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電子商務概論 第四章 網路行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學科 + 術科 13:10~~  一、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77  二、電子商務的策略與經營模式 67  三、電子商務的金流與安全機制 39  四、電子商務的基礎建設與技術 53  五、電子商務的倫理與社會議題 20  六、電子商務的訊息戰:網路行銷 185  七、行動商務.
Advertisements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管理概論 - Web 2.0 思維 第二版 編者:湯宗泰、劉文良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4章第4章 資訊管理與商業模式 - 商業的數位化.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LED CUBE 預期規劃.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 (第2版).
第 1 章 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網路概論 第1章 網路基本概念.
正修科技大學101 年度 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 「電子商務管理師-- --種子師資證照班」
電子商務概論特訓教材 第一章 電子商務概念與知識 劉文良整理 電子商務概論特訓教材(第2版).
第1章 電子商務的概念 1 電子商務的簡介 2 電子商務的構面與範圍 3 電子商務的內涵 4 結論.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測驗學科題庫分類 第一類 電子商務概念及知識(64) 第二類 網路行銷概念及應用(80) 第三類 電子商務付費系統(65)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無線寬頻分享器設定範例 銜接硬體線路 推斷無線基地台的IP 設定無線基地台 相關觀念解釋.
電子商務 11-1 電子商務概論 11-2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與 加密機制 11-3 電子商務交易付費機制
第四章 資金成本.
房欣漢、陳志達 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 整合網路社群與3D地圖資訊之多元混搭服務 Intermediating the Internet Mashup Service for the Network Community & 3D Geography.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電子商務 期初報告 學號: 姓名:侯明谷 老師:王鵬飛.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林偉川 2001/11/01.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OpenID與WordPress使用說明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行銷學原理‧曾光華、饒怡雲 著‧前程文化 出版
解析 WAP 的通訊架構 2000/09 網路通訊 蕭志遠 簡榮宏.
管理資訊系統導論 資訊系統的定義與概念.
FTP檔案上傳下載 實務與運用.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林偉川 2001/11/08.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Bluetooth (藍牙) 靜宜大學資管系 楊子青
DHCP for W2K.
網路安全技術期末報告 Proxy Server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Topic Introduction—RMI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電子商務的了解和心得 資管三徳三十三號曾世羽 指導老師:王鵬飛.
網路工具運用 講師:鍾詩蘋.
講師:陳永芳 網際網路資源運用 講師:陳永芳
虛擬傢俱館 指導老師: 高玉芬 老師 組員: B 黃琪芳 B 蔡宜眞 B 林政緯
第 3 章 電子商務的概念.
第十章 電子折價券.
講師:陳永芳 網際網路與電子郵件應用 講師:陳永芳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電子商務 第3章 電子商務的應用.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Mobile User music–Sharing Innovation Center)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第 3 章 電子商務的應用.
線上服務 合作夥伴儀表板概觀.
黃影雯副教授講授 E_Mail Address: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介紹Saas 以Office 365為例 組員: 資工四乙何孟修 資工四乙 黃泓勝.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品牌管理經驗分享 報告人:何智愚.
銘鴻電子FPGA影像編輯平台.
電腦網絡與教學.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營運模式.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Introduction to Mobile Computi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電子商務概論 第四章 網路行銷

3-1 電子商務的定義與架構

(Electronic Commerce) 3-1 電子商務的簡單定義 商務 (Commerce) 網際網路 (Internet)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電子商務的定義 指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購買、銷售或交換產品與服務,其中包括了企業對消費者(B2C)及企業對企業(B2B)之間的交易。 3-1-1 電子商務的定義 指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購買、銷售或交換產品與服務,其中包括了企業對消費者(B2C)及企業對企業(B2B)之間的交易。 主要目的在於 降低營運成本 縮短產品的生命週期 加速得到顧客的反應 增加服務的品質

不同角度的電子商務定義 3-1-1 觀察角度 對電子商務之定義 通訊的角度 利用電腦網路或其他媒介來進行資訊、產品、服務或付款的傳送。 電子技術的角度 透過電子數位中間媒介,將數位的輸入轉換成輸出的處理過程。 企業流程的角度 商業交易及工作流程自動化的技術應用。 上網者的角度 提供網際網路上使用者線上服務、購買、銷售產品與資訊傳輸的能力, 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服務的角度 企業管理階層想要降低營運服務成本,及想要提高產品品質價值,且 加速服務傳遞效率的工具。 第四章 網路行銷

電子商務的特色 (1/2) 3-1-2 無所不在性(Ubiquity):運用與操作「無所不在」。 全球性(Globalization):網路連結是普及全球各地。 標準性(Standardization):有標準化的協定。 豐富性(Richness):具有多媒體的特性。 互動性(Interactivity):即時互動的雙向溝通管道。 資訊密集性(Information Density):提升了資訊在 市場交易上的重要性與績效

3-1-2 電子商務的特色 (2/2) 個人化與客製化:能動態、即時的傳送最佳適合的行銷資訊給各個消費者,依據不同顧客的特性而提供量身訂製的產品與不同的服務。 成本低廉具競爭性:透過網路的商品銷售可縮短銷售通路、降低營運成本及達成規模經濟,提供較具競爭性的價格給顧客。 創新性的商業機會與價值:可開發傳統形式之外的商品及服務,商品及服務的內容與形式也不必固定,可隨需求的彈性不同加以組合及改變。 使用方便且選擇性多:個人電腦及瀏覽器已成為共通的介面,上網容易方便,且網路市場不斷擴大,消費者選擇的機會增加。

電子商務的七流(1/3) 3-1-3 電子商務 (E-Commerce) 金流 商流 物流 資訊流 服務流 設計流 人才流 主要流(Main Flow) 次要流(Secondary Flow)

電子商務的七流 (2/3) 商流:指買賣雙方順利溝通以利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完成轉移。 3-1-3 電子商務的七流 (2/3) 商流:指買賣雙方順利溝通以利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完成轉移。 物流:指實體貨物的移動,廠商如何將產品,利用運輸工具就可以抵達目地的,最後遞送至消費者手上。 金流:指如何透過金融體系完成付款機制,強調完善的付款系統與安全性。

3-1-3 電子商務的七流 (3/3) 資訊流:隨著商務交易的過程中收集的資訊,在電子商務中是核心部分,企業應注意維繫資訊暢通,以有效控管電子商務正常運作。 人才流:培訓網際網路暨電子商務人才,以滿足現今電子商務熱潮的人力資源需求。 服務流:將多種服務順暢地連接在一起,使分散的、斷斷續續的網路服務變成連續的服務。 設計流:企業間的協同商務設計方面,強調資訊的分享與共用以及顧客互動的網站設計,強調顧客介面的友善性與個人化。

(EDI、E-Mail、超文件傳輸協定) 3-1-4 Kalakota&Whinston的電子商務的架構 公共政策法律及隱私權問題 文件安全性及網路協定的技術標準 網路基礎架構 (電訊、有線電視、無線電視與網際網路) 多媒體內容與網路出版基礎架構 (HTML、JAVA、WWW) 訊息及資訊傳送技術 (EDI、E-Mail、超文件傳輸協定) 一般商業服務基礎架構 (安全/認證/電子付款/電話簿/型錄) 電子商務應用    供應鏈管理    採購與購買    隨選視訊     線上行銷與廣告    遠端金融服務   居家購物

3-1-5 梅特卡夫定率的概念 效用 人數

3-1-5 網路外部性 (1/2) 梅特卡夫定律的概念來自於網路外部性理論(Theory of Network Externality),此一理論認為網路效用(Network Effects)乃是指一個使用者使用一個產品或服務所獲得的效用或利益,是由使用相同或相容產品的使用者人數來決定的。 效用的來源稱為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而具備網路效用的產品或服務則稱為網路效用財(Network Effects Goods)。

電子商務的經濟特性-網路外部性 (2/2) 網路效用財的最大特色就是當該財貨銷售的數量愈多時,該財貨的價值會愈高。 網路外部性可以再分成: 3-1-5 電子商務的經濟特性-網路外部性 (2/2) 網路效用財的最大特色就是當該財貨銷售的數量愈多時,該財貨的價值會愈高。 網路外部性可以再分成: 直接(Direct)網路效果:指使用者參加一個網路後立即產生的效益。 間接(Indirect) 網路效果:指互補性商品或服務所產生的效益。

3-2 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的簡史 3-2-1 網際網路發展,可分為下列幾個時期: 蘊育期(1957~1967):網際網路最初只是由美國國 防部所設立的一尖端研究企劃署為了分享及傳送資料 所建立的,稱為ARPANet。 萌芽期(1969~1979):學術單位也紛紛加入 ARPANet 成長期(1982~1993):ARPANet分割成為ARPANet 和MILNet,ARPANet用於研發和學術界,而MILNet 則專屬國防資料傳遞之用。 蔓延期(1993~迄今):1994年亞馬遜網路書店( Amazon.com)成立,被視為是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 開始,將商務推進到電子商務的時代。

電子商務發展階段 3-2-2 發展階段 年代 代表技術 第一階段 1970年代 電子資金轉換(EFT) 第二階段 1970年末~1980年初 電子資料交換(EDI)與電子郵件 (E-mail) 第三階段 1980年中 線上服務與知識分享 第四階段 1980年末~1990年初 工作流程系統(Workflow Systems) 與群組軟體(Groupware) 第五階段 1990年後 全球資訊網(WWW)的出現與電子商 務的蓬勃發展

3-2-3 價值體系(Value System)

波特之五力分析 3-2-3 替代品的威脅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購買者的易價能力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產業競爭者進入障礙 既有產業的競爭強度 退出障礙 替代品的威脅 替代品進入障礙 購買者 供應商 潛在進入者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購買者的易價能力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產業競爭者進入障礙 既有產業的競爭強度

SWOT分析圖 3-2-3 S,Strength 優勢 係指企業本身所具備的長處與經營優勢。例如東隆五金的重生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即是其本身所具備的技術優勢,該公司擁有兩百多項製鎖專利。 O,Opportunity 機會 係指企業外在環境中潛在的機會點。例如由於運動風與生活機能的多樣化,因此對布料材質的需求也有所更迭,進而形成紡織業的機會點。 W,Weakness 劣勢 係指企業本身所具備的短處與經營劣勢。例如網景與微軟的瀏覽器之爭中,網景的劣勢即在於自身的資本力量不足與微軟的免費策略抗衡。 T,Threat 威脅 係指企業外在環境中所存在的各種威脅。例如統一超商的興起,對傳統的零售商店所造成的成本與通路擠壓,就是一大威脅。

3-3 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

電子商務技術應用發展 電子商務技術五大來源 3-3-1 基礎建設提供者:提供產品服務用以建構網路基 礎建設的公司 應用服務提供者:提供網際網路軟體應用程式的 使用權給其它公司的業者 網際網路中介服務提供者:藉由媒合採購者和銷 售者以提昇電子市場的效率 電子商務企業: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的商務活動 網際網路內容提供者:透過網際網路提供各種資 訊內容產品和製造內容的服務給消費者與企業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的分類 (1/1) 企業內外分類: 網際網路(Internet):透過公眾網路網網相 連的技術或概念。 3-3-2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的分類 (1/1) 企業內外分類: 網際網路(Internet):透過公眾網路網網相 連的技術或概念。 企業內網路(Intranet):企業將Internet平台 及其技術應用在企業內部事務的e化。 商際網路(Extranet):運用Internet平台及 其技術與公司的供應商等分享資訊的概念。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的分類 (2/2) 交易對象分類: 3-3-2 企業對消費者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 B2C):指企業直接將產品或服務在網路上販售,並提供充足的資訊與便利的介面吸引網路消費者選購。 企業對企業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B2B) :指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組成份子為企業與其相關夥伴。 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 C2C) :指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由消費者直接與消費者交易。 消費者對企業模式(Customer to Business, C2B):指消費者個別利用網路與廠商溝通,提出產品議價來交易。 個人對個人模式(Peer to Peer, P2P):指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組成份子主要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交易。

以交易對象分類的電子商務 3-3-2 B2B 阿里巴巴 B2C Amazon C2B PriceLine C2C eBay 企業 (Business) 消費者 (Customer)

虛實合一(click and mortar)策略 3-3-3 一、二代電子商務的比較 第一代電子商務(1990年以前) 第二代電子商務(1990年到現在) 技術導向 商務導向 著重市場 著重獲利 完全市場 不完全市場,存在品牌與網路效應 純虛擬平台(pure .com) 策略 虛實合一(click and mortar)策略 先佔優勢 政策隨著環境變動

電子商務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1/3) 3-3-4 電子商務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1/3) 廣告收益模式(Advertising Revenue Model):網站 藉由提供訪客內容、服務或產品資訊,也提供一個廣 告場所,然後向廣告主收取費用。 訂閱收益模式(Subscription Revenue Model):網站 以提供內容或服務給使用者,並以此收取費用。 手續費收益模式(Transaction Fee Revenue Model): 消費者依其使用活動的多寡來付費,各項活動都被量 化,然後依其消費的服務量付款。 銷售收益模式(Sales Revenue Model):網站藉由銷 售商品、資訊或服務給消費者從中賺取價差。

電子商務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2/3) 3-3-4 電子商務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2/3) 合作收益模式(Affiliate Revenue Model):網站藉由 為「合作夥伴」介紹生意收取介紹費,或為其帶來任 何銷售結果而收取某部分收益。 商情媒介模式:企業蒐集了關於消費者及其消費行為 的寶貴資訊,並將此資訊販賣給那些需要得知顧客情 報的企業,以使這些企業可以藉此進一步挖掘顧客行 為模式及其它有用的訊息來提供更好的商品與服務給 顧客。 經紀模式:企業扮演市場製造者的角色,將買賣雙方 聚集起來,並由每筆交易抽取費用。

電子商務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3/3) 3-3-4 電子商務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3/3) 經銷商模式:批發商與零售商可在網際網路上銷售商 品或服務。 製造商模式:製造商利用網際網路試著直接與最終消 費者聯繫,而不透過批發商或零售商。 社群模式:社群是建立在社群的忠誠度上而不是網路 流量。

3-4 B2B 電子商務模式

3-4-1 B2B電子商務的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電子資料交換(EDI):企業間各自形成封閉網路,只透過既有的各種通訊標準來管制資料傳送工作。 第二階段,基礎的電子商務:買賣雙方直接一對一在網站上進行交易,並不仰賴任何中間商。 第三階段,電子交易市集:有一個新興的中介商產生,並促成一個電子交易市集,提供一個讓買賣雙方交易的環境。 第四階段,協同商務:在企業的作業流程中,將事前、事中、事後的觀念引入此階段,除了注重自己本身企業內部的流程運作之外,並透過上、下游一起協同合作,整合企業內外流程。

3-4-1 電子商務階段的演變

B2B 電子商務的優點 3-4-2 B2B電子商務的優點 創造新的銷售(購買)機會 消除紙張及降低管理成本 加速處理及減少週期時間 降低買方的產品及供應商搜尋成本和時間 增加員工處理買賣事務的生產力 減少錯誤和改善服務品質 使產品結構的選配更為容易 降低行銷及銷售成本(適用於賣方) 降低存貨水準和成本,並增加協同合 作的機會 可以製作客製化線上型錄,針對不同顧客 給予不同定價 增加生產彈性,容許準時交貨 降低採購成本(適用於買方) 透過產品結構選配達成客製化目標 提供有效率的顧客服務

3-4-4 B2B 電子市集經營模式 買方建立(Buy-side):由大型買方所建立的交易市集 ,在此市場中大多是私人廠商,為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以及節省自己研發成本。 賣方建立(Sell-side):由大型賣方所建立的交易市集 ,此類賣方大多具有市場獨佔優勢。 交易市集(Marketplace):交易行為不被買賣雙方所 支配,為一個獨立公開交易市集。 內容整合(Content Aggregator):建構並維護多個供 應商所需的產品目錄,讓供應商能在交易市集中購足 所需的產品與服務,節省採購的成本。

3-5 B2C 電子商務模式

3-5 B2C 電子商務模式 企業對消費者(Business to Consumer, B2C):指企業透過網際網路對消費者個人所作的商業行為或服務。主要的B2C商業模式: 入口網站(Protal) 電子零售商(e-Tailer) 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 交易仲介商(Transaction Broker)

3-6 C2C 電子商務模式

C2C 電子商務 消費者對消費者(Consumer to Consumer, C2C):消費者與其他消費者間進行商業連結的模式 3-6 C2C 電子商務 消費者對消費者(Consumer to Consumer, C2C):消費者與其他消費者間進行商業連結的模式 拍賣網站是最好的C2C 例子,例如:露天拍賣、Yahoo!拍賣、淘寶網。 若由買方彼此競爭,出價最高者就贏得這項交易,屬於「拍賣式價格」,又稱英國式拍賣。 若由賣方彼此競價,出價最低者就贏得這項交易,屬於「逆拍賣式價格」,又稱荷蘭式拍賣。

3-6 C2C 交易流程 消費者 物流業者 金融機構 金流 物流 商流 資訊流 Internet 網路中間商 (媒合)

3-7 C2B 電子商務模式

C2B 電子商務模式 (1/1) 消費者對企業(Consumer to Business, C2B):企業對消費者(B2C)商業模式的變形。 3-7 C2B 電子商務模式 (1/1) 消費者對企業(Consumer to Business, C2B):企業對消費者(B2C)商業模式的變形。 由消費者要求企業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再由消費者購買,也就是購物行為由傳統的「推」(push)轉為「拉」(pull),消費者擁有較多的自主權。

3-8 P2P 電子商務模式

P2P 電子商務模式 P2P(Peer-to-Peer):一種讓個人電腦同時具備伺服器(Server)與用戶端(Client)的技術。 3-8 P2P 電子商務模式 P2P(Peer-to-Peer):一種讓個人電腦同時具備伺服器(Server)與用戶端(Client)的技術。 點對點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藉由系統間的直接交換來進行電腦資訊和服務的分享, 最廣為人知的應用模式就是Napster,以及即時傳訊(Instant Messenger)服務。 P2P的應用,除了一般人最為熟知的音樂、電影、文字檔案交換外(例如EzPeer、Kuro),Yahoo! 即時通、微軟的MSN 也是P2P 技術的一環。

3-9 行動商務與無所不在商務的模式

3-9 行動商務 行動商務(mobile commerce/m-commerce/m-business)包括所有透過無線通訊網路進行的商業活動,包含企業對客戶(B2C)與企業對企業(B2B)的商務交易,以及透過行動裝置傳送的資料及服務,特別是企業內部及企業對企業。

3-9 行動商務概念圖

行動商務的屬性 普及性:不管何時、何地都可取得 便利性:使用者在無線運算環境中的操作十分便利 3-9-1 行動商務的屬性 普及性:不管何時、何地都可取得 便利性:使用者在無線運算環境中的操作十分便利 互動性:行動運算環境的交易、通訊與服務提供更 為即時且高互動性 個人化(Personalized):行動裝置是個人化的運算 裝置。 區域化(Localized):可以在特定時刻了解使用者 的位置,這些服務稱為區域行動商務。

3-9-2 行動商務在B2C的主要應用 (1/2) 行動購物(M-Shopping):行動上網執行快速 的產品搜尋、比價、利用購物車下單、追蹤訂 單進度等,類似一般EC功能,最典型的E化到 M化應用。 行動銀行(M-Banking):提供顧客利用手機 上網進行餘額查詢、付款、轉帳等帳戶交易。 行動下單(M-Trading):讓在外行動工作者能 隨時、隨地、即時的掌握股票市場的變動。

3-9-2 行動商務在B2C的主要應用 (2/2) 行動入口網站(Mobile Portal):類似EC Portal,整合提供各種內容與服務的無線上網入 口網站。 行動目標廣告(Mobile Target Ad):利用GPS 定位的功能,判斷用戶目前所在的位址(街道 、機場、百貨公司、電影院、捷運站)適時、 適人、適地的主動Push鄰近有哪些商家,以及 各種商家所提供的促銷信息與廣告來吸引消費 者。

網站效果評估的準則 3-9-2 黏著性 係指參訪者平均停留在該網站的時間長度 造訪人次 指某段期間,該網站不同參訪者的數目 網站忠誠度 指該網站一年內回來的參訪者百分比 普及率 指整個市場上會到該網站消費的消費人數百分比 接近度 指購物者或參訪者每次參訪之間相隔的平均天數

參訪者轉變為顧客的效果評估表 3-9-2 取得率 註冊成為會員的比率 轉型率 指真正購買東西的參觀者百分比 折損率 指購買一次後,一年內沒有再回來的比率 放棄率 指將東西放入購物車,但沒有實際結帳的百分比 保持率 指持續購買東西的現有顧客百分比

3-9-3 B2B 在行動商務的應用 行動應用軟體租賃服務業(Mobil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MASP):主要係將B2B 電子商務領域中應用軟體租賃服務業(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延伸到行動商務領域。 行動應用軟體租賃服務業者(MASP)利用XML 等通用相容的標準,發展能在不同無線上網設備連線接收內容的全面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行動加值服務 (1/2) 行動加值服務特性(Muller, 2000): 3-9-4 無所不在:行動加值服務的終端裝置為行動裝置,因 此任何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裝置,都可以即時地將資 訊傳給使用者。 可及性:由於行動裝置具有即時通訊的功能,因此, 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地點將各種訊息與服務透過裝置傳 達給使用者。 安全性:藉由行動裝置SIM 卡的技術,電信業者可以 確認使用者的身分。 便利性:由於行動裝置屬於個人化使用裝置,也可以 儲存某些資訊在其中,因此可以相當便利地使用行動 加值服務,來使生活便利。

3-9-4 行動加值服務 (2/2) 定位:由於行動通訊的基地台可以透過三點定位 的方法,將使用者所在的區域辨識出來,因此可 針對使用者發送特定區域內的商家折扣資訊,或 透過定點的方式進行協尋。 即時連結:將行動裝置連結至不同的終端裝置, 可即時與網路相連結,進而取得需要的資訊。 個人化:由於行動裝置是透過手機將服務與資訊 傳達給使用者,而其又屬於個人化的使用商品, 因此電信業者可以透過客製化的過程,將不同的 訊息與服務,傳送給不同的手機使用者。

行動加值服務的應用分類 行動加值服務的應用,依消費者使用目的之不同 分為四大類: 3-9-5 行動加值服務的應用分類 行動加值服務的應用,依消費者使用目的之不同 分為四大類: 行動通訊服務:用量最大的行動加值服務,提供 消費者彼此之間即時通訊的服務。 行動娛樂服務:提供消費者娛樂性的應用服務, 行動娛樂是僅次於行動通訊的第二大行動加值服 務應用。 行動交易服務:提供消費者金融與商務的服務。 行動資訊服務:提供消費者即時的資訊服務。

3-9-5 行動經濟的潮流

3-9-6 無所不在商務的經營模式 無所不在的網路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或稱普及運算(Pervasive Computing)、環境智慧(Ambient Intelligence) 一種新型的人機互動模式(Human Computer lnteraction Model)。 電腦處理晶片內嵌與人類每日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件、活動與,透過無線通訊傳播,隨時主動的將相關信息傳回主伺服器來瞭解各種物件/活動的狀況,且電腦運算不限定在有限的機器上(PC、手機、網站),其只將簡單的感應器依存在眾多有需要的物件上。

3-10 電子型錄

電子型錄 電子型錄可根據下列三種特性,加以分類: 資訊呈現的動態性:動態電子型錄的資料是以 動態圖片或動畫呈現,有時也以聲音輔助。 3-10 電子型錄 電子型錄可根據下列三種特性,加以分類: 資訊呈現的動態性:動態電子型錄的資料是以 動態圖片或動畫呈現,有時也以聲音輔助。 客製化程度:在客製化型錄中,針對特定顧客 特性來制定內容、價格與展示方式。 與商業流程的整合:電子型錄可根據與商業流 程的整合度來區分,包括訂單接受與履行、電 子付費系統、內部網路工作流程軟體與系統、 存貨與帳戶系統、供應商與客戶外部網路,以 及紙本型錄。

3-10-2 搜尋引擎與智慧型代理人 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是可以存取網路資料 庫的電腦程式,其乃搜尋特定資訊或關鍵字,並 回報結果,如:Google 、AltaVista 及Lycos 都是 常用的搜尋引擎,目前已有數千種可利用的公共 搜尋引擎。 智慧代理人是一個可被分派工作的程式,和傳統 軟體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是個人化、自動、需求 導向、連續執行、以及可調適的。

智慧型代理人中介電子商務 智慧代理人中介的電子商務,有益於減少下列問題︰ 3-10-2 智慧型代理人中介電子商務 智慧代理人中介的電子商務,有益於減少下列問題︰ 搜尋成本(Search Cost)︰買賣雙方的互相尋找,可以因為智慧代理人的中介輔助而減少花費的時間與成本。 隱私權(Privacy)︰有時候進行交易的買方或賣方不希望透露自己的身分資訊。透過智慧代理人的中介,可以將資訊保留在智慧代理人,而不會影響到隱私資訊的保密。

3-10-2 搜尋引擎與智慧型代理人 (2/2) 不完全的資訊(Incomplete Information)︰有些資訊 是買方或賣方會盡力去隱藏。智慧代理人中介的電子 商務中,買方的智慧代理人可以長期在網路上廣泛地 蒐集相關的資訊,而賣方的智慧代理人也可以藉著對 於使用者基本資料(Profile)的記錄與分析,獲得使用 者偏好的資訊。 合約的風險(Contract Risk)︰買賣雙方有可能因為 擔心付款或交貨的問題,而無法進行交易。智慧代理 人中介的電子商務可以透過和信任的第三者之代理人 的保證、保險、處罰等機制,克服這方面合約風險。

3-10-2 搜尋引擎與智慧型代理人 (2/2) 定價的無效率(Pricing Inefficiencies)︰即使供需雙 方的價格符合,仍有些交易可能因為錯失了機會而無 法完成。智慧代理人可以幫助委託人在網路上長期地 蒐集過濾資訊來改善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