备”(课前准备区) “我现在在哪里”(课中学习区) “我的旅行感受如何”(课后互助区、课后练习区)。
1.课前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使用 教师 学生 发放学案 回收学案 分析学情,作出教学决策 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按照“预习内容”和“时间”预习 完成“预习检测” 回收学案 分析学情,作出教学决策
2.课中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使用 教师 学生 学案教学 按“课中学习区”开展学习 媒体辅助 记录必要笔记和思考 互动交流 观察学情 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给学生提供及时学法指导,提供即时的学习评价,调整教学进程。
3.课后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使用 教师 学生 整理“预习检测”与“课中学习区” 按要求合作完成“课后互助区” 按规定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区” 批阅学案 给出过程性评价;收集学生的互助情况,指导学生互助;收集学生作业情况,采取针对性指导策略。
教案 OAE学案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价值(教学) -学习目标达成程度?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我想教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 我怎么教? 教学环节 教学如何展开? 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留下什么? 课后作业 如何检测教学结果? 学习目标 学什么? 学习建议 如何学习? 课前准备区 准备什么?如何准备? 课中学习区 学什么?/ 怎么学? 课后互助区 学生如何整理与合作? 课后练习区 -学习目标达成程度? “教-学-评一致性”的操作化策略: “五步转化法”, “二阶设计法”, 回答:教什么?如何教? 教师的自说自话。 回答: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 这是师生间的对话。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价值(教学) 该学案的六功能区块既独立又成整体。 ·学习目标既是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向,又是判断课中和课后学习质量的标准。 ·学习建议既在课前自主学习发挥作用,又可在课中和课后帮助学生提炼和总结。 ·课前准备既能用于学生检测自主学习结果,也能用于教师了解学情的信息源。 ·课中学习区为课堂学习提供支架,也为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体系。 · 课后互助为课后自检和互助提供了平台。 ·课后练习既可用于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作为教师分层教学和跟踪指导的依据。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不同区块学习。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价值(学习) 以OAE学案开展学习,学习的改进主要体现在: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将明白: —要学什么? —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大致清楚这些内容怎么学? —大致要做些什么准备? —大致清楚哪些内容不太懂?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价值(学习) 课中,学生能较好地实现: —能保持持续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较好的自我评价; —能掌握本内容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技能; —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理解; —能领悟并掌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 —能明确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 —能为课后的复习整理留下线索和依据。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价值(学习) 课后,学生能: 1.通过自我整理, —能解决课堂上的遗留问题; —能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结构良好的体系; —能发现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2.通过同伴互导, —学会合作,取长补短; —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3.通过课后练习, —完成由“懂”—“会”—“熟”的递进过程 —为以后的复习留下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 一种实践模式:OAE学案教学设计 · OAE学案价值(教研组建设) 是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教研组建设的良好载体!
OAE学案是以“目标(Objectives) —活动(Activities )—评价( Evaluation )”为结构体系,以学情和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实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四位的一体的学习方案。
谢谢!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 的OAE学案教学模式 站在“学”的立场“经营”“教”; 聚焦课堂向关注教学全过程转变; 引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与方式的转变。 谢谢!
课后整理
☆ 一种解决办法: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活动与评价的关系 评价任务设计 过程评价 教学目标 结果评价 教的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核心要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学习活动”保持一致性; “教学设计-课堂学习-课后评价”保持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