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道、教與天地、本心 一、前言 道、教之別好比: 聰明智慧路兩差,聰明枝葉慧根芽,經論綱史人人讀,只欠一指路便差。 聰明(知識)是後天學來的。智慧是先天根本智,因定而發慧的。是定、靜、安、慮、得(得悟性)而來的。 禪那(靜慮)就是含定、慧一體。
道、教之別: 道是先天的真理,是宗教的根源、根本。教是後天的教化,是聖人神道設教,配合時空與人類語言、風俗、民情、文化,因材施教而有各宗各教的。
道是性理真傳,在一貫道未傳到台灣之前,在中國大陸時期,求道表文寫的是孔孟聖道性理真傳,傳到臺灣後因為有十八組脈而有法一大道、發一大道或天祥大道……等。 道是可超生了死的,教是勸善而已,所得是人、天道善果,無法脫離六道輪迴。
本心:復命關,歸根竅,希夷府,守一壇,懸胎鼎,如意珠,寂滅海,虛空藏,華光藏,淨土,中黃,黃婆,這個,西方。 儒而聖,道而玄,釋而禪,而妙用總持,都歸一貫;上而天,中而人,下而地,而化機參兩,豈外中虛。http://www.ctcwri.idv.tw/CTCWRI-XMGZ/xmgz03.htm
六祖壇經中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本心:天地靈根,不動道場,玄牝之門,不二法門,元始祖氣,至善之地,呼吸之根,甚深法界;造化泉窟,宇宙主宰,既濟鼎器,凝結之所,黑白相符,(參考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本心:先天地生,黃中通理,虛無之谷。(涅槃城) 真主人,自然體,舍利子,極樂國,真一處,戊己門,祖氣穴,西南鄉,混沌竅,總持門,法王城,玄關,空中,真土,把柄,黃庭;眾妙門,蓬萊島。(參考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二、比壽命、志向、知見、心量 顏回長壽三十二,彭祖夭壽八百二。(顏回安貧樂道是復聖能復禮) 有道不在年高,無道空長百歲。 長壽是五福之一,五福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岀自書經洪範)。 長壽主要是慈悲心所感應的結果, 富貴是施捨和恭敬心所感應的結果。
康寧是清淨心所感應的結果。好德就是叫我們廣結善緣、多積福德、鍛鍊心智。因為前面三種福都是世人享用的果實,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好德。假如我們今生不多播好德的種子,那麼福報享用盡了,必然遭到貧窮、下賤、多病和短命的惡運。 善終是心無罣礙所導致的結果。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617.htm
《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書經洪範》)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http://www.bfnn.org/book/books/0617.htm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祥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祥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617.htm
《四十二章經》裏說得好: 「修道的人好像一頭牛,背部載著很重的東西,走在泥沼當中,雖然身體已經很疲倦了,但是仍然不敢左顧右盼或稍停片刻;一定要繼續努力,等到走出了淤泥以後,才可以安心休息。修道的人應該觀察世間一切自私的情欲比淤泥還可怖,專心用功修道,才可以出離苦海。」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617.htm
比較天、人壽命之別 神仙長壽而不能永恒 一般人很難想像,內心的寧靜和壽命的長短有很密切的關係。心靈越寧靜,禪定的功夫越深,壽命也就越長。例如〈阿毗曇論〉上說,靠行善的力量所上升的天,叫做「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層: 1、四天王天——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壽命五百歲。
比較天、人壽命之別-1 2、忉利天——以人間一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 3、夜摩天——以人間二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二千歲。 4、率兜天——以人間四百年為一晝夜,壽命四千歲。(彌勒菩薩淨土) 5、化樂天——以人間八百年為一晝夜,壽命八千歲。 6、他化自在天——以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萬六千歲。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617.htm
比志向 劉禹錫陋室銘提到: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孔子與弟子論志向:子路(比孔子小九歲)說: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用壞)之而無憾。顏淵說:“願無伐善,無施勞。”(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 )孔子願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比知見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陀的正知正見,佛陀是為救渡眾生脫離生死苦海而來娑婆(意思是堪忍)世界的。 眾生凡夫的知見大都顛倒錯亂,類似古印度的六師外道(所謂外道是指心外求佛)。
六師外道的思想類似: 斷滅論、宿命論、 無神論、唯物論、 道德否定論、不可知論。 (佛陀有涅槃四德:常、樂、我、淨。)
「佛陀」的三法印是「正知正見」,即是: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之中。
諸法無我是說一切有為法,無有我的實體。 涅槃寂靜是滅除一切生死痛苦,「無為安樂妙覺」的境界。涅槃是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不生不滅。 三法印是世間真理,是「佛陀」發現的,佛陀就依這原則,故稱「三法印」。
佛陀時代,也有「六師」,創立「外道」邪見,其主張類似: 享樂主義。 主張有「來世」的,但無「生滅」。 否定道德,否定善惡,否定因果,否定報應。
六師外道-1 主張「命定論」,冥冥中早已決定。生命經過八百四十萬大劫的輪迴才死滅。 主張懷疑一切「形上學」。 主張冥想,沒有絕對的是或非,一切從另一個觀點來看,這是耆那教有名的「觀念學」。 http://www.tbi.org.hk/Extracttalk/1580.htm
六師外道-2 立三種之六師外道: 一、一切智六師外道,見邪真理,發邪智而辯才無礙者。 二、神通六師外道,得世間之禪定而發五神通者。 三、韋(吠)陀六師外道,又曰文字外道。博學多聞,通四韋(吠)陀十八大經,世間之吉凶天文地理醫方卜相等無所不知者。見四教儀二。(取自維基百科全書(2010/05/14)
比心量 佛經說:心量廣大,志行高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又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佛教五大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智、大願、大行。 宋朝新儒家張載《西銘》說:民吾同胞,物我與(同類)也。
張載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比心量-1 張載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聖哲言:宇宙內事皆己性分內事。 心性與宇宙融為一體,行持與志向形影不離。
比心量-2 孫師母與何老前人五大犧牲(捨財產、名譽、家族情愛、性命、功果)。(大義、大仁、大慈、大勇、大智) 凡夫只求家庭或自身福樂或自求解脫而已。
比愛的進行式(看、牽手、抱,異於人類): 修行者知慾、離慾、斷慾、超三界脫輪迴。 無明(一說自體愛(又名我愛)、淫心)是生死輪迴主因,佛經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十二因緣法的生滅門之開始是無明)
澳洲梅鐸大學獸醫博士岳維奇說,由於試管技術日益精進,再加上傳統的受孕方式效率太低。因此,他認為十年以後,很多男女都會選擇直接用試管受精的方式,孕育下一代。
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基督宗教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教會一向認為性愛的任務就是繁衍後代。要是生孩子不勞父母同床,或許教會就會規定夫妻分房了。(2010/05/17雅虎奇摩網)(精氣神是人身三寶,修煉則靈性層次高,反之縱慾則易墮地獄惡鬼畜牲三惡途。)
十二因緣法的生滅門: 1.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修行學道如逆水行舟,是節制慾望的,叫做還滅門,又名真如門。 心經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四聖諦,以道滅集苦),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2.識是指第八識,叫做阿賴耶識,是先天性理(如來藏、佛性)染污時,名、色是後天的精神心理與物質生理。
“阿賴耶”意思是所藏、覆藏、執藏。阿賴耶識就是心田長無明草時,就像電腦的硬碟、磁碟、記憶體(可能因上網而中毒,如同人心有貪瞋癡三毒),又像飛機的飛行紀錄器,俗稱黑盒子。 3.六入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
賀爾蒙對身體的影響是短暫的,淫心或自體愛才是生死輪迴的根源。 人間是靈魂(佛教稱之為神識,身體是關靈魂的監獄)的訓練中心。死亡恰如服刑期滿獲釋出獄,但是不能自殺,因那像逃獄罪加一等。
身命有限,慧命無窮,引正念破邪念,可念佛以消業障,而成佛需有妙智慧,佛法從恭敬中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參考:兩人同行-基督 徒的愛情觀一文) http://edu. tjc. org (參考:兩人同行-基督 徒的愛情觀一文) http://edu.tjc.org.tw/book/highclass/b ook3/walk-together.doc
◎ 愛情婚姻是人生挫折 中的一帖良藥;是虛空 人生中的安慰與滿足。 ◎ 愛情婚姻是人生挫折 中的一帖良藥;是虛空 人生中的安慰與滿足。
◎ 愛情的真義:兩個人懷著同樣的理想,被相同的使命所激勵,毫不保留的同甘共苦,把各自最好的部分給予對方。
◎ 用真誠建立愛,用智 慧經營愛情,用真理引 導婚姻,用生命追尋幸 福。 ) ◎ 用真誠建立愛,用智 慧經營愛情,用真理引 導婚姻,用生命追尋幸 福。 )
(附註:男女想法之別:男人的感情在事業,女人的事業在感情。)男女方應該互補才是,可參考易經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三、六祖壇經的名言可破迷解惑,助人悟入佛的正知正見。 三、六祖壇經的名言可破迷解惑,助人悟入佛的正知正見。 六祖壇經是大乘佛典的精華,含有修道、辦道的指導原則。文字淺顯易懂,可做為研究佛經的入門。
1.五祖弘忍大師說: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2.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這是人、天道善法而已,如果不求一貫道而開悟,也不行大乘菩薩道,沒有修、辦道,也未幫助普度收圓,試想如何能功果圓滿回理天呢?理天是比氣天的天堂層次還遠、還高的。
天道的天堂樂土還在三界內。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是指食慾、淫慾。一般的善人到達欲界六天,而色界、無色界22天是修禪定的才能到達的。(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雲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三十三天是欲界的忉利天,是佛陀為母說地藏經的地方。
十善類似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要淨化身、口、意三業。 淨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淨口業:不綺語、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特重不說黃色笑話) 淨意業:不貪心、不瞋恚、不癡迷。(瞋是對別人,恚是對自己。)
公元兩千零九年高雄縣的 氣天神土地公,在台南縣官田鄉神源山莊義和聖堂求一貫道,聖訓說: 一點即開悟, 頓然生理天。)
3.六祖說: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4.唯求作佛, 不求餘物。 (唯有求得佛果 才是真正的圓滿)
5.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6.人雖有南北, 佛性本無南北。
7.六祖惠能大師說: 菩提自性, 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6.六祖惠能大師悟道後 說的五句談體用的話語: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前四句談自性之體, 末句談自性起用,次序的記法類似正、反、合之順序)
9.住心觀淨,是病非禪。......生來坐不臥,死時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汝等慎勿觀淨。(反對枯坐坐禪想成佛者)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
師曰:『汝師若為示眾?』對曰:『常指誨大眾,住心觀淨,長坐不臥。』師曰:『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http://www.aixiang.url.tw/yks/%E5%85%AD%E7%A5%96%E5%A3%87%
10.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無相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11.比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偈) 雪山童子為法忘軀,不惜把身體給羅剎鬼吃,只是為了求得諸佛成佛之偈語後兩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因為羅剎鬼本來只說了前兩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雪山童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可參考佛經的本生故事。 《大般涅槃經第十三》 因為羅剎鬼本來只說了前兩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雪山童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可參考佛經的本生故事。 《大般涅槃經第十三》
六祖惠能大師說: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正定、正持) 。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非,就是沒有貪心,就是沒有惡心,就是沒有嫉妒心,就是沒有障礙心,就是沒有損人心,就是沒有利己心。
心地無非就是心地上沒有惡。自性戒說這個心地無非,也就是諸惡不作。可是那個諸惡不作,說是名為戒,卻不是說自性戒。
這心地無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諸惡不作。非,就是不對的事情;你心地不要作惡、做出不對的事情,這就是自性的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癡,你也就會眾善奉行。但是這個眾善奉行,和前邊神秀大師那個眾善奉行,是不同的。他那個是「名為慧」,
他沒有把自性提出來,所以他沒有講到心地上。這心就好像一塊地似的,你種什麼,就出什麼,所以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你的心地無癡,你心地不要種愚癡的種子,就是自性的智慧嘛。心地無亂自性定:無亂,也就是自淨其意志。和神秀大師所說的,本來沒有什麼分別;但是名稱上不同。
前邊那兒,他沒有自性,也沒有心地;六祖大師所說的法,都是從心地上、從自性上說起來的,不是從外邊說。六祖大師說的是自性,神秀大師所說的呢?是外邊的法,就著住到相上了。
心地無亂,也就是自淨其意志,自淨其心。那不是「自淨其意名為定」嗎?一樣的道理,可是稍微有一點不同,就是一個在心外說法,一個是在心內說法。
一個是一切法都著住到外相上;六祖大師呢,一切法都不離自性,都是在自性生出來的。不增不減自金剛:自性光明遍照,自性有妙湛總持,自性不增不減;
自金剛,是說自己的身體(要聯想到佛性金剛心) ,好像金剛不壞身似的身去身來本 三昧:你的身到旁的地方去,你的身又來了,這都是在根本 三昧(正定、正持)之中。
身去身來,也就是行住坐臥;在四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之中,行住坐臥,都是在定中。(三昧:正定、正持) http://www 身去身來,也就是行住坐臥;在四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之中,行住坐臥,都是在定中。(三昧:正定、正持)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Sutra_Selection2/sel......
四、天地、本心的和諧: 人從光音天來,更早有三山坡離先天母情。 (新稱極光淨天。舊稱光音天。色界第2禪之第3天。此天絕音聲,欲語時自口發淨光 )
道場舉辦的母親節洗腳的啟示
監獄受刑人為母洗腳與母子擁抱而泣的啟示 浪子回頭、迷途知返、 懺悔改過便生智慧。
五明之學是菩薩五學處,是幫助道務發展之學術。(佛學是內明,醫學是醫方明,語文學是聲明,科學是工巧明,理則學是因明。1 五明之學是菩薩五學處,是幫助道務發展之學術。(佛學是內明,醫學是醫方明,語文學是聲明,科學是工巧明,理則學是因明。1.架設弘法網站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都有,是值得學習的。
2. Word傳送到Powerpoint程式轉換學習。 3 4.善用000一貫道數位圖書館網站的文字圖片影音資源。
各種緣起悟性空與空性。 性是真實存在的,相是虛妄、虛幻不實的。 佛經說:1.於相而離相。 2.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實相無相)
人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何矣?皆因不知消長之理也。 人與佛仙同體;而不能與佛仙同超證者。何矣? 皆 因不知先天之道也。
人與君臣同形;而不能與君臣同富貴者。何矣? 皆因不知積德之功也。 人與萬物同性;而不能與萬物同無傷者。何矣? 皆因不知惻隱之心也。
然而不知消長之理,先天之道、積德之功、惻隱之心、則天堂路塞;地獄門開也。 是故; 太上道德天尊,廣發慈悲之心,大開方便之門;著清靜之經,演長生之訣,流傅天下; 廣佈四海,指開雲路,化醒原來。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religion/M.855729782.E/M.862936802.A.html
五、結語: 易經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儒、佛、道家分別求人際關係的和諧、情感與理智的和諧、心靈與大自然的和諧。(星雲大師說:眾緣和諧)
心中有佛到處可修行。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正定),由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行盡世間天下路,唯有修道不誤人。 敬祝福慧增長、法喜充滿,身心自在、道務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