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国人口迁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一亿有多大? 制作人:韩雪熙 指导老师:范文萍老师 指导老师:范文萍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 些用 “ 亿 ” 做单位的数据?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 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 .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点。 3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
人口的空间变化 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 田 俊. 一、人口的迁移 1 .概念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 变化。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常为 1 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空间移动)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 的外国人等。
§1.6 中国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问题一: 历史上我国人 口迁移的方向是什 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北向南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秦汉始,人口迁,四周散,向南方;安史之乱,南超北;移民、 支边、加战争,自然灾害是原因。
学习目标: 1 、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 3 、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丁竹芳. 【考纲要求】 1. 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 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 的主要原因。 3.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含义。
第一章 概 述 一. 何为老年人? 1.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 2. 人的年龄可分为三种: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日历年龄。
人口金字塔图,以图形来呈现人口年龄和性别
专题7 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吉林省前郭县第五中学 王彦峰.
●课标导航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内容概要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必修二”全书的开篇。
人口增长模式.
成才之路 · 地理 人教版 •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本节内容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2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10万年来的人口增长
专题九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2课时)
地理会考技能复习 人口.
人口增长.
第五章 第2课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邯郸四中高三 2014.
试 卷 讲 评.
第三章 世 界 的 居 民.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陈艳敏.
中国的工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1.6 中国人口迁移.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我们来看本课的达标要求,地图 今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为纪念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0年6月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今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二节 人 口.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廊坊市第四中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一、课标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深圳市的人口变化情况告诉我们: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来自 人口自然增减 和 人口迁移 。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必修2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古代 近代 现 代.
人口的迁移(空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社区管理 经济管理系社区管理与服务教研室 吴凯 1.
§1.6 中国人口迁移.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8.1.1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1.3 人口迁移.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 3 章 基本概念.
人口统计图判读.
第 二 节 众多的人口.
人口与城市.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人口统计图判读.
西藏 Tibet.
我国现有13.70亿人口,按人口年增长率0.57%计算,多少年后我国人口超过18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人口与人种.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位似.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6 中国人口迁移

1、方向 秦汉时期 安史之乱 2、原因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 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2、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 1、迁移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数量小 少自发 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 2、迁移情况 3、迁移原因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迁移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数量小 少自发 ? 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 净迁出地区—— 持平地区——— 净迁入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2、迁移情况 西藏 3、迁移原因

(4)发达地区有技术、资金者到内地经商、办企业 (4)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这是为什么? (5)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5)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就迁出地而言: 就迁入地而言: (2)主要流入的地区是——、——、——地区,其原因是——。 (2)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 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大专院校多 (1)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省(自治区)到东南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3)主要流出省(区)是——等,其原因是——。 (3)四川、广西、安徽、湖南、山东、贵州 农村剩余劳力多,经济发展慢,收入少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迁移特点 ,多自发性移民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迁移方向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迁移目的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1、迁移特点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多自发性移民 2、迁移方向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迁移目的 ——务工和经商 4、迁移变化 ——上海由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人口报》报道,近日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地区分布数据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千米和51.3人/平方千米,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爱辉一腾冲线”(胡焕庸线)以东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密集,以西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1)你认为东部人口较西部稠密的原因有哪些? (1)东部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面临海洋,交通便利,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发展较快。因此,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于西部,而且东部对人口具有强大的拉力作用。 因此东部人口较西部稠密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人口361.1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人口在不同时期起伏波动很大,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0年),是人口急剧增长期,年均增长率高达6.30%,其中迁入人口占了大部分;第二阶段(1960—1962年),是人口增长低谷期,1961年成为自治区成立以来总人口惟一负增长的一年;第三阶段(1962—1973年),是人口持续增长期,人口出现补偿性生育,年均增长速度为3.17%;第四阶段(1973—现在),是人口缓慢增长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向低急剧转变。 (2)试分析内蒙古地区1961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3)试分析1973年后,内蒙古人口呈缓慢增长的原因。 (3)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内蒙古由过去人口净迁入地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2)从1959—1961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人口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迁出。

材料三:内蒙古历来是人口迁移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1990年人口普查,流动人口的数量有了快速增长,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变化。内蒙古已由过去人口净迁入地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内蒙古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日趋增强。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城乡环境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 (5)西部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水资源贫乏,所以西部环境人口容量有限。目前,西部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已经很大,如盲目地将东部人口迁往西部,必将带来西部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西部缺少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普通劳动力。因此,西部开发的关键是把东部的人才、资金吸引到西部,发展西部的工矿业,推动西部的城市化进程,保护环境,发展经济 (4)内蒙古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5)有人认为开发西部的关键是如何把东部的人口移往西部,谈谈你的看法。 (4)主要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原因:人口多,草原载畜量过大;人口素质较低,生产方式落后,草原破坏严重;相关法规、政策滞后等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7分)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6并分析: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3分)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7分)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此回答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2.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 根据表1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