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 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 黎 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1. 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包括肾上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 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替代 疗法。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眼与全身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学习目的 碰到属于 ” 眼科 ” 的疑难问题时能想到全身疾病 可能. 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典型 “ 全身病 ” 在眼部的表 现.
葡萄膜炎的病因分类和诊断 葡萄膜炎的病因分类和诊断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眼科中心 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谢楚芳.
云南省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五官科教研室 眼科护理学. 第六节 葡萄膜、视网膜和玻璃体疾病的护理 学习目标: 1 、说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级及其临床表现。 2 、记住虹睫炎散瞳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 、描述视网脉动脉阻塞和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 葡萄膜病与视网膜病 课程内容与要求 1. 掌握虹膜睫状体炎 2. 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3. 了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4. 熟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5. 熟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葡萄膜炎及其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王 红. 尽管葡萄膜炎是一个小的不起眼的疾病,但在医学上,它包括了所有的眼 内炎症,如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睫状体平坦部炎、后葡萄膜炎、脉 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尽管它还是这样一种小的不起眼 的疾病,可是,它像癌症一样,其本身不但可以摧毁患者的生命,还可.
青光眼 济南卫校 王震. 别让青光眼 “ 偷走 ” 你的视力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病因。 2 、熟悉青光眼的概念及眼压正常值。 3 、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 学会指测法测眼压。 情感目标 体察病人疾苦,学会关爱病人。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长沙医学院附属湘潭市二医院 眼科副主任医师 王辉煌
葡萄膜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杨 威 QQ:
常见眼科药物应用 (局部用药)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白 塞 病 Behcet‘s disease BD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石 磊.
葡 萄 膜 病 夏 欣.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炎症性眼部疾病生物标本库 建立的应用前景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赵潺
葡 萄 膜 病.
葡萄膜病.
荨 麻 疹.
视网膜病 RETINA DISEASE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第六章 葡萄膜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葡 萄 膜 病 DISEASE OF THE UVE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视网膜病.
视网膜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第二十七节 视瞻有色.
视 网 膜 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梁直厚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陈钦元.
白 塞 氏 病 (Behect disease) 侯学全 耿 赫 2007 级 本 硕.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玻璃体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眼底病图谱 1.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病 2.全身疾病的眼底改变 制作:Chenruiwen 2006年9月.
糖皮质激素 胡天圣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四篇 感 觉 器 感觉器: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构成 感受器:是神经终末部分与其他组织共同形成的特殊结构。 感受器可分: 1、外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嗅粘膜、味蕾、眼、内耳等,接受外环境刺激——痛、温、触、压、光、声等。 2、内感受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壁等,接受内环境刺激——痛、温、压、离子、化合物浓度等。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Progress in Implants for Treatment of Posterior Segment Eye Disease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眼底疾病的记录 眼底外科 胡旭颋.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葡萄膜炎 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 黎 蕾

三个时代 对症和经验主义的治疗 18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 非特异性抗炎治疗 发现和使用皮质激素 特异性抗微生物和抗炎治疗 实验室检查和免疫学进展

定 义 狭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 广义: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 玻璃体的炎症

分 类 一、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 肉芽肿性 羊脂状KP(巨噬细胞为主) Koeppe/Busacca结节 分 类 一、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 肉芽肿性 羊脂状KP(巨噬细胞为主) Koeppe/Busacca结节 玻璃体雪球状混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视网膜血管“蜡烛斑” 脉络膜肉芽肿 非肉芽肿性

分 类 二、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⑴ 风湿性疾病伴发 ⑵ 自身免疫性 分 类 二、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⑴ 风湿性疾病伴发 ⑵ 自身免疫性 ⑷ 伪装综合征(masquerade syndrome) ⑶ 特发性 ⑸ 其它

分类 三、 根据解剖位置 虹膜炎 前葡萄膜炎 前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 后睫状体炎 全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 玻璃体炎 基底部视网膜脉络膜炎 三、 根据解剖位置 虹膜炎 前葡萄膜炎 前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 后睫状体炎 全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 玻璃体炎 基底部视网膜脉络膜炎 后葡萄膜炎 局灶性/多灶性/弥散性脉络膜炎 脉络膜视网膜炎 视网膜脉络膜炎 神经葡萄膜炎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的病情及有关判定标准 起病: 突发 隐匿 病程: 短(急性):<3月 长(慢性):>3月 活动性: 有活动性 轻 重 无活动性 类型: 初发 复发 视力损害:严重: 视力丧失>50%,ERG波幅降低>50% 轻: 视力丧失<50%,ERG波幅降低<50% 对皮质激素的反应: 有反应 耐受(对相当于100mg的强的松) 激素依赖:是(需要多少) 否

眼组织中致葡萄膜炎活性的抗原 视网膜 S 抗原 (1) 分子量约50000D。 (2) 主要存在于感光细胞和松果体内。 (3) 人、牛、小鼠、大鼠的氨基酸序列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4) 有较强的抗原性和致葡萄膜炎活性。与弗氏完全佐剂一起免疫敏感动物可诱导出前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和视网膜血管炎。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 一种分子量为140000D左右的糖蛋白,存在于光感受器间基质中。 (2) 在维生素A类物质的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 人和猴子 IRBP 氨基酸序列基本一致。 (4) IRBP 有很强的致葡萄膜炎活性,已发现至少9个肽链片段可诱发出 葡萄膜炎,在敏感动物可诱发出显著的葡萄膜炎模型。

眼组织中致葡萄膜炎活性的抗原 视紫红质和视蛋白 (1) 视紫红质分子量约40000D。 (2) 视紫红质和视蛋白均可诱导出EAU,但致葡萄膜炎活性较弱。 视网膜色素上皮抗原 (1) 可诱导出前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2) 其所诱导的葡萄膜炎具有复发性。 脉络膜黑色素相关抗原 在Lewis大鼠可诱导出EAU模型。 晶状体抗原 (1) 有α、ß、γ蛋白等多种。 (2) 免疫动物可诱导葡萄膜炎,但需刺破晶状体囊膜。 (3) 可引起肉芽肿性或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治 疗

免疫抑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一般为首选药物。 对糖皮质激素无反应或不宜使用者应选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Behcet 病、复发性 VKH、交感性眼炎宜选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比较

给药方法 局部 点眼 用于急性前葡萄膜炎,混悬液比水溶液好。用时需摇匀,点眼频度视炎症严重程度而定。 结膜下注射 与点眼相比,效果相同,副作用大,少用。 球旁注射 用于后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点眼效果不佳者。 球后注射 与球旁注射相比,效果相同,危险性增加,少用。

给药方法 全身 适应证 1.伴有CME的双侧严重前葡萄膜炎 2.双侧严重中间葡萄膜炎,严重的后葡萄膜炎, 严重的全葡萄膜炎 3.不能耐受球旁注射 4.高眼压不能点眼 5.合并有全身疾病的葡萄膜炎

给药方法 全身 用法: 1.口服:强的松 剂量:1~1.5mg/(kg.d)×1~2周 2.静滴: 国外基本不用 至30 mg/ d,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 每次5 mg 维持:15~20mg/d, >3月 2.静滴: 国外基本不用

免疫抑制剂 药 物 分 类 途径及剂量 环磷酰胺 烷化剂 Po iv 1~2mg / (kg·d) 苯丁酸氮芥 药 物 分 类 途径及剂量 环磷酰胺 烷化剂 Po iv 1~2mg / (kg·d) 苯丁酸氮芥 Po iv 0.1mg / (kg·d) 甲氨蝶呤 抗代谢药 Po iv im 10~25mg /每1~4周一次, 36~48小时内用完 硫唑嘌呤 Po iv 1~2.5mg / (kg·d) 环孢霉素A 免疫亲和素配体 Po iv 5~7mg / (kg·d) FK506 Po iv 0.05~0.15mg / (kg·d) 溴隐亭 麦角生物碱 Po iv 2.5mg,3~4次/d 秋水仙碱 抗炎症药 Po iv 0.5~0.6, 2~3次/d 布雷霉素 抗生素 Po iv 100~300mg / d

前葡萄膜炎 概念 虹膜炎:KP、前房炎症细胞、前房闪辉 前部睫状体炎:前玻璃体内炎症细胞 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炎+前玻璃体内炎症细胞 急性: <3月 慢性: >3月 急性复发性: 长时间内反复急性发作,但每次发作<3月

眼部表现 急性炎症 症状 : 眼红、眼痛、视物模糊。 (2) 体征 : 混合或睫状充血、尘状或羊脂状KP 、前房闪辉 +~++ 、前房炎症细胞 +++~++++ 、虹膜后粘连 。

眼部表现 慢性炎症 (1)症状 : 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2)体征 : 睫状充血 O~+ 、尘状、羊脂状或星形KP 前房闪辉 +~++ 、前房炎症细胞 +~+++ 。 (3)并发症 : 虹膜后粘连、虹膜前粘连、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带状角膜变性。

治 疗 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药物和点眼频度应根据炎症严重程度而定。 治 疗 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药物和点眼频度应根据炎症严重程度而定。 2. 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点眼:常用药物有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药物和点眼频度应根据炎症严重程度而定。 3. 睫状肌麻痹剂:急性严重的炎症,选用 l%~2%阿托品眼膏点眼,2~3天后改为2%后马托品眼膏点眼,炎症轻微时,可选用托吡卡胺点眼。

中间葡萄膜炎 概念 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 一种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大多<40岁 男女比例相同 双眼80%

中间葡萄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学说: 低毒力少见细菌 过敏学说: 对感染因子或异体物质过敏 III、IV型变态反应 感染学说: 低毒力少见细菌 过敏学说: 对感染因子或异体物质过敏 III、IV型变态反应 自身免疫学说:1. 视网膜S抗原、玻璃体成份可诱发 2.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 3. 玻璃体浸润细胞成份: 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4. 自身抗体:抗Müller细胞抗体 血管学说

临床表现 症状:发病隐匿 体征: 1. 玻璃体基底部及睫状体平坦部:雪堤样改变,多在下方,偶尔360° 2. 玻璃体:雪球状混浊 3. 眼前段:轻度~中度 严重:儿童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4. 视网膜:⑴血管炎、血管周围炎 周边>后极 血管周围炎>血管炎, 静脉>动脉, ⑵水肿、渗出、出血

临床表现 并发症: 黄斑病变:囊样水肿最常见 并发性白内障:常见 视网膜新生血管:周边、后极及视乳头 视网膜脱离:渗出性、牵引性、孔源性 玻璃体积血:来源:⑴ 视网膜静脉 ⑵ 新生血管

治 疗 原则 1. 视力>0.5密切观察 出现雪堤样改变、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囊样水肿需治疗 2. 视力<0.5需治疗 方法 治 疗 原则 1. 视力>0.5密切观察 出现雪堤样改变、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囊样水肿需治疗 2. 视力<0.5需治疗 方法 (1)糖皮质激素:量大、时间长 (2)其它免疫抑制剂 (3)手术:巩膜冷凝、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切除机制:① 清除炎症细胞和Ag—Ab复合物 ② 改善血液循环 ③ 清除玻璃体Ag贮存库作用 ④ 清除玻璃体牵引,预防出血和视网膜撕裂、 减轻或消除黄斑囊样水肿

后葡萄膜炎 分类 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交感性眼炎、 Vogt—小柳原田病 视网膜炎: 眼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 Behcet病 视网膜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Behcet病、Eales病

临床表现 视网膜炎: 视网膜水肿和渗出 视网膜坏死 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混浊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视网膜炎: 视网膜水肿和渗出 视网膜坏死 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混浊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 脉络膜增厚 静止期色素上皮增殖 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血管鞘 血管闭塞 出血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流行病学 男>女 1/3双侧 年龄:2个高峰:20岁,50岁 病因 病毒感染:HSV、VZV、CMV,直接侵犯/免疫应答?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临床表现 前段:细小/羊脂状KP,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 眼压可升高 后段: 1. 玻璃体炎:突出,机化条索 2. 视网膜坏死:多发、黄白色、边界清 累及全层,“拇指印” 广泛白色区域 周边 后极 3. 血管炎:小动脉为主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进展和预后 活动性视网膜炎持续4~6周渐退行,视网膜变薄、萎缩,周围色素增殖,75%孔源性或牵引性网脱,裂孔多发,位病灶边缘。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治疗 抗病毒:无环鸟苷 静滴:1500mg/天×14天 口服:400~600mg 5次/天×6周 2. 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联合应用 3. 抗凝药:阿斯匹林 4. 激光 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Vogt—小柳原田病 流行病学 色素较多人群:日本人、中国人最常见 20~50岁(20~40岁)最多 性别差异? 发病机制 不完全清楚 感染学说:TB、HSV、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没有充分证据。 自身免疫学说: 脉络膜黑色素相关抗原 视网膜S抗原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免疫遗传因素 病理 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DaLen—Fuchs结节) 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常累及毛细血管和前葡萄膜 RPE移行和萎缩,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和粘连

临床表现 眼部 眼外:1. 皮肤毛发 急性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 早期(<2周):主要表现为后段病变 弥漫性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乳头及视网膜炎 不规则视网膜轻微隆起,多发性神经上皮浅脱离 渗出性网脱,视乳头水肿。 中期(2周~2月):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后期(>2月):复发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晚霞状眼底 Dalen-Fuchs结节 眼外:1. 皮肤毛发 2. 神经系统 3. 听觉

Vogt—小柳原田病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CNV和增殖性病变 临床分型 根据最初眼部表现,分为三型: 虹膜睫状体炎型:少见 视乳头周围水肿型 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型:常见

实验室检查 腰穿:淋巴细胞增高(<8周) FFA 急性期: 1. 色素上皮水平多发性点状高荧,渐扩大,并使网膜下液和色素上 皮下液染色,勾划出多灶性网脱的轮廓 2.放射状脉络膜荧光暗带和亮带 3. 视乳头渗漏 慢性期: 1. 弥漫性色素移行和色素上皮萎缩,虫蚀样透见荧光 2. CNV,A—V吻合,视乳头新生血管 免疫学检查:HLA—DRA4,DRW53

Vogt—小柳原田病的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 适应证:初发患者 全身应用:① 最初剂量:80~200mg/d ② 脉冲剂量1g ③ 逐渐减量 ④ 治疗时间6个月~数年 局部治疗:点眼剂和/或眼膏 细胞毒性制剂 适应证:复发性和顽固性患者 环磷酰胺:1~2mg/(kg·d),毒副作用大,难以长期应用 苯丁酸氮芥:① 0.1mg/(kg·d),每3周调整一次剂量, 最大量18mg/d ② 0.1mg/(kg·d),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硫唑嘌呤: 1~2.5mg/(kg·d) 免疫抑制剂 适应证:复发性和顽固性患者 环孢素A:5mg/(kg·d),维持量2mg/(kg·d) FK506: 0.1~0.15mg/(kg·d)

Behcet病 概念 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等 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流行病学 “丝绸之路病”,环境因素 任何年龄,20-45岁多见 性别差异? 大多双眼,发病间隔 5-6年 病因:不完全清楚 1.病毒感染:I型HSV 2.细菌感染:链球菌 3.自身免疫: 抗原:视网膜S抗原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 类结合蛋白 口腔粘膜抗原 4.免疫遗传因素:HLA-B5 HLA-B51

病理生理 1.免疫功能和免疫反应异常 2.血白细胞改变:粒细胞数量增多 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 3.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血栓性血管炎 4.其它:血浆和组织中前列腺素E 和F2α增高

临床表现 眼部损害 发生率 41%-100%,大多80% 两种类型:前葡萄膜炎型: 女性多,不伴脉络膜和视网膜炎,预后好。 两种类型:前葡萄膜炎型: 女性多,不伴脉络膜和视网膜炎,预后好。 全葡萄膜炎型:男性多,预后差。 前段: 非肉芽肿性:前房积脓、积血。 后段: 视网膜脉络膜炎 视网膜血管炎: 开始静脉为主,后极部小分支开始 大分支 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病变: 后极部多见 黄斑:水肿、瘢痕、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裂孔 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炎、新生血管 玻璃体:混浊、积血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诊断标准 (1990年国际Behcet病研究组) 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关节炎,血管病变,中枢神经损害,消化道损害,肺部损害,听觉前庭功能损害,附睾炎、泌尿系统异常等。 诊断标准 (1990年国际Behcet病研究组)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内至少复发3次) 2.下面四项中出现两项即可确诊: 1.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生殖器疤痕 2.葡萄膜炎 3.多型性皮肤损害 4.皮肤过敏反应性试验阳性

分 型 主征:眼部损害、口腔溃疡 、皮肤损害、阴部溃疡 次征:关节炎、胃肠道病变、附睾炎、神经系统损害 其它改变 完全型:具备4个主征 分 型 主征:眼部损害、口腔溃疡 、皮肤损害、阴部溃疡 次征:关节炎、胃肠道病变、附睾炎、神经系统损害 其它改变 完全型:具备4个主征 不完全型:3个主征或2个主征和某些次征

治 疗 糖皮质激素——不宜大剂量长期使用 苯丁酸氮芥——首选 环磷酰胺 环孢素 严重的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炎造成视功能急性损害 治 疗 糖皮质激素——不宜大剂量长期使用 严重的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炎造成视功能急性损害 其它免疫抑制剂效果不佳,可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苯丁酸氮芥——首选 视网膜血管炎 复发性前房积脓 葡萄膜炎频繁复发 环磷酰胺 环孢素

谢 谢 !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