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病因及预防
实验性龈炎观察 1965--牙周健康的学生--停止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发生实验性龈炎。 菌斑细菌作为始动因子的证据 实验性龈炎观察 1965--牙周健康的学生--停止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发生实验性龈炎。
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积聚多少呈正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 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积聚多少呈正相关。 了解
二、始动因素——菌斑细菌 (一)牙菌斑的分类及特点 龈上菌斑: 二、始动因素——菌斑细菌 (一)牙菌斑的分类及特点 龈上菌斑: 包括光滑面菌斑、合面点隙列沟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与龈炎关系密切。 龈上菌斑的细菌成分主要是:G+丝状菌和口腔链球菌。
龈下菌斑: 与牙周组织破坏关系密切。其主要细菌是G+丝状菌、球菌及少量G-短杆菌。借助于菌斑和牙体、上皮的附着关系,可将龈下菌斑分为附着菌斑和非附着菌斑。
附着菌斑-直接附着在牙面或牙石上。 非附着菌斑-它位于附着菌斑的表面,为结构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或袋内上皮接触。
菌斑分类示意图
牙周病的预防
预防牙周病 始动因子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包括防治疾病发生为目的的健康保护和改善措施。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包括防治疾病发生为目的的健康保护和改善措施。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指疾病出现后所采取的预防其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指疾病发展到明显影响生理功能,或威胁生命所进行的治疗措施。
一、一级预防: 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 一、一级预防: 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 掌握
二、二级预防: 旨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发展。 三、三级预防: 属治疗范围,旨在用各种药物和牙周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恢复失牙,重建功能。 掌握
控制菌斑
菌斑的临床评估 1、菌斑显示的意义 作为显示牙面不洁状态的手段; 作为检查、评价牙面清洁程度的手段; 作为确定残留菌斑、以提高口腔清洁技术的手段。
2、理想的菌斑显示剂应具备如下要求: ①色彩鲜艳,染色度强,与口腔组织的颜色容易区别 ②在自然条件下容易脱色 ③无怪味、臭味 ④对面部组织和衣物不污染 ⑤对口腔黏膜无刺激 ⑥有防腐性或杀菌性 ⑦无致癌性
3、使用方法:使用前询问过敏史 漱口 溶液(涂布、直接滴注、稀释后含漱1分钟) 片剂(嚼碎,用舌涂部于牙面,反复活动60秒) 3、使用方法:使用前询问过敏史 漱口 溶液(涂布、直接滴注、稀释后含漱1分钟) 片剂(嚼碎,用舌涂部于牙面,反复活动60秒) 漱口
二、菌斑控制临床评估 O,Leary菌斑控制记录方法: 包括所有牙记录4个牙面,凡是显示有菌斑存在的牙面,在记录卡相应位置内用“-”表示 凡未萌或缺失的牙,用“”表示。 计算方法: 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面总数/受检牙面总数% 10%的牙面菌斑染色,认为良好, 20%认为基本控制。
三、控制菌斑的机械措施 刷牙:难以去除邻面牙菌斑。 牙线①种类:材料尼龙线、丝线、棉线,上蜡于不上蜡使用方法 牙签: 牙间刷及橡胶按摩器 洁治和根面平整①意义 ②方法:手工洁治、超声波洁治 其它:漱口、水冲洗器
四、控制菌斑和龈炎的药物方法 1、氯已定又称洗必泰 2、甲硝唑又称灭滴灵 3、替硝唑 4、四环素 5、螺旋霉素、羟氨苄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