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琴- Sitar 七音三A 徐敏 劉浩妤 陳穎穎 江幸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造型大作戰 ★就是要秀給你看 期末表演 請 自由選擇任何一種角色做裝扮 如: ★特殊穿著的職業 — 警察、護士、郵差、空服員等 ★你的偶像 — 明星、運動員、政治人物等 ★虛擬人物 — 童話、漫畫、卡通人物等.
Advertisements

第四課 Dialogue I: Talking about Hobbies
演藝人員.
印度風情畫 林余蓉、劉子瑛、蕭茗榕、黃亞涵、王稔宜、曾冠華、劉百捷.
莫札特音樂中心親職講座 主題:親子數學好好玩 時間:94年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00~3:30 地點:莫札特音樂中心演奏廳 主講:邱韻如(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 歡迎國小階段的小朋友及家長一同來體驗親子數學的樂趣。 請帶鉛筆、橡皮擦、剪刀 May Sun Mon Tue Wed Thu.
認識和弦 邱克勤 02/28/2016 Vincentchiu.com.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08 CSS 基本語法 8-1 CSS 的演進 8-2 CSS 樣式規則與選擇器 8-3 連結HTML 文件與CSS 樣式表
吉他 七音三A 組員: 趙孝剛20 黃逸展17 孫睿裕50.
WWE巨人 Big show.
樂器介紹.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動物嘉年華 誰的鼻子像水管? 誰的身體扭一團? 誰在慢慢把家搬? 音樂會說故事真好玩, 你也一起來把動物扮。 瓶裡有水喝不著,
木結他.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弦樂器介紹 製作者:楊智惠 學校:東新國中.
欣賞 仔細聽 聽到什麼聲音.
小提琴及名曲介紹 主講人:赫夫.
大提琴 弦樂 樂器介紹 (西樂).
音樂科技 電腦音樂的硬件及軟件.
Percussion Family.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vitula (Middle Latin 擦弦樂器)
認識銅管樂.
玫瑰花最近開了 Nuper Rosarum Flores 新北市三民高中 鄭麗芳 老師.
Linux-Ubuntu安裝及指令.
大調音階 李金桂 製作.
Texture 織體.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作者 : 彭冠偉 ★班級 : 601 ★指導老師 : 潘政宏
聲 音 與 樂 器.
古音樂很難聽? 西洋樂器也有發展的歷程 思考一下,這是宗教音樂還是世俗音樂? 古長笛 現代雙簧管 古雙簧管 圖片來源:
網路程式設計期末project B 張芸菱.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從印度音樂到三傻 郁欣老師
第八周 樂器介紹.
樂器.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小提琴.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8-5 西洋樂器擊樂類.
分辨詞性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年度音樂科 六年級專題報告 主題:西方樂器的認識 姓名:李永兒 班別:6A 學號;17.
樂器家族–弓弦樂器 提琴家族: 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低音大提琴(double bass)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電子樂器 電子樂器的種類.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交響情人夢 惠文國小 王玉慎老師.
10415: Eb Alto Saxophone Player
音樂與和聲(1) 二部輪唱.
班級樂團課程 設計者:台中市黎明國中 石仲儒
Strings 弦樂.
中二音樂科 音樂與場所.
中國樂器介紹.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年度 六年級專题報告 鍾詩韻 6B (7)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 音程.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五 級進、跳進、旋律動向.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第一週 音樂的元素.
<<打擊樂器介紹>>
String類別 在C語言中提供兩種支援字串的方式 可以使用傳統以null結尾的字元陣列 使用string類別
中一級音樂科專題研習 二胡.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西塔琴- Sitar 七音三A 徐敏 劉浩妤 陳穎穎 江幸容

西塔琴歷史沿革 西塔琴是炫耀華麗長頸形的印度弦鳴樂器,在眾多的印度樂器中,西塔琴是最為世人所熟知,也是最受歡迎的印度樂器,人們只要聽到西塔琴的魔幻琴聲,立刻想起神秘的印度大陸。如今西塔琴和印度舞蹈幾乎成印度文化的同義字。 當然,古老的西塔琴,歷經幾世紀的演進和前輩大師的付出,今天的西塔琴,不論在外形和技法及表現的理念,早已大不同。 由於史料的缺乏,因此印度對西塔琴的源流,眾說紛云,愛國的印度人相信西塔琴是印度古維納琴改良而成;但仔細分析,維納琴和西塔琴的材質、樂器架構、彈奏方式都不相同,維納琴的演奏法如箏琴,而西塔琴屬中亞的lute魯特琴(琵琶),此說法,除了民族情結,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兩種樂器系出同源。

印度精通各項印度樂器的學者米史拉博士(Dr Misra他精通Rudra Veena、西塔琴、Sarod琴、Tabla鼓和聲樂),在他1973年寫的書《Bharatiya Sangeet Vadya》中對7至13世紀西塔琴的前身是Ek-tantri Veena 和 Kinnari Veena 這2個琴,經他查證這2個琴是沒有琴衍(西塔琴的特色)根本不具說服力。至於依西塔琴(sitar)是源自波斯話的Sehtar(seh - three and tar - string)應為波斯Sehtar傳到印度的說法,全憑想像,何況中亞音樂的馬卡姆(Makams)音樂調性和印度拉格(Raga)調性不同,不容混淆。他認為西塔琴的老祖宗應是中世紀非常有名的Jantra(又稱Tri-Tantri Veena)琴改良而成的。至今西塔琴的源流莫衷一是,不同的版本說法,充份展現「一種事件,各自表述」的印度智慧。

時至今日,比較可靠的史料是18世紀的阿米枯樹(Amir Khusru),和14世紀宮廷樂師同名同姓的僧侶)的祖先奴巴汗(Naubat Khan)是14世紀宮廷樂師和印度音樂最重要人物彈仙(Tansen)的女婿才是發明或改良西塔琴的本尊,今天我們看到的西塔琴和18世紀的西塔琴外形幾乎是一樣的,當年阿米枯樹也不僅是宮廷樂師,他的孫子馬西塔汗(Masit Khan)亦是西塔琴的樂師,目前參與西塔琴的改良,西塔琴的技法慢板技法(Masit Khan Gat),就是以他的父親名字命名的。這些前輩大師為西塔琴的確做出了不起的貢獻。

西塔琴,這種體型大而長、且帶有琴格的樂器,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印度傳統樂器。它過去經常出現在回教國家與印度的宮廷中,傳統上認為是由一位宮廷詩人Amir Khusrav所發明。 「西塔琴」是烏都語(Urdu,通行於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語言)根據波斯語「sihtar」的音譯而來,有「三弦」的意思。

到了十八世紀,西塔琴開始作為獨奏樂器,並具有現今的外型,在構造上,它使用葫蘆的外殼、琴弦、以及重金屬材質的琴格。演奏的時候,通常會以塔布拉鼓(tabla drum)伴奏。西塔琴有六到七條主要的琴弦,其中四條以撥子(plectrum)撥奏,其他的弦則只會發出單調的低音,無法演奏旋律。另外,還有11到19條共鳴弦,安裝在分開的琴橋上;在長而中空的琴頸上,裝上20個琴格,它們可以輕易移動,以調整成特殊的音階。凸面的琴頸,讓演奏者可以藉著推拉弦的方式改變音高,因此滑奏的效果,在印度音樂中就成為其特色之一。

-塔布拉鼓(Tabla)- 塔布拉 Tabla 是二個鼓的總稱,在北印度或興都斯坦尼(Hindustani)音樂或舞蹈中,廣泛的使用於節奏的部分。Tabla的演奏者利用靈活的手掌與手指技巧,製造出多變的音色。右手鼓,又稱Dayan被定為全音的第五音或次屬音。左手鼓,又稱Bayan。在所有打擊樂器裡,它或許是最千變萬化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wGiK-eMz8o

-舒爾巴哈琴(Surbahar)- 舒爾巴哈琴基本上是西塔琴的延伸版,用來彈奏低音,其琴頸更長、琴板更寬,不過琴格則是固定的。

-維拿琴(Vina)- 「維拿」是南印度對於弦樂器的通稱,有時指的就是西塔琴。最初的維拿琴是一種棒狀的齊特琴,琴板架在兩個共鳴器中間,不過到了十六世紀後,構造有了變化。現代的維拿琴屬於魯特琴的一種,具有中空的琴身和琴頸,共鳴板以木頭製成。琴上裝有七條弦,其中三條是共鳴弦,在琴頸上有24個可調整的琴格,演奏的音色較西塔琴為柔和、甜美,同時它也屬於南印度古典音樂中的主要樂器。

-結構- 西塔琴的構造非常有趣,有一頭長頸部,上層的主弦通常有7條弦,下層11條是持續共鳴弦彈奏的方式是以手指發弦。共鳴弦在主弦彈奏是無需彈發的。共鳴箱是葫蓋做的,通常只有一個,然而西塔琴的結構非常複雜,上選的材料及有天份成熟的師傅,才能做出完美的好琴。

弦軸(Kuntis):大弦栓用來栓緊主弦,較小的用來栓共鳴弦。 Tumba:在琴頸的地方有一個葫蘆,稱為Tumba。 弦(Tar):共有18條弦,分為附屬弦、共鳴弦及演奏弦。 共鳴弦(Tarafdar):位於琴格下,這些弦幾乎從未被彈奏過,而隨著演奏弦與之共振。

琴格(Parda):彎曲的金屬桿以魚線緊密結合,隨著不同的樂曲調整音高。 木罩(Gulu):連接弦把到共鳴箱之間的木罩,由於西塔琴的弦把很長,因此這個部份很脆弱,若不堅硬會造成走音。 Chota ghoraj:是共鳴弦在共鳴箱上的小支架。 面板(Tabkandi):為共鳴箱的面板,琴板的木質必須密度一致,因為所有空隙將影響其音質。

Tuning beads:調音的小弦紐,作音色及音高細微的調整。 Kaddu:及共鳴箱,是一個風乾的葫蘆。

西塔琴的音樂屬性 由於地緣、民族的形成文化差異,印度音樂從亞利安人(Aryans)由中亞地區南侵印度,到9世紀穆斯林入侵,從12世紀以來,印度古典音樂分為兩個部分,北印度稱為興都斯坦音樂和南印度卡納提克(Carnatic) 形成兩大區塊,南北風格互異的印度音樂。但印度的拉格及塔拉(Tala)和拉剎(Rasa)除了有些同名的拉格但音符不見得相同,但印度音樂的理念則頗為一致。而西塔琴則是北印度稱為興都斯坦音樂,無論聲樂、器樂,北印度的古典舞蹈不可少的樂器,也唯獨西塔琴才能將西塔琴發揮淋漓盡致。印度音樂從一個音程到另外一個音不是精準的,西塔琴的Meend滑降音,又稱裝飾音或泛音,是西塔琴最迷人的地方,有時像人聲,有時發出哭如泣般的悲鳴,充份展現西塔琴獨特的音色魅力。

17世紀南印度學著Somanatha在Raga-Ragavibodha著作中指出「裝飾音」是印度音樂最高表現,正如古籍《樂舞論》中所述:裝飾音是河中的水,沒有裝飾音的印度音樂,就像河裡沒有水流,沒有花的蔓藤,女人不戴手飾。印度西塔琴大師拉威香卡說:「印度音樂中,以一個音進行到另一個音,不是呈一直線式的,是一種精緻巧妙的運動,裝飾音是自然產生絕不是任意加上去的,這種修飾音是印度音樂的基礎。印度音樂的特色,是輕微起伏的曲線,精緻典雅的螺旋式的細部?;印度教認為印度音樂是濕婆神結合宇宙大地的思念之路,自然產生的樂章。」西塔琴是完全符合印度人神共同對美渴望的樂器,當然印度音樂不是在技巧,如西塔琴大師Nikhil Banerjee,1931-1986認為,印度音樂應超越物質世界,達到虛空,印度音樂不是為了娛樂和享受,沒有折衷,音樂家必須使聽眾的靈魂得以昇華,並把他們帶到塵世之外。印度音樂稱Nada是創造者的聲音,音樂是「樂以載道」,負有彰顯神的神聖使命的。

-發聲原理- 西塔琴頸上環繞成弓形的琴格,可以讓彈奏者將旋律弦向右撥動,使音符變質,發出如哭泣般的悲鳴。而琴格上的其他琴弦則只發出單調的「低音」,也就是無法奏出旋律;只能持續地撥動,每根弦只有一個音高,一起產生一種和諧、平穩的伴奏。在琴格下大約還有11根「共鳴」弦,按曲子譜寫的音階而定音。這些弦本身自然地振動,強調出這種樂器特有的音色。

-奏姿- 演奏西塔琴時,演奏者會在食指上繞上金屬線絲來撥奏,演奏者席地而坐,左腳平貼於右腳之下,而琴身則以右腳作為依托。有的演奏者也會雙腿交叉而坐時,以抬起的右大腿來支撐琴頸。

彈奏的時候左手只使用兩根手指頭,食指負責滑音,中指負責拉扯弦,右手則使用一種名叫“mizrab”的義甲套在食指上,就這樣以左手控制音高,右手撥弦彈奏。

西塔琴的西方融合和台灣 盡管尼克希爾班那吉對拉威香卡背著西塔琴走遍世界有意見,但西塔琴之所以風行西方世界,功歸於60年代拉威香卡適時的參與了風起雲湧的世局變化,回顧60年代,值美國打越戰每天看電視上從越南運回的棺木,反戰聲浪如日中天,年青人拒當兵被抓,寧願當「良心犯」。失落的文藝青年在搖滾的披頭四和魔幻的西塔琴和大麻的失落矛盾中,找到慰藉。在印度的宗教靈修中找到寄託,奎師那意識協會(ISKCON)在紐約興起,印度聖人和音樂大師都是年青人膜拜的對象,電影「第三類接觸」以印度音樂「拉格」成為和外星人交流的介面。

當年有名的美國搖滾天王滾石學西塔琴。風靡世界的披頭四之一喬治哈裏遜迷戀印度,皈依奎師那意識協會,1969年灌錄了一張唱片:哈瑞奎師那曼陀羅,還打進了英國、歐洲及亞洲唱片流行榜。他亦向拉威香卡學西塔琴,成為前衛青年的新主張。喬治哈裏遜和拉威香卡亦師亦友共同創作及印度風的音樂。披頭四歌曲挪威之木、有你沒有你,在 作品中均出現西塔琴的伴奏,其中有一首「My sweet Lord」指的是印度奎師那神。喬治哈裏遜已於2001年去世,還將骨灰灑在恆河中;他倆的友誼成為東西方藝人的美談。西塔琴的音樂,因此為西方人對東方最鍾愛的音樂,世界音樂常見的樂器。

在台灣,印度音樂一直是小眾的小眾,西塔琴鮮為人知,過去奧修亦有朋友學西塔琴,一直到2004年,年輕吉他手吳欣澤,獲得了林懷民的流浪者計劃,隻身前往印度拜師學西塔琴,回來後參加「印度文化節」的表演,並長期在台北誠品敦南店戶外表演西塔琴,這古老的樂器逐漸讓更多人聽見他的獨特音色。吳欣澤對西塔琴情有獨鍾,但他常說:我不是印度人,也沒有10年的光陰學印度傳統技法和理念,我以台灣和亞洲的元素,天馬行空的詮釋我所鍾愛的西塔琴。阿澤和世界各地的西塔琴手的看法不謀而合,將西塔琴看做世界音樂家族,盡情發揮。2006年阿澤還出了台灣第一張西塔琴的CD,也是台灣西塔琴的里程碑。

-著名演奏家- 拉維.香卡是(Ravi Shankar)世界上知名的西塔琴演奏家,年輕的時候受過舞蹈和音樂的訓練,同時也為西塔琴創作音樂。1960年代,他的西塔琴音樂中的複雜、以及即興演奏,讓英國樂團披頭四(The Beatles)的吉他手喬治.哈里遜(George Harrison)獲得很大的靈感和啟發,因此聲名大噪。也因為他那種即興演出的迷人聲色,印度音樂的深度和美感,得以被介紹到西方世界。

目前91歲的印度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Ravi Shankar),Ken Hunt 稱他為「地球上最著名的印度音樂家」。他曾為《甘地傳》及薩蒂亞吉特·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創作配樂。1956年始,他開始遊歷歐美以推廣印度傳統音樂。1999年他被授予印度最高公民榮譽,並獲得三項格萊美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gWCiLexilY

安諾舒卡.香卡(Anoushka Shankar) 父親是印度西塔琴名演奏家拉維.香卡(Ravi Shankar),八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西塔琴,受到父親的影響自然也最深刻,「和父親合作演出的默契,是和其他樂手合作時無法比擬的。」她說,父親的思想相當開明,對她的音樂創作大多給予高度的尊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CnhcGpmH9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PfRSr0F9eM&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B_X9BOAOU&feature=related 合奏 安諾舒卡.香卡(Anoushka Shankar) Ravi Shankar & Anoushka Shankar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