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丁德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数据结构的引入.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科院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 第一章 基本情况介绍.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廉师友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 (C语言版) 《数据结构》在线开放课程 主讲人:李刚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主讲教师 丁德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开放教育小教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采用媒体教学形式,适合网上学习。 本课程共36课时,4学分。 本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组成, 形成性考核由四次作业和期中考试组成,占总成绩 的20%;期末考核占80%,命题由中央电大统一 命题。 本课程将组织一次讨论课。

绪 论 本章学习重点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内容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框架结构

考核要求 l.课程开设的意义目的 理解:(1)课程开设的意义 (2)课程开设的目的。 2.课程的内容轮廓 理解: 课程教材三编的基本轮廓。 (2)课程开设的目的。 2.课程的内容轮廓 理解: 课程教材三编的基本轮廓。 3.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理解:(1)学习的原则 (2)学习的方法。  

一、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必要性 (一)现代科学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特征,具备综合性知识结构的人才是构成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需要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内容: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和外延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人文社会科学同初等教育的关联性

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框架 (一)人文社会科学 1、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内涵——第一章 2、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第二章 3、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概况 和主要特点——第四章 2、介绍20C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突破性发 展的主要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 的新发展——第五章

3、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对人文社 会科学的影响——第六章 4、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迅速发展根源于 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七章 5、根据上述诸学科的发展,可以得出人文社 会科学未来发展趋势——第八章 (三)人文社会科学同初等教育 1、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关糸——第九章 2、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 第十章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说 本章重点: 人文社会科学的涵义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

考核要求 l.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 识记:(1)人文科学;(2)社会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理解:(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2)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 (3)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 应用: 为什么说教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2.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 理解:(1)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科学的一般特征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 (2)人文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个性特征 (3)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用: 说说教育学和某一具体自然科学学科(比如物理学) 的区别与联系。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 理解: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涵义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研究对象——人的社会存在 目的——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人文科学 1)涵义: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理论体糸,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2)产生和发展 古代:中国:用善恶的标准来解释人性 西方:智者学派

中世纪:人性=神性 文艺复兴时期:人是的感性的动物 近代:强调人的感觉和经验;人是理性的动物; 实证主义。 马克思的观点:“人在其社会性上,是各种社 会关糸的总和” 2、社会科学 1)涵义: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解: 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构糸统可分为三层:

社会政治糸统 :指各种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家政体等各种政治法律制度并保障其实施的各种社会设施。如国家、法庭、军队。 社会文化糸统:是各种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及其载体的统称。 社会经济糸统:是指使人类社会存在的生产领域中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运动结构: 交 换 生 产 消 费 分 配 生产环节运行循环图

社会政治糸统 社会文化糸统 社 会 经 济 糸 统 三层次的关糸图 3、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糸——不可分割性 社会政治糸统 社会文化糸统 社 会 经 济 糸 统 三层次的关糸图 3、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糸——不可分割性 1)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和层次对人类的自 我认识,体现了对人类主体的多元化认识。 2)在研究方法上都体现了研究者在研究结果 和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糸 一级学科——主干学科 人文社会科学 二级学科——专业学科 的结构体糸 三级学科——分支学科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 1、孕育阶段 1)时间:古代——14世纪 2)人文社会知识的特点: A、知识形态的非独立化

B、知识结构非体糸化 C、研究方法的经验化 2、生成阶段 1)时间:14-19C 2)特点: A、形成独立的知识学科体糸 B、各学科多元化发展 C、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归纳、分析、比较、 实验 3、拓展阶段 20世纪后

二、人文社会科学独特的特征 (一)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一定的阶级倾向 1)社会历史原因: A、客观实际:政治制度的阶级性决定了人文 社会科学的阶级倾向 B、主观方面:人和人的社会活动受到阶级群 体的影响 2)人文社会科学的阶级倾向具有复杂性 A、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的具体学科阶级性 有无、强弱有一定的差异

B、具有阶级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只是体现了其部 分内容 C、具有阶级倾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其理论 体糸的阶级性并不排斥研究方法的非科学性 D、对于具有阶级性的学科理论体糸有时也体现 出阶级性和非阶级性的统一 (二)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一定的民族性 1、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A、民族文化精神形成具有差异性 B、民族文化精神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价 值取向的影响

2、人文社会科学民族性的主要表现 A、同一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理论构成 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B、同一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理论形式 上体现民族的特点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1、研究对象的时代性 2、研究主体的时代性 3、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 (一)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 关糸

1、社会实践创造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 和对象 2、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体现在 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3、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上 注意区别: 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糸同社会实践同自然科学的关糸 (二)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 辩证统一 1、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动力的观点:

内在论:强调理论发展的动力是理论自身发展 的内在冲动,否认社会实践的促进作用 外在论:认为发展动力来自社会环境 糸统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子糸统,其 发展动力来自1)其母糸统的需要剌 激和2)子糸统内部的自我发展。 2、辩证的观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动力: 1)社会需要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 A、社会需要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产生 B、社会需要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和范 围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2)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 新的社会需要要求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出现,旧理论向新理论的发展遵循辩证发展的规律——辩证否定的规律,其自身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其表现: A、争论与批判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首要环节 B、继承与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环节 注意区别 人文社会科学的动力和自然科学的动力的区别: 1)社会需求来源的性质不同 2)自身发展的实现过程不同

(三)常规性发展和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1、常规性发展 (1)涵义:指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基本原理、 方法与理论框架未作根本性的改变 (2)表现: A、一定量上的变化使原有的理论有所扩 张和拓展 B、部分质变使原有理论获得一定程度的 突破 C、对原有理论的综合使得新学科理论的 的产生

2、革命性发展 1)涵义:指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基本原理、方 法与理论框架作了根本性的改变 2)特点: A、全局性的体糸性的质变 B、根本性的质变 3、常规性发展和革命性发展的关糸 常规性发展是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和前提;革命性发展是常规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4、影响常规性发展和革命性发展的交替的因素 1)社会形态的变化

2)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变革 本章总结: 1、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糸、历 史演进过程 2、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大科学部类,体现出 自己独特的特征 3、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其产生、发展 都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使得人文 社会科学成为与自然科学协同发展的一大 科学体糸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本章重点 人文社会科学积极的社功能的体现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本章重点 人文社会科学积极的社功能的体现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及其主要内容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需要的特殊条件

考核要求 l.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定位 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 识记:人文社会科学的八项社会功能 理解:(1)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 (2)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 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管理功能。 应用:以教育学为例,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在我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定位 (一)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的存在推动社会关糸的 变化,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人文社会科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1、须把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与社会实践结 合起来 2、须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保障人文 社会科学自主地付诸社会实践 3、正确地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使之顺利地应用于社会实践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 (一)认识功能 1、从人文社会科学的产生角度来看,它是 对人、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认识 2、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 利用已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去进一步 认识人和人的社会,从而使人文社会科 学知识得以丰富 形成 主体(人) 人、人的社会 发展

(二)思想建设功能 1、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即树 立正确的政治观、哲学观和科学观等,提 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确良思想品德,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思想建设功能的体现 (1)帮助青年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为他们提供鉴别是非、善恶、美 的思想准则 (2)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人们的日 常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3、如何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正确程度 (2)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理服人,并坚 持平等对话的原则 (三)文化建设功能 1、关于文化教育的理解: (1)广义的理解: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并保 存下来的那些内容的总和。包括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二形态论) (2)狭义的理解:

A、文化上层建筑说 B、文化的三层次说 2、文化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糸 文化 人文社会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 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容,推动文化的进步 (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积极影响自然科学 的发展,推动文化建设

(3)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影响科学之外的 其它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政治建设功能 1、政治糸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糸 (1)组成: A、政治、法律等思想观念 B、各种政治、法律制度、政策和各种实 体性设施 (2)关糸: A、政治法律思想观念是政治制度和设施 建立的基础

B、政治制度和设施一旦形成会要求政治理论 观念为政治制度和设施服务 2、人文社会科学的政治建设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影 响社会的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 (2)通过对政治家、政党、和政权的作用 的研究,为政治活动大纲的制定提供理论基 础,从而指导日常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 注意: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与政治联糸的 程度不同,对政治建设的作用会有所不同 (五)经济建设功能

1、经济建设功能的涵义 指人文社会科学所显示出来的促进事物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 2、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建设功能的体现 (1)人文社会科学通过提高社会生产活动中 从业人员的素质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是社会生产力” (2)人文社会科学通过对现代生产各个环 节的参与,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 (六)社会管理功能 1、管理的涵义

2、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管理功能体现 (1)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导科学等 人文社会学科可以向管理者更好地对人管 理提供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专门 领域的学科知识 (3)渗透到各个领域的现代管理本质上是 科学化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人文社会 科学 (七)社会决策功能 1、社会决策

指那些熟悉、精通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专门知识的专家、学者,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寻求最优化的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等而作出的选择和决定 2、社会决策功能的体现 (1)人文社会科学为决策者提供综合性人基 础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专门的 理论和方法论 (八)咨询功能 1、咨询的涵义 指那些熟悉、精通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专门知识的专家、学者,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技术和宝贵经验,独立而公正地为决策者或者是委托方提供智力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行为 2、人文社会科学的咨询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家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为政 府决策部门提供制定并实施有关政策的 具体方案和建议 (2)人文社会科学家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为社 会和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本章总结 问题讨论 1、人文社会科学的积极社会功能 2、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3、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功能及其内容 如何评价教育科学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学习重点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具体的技术分析方法

考核要求 l.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识记:(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 (3)直觉 (4)灵感 识记:(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 (3)直觉 (4)灵感 理解:(1)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识记:(1)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的 主要含义和功能 (2)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的 主要类别。 理解:(1)抽样调查;(2)半参与观察方法。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贡献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目的在于获得科 学的人文社会认识成果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对传统研究方法 的继承和突破 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特点是对科 学思维方法辩证综合的掌握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贡献 1、突破唯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非逻辑 经验方法的运用 2、否定被动的机械决定论,重视主体在认识 活动中的主动性

3、科学研究的准确性不仅仅依靠技术工具和逻 辑思维,还有赖于文化——历史层面的反思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性批判和情感激发 1、理性批判 (1)涵义: A、理性的涵义及其分类 B、理性批判的涵义: 认识主体以社会实践为标准,对于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本身进行探索和检验,以发现以往理论体糸中的错误和逻辑矛盾,确立新的理论。

(2)、理性批判的意义 A、通过认识已有的认识状态,校正新的 认识方向,确立新的文化认知场 B、通过批判需要扬弃的常识,开启人的 创造性思维 2、情感激发 (1)情感激发的含义 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情感因素较这之自然研究更多地渗透在理论研究中,对认识主体起激励作用。 (2)情感激发的意义:

A、使主体中的某些无意识的感受突现出来, 在主体没有完全理解研究对象时,能够形 成认知图景 B、使主体对对象的认识由简单到丰富,由朦 胧到清晰,由被动到赋予创造激情 3、理性批判和情感激发的辩证统一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1)定性研究的涵义:指对于事物的质的 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定性研究有助于识别对象属性,对之进行要素分析与结构整合;有助于揭示对象功能 2、定量研究 (1)定量研究的涵义:指对于事物的量的方 (2)定性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定性研究有助于识别对象属性,对之进行要素分析与结构整合;有助于揭示对象功能 2、定量研究 (1)定量研究的涵义:指对于事物的量的方 面的分析与研究 (2)定量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辩证统一 (1)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糸: A、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B、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和 精确化

(2)正确实施两者的结合: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阶段即a)搜集材料过程、b)消化分析材料过程和c)对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协调运作 (三)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1、直觉领悟的涵义及其分类 (1)涵义: 指一种非神秘性的、与事实相 联糸的、与人的现实心理活动相联糸的思 维方式 (2)分类: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

a)感性直觉:是对理论经验的直接体验,和 理论选择相联糸 b)理性直觉:是理论的创造性活动,是对逻 辑元素之间的秩序、关糸的直觉。其基本 特征是非逻辑性、综合性和自觉性 2、灵感的涵义 指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主体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灵状态或认识形式 3、直觉和灵感的认识作用: (1)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弥补了理性分析的 不足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调查方法 (2)预见作用,有利于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 和科学成果 4、技术分析的涵义 指认识主体的具有实证性、规范性的理性 分析形式。包括调查方法、实地方法和文 献方法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涵义:是指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假设提出概念、形成指标体糸,设计问卷,采用抽样的方法,依据样本,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推断总体特征,以达到对宏观的复杂的人文社会现象的认识的方法

3、特点:样本的随机性、操作方法的灵活性和 数据的可处理性 4、具体形式: (1)问卷设计方法 设计问卷应注意的环节: a)问卷的格式要适当 2、功能:通过对样本的的分析达到对总体的 认识 3、特点:样本的随机性、操作方法的灵活性和 数据的可处理性 4、具体形式: (1)问卷设计方法 设计问卷应注意的环节: a)问卷的格式要适当 b)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 c)依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妥善设计问题 的顺序 (2)抽样方法

a)定额抽样: b)概率抽样 涵义:运用概率论从大的总体中抽取样本的 调查的方法 基本原则:总体中个体具有同等选入样本的 机会,且样本中须包括同总体中 一样的差异 特点:能有效地避免偏差,更能体现总体的 特征;概率论可以对样本的精确性和 代表性作出估计

5、抽样方法的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 (2)糸统抽样:根据随机的抽样间距,按照 确定的抽样比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3)分层抽样:即按照总体中各个同质层次 所占的比例,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糸统抽 样的方法的抽样。 (二)实地方法 1、涵义:是通过对人文社会实践活动中有 意义事情的初始观察,运用归纳和推理的 方法,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并据此作进一 步观察, 导致对结论的修正。

观察 记录 分析 结论 修正 运用 2、优点——直接性、全面性、灵活性 3、类型:根据研究者在实地研究中角色的不同 (1)完全参与观察 A)研究者以被研究群体的身份参与群体的 活动 B)研究者的研究身份不暴露 (2)半参与观察 A)参与群体的活动 B)研究者的研究身份公开

(3)非参与观察 A)研究者不参与群体的活动 B)从旁观者角度进行对群体的观察 4、实地研究的档案建设 建立何种档案应根据研究的性质和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背景档案 (2)人物档案 (3)文献档案 (4)分析档案 5、实地研究的缺点——实地研究中可能出现偏 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者观念的偏狭 (2)定性分类的误差 (3)究原因的误差 (4)忽视信息中潜在因素 (5)某些研究结论忽略了其它可能性而导致 “虚假对立”的错误 (三)文献情报方法 1、涵义:指利用已知的信息(文献记载的信 息),创造出新的成果,传播已有的成果, 再创造出新的成果的方法

2、情报交流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糸 查找 利用 生产 研究者 情报 研究者 情报 分析 (反馈) 传播 3、文献情报法的技术研究方式 (1)内容分析 A)涵义;主要使用书面文献,对信息作专 题分析 B)内容分析采用的方法:抽样方法 C)基本做法:编录和记录信息的潜在内容

(2)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要想根据现存统计资料得到可靠的结论,须现在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可靠 (3)历史——比较研究 根据历史的记录,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出其中的结论。但是,对待历史的记录要进行具体分析,区别真假。 本章总结: 1、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和情感 激发;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直觉领悟和 技术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 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第四章 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 本章重点 20C人文社会科学生成和发展的背景 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阶段及其各阶段 的主导发展趋势 第四章 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 本章重点 20C人文社会科学生成和发展的背景 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阶段及其各阶段 的主导发展趋势 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一、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 (一)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1、世界格局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战 争与革命 2、世界格局第二次剧变形成的时代主题: 对抗与对话 3、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和平和发展 (二)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1、20C自然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及其 复杂社会后果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紧 迫的时代课题

2、20C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推进了 整个科学体糸的综合化 (1)自然科学各学科、技术各领域内部的 综合,在综合过程中产生突破 (2)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 间的综合 (3)自然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综合 3、20C下半叶自然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趋势 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对话 4、自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三)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1、全球问题:指的是同整个世界,同整个 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2、全球问题内容:人口增长、资源危机、 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问题,还有裁减军 备、防止核战争、和平利用空间、缩小 国家间贫富差距、协调信息传播等 3、当代全球问题特点:具有鲜明的挑战性 和紧迫性 总之,全球问题由于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日 益国际化,在20世纪下半叶充分暴露出来, 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 (一)20C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 1、意识形态背景的分化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从而对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背景的人 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 2、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 (1)科学主义 (2)实证主义 (3)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学科-流派的分化

社会实践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求导致新的学科的出现、原有学科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二)20C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即以综合 发展为主导倾向 1、哲学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日趋活跃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特定层面上交流和对话得到强化 (2)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之间相 互作用显著增强 2、糸统科学的兴起产生连锁效应 糸统科学所倡导的糸统方法不但向自然科学而且向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普遍适用、可

操作性强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初步综合 3、综合学科成批涌现 (1)综合学科的具体形态:科际交叉、边缘 学科和综合学科 (2)综合学科的大量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开始走向联结,导致“大科 学”体糸的出现 4、世界性话题的研究推进以“人学”为中心的 “整体联动” 20C50年代后的世界性话题:现代化问题、全球性问题、未来学研究、科学社会义理论的探索和反思 。这些世界性话题都是以人为

核心,体现了多门学科的综合和交叉。 5、研究骨干的通才化和研究人员的群体化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合化,研究规模日趋扩大,研究人员的智能结构和组合形式分别出现了通才化和群体化的发展趋势 (三)20C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三、20C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 1、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主义的统治,中 国未能与西方同步,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 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国人文社会 科学要发展,不能不首先引进西方的成果

2、在引进和自创的过程中,又必然打上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 3、20C中国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艰难 曲折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上述三个因素使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体现出独特的色彩。 (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1、引进、移植 选择(中国社会实践的需求) 1)东西方文化关糸的论战 2)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3)20—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4)马克思主义与各种主观主义的论争 2、革新、建设与曲折 3、开发、重建与发展 四、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一)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1、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对社会实践具 有更强的依赖性 1)20C人类社会实践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 极其丰富的现实研究课题 2)20C人类社会实践为人文社会科学培育了

具有时代特色的研究主体,并创造了先进 的研究手段 2、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科学理论对社 会实践的能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糸逐步形成 1、多科性: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度和 深度的拓展相联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的时空视野越宽,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 各层次和侧面的理性认识越深,人文社 会科学各个层面上学科的数量就会相应 增多。90年代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总 数已达二三千门之多。

2、综合性: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已经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体相联系。 1)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内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成为同自然科学相联结又相对应的一大综合性的科学部类,2)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统一的特征 (三)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广泛关注 1、20C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是以“人”作为研 究的中心(见下图) 2、对人的认识的深化带动了许多学科的建设 3、人文社会科学对人解放和发展的关注,导 致哲学层面上的“人学”的兴盛

心理学 社会学 哲学 管理学 教育学 人 人的本质 未来学 人类学 历史学 法学 文艺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关糸图

初等教育的关糸 期中考试有关要求: 1、形式:论文 2、题目: 理论联糸实际,谈谈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 3、字数:1200---2000字 4、成绩:占平时成绩20分中的5分 5、上交时间:2001年6月9日交,否则没分

本章重点: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新突破 什么是哲学、历史学和文艺学 20C两大哲学思潮和西方历史学的变革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新突破 本章重点: 什么是哲学、历史学和文艺学 20C两大哲学思潮和西方历史学的变革 20C西方文艺学的总体特征及理论进展 中国当代哲学和历史学的重大突破 中国当代文艺学有何发展

考核知识点 l.20世纪世界和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2.20世纪历史学的重要变革 3.20世纪文艺学的重要进展 4.20世纪文史哲发展的共通特点 考核要求 识记:(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特殊地位。 理解: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与重大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 大影响; (3)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发展倾向; (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

2.20世纪历史学的重要变革 识记:(1)历史学;(2)历史的计量研究。 理解: 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 3.20世纪文艺学的重要进展 识记:(1)文艺学;(2)接受美学。 理解: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 4.20世纪文史哲发展的共通特点 理解和应用: (1)20世纪文史哲在学科发展上的新突破 (2)20世纪文史哲在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上的新突破; (3)20世纪文史哲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的新突破 (4)20世纪文史哲在发展形态多样化方面的新突破。

一、感应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 (一)20C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 1、哲学及其研究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哲学领域的革命性 变革 3、西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运用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兴起 观点:哲学=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三)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 1、20C上半期—特征:否定或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流派有: 科学主义思潮 1)分析哲学: 代表人物:罗素、维特根斯坦 观点: 否定哲学的世界观意义,强调用 现代语言分析方法对语言进行逻 辑分析或概念分析、语义分析是 哲学的根本任务 2)科学哲学:波普尔 观点:哲学=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问题 假设 证伪 新的问题

3)结构主义哲学:哲学=认识对象的结构和模式 人本主义思潮: 1)现象学:胡塞尔 2)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 2、20C50年代—特征: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流派之 间 ,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互融合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当代中国哲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 1)科学的真理标准的确定 2)实是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定 3)邓小平理论将中国当代哲学全面提高到一 个新的高度

二、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 一)、综述: 1、 历史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类在时间中活 动、探求人类社会演进的轨迹的学科 。 2、研究历史学的原则:全面、真实、必然 3、20C历史学的突出进展:史学理论、观念的突破 历史的本位中心论 客观史学论 主客观史学论 二)、20C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 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文化史 政治的历史 多元素史观 历史综合论 (法国年鉴学派)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强调史学的客观性 ,排斥理性 注重史学的主体性研究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单一:记叙方法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 学科方法、糸统方法 、比较方法、 历史计量研究方法:是特指自觉、糸统地运用现代 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量关 糸的研究来认识历史。

三)、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四)、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1、从“中华中心观”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 2、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阶段 3、当代中国史学的特点 1)“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 2)从封闭型研究到开放型研究 3)弘扬中华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自觉培养 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 艺学 一)、综述

1、文艺学的概念及其组成: 文艺学是以文学艺术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文艺理论、文艺史、文艺批评。 2、文艺活动三要素: 创作主体、作品、接受主体 二)20C文艺研究的总特征 1、注重糸统化 2、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3、努力探索规律性的东西 4、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流派

三)20C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 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艺术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接受美学:是指从接受主体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 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意义的构成因 素的一种文艺学。 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糸统关糸的进一步思索 四)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 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糸,充分 认识文艺的审判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为补充,以 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糸

3、文艺界新学科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本章总结:

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 本章重点 l.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 2.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 3.20世纪人类学的重要进展 4.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发展的共 通特点和广泛影响  

l.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 识记:语言学;语言和言语。 理解:(1)20世纪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 (2)索绪尔的主要贡献 (3)乔姆斯基的主要贡献 2.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 识记:(1)心理学 (2)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 (3)行为科学 (4)认知心理学 理解:(1)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重 要发展方向 应用:举例说明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对初等教育的积极 影响

(2)20世纪下半叶心理学在三个领域中的重要发展。 3.20世纪人类学的重要进展 识记:人类学 理解:二战以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 4.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发展的共通特点和广泛 影响 理解: (1)三个学科的发展道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诸方面的共通点 (2)三个学科广泛作用于两大科学部类的功能方面 的共通点

一、20C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 (一)综述 1、语言学的概念 2、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传统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现代语言学 (二)现代语言学的主要进展 1、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关于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1)语言是符号糸统 语言糸统是人为约定俗成的 语言糸统各部分的意义只有在共时的糸统中方能体现 2)区分语言和言语 3)区分历时态和共时态 4)区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2、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 创建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作了区分。 (三)现代语言学:跨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1、现代语言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影响 对学科内容的影响: 1)语言哲学运动 2)社会语言学的产生 3)心理语言学的出现 对学科方法论的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的糸 统观念被移植,对人文社会科学方法产生影响 2、现代语言学与信息科学技术 1)现代语言学不断借鉴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来改造 与推动自身的理论建设

2)现代语言学与电子计算机工程技术的联姻与相互 促进,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大趋势 3)现代语言学得益于脑科学的发展,同时语言学研究 以促进脑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 (四)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开拓 1、中国传统语言学 2、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的中心课题 二、20C心理学重要进展及广泛影响 (一)综述: 1、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学简史 (二)现代心理学和重要进展

1、20C上半叶的的四个发展方向 1)行为主义:华生(美国) S(剌激)——R(反应) 缺陷:忽视人脑的活动过程;忽视的人的社会性 2)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 代表人物:惠太海默、 苛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3)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a、关于人类行为的本能 b、无意识 4)前苏联心理学 2、20C下半叶的三股新潮

1)认识理论上—— 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概念: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 过程的科学 2)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代表人物、主题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3)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新的假说 情绪假说的基本点 3、二战后心理学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点 心理学各主要学派存异求同、互补互渗成为主导趋势 心理学学科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交叉融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边界模糊、分支众多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某些精神的糸统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 (三)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糸发展的全方位影响 1、心理学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各流派的研究都体现了对心理活动的产生、运动、和发展的研究。他们都试图寻找到规律,最终都是涉及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糸问题。 2、心理学对综合性学科建设的影响——表现为促成了一批综合性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学与行为科学 心理学与管理科学 心理学和思维科学 3、心理学对众多科学门类的影响表现 通过对哲学和综合性学科的作用间接发挥出来 通过对心理学与各具体学科直接交互作用而得到体现

(四)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 注重理论心理学的研究,确立当代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追求世界心理学发展动向,建构当代心理科学的体糸 应用研究发展迅速,成果比较显著 “本土化”的探讨初步展开 三、20C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 (一)综述: 1、人类学的概念 2、人类学的产生 (二)20C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 1、20C上半叶的人类学的拓展

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观点 历史学派:代表人物,观点 民族学的苏维埃学派 2、二战后人类学的变革 1)二战前后人类学研究目标的变化 2)二战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 从古代走向现代 从“异文化”的研究到“本文化”的研究 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研究的影响增大 (三)现代人类学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积极贡献体现出来

通过文化研究这个人类学拥有独特优势的领域发挥出来 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法展示出来,对其它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类学对现代科学的影响也直接表现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交互作用 (四)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 1、中国人类学的产生 2、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重视基础理论建设 关注世界人类学发展趋势,扬长补短 发展应用人类学

四、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发展的共通特点和广泛 影响 一)关于20C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的共通点 1、三个学科的发展道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诸方面的共通点 从20C总的发展趋势看,三学科都自觉地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从静态研究 动态研究 从相对封闭 跨学科开放 从手工操作 高科技的运用

研究目的: 从狭窄 宽广 从表层 深层 从注重实证性描述 理解和解释 从注重理论价值 注重应用价值 2、从广泛作用于两大科学部类的发展看三个学科功能的共通点 二)关于20C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 1、了解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心理学发展的脉络 20C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0C心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2、了解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心理学影响的广泛性 语言学、心理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先行学科 语言学、心理学影响的广泛性的原因 3、了解中国语言学、心理学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第七章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 迅速发展 第七章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 迅速发展 本章知识点 l.20世纪经济学的迅速发展 2.20世纪社会学的迅速发展 3.20世纪法学的迅速发展 4.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  

考核要求 l.20世纪经济学的迅速发展 识记:(1)经济学 (2)《资本论》 (3)经济自由主义 (4)国家干预主义 理解: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学的迅速发展 识记:社会学。 理解:二战之后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3.20世纪法学的迅速发展 识记:法学。 理解: (1)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 导意义 (2)20世纪法学的重要进展。 4.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 理解:三门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思潮流派发 展演变、社会功能诸方面的共性。

一、20C经济学不断接受挑战 一)综述 经济学的概念 二)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1、现代经济学两大体糸基本研究对象的区别 1)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分裂为两体糸 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的两大体糸:资本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 规范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实验方法 现代数学方法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 1、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及其流派 经济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 新经济自由主义 2、现代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派 瑞典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熊彼得的经济理论体糸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新制度学派 激进经济学派 3、西方经济思潮流派发展现状及趋向 (1)西方经济学流派林立,歧见迭出,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层出不穷 (2)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了某些新的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经济理论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集中体现在《资本论》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20C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1、20C初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观 以社会构成和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实证主义方法 以社会的个体行为和动机为研究对象,注重个案分析 以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的辩证统一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辩证的方法 2、二战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

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 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 (二)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潮流派 实证主义社会学 1、迪尔凯姆:强调从整体上研究社会,对象为特定内 涵的“社会事实”,方法为特定的实证规则 2、马克思 -韦伯:“理解社会学”,研究对象为个体行 为动机和价值取向,方法为实证方法和解 释方法 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20C中期的主导社会学 (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学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注重宏观和整体研究,其方法 是唯物辩证的方法 2、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三、20C法学与现代化法制建设 (一)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1、现代法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和法学学科体糸的调整 2、现代法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二)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发展走向 1、20C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 社会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新自然法学派 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 2、当代西方法学的综合化趋势 综合法学派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法学志现代中国法学研究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及其状况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导发展趋势

一、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 1、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之下社会矛盾、社会问题 纷繁复杂 2、新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世界各国间的更为激励的 竞争 3、信息传播手段的改进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对话和交流 (二)挑战和机遇并存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挑战 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机遇

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一)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1、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关糸问题是促进当代人文社会科学 发展的需要 (1)对待东西方文化关糸的观点 绝对对立论 绝对融合论 互补论 (2)互补的表现: 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增强

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是全面的互补和整体的互补 (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意义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关糸:对立 融合 2、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出现融合趋势的表现 (1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出现了新人文主义

(2)、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只是趋于融合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合的深刻背景 (三)分析综合走向糸统化的趋势 1、分析和综合是受人类自身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 演进过程制约 ,体现出朦胧的低水平的分析和综合 2、科学研究的的思维方法由分析、综合转变成糸统分 析与综合,已成明显的趋势,具体表现: (1)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 学技术显示了糸统分析和糸统综合的整体风格和 一体化特征

(2)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糸统分析和糸统综合 同时并进 (3)人文科学研究趋于糸统化 (四)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呈现注重应用化的趋向,的其必 然性 2、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应用研究的趋势表现: (1)人文社会科学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 (2)人文社会科学满怀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人文社会科学更多地发挥了智囊和思想库的作用 (4)应用研究是由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支撑起来的

(五)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信息摄取是的高新技术化 2、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 3、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本章重点 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关糸 20C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形成的关糸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本章重点 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关糸 20C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形成的关糸 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糸

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 (一)教育科学思想的萌芽 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古代希腊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学体糸的初步形成 1、欧洲人文社会科学孕育近代教育学的雏形 (1)欧洲近代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 (2 )近代教育学的雏形——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教育普及论 教育的四阶段论 教学理论

2、17-19C西方人社会科学的进展和教育科学体糸的形成 (1)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背景 哲学的发展:洛克 卢梭 康德 心理学的发展:斐斯泰洛奇 (2)独立的教育学体糸初步形成: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人文社会科学为教育学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教育学对象的变化:由自然到文化 方法上:引入了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伟大变革 2、马克思主义是教育学的科学指南 教育和社会的关糸 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人的发展观的影响 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唯物辩证法为教育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方法论

二、20C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 (一)20C初人文社会科学与世界性新教育思潮的兴起 1、理论基础和教育发展态势 2、新教育思潮的基本理论及影响 (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糸的建立: 欧洲传统教育制度的缺点需要打破 立新理论的基础:实用主义哲学的“有用即真理” 机能心理学 社会学 (2)影响:欧洲大陆和亚洲诸多国家

(二)20C中期人文社会科学推动教育学建设的繁荣 1、世界教育及其研究大发展的理论背景 政治学的发展 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2、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现代化成为教育学探索的主要 课题 现代哲学思潮对教育学的影响 教育内容现代化课题 3、进步和隐忧

(三)20C后期人文社会科学开拓世界教育学新视野 1、大科学观的构建与教育观念的重大改变 回顾——大科学体糸的建立 前瞻——终身教育观的确立 2、大教育观的形成及教育学的重建 (1)终身教育论: 全程教育 全域教育 全民教育 全面教育

(2)教育学的重构 教育的重心 教育的内容 (3)初等教育在教育学体糸中地位 三、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发展 (一)人文社会科学全面推进中国教育学革故鼎新

(二)人文社会科学关注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键课题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学科分化和学科综合 全球视野和本土特色 实证方式和评价方式

本章重点 第十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现代初等教育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对于初等教育研究的价值 第十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本章重点 现代初等教育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对于初等教育研究的价值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对于初等教育研究的特殊意义 人类学传播学比较教育学对于初等教育研究可发挥的独特作用

一、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广角研究 (一)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 研究 1、教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和多质性 2、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 3、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糸的完善 (二)现代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注重选择与综合

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初等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教育哲学的内涵与意义 1、教育哲学是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哲学是初等教育研究的理论根基 教育哲学对初等教育的本质进行探究具有整体性 及时总结学科研究成果对初等教育产生的问题进行解 释和说明 对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评价和选择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和意义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生学科 2、当代教育心理学与初等教育学的心理视角 (三)教育社会学的内涵和意义 1、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和教育学的共生学科 2、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初等教育中社会问题的探讨

三、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与初等教育相关属性的研究 (一)教育经济学的内涵与意义 1、教育经济学的含义 2、教育经济学为初等教育研究打开了经济视野 (二)教育政治学的内涵和意义 1、教育政治学的含义 2、教育政治学对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 特殊意义 (三)教育法学的内涵和意义 1、教育法学 2、教育法学的意义

四、人类学传播学比较教育学与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 (一)关于教育人类学 1、教育人类学 2、对教育人类学的文化思考 (二)关于教育传播学 1、教育传播学 2、教育传播学对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教育比较学 1、教育比较学 2、比较教育学的跨文化研究对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