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树 王鼎钧
作家作品简介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到台湾后,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工作。王鼎钧的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小品、电视剧、影评、小说批评等。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包括《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tān lù 倒坍 引颈受戮 周道如砥 佝偻 刽子手 踝骨 碾压 虬须 dǐ gōu lóu guì huái niǎn qiú 字 音 倒坍 引颈受戮 周道如砥 佝偻 刽子手 踝骨 碾压 虬须 dǐ gōu lóu guì huái niǎn qiú bó 柏林 柏 bǎi 柏油 bò 黄柏
周道如砥: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词语意思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虬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5) 早期的大树 (6-8) 近期的大树 现在的大树 (9-11)
赏析课文 远离现代文明 生活环境 老态茂盛 坚固稳定 形象 经历 生命力强 贡献 无私奉献 阅读读第一部分,作者交代了早期的大树的哪些情况?概括那树曾经是一棵怎样的树? 泥泞的小路、驶过第一辆车、老式平房 远离现代文明 生活环境 佝偻、露出老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老态茂盛 坚固稳定 形象 经历 台风后仍然屹立不动,连树叶都没掉。 生命力强 贡献 让人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给人阴凉清净;让鸟儿栖身;给情侣温馨…… 无私奉献
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计程车、公共汽车 现代文明 赏析课文 1、树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计程车、公共汽车 现代文明 2、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树的清阴不再有用处 树的内心矛盾冲突 ----人们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 ----面临受戮,却不能迁移。 忍辱负重、心胸豁达
赏析课文 什么引起了树的变化? 树有什么遭遇? 醉酒的驾驶者撞树死去 电锯锯树、挖树根平路面
作者对树的被砍伐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哪些句子看出? ①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 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②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夜很静…… ③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了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 ④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⑤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 愤恨 悲哀
思考: 树的最终消失,仅仅是树的消失吗? 树的消失,不单单是自然景物,更是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消亡,人与自然友好和谐关系的丧失。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感慨。
思考讨论 从文中你认为作者对人和自然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是不是反对现代文明? 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作者反对的是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文明进步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后练习 一、树的价值和品格:久经屹立,在自然灾祸面前“毫发”未损,生命力强,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无私奉献,忍辱负重,心胸豁达,预知自己面临杀戮,告知蚂蚁,让它们迁徙,表现了一种爱心。 作者和专家的态度形成对比,作者认定树的价值和品格,对树怀有深情。可专家认为有害无益。
二、1、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而自然界的生命生长发展却极为迟缓。自然界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开发面前,显得及其脆弱。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对自然界各物种的开发,有时未必是件好事。 2、“咬”“嚼碎”“骨粉”“呻吟”都是描写性的词语,形象地再现了人来屠杀大自然生命的图景,给人以痛苦、悲哀的感受。表达对人讨伐树的愤恨。 3、写蚂蚁的故事,有奇幻的色彩,与人类缺乏友爱形成鲜明的对比。蚂蚁的依依不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蚂蚁国的恻隐之心就是作者的恻隐之心。
“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 不,我们决不后悔 “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王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