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通讯 主讲人:张萱 2013.4.29
通讯的缘起、发展、成熟与创新 缘起:与古典文学关系密切 发展:现代通讯题材特征形成
成熟:新闻性加强 创新:《中国青年报》开创了 “全息摄影”
案例1: “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类村中学究。” “面目上没有特别有‘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
案例2: “他有一双精神而质朴的眼睛,黑而粗的须发,现在虽然已经剃得很光,他的皮肤中所藏浓黑的发根,还清晰的表露在外面。穿的灰棉衣,士兵式的小皮带,脚缠绑腿,口音夹杂着长江流域各省的土音。”
定义 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分类 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案例3:《今日“两地书”》
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1.写作意图:着重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 2.写作方法:通过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的描写“再现”人物精神。
《刺激2003 非典人生——为了忘却的纪念 候大夫逸事》 案例4: 《刺激2003 非典人生——为了忘却的纪念 候大夫逸事》
老实人的“暴脾气” 侯小兵33岁,在望京医院做了10年的内科医生,看上去还是学生气十足:清瘦,寸头,镜片后面的眼神清澈,表情平静,是那种只要简单接触就可以认定的“老实人”。“老实人也有暴脾气,”了解他的朋友说,“小兵是这样的,你别招他,招了他,他比谁都猛。” 这回估计是让SARS招的。4月底,小兵正在天坛医院做研究生项目,院里一招呼,他没打磕绊儿就成了第一批“战士”,一直干到第三批“战友”上来,好不容易快熬出来了吧,临走之前又跟院里申请:歇一阵儿还得回来。 问他何苦,他说得很简单:“大家都没碰见过这种事。其实进了SARS病房你就知道,医护人员最容易被感染的时候,就是一开始不熟悉情况手忙脚乱的时候,像我们都熟练了,回来接着干,至少不用让没进去过的人再冒风险了。”
匆忙上阵 “第一次穿衣服时,好在所有同事都在,互相帮忙。谁知道好不容易‘武装’好了,病人却没送来,太热实在受不了了,就松松口儿,把身上隔离服脱了在清洁区等着。直等到25日晚上,几个同事决定先回宾馆等候轮班,没多久就通知说病人马上就到,我们剩下的几个人赶紧重新穿好隔离服……那时候突然觉得恐惧,不知怎么回事手就发抖……没人能帮你,都手忙脚乱的,顾头不顾脚……”事后小兵说起这段经历时,语速变慢,不时停住想一想再说,当时的那份混乱似乎仍然挥之不去。
差点憋死 小兵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得SARS的可能性没有,倒是有可能被憋死”。 ……. “有一次处理一个死亡病人的尸体,因为情况特殊,而且原本做这些事的护工都不干了,只有医生护士自己动手,清理、消毒、搬运,整个过程很复杂,体力消耗也大,出汗更多,呛得鼻涕眼泪满脸都是,人也就更紧张,一个护士甚至失去理智,在污染区就往地下一蹲,把口罩全扯下来了。”小兵说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那天在病区有事耽搁的时间长了些,口罩汗湿在脸上,越来越憋,最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出去喘口气!用最快的速度做完所有的消毒步骤,冲出来一口气灌了两瓶矿泉水、一瓶绿豆汤才算活过来。”
“独享”终极感受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时候你最想与人分享的,是你生命中最特殊的感受,只可惜,一旦你尝试这样做的时候,便蓦然发现语言的苍白。那些终极感受,往往是说不出来的。于是你也只能独享。 …… 什么是你最难忘的时候?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小兵很认真地想了又想,最后说,“是从医院坐车出来,奔小汤山疗养院的路上。”似乎看出来我的不理解,他试着解释:“那种感觉很奇妙,真的,晚上,车开起来,离医院越来越远,离我的病人们越来越远,离SARS越来越远……我来的急,走时也觉得突然,心里有点空……但是,那种感觉很强烈,就是……就是那句话———活着真好!”
当代人物通讯写作新特点 1.人物选择:典型人物。 先进人物为主、转变中的人物、有争议的人物。 2.用典型的人物语言展现人物的特点。 3.问题:“高大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