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勞作教育到服務學習
一. 前言 德智體群美或徳智體勞美 中國傳統唯重讀書,鄙視勞動;而讀書的目的旨在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缺乏服務社會人群的胸懷。 勞動服務、勞作教育(學習)、服務學習 以台中教育大學為例:早期有勞動服務,民國83年訂定勞作學習實施要點,民國96年改為服務學習實施辦法
二. 大學勞作教育的起源 東海大學籌備期間,芳衛廉博士(Dr. William P. Fenn,1952)向聯董會提出《我所欲見設於台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型態備忘錄》,所揭示第五點:「這所大學不是白領階級的養成所。不論男女同學都要訓練勞動的習慣,有朝一日他們出了社會了才不會怕髒物沾身。勞動意味著學校用最少的服務人員,師生過著最儉樸的生活,勞動同時意味著對校外社區提供實際的社區服務。」
二. 大學勞作教育的起源 東海大學自民國44年創校,即開始實施勞作教育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使學生於正常課程之外,尚可獲得有關勞作的教育價值;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手腦並重與人格平等之真諦,並可養成負責、守時、勤勞 、合作、誠實、服務等美德。 勞作教育分為兩類,一是義務必修的「基本勞作」,二是有給付的「勞作助學」。
二. 大學勞作教育的起源 東海第一任校長曾約農教授分析「勞作教育」與「課程教育」的差異:勞作配合宗教教育在訓練做人,課程在訓練治學。勞作在養成學生自動、自發、自立之精神,進而瞭解民主作風及待人接物之理;而課程則重在學理上之闡揚,技術之傳授及思想之啟發。勞作係由全體教職員領導指示,而課程則由各教授分別講授。 由此可見,「勞作」與「課程」在教育制度中相輔相成,「做人」與「治學」在教育精神上雙翼並重。
三. 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民96) 服務學習是透過有系統的設計、規劃、督導、省思及評量來達成設定的學習目標,是「服務」與「課程學習」的相互結合。相關研究指出服務學習可以(1)增進傳統課程的學習,(2)促進個人發展,(3)培養公民意識與責任感及(4)貢獻社會(Waterman, 1997)。
三. 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民96) C能力 = ( K知識 + S技能 ) A 態度 由此公式可看出,專業知識與技能固然重要,但態度更為重要;良好的態度,可以促進個人知識與技能的開展,發揮無窮的力量與價值。 台灣企業招募新鮮人時重視的項目,態度優先於專業知能,其項目依序如下:(1)主動積極的態度(2)責任感(3)相關科系畢業 (4)虛心學習的精神(5)承受壓力的能力(6)良好表達溝通能力(7)足夠專業能力(8)學歷(資料來源:摘自104人力銀行楊基寬董事長「全球職場動態分析」)。是故,推動與協助國內各級學校落實服務學習方案,乃是重要的教育投資。
三. 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民96) 服務學習帶來的功能主要包含學生、學校及社會(社區)三方面,藉由三贏策略做為目標: (一)藉由服務學習促進學生的社會與公民責任、服務技能、個人發展及在真實生活情境的學習能力,反思學習能力與批判思考能力。 (二)藉由服務學習帶來師生關係的改變,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夥伴,而非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校氣氛成為更開放、積極與成長的學習環境,學校也從社區得到不少資源與支持。 (三)學生提供直接服務,帶給社區實質的幫助與問題解決,也帶給社區(機構)新的思考,同時因為參與帶給學生正向的成長經驗,促使其繼續投入社會服務,繼而積極參與社會及國家事務。
三. 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民96) 服務學習發展可區分為兩種實施類型: (一)與活動結合的服務學習:如推動大專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與青輔會合作辦理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生營隊活動等。 (二)與課程結合的服務學習:如服務學習課程的實施等(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東吳大學、靜宜大學、元智大學等)。
四. 服務學習的源起與重要性 源起:志願服務在一些西方國家由來已久,以美國為例,聯邦政府及各級學校長期以來訂定各種法案、政策來鼓勵青年人參與社會服務。 美國約有25%的學生加入志工行列;另有65%的學生會在大學的某一學期從事志願服務工作。這些志工服務的時間平均每週大約5小時。服務的對象46%是小孩和青少年,13%是流浪漢和貧戶,10%是老年人,9%是殘障人士。動機主要為樂於助人、想要回饋社會、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等。從事志工活動的學生成績微幅領先不曾參與者。參與者表示從事志工對於他們的社交活動及大學生活的整體滿意度都有正面影響(Light,2001)。
四 . 服務學習的源起與重要性 自1980年代起,為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品質,美國傳統的社會服務(Community Service)走向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服務學習成為美國教育中新興的一種教學法,應用在各級教育及各個領域中。 社會服務與服務學習兩者均強調參與社會的服務,但社會服務並沒有特別規劃具體目標去完成,而服務學習則是透過有系統的設計、規劃、督導、省思及評量來達成設定的學習目標,是「服務」與「課程學習」的相互結合(Waterman, 1997)。
四. 服務學習的源起與重要性 重要性:服務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透過計畫性的服務活動,協助學生將學業知能結合社區之需求,不僅可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更可從服務過程中了解社會多元面向。 許多研究顯示服務學習策略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包括:培養自尊與自重、改善人際關係技巧、提升課業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提高學業成就、有助生涯認知、協助個人成長與發展、涵養社會責任感,以及激發對社區環境的參與感等。簡言之,從「做中學」,對學生學習的面向與成效可以產生重大的影響力。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提升高等教育成效,服務學習是一種積極、有效的策略。
五. 大學校院服務學習概況 東海大學資料提到,教育部頒布服務學習方案以前,全國計有73所大學校院(公立22所,私立51所)實施勞作(服務)教育制度。 教育部訓委會報告指出95學年度有87所大學校院實施服務(勞作)學習制度。 以下根據六所校院相關辦法進行分析: 中台科技大學生活與服務課程實施辦法(民96、97)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服務學習實施暨成績考查辦法(民96、98) 東海大學勞作教育章程(民82、90) 國立臺灣大學服務學習課程施行辦法(民87、91) 國立成功大學服務學習教育課程辦法 (民90、91) 國立清華大學「勞作服務--服務學習」試辦計畫 (民97)
五.1 目的 中台科大:培養學生從生活教育中養成服務關懷之習性,進而實踐人生價值與體會生活之美的能力,以達成本校「技術專業、人文關懷」之教育目標。 台中教大:養成學生服務奉獻之精神,培養學生勤奮、自律、負責、誠樸之美德,發揮愛校服務之精神。 東海大學:本校為發揚基督教義,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與正確價值觀念,以期日後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特設立勞作教育制度。
五.1 目的 台灣大學:為養成學生負責﹑自律﹑勤勞﹑服務與互助合作之美德,特訂定服務學習課程施行辦法 成功大學:培育學生勤勞工作之態度與服務學習之人生觀;並培育成大人之團隊精神,以營造整潔、溫馨、且充滿人文關懷之校園環境。 清華大學:促進清華學子本於愛護團體與服務社會之美德,以知識、勞力、經驗、技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並期透過服務的過程增進自我瞭解和自我肯定,秉持「慷慨利他」、「熱心參與」之態度,共同來擔負社會的責任,為社會盡一份心力,追求公共利益,照顧扶助人群,建立參與公共事務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五.2 對象、期程、學分 中台科大:大學部學生,必修「生活與服務」課程,0學分,共計8學期。 台中教大:大ㄧ學生及轉學生,ㄧ學年36小時。 東海大學:日間部一年級學生及二年級以上轉學生(入學第一年),每人均須接受基本勞作教育,時間以每星期二點五小時為原則,由勞作教育處負責分配,自週一至週五每天勞作三十分鐘。
五.2 對象、期程、學分 台灣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分為服務學習(一)、(二)與(三)三課程。凡修習學士學位者,於一年級修習服務學習(一),學號尾數為奇數之學生於上學期修習,尾數為偶數者於下學期修習,但學系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學生於二年級修習服務學習(二),計一學期。於三年級修習服務學習(三),計一學期。以上各課程每星期一小時。服務學習課程為必修,零學分。 成功大學:凡本校學士班學生(不含進修部)應修習服務學習教育課程三個學期。於一年級修習服務學習(一)、(二)課程計二學期;於二年級以上修習服務學習(三)課程計一學期;每學期不得低於十八小時。服務學習教育課程為必修0學分,不及格需重修。 清華大學:大ㄧ學生,0學分
五.3 實施方式(內容安排) 中台科大:從「生活與服務」護照中實踐,新生入學時每人發給一本,做為參與活動之紀錄。一年級包括五項內容:勞作教育、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社區服務、心靈美學;二至四年級沒有勞作教育,保留其餘四項。 台中教大:每學期18小時,包括:服務學習課程 2小時,愛校服務2小時,專業服務10小時,愛系服務4小時。 東海大學:所住宿舍之環境衛生,清掃教室, 清掃校園環境,其他各種服務性工作。
五.3 實施方式(內容安排) 台灣大學:服務學習課程(一)係以維護學系及學生所使用公共空間環境整潔、美觀為原則。服務學習課程(二)係以學系外之校內外非專業性服務,可與校內外志工團體結合辦理,亦得從事校內外公共空間之清潔維護工作。服務學習課程(三)係以與學系性質有關之專業性服務或學生社團之校外服務為原則。 成功大學:服務學習(一)、(二):其服務範圍以維護學系與校園內、外公共空間環境之整潔工作為原則;如系館、教室、走廊、廁所、系館外公共環境、宿舍、車輛排列整理、校園內外四週人行道之清潔及花木草皮的維護整理項目等。服務學習(三):其服務範圍以由各學系或學生社團所規劃之校內外人文關懷或社會性服務為原則,亦可由學校提供一般性服務工作供各學系選擇。本款服務課程得利用寒、暑假執行。
五.3 實施方式(內容安排) 清華大學:1.基礎訓練:實體訓練2小時及非同步線上訓練10小時,以建立新進志工之志願服務理念 。2.特殊訓練:實體訓練6小時及非同步線上訓練6小時,志願服務工作內容說明及實習時數,得由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依實際需要延長之;以強化志工專業知能,熟悉工作環境為主 。3. 服務進行:實際從事服務每學期20小時以上。
五.4 評量及獎勵 中台科大:ㄧ年級:勞作教育40%,社團活動30%,班級活動10%,社區服務10%,心靈美學10%;二至四年級,沒有勞作教育,其餘四個部份各25%。每學期成績均應達60分及格,不及格者必須於當學年及寒、暑假期間重修完畢;平均服務成績達80分以上者,畢業時由學校蓋「在學期間表現優良」章于護照首頁,做為升學或就業之佐證。 台中教大:每學期完成18小時者,於成績單上登錄「通過」,未通過者須於二年級上學期補做未完成時數。考察結果優良者列為二年級時服務學習小組長優先甄選對象。通過服務學習者始得申請校內各項獎學金及獎勵。
五.4 評量及獎勵 東海大學:基本勞作教育成績以六十分為及格。基本勞作教育不及格者,依情節之輕重須部分或全部重作。基本勞作教育如連續兩學期不及格者,即視為不願接受本校之教育。注重日常考查,考查紀錄用為期末成績之核算根據;按責任感、守時性、工作效率、愛惜公物、合作、主動等因素分別評定之。學生勞作成績或工讀表現優良者,除依本校有關學生獎懲辦法,予以獎勵外,另由學校發給勞作獎章,獎牌或獎狀等,並公開表揚。
五.4 評量及獎勵 台灣大學:採通過或不通過之考評方式。不通過者,必須重修;全部通過者,始得畢業。本校學生於申請校內各項獎學金及工讀時,服務學習課程成績列為審查條件之一。凡於申請前所完成之服務學習課程成績不通過者,不得申請;申請工讀而服務學習課程成績績優者,優先錄用。為獎勵服務表現優異之學生,各授課教師應於各服務學習課程班次中選拔表現優異學生,給予鼓勵。每20人得選拔一人,未滿20人以20人計。由校方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五.4 評量及獎勵 成功大學:依出席狀況、工作態度及工作成果認定之,以優良、及格及不及格三級評定之。學生服務學習教育課程成績表現優異之個人及班級,於學期結束後給予公開獎勵。學生於申請校內各項獎學金與工讀時,服務學習教育課程成績列為審查條件之一。服務學習教育課程成績優良者得優先申請工讀。 清華大學:
六. 學生心得 話說每一所大學都有這種勞動教育的學分!簡單來講,就是半強迫性的叫你來掃地。不來掃就沒學分,沒學分又不修就是不給你畢業!所以說~不管怎樣,都要你花一年時間維持校園整潔!對個人來說,一方面強身健體!另一方面就是學習掃地技能。畢業之後萬一沒有一技之長而找不到工作,這時候!你可以大聲講~有!我掃地很厲害!此時說不定就能領政府的錢,當個快樂的清道夫。 所幸,本校的勞作教育還有個珍貴的一學分,其他學校有些是零學分,真的是把學生都當免錢的勞工,這樣學生會甘願掃的乾淨才怪。 雖然剛開始的勞作教育大家都很不情願,不過礙於勞作教育是門必修的科目,關係著我們能不能畢業,所以大家還是要早起去打掃,不過漸漸我們開始對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有了責任感後,大家都會盡力的把教室打掃乾淨。
六. 學生心得 想到佛陀說過的話:「掃地可以獲得五種最勝利益:一、使自心得清淨。二、使他人得清淨心。三、令諸天歡喜。四、種下正業之因。五、此生結束後生往天上。」雖然長了點,深奧了點,但是這句很有道理,既然有道理,掃地也不全然是浪費時間,抱怨連連的苦差事。只掃1學期,掃完就可以解脫了,再怎麼樣!也能熬過去,這也是種磨練摟。 其實我對於學校要辦勞動合作教育的理念十分認同,也了解學校要辦勞動合作教育的用意,目的就是要養成學生負責任、回饋的態度,但學校的美意對於某些不重視勞動合作教育的同學而言,似乎派不上用場呢! 其實換個角度再想想,假使個人犧牲早上的半小時餘,能換取整個校園的整潔及全體師生美好清幽的上課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七. 一些思考 區分勞作教育、志願服務和服務學習:勞作教育以體力勞動為主,主要的實施方式為校園整潔工作;志願服務為自動自發的協助需要幫助的人;服務學習是一種課程,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在教師指導下,個別或小組進行規劃,並據以實施,最後進行省思和檢討。 實施目的:勞作教育透過整潔或其他工作培養勞動習慣及勤勞、負責的態度;志願服務激發服務、奉獻的精神;服務學習除具有志願服務的功能外,並能協助學生自我了解與了解社會,統整所學知能,學習分工合作。
七. 一些思考 對象及期程:勞作教育對象以一年級學生為原則;志願服務可不限年級,主要以社團方式實施;服務學習或許可視為通識教育課程之ㄧ,以二年級以上學生為對象,採必修或選修方式實施。 是否採計學分:勞作教育似以不給學分為宜,服務學習則宜具有學分。 評量方式:除由負責指導人員評量外,可兼採自評和互評。勞作教育以依規定參加為基本條件,另考量工作態度和成果;評定可分為良好、通過和未通過三等第。服務學習則可參酌一般課程之評量方式,核給成績。
八. 結語 勞作教育如沒有教育,只是苦差事;服務學習如缺乏學習,則少有心智成長。 觀功念恩,引導學生了解勞作教育和服務學習的意義,激發內在動機。 教職員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