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運輸作用 (Transport in Organism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1. 循環系統: (1) 單細胞動物靠擴散作用就可以 達到運送的目的。 (2) 多細胞動物無法只靠擴散作用, 還必須靠循環系統。 → 才能快速地將物質送至全身。 2. 免疫: (1) 病原體:侵入人體,會增殖、 破壞人體細胞的微生物。 (2) 免疫反應:人體的防禦系統可抵 抗外來的侵害,並摧毀病原體的.
焦點 1 心臟與心搏.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上下腔 大靜脈 肺靜脈 肺動脈 主動脈.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几种水产动物血涂片的 制作及形态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同时认识鲫鱼和美国牛蛙的血细胞。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基礎生物 5-1 循環.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第三單元 /18 生物的運輸作用.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概述 ★肾功能检查的目的 ★临床常用的肾功能试验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缺氧 长春中医药大学 病理学教研室 于兰英.
生命科學第五章 動物的代謝與恆定性 消費者 例子 草食性 牛.羊(草)、無尾熊(尤加利樹葉)、白蟻(木材纖維) 肉食性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第四章 血 液.
Cardiac insufficiency
第一節恆定性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消化作用與營養 第三節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第四節呼吸作用與氣體交換
人体的新陈代谢.
對病原體的防禦 (Defence against pathogens)
20.疾病預防.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肝臟的功用 (Functions of Liver)
概述(1)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沿着血管不停地在全身循环,输送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液体,由血浆和其中悬浮的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血液的颜色由其所含色素(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而定,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第二節 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第五章 物質的運輸.
生物體的運輸 作者:七年23班 10號 劉任庭.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運輸作用 林皇佑 製作.
4-1水溶液與擴散 4-2植物的運輸構造 4-3植物的運輸作用 4-4動物的運輸構造 4-5動物體內血液流動及淋巴系統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二十一單元.
循環系統.
哪些細胞是後天型免疫細胞: A.嗜中性顆粒球 B. 淋巴細胞 C. 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D. 以上皆是.
缺 氧 (hypoxia).
Chaptor 4 Blood Circulation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動物體內的運輸作用 作者:李曼韻老師.
生命樹 (種系發生樹)
蛋白質的合成 (Protein synthesis)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第二十一章 循環和呼吸.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Special Circulation Qiang XIA (夏强), MD & PhD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種子的休眠 (Dormancy of seeds)
生命週期營養-成年期 KOREAN FOOD 韓國菜.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解剖生理學 書號:0707A1 原著:MARTINI BARTHOLOMEW.
Circulation of Head & Neck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Chapter 26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2-3 細胞的特化與分工.
呼吸道解剖構造 氣道(airway passages):鼻咽、氣管、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細胞.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贾芳.
Biomechanics of Living Tissues and Cells
第五章 代謝之基本法則 前言.
第 18 章 心臟血管系統: 血液(blood).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物的運輸作用 (Transport in Organisms) 複細胞生物對運輸系統的需要 生物的集體流動系統 哺乳類動物的循環系統

複細胞生物對運輸系統的需要 (Need for transport system in multicellular organism) 簡單及細小的生物 / 單細胞生物 - 其體積十分細小 --> 表面面積與體積的比例大,體內細胞 與外界距離近 --> 物質藉擴散作用迅速進出體表,進行 物質交換  無需運輸系統在體內將物質運送

- 物質交換的機制 : 1) 被動過程 / 物理作用 (passive / physical process) - 擴散作用 (氧、二氧化碳、營養素等) - 滲透作用 ( 水份 ) 2) 主動過程 (active process) - 主動運輸 - 胞吞、胞吐

體積大而構造複雜的複細胞生物 - 其體積十分龐大 --> 表面面積與體積的比例小,體內細胞 與外界距離增加 --> 物質不能藉擴散作用進出體表,並擴 散至所有細胞 --> 需要一特化的運輸系統,以長途及快 速的方法,在體內將物質運送 運輸作用 (Transport) - 將物質在體內運送的過程

物質在複細胞生物內運輸的機制 : 集體流動 (Mass flow) - 物質以溶解或懸浮的狀態在體內運輸 - 集體流動 - 相同速度 - 動力 : 兩地點間的壓力差 / 濃度差

生物的集體流動系統 (Mass flow system or organism) 維管植物: 維管系統 (木質部、韌皮部) 木質部 - 運輸水份及礦物鹽離子 - 動力: 蒸騰牽引力、根壓 韌皮部 - 運輸有機養料 (主要為蔗糖) - 動力: 機制未明,需耗用能量

動物: 消化系統 - 運輸食物及水份 - 動力: 消化道壁的蠕動 呼吸系統 - 運輸氣體 - 動力: 呼吸肌肉 血管系統 - 運輸血液 - 動力: 血管/心肌的收縮 淋巴系統 - 運輸淋巴液 - 動力: 骨骼肌的活動

哺乳類動物的循環系統 (The circulatory system in mammals) 一般特徵及結構 血液及血管 血液循環 心臟 組織的物質交換 淋巴系統

一般特徵及結構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 structure) 動物的循環系統具有以下相同的特徵 : 1. 有一流體組織 - 血液 2. 具有伸縮性的構造 --> 擠壓血液 通常是一特化的血管 / 心臟 3. 可予血液流經 / 循環的管道 - 血管

哺乳類動物的循環系統的組成部份 : 1. 血管 (blood vessels) --> 形成一網路 --> 使血液在管道內流動 2. 血液 (blood) - 攜載物質,促進物質在體內循環運輸 3. 心臟 (heart) - ~ 泵 --> 收縮 --> 產生動力 --> 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

血液 (Blood) 是一活流體組織 亦是一混合液 人體內約有 5 L 血液 成份 : 1) 血細胞 ( 佔 45% 血液體積 ) 懸浮在血漿中 2) 血漿 ( 佔 55% 血液體積 )

血漿的成份 (Composition of blood plasma) 特徵 : 為一液體、呈淡黃色、鹼性 成份 : 1) 主要 - 水份 ( 90% ) 2) 其他物質 ( 10% ) - 包括 : 蛋白質、 礦物鹽離子、消化產物、營養素、 排泄廢物、激素等 有些物質在血液中常維持穩定的濃度、有些卻不

(1) 水份 (Water) - 90% 功用 : 1. 淋巴液的主要成份 2. 提供水份予組織細胞 3. 運送溶解物至全身 1. 淋巴液的主要成份 2. 提供水份予組織細胞 3. 運送溶解物至全身 4. 協助保持血壓及血量

(2) 血蛋白 (Plasma proteins) - 7% 種類 : 1. 血清蛋白 (serum albumins) - 非常大量 - 功用 : a) 吸附血漿內的鈣質 b) 保持血液的滲透潛能

2. 血清球蛋白 (serum globulins) - 種類 : a)  - : 吸附血液中的甲狀腺素、膽紅素 b)  - : 吸附鐵質、膽固醇、維生素 A、 D、 K c)  - / 抗體 : 免疫作用 : 吸附抗原、組織胺

3. 凝血酵素原 (prothrombin) - 活化成凝血酵素 : 是凝血過程的催化劑 - 參與凝血作用 4. 血纖維蛋白原 (fibrinogen) - 在凝血作用中活化成不溶的血纖維蛋白 5. 酵素 - 催化各種不同的代謝活動

(3) 礦物鹽 (Minerals) - 3% 包括 : Na+、K+、Mg2+、H2PO4-、HPO4-、 PO43-、Cl-、HCO3-、SO42- 功用 : a) 協助調節血液內的滲透潛能及 pH b) 對細胞產生不同的影響 如: Ca2+ - 是凝血因子 - 功用 : 負責協調肌肉的收縮 : 影響神經細胞的敏感度 : 影響細胞的形態

但有些物質在血漿中的成份卻不穩定,如 : 被生產 / 製造 / 分泌至血液中 ; : 從血液中除去 包括 : 1) 溶解後的消化產物 : 2) 溶解的排泄產物 : 3) 維生素 : 4) 激素

(1) 營養素 (Nutrients) 經吸收後存在於血液中 在血液中的濃度並不穩定 是可溶的消化後產物 包括 : a) 消化後的產物 - 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甘油、膽固醇 b) 維生素、礦物鹽、水份

(2) 可溶的排泄物 (Soluble excretory wastes) 經代謝作用產生的廢物 由血液攜載至排泄器官除去, 在血液中的濃度並不穩定 包括 : a) 含氮廢物 - 尿素、尿酸、氨,等 b) HCO3- -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3) 激素 (Hormones) 是訊息傳遞的一種途徑 是一化學份子 : 蛋白質、或脂肪 由內分泌腺(endocrine glands)分泌,經血液運輸至不同的目標器官  在血液中的成份並不穩定

血細胞 (Blood cells) 種類 : 1) 紅血球 (red blood cells) 2) 白血球 (white blood cells) 3) 血小板 (blood platelets)

(1) 白血球 (White blood cells) 特徵 : 體積較紅血球大 : 數量較少 ( 7000 / ml 血液 ) 構造 : 有細胞核 功用 : 主要負責身體防衛 種類 : 可分為兩大類 : 1. 顆粒白血球 (72%) 2. 無顆粒白血球 (28%)

壽命 : 只有數天 製造地點 : 主要在骨髓 破壞的地點 : 1) 被細菌消滅的地方 2) 經腸道流失 3) 隨尿液流失

(i) 顆粒白血球 (Granulocytes) 生產的地點 : 主要在骨髓內 形狀 : 不規則 構造 : 細胞核呈多葉狀,顆粒狀細胞質 特徵 : 進行變形運動 --> 擠過微血管壁至組織細胞間 種類 : 可分為三種 : 1) 嗜中性細胞 (70%), 4900 / mm2 2) 嗜曙紅細胞 (1.5%), 105 / mm2 3) 嗜鹼性細胞 (0.5%), 35 / mm2

(a) 嗜中性白血球 (neutrophils) 亦俗稱為吞噬細胞 (phagocytes) 功用 : 活躍地巡察,將外物及細菌吞噬並消化 特徵 : 進行藉變形運動 (ameoboid movement) --> 擠過微血管壁 --> 進入受感染部位的組織細胞間 --> 進行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 這過程稱為血細胞滲出 (diapedesis)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主要由嗜中性細胞帶出 破損的血細胞及組織細胞 --> 釋出一些化學物質 --> 吸引嗜中性細胞 嗜中性細胞亦能辨別入侵的細菌 血漿蛋白調理素 (opsonins) 附在細菌表面,使細菌更易被辨認 肝臟、脾臟及淋巴結內有巨噬細胞 (macrophages) ,能進行吞噬作用 巨噬細胞及嗜中性細胞形成體內的網狀表皮系統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b) 嗜曙紅血球 (eosinophils) 數量 : 當人處於敏感時 ( 如: 哮喘 ) --> 腎上腺皮層激素刺激 --> 數量  功用 : 含有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 特徵 : 內有顆粒狀細胞質 --> 使曙紅染劑將細胞質染成紅色

(c) 嗜鹼性白血球 (basophils) 功用 : 1) 產生組織胺 (histamine) 2) 產生肝素 (heparin) - 是一種抗凝血劑 特徵 : 內有顆粒狀細胞質 --> 使亞甲藍染劑將細胞質染成藍色

肝素 (Heparin) 避免凝血作用發生的一種物質 在血漿中濃度很低 由結締組織、及肝臟產生 作用 : 避免凝血酵素原 --> 凝血酵素  避免血纖維原白原 --> 血纖維蛋白 在醫學上是一種抗凝血劑 (anti-coagulant)

(ii) 無顆粒白血球 (Agranulocytes) 形狀 : 規則 構造 : 細胞核呈卵狀 / 蠶豆狀 : 細胞質內無顆粒 種類 : 可分為兩種 : 1) 單核白血球 (4%), 280 / mm2 2) 淋巴球 (24%) %), 1680 / mm2

(a) 單核白血球 (monocytes) 構造 : 細胞核呈蠶豆狀 特徵 : 能藉變形運動擠過微血管壁 構造 : 細胞核呈蠶豆狀 特徵 : 能藉變形運動擠過微血管壁 --> 受感染及發炎部位的組織細胞間 功用 : 吞噬病原體及體積大的外物

(b) 淋巴球 (lymphocytes) 構造 : 細胞核呈圓球狀,只有少許細胞質 特徵 : 1) 不能進行變形運動 特徵 : 1) 不能進行變形運動 2) 壽命較長 ( 數天 --> 數年 ) 功用 : 產生抗體 --> 1) 引發免疫反應 2) 器官排斥 3) 殺死腫瘤細胞

(2) 血小板 (blood platelets) 形成 : 巨核細胞 --> 細胞碎塊 --> 在脾臟破壞 (megakaryotes) 形狀 : 不規則、呈扁平狀、沒有細胞核、 並沒血紅蛋白 功用 : 傷口處刺激凝血機制 --> 避免血液流失 --> 避免病原體入侵

凝血作用 (blood clotting) 當組織被傷害時,血液從傷口流出,但凝固成血凝塊 但血液在血管內不會凝固亦同樣重要 其機制相當複雜,牽涉 12 個不同凝血因子,協調帶出 若血液中除去血纖維蛋白原,血液被稱為血清 (serum) 血友病 (haemophilia) - 遺傳病 - 是一隱性突變基因 - 缺乏 / 少量凝血因子 - 傷口流血不止

凝血作用 (blood clotting)

(3) 紅血球 (red blood cells) 數量 : 5,000,00 / ml 血液 ( 與個人的年齡、性別、及健康狀況有關 ) 顏色 : 呈紅色 ( ∵ 攜載血紅蛋白, 提高血液的載氧功能 ) 特徵 : 體積細小 ( 直徑 ~7um / 微血管直徑 ) 狀狀 : 雙陷盤狀 --> 提供最大的表面面積予 O2 擴散進出

構造 ( 在人類 ) : 1) 無細胞核 --> 提供較大的空間攜載血紅蛋白 2) 細胞膜薄 --> 氣體可迅速擴散進出 3) 細胞膜具彈性 --> 容許略改形狀,擠過窄細 的微血管 功用 : 1) 運送 O2 2) 運送 CO2 產生地點 : 骨髓 1) 胎兒 - 所有骨塊也有生血組織 (haemopioetic tissue ) 2) 成人 - 只有盆骨、肋骨、胸骨、脊椎骨、鎖骨、 肩胛骨、及頭骨才有生血功能

破壞地點 : 肝、及脾 壽命 : 只有 3 - 4 個月壽命 分解過程 :- 1) 蛋白質 --> 氨基酸 2) 鐵質 --> 以鐵蛋白貯存在肝臟 --> 從新組合成新的紅血球 / 細胞色素 3) 其他部份 --> 分解為兩種色素 ( 膽紅素、及 膽綠素 ),隨膽汁經腸道排泄

(a) 氧氣的運送 (Transport O2) = 0.58ml O2 / 100 ml 血液 亦隨 ToC ,而  O2 在哺乳類動物體內的溶解度更低 = 0.46ml O2 / 100 ml 血液 有些動物的血液內有呼吸色素 : - 與 O2 有很高的親合力 - 呼吸色素 + O2 --> 氧合呼吸色素 -->  血液的載氧量 - 可逆的,能離解將氧釋出

血紅蛋白 (haemoglobin) - 是一種呼吸色素 - 存在於脊椎動物的紅血球內 / 無脊椎動 物的血漿內 - 能有效地吸收 O2,及將 O2 釋出 : [ O2 ] 高 ( 如:呼吸面 ) 血紅蛋白 + 氧氣 -----> 氧合血紅蛋白 <----- [ O2 ] 低 ( 如:組織細胞 )

血紅蛋白份子的構造 份子可分為兩部份 : 1) 蛋白部份 - 由 4 條多月太鏈組成 ( 2、2,各有一血紅素) 1) 蛋白部份 - 由 4 條多月太鏈組成 ( 2、2,各有一血紅素) 2) 血紅素份子 (Hb) - 呈紅色 - 具有一口卜口林 環 ( 是一輔基,含 Fe2+ 離 子,與 O2 結合,將 O2 攜載 ) [O2] 高 Hb + 4O2 ------> HbO8 <------ [O2] 低

氧離解曲線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氧離解曲線圖 波爾效應 (Bohr effect) 比較胎兒及成人的氧離解曲線 比較不同體積的動物的氧離解曲線圖 與高地生活的動物比較其氧離解曲線圖

(b) 二氧化碳的運送 (Transport CO2) 1) 以溶解的方式 (5%) - H2CO3 (aq) / CO2 (aq) 2) 被血紅蛋白運送 (10-20%) - 取決於血紅蛋白的裝氧量 Hb-NH2 + CO2 -----> HB-N-HCOO- + H+ 血紅蛋白 氨甲西先血紅蛋白

3) 以 HCO3- 運送 (85%) CO2 + H2O -----> H2CO3 -----> H+ + HCO3- <----- <-----

血液的功能 (Functions of blood) 血液具有很多種不同的重要功用 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 1) 物質的運輸 - 血漿 ( 運輸不同物質 ) - 紅血球 ( 運輸氣體 ) 2) 疾病的防禦 - 白血球 - 血小板

心臟 --> 動脈 --> 支動脈 --> 微血管 --> 支靜脈 --> 靜脈 --> 心臟 血管 (Blood vessels) 種類 : 可分為以下 3 種 - 1) 動脈 - 將血液運離心臟 2) 靜脈 - 將血液運回心臟 3) 微血管 - 將動靜脈連接 心臟 --> 動脈 --> 支動脈 --> 微血管 --> 支靜脈 --> 靜脈 --> 心臟

血管壁的構造 : 可分為以下三層組織 1) 內膜 - 是一薄層 - 鱗狀上皮 2) 中膜 - 由平滑肌及彈性纖維組成 3) 外膜 - 由纖維結締組織及膠原纖維組成

(a) 動脈 (Artery) 運送血液離開心臟 中膜較厚,由彈性肌肉組織組成 管腔較窄小 無瓣膜 ( 肺動脈及大動脈除外 ) 血壓較高,以脈搏性流動 血流較迅速 血量最低 運送帶氧血 ( 肺動脈除外 )

(b) 靜脈 (Vein) 運送血液回心臟 中膜較薄,由膠原纖維組成,只有少許肌肉及少量彈性纖維 管腔較大 沿其內壁有半月瓣 --> 避免血液倒流 --> 促使血液以單方向流固心臟 血壓較低,不以脈搏性流動 血流較慢 血量增加 運送無氧血 ( 肺靜脈除外 )

(a) 動脈 (Artery) 運送血液離開心臟 中膜較厚,由彈性肌肉組織組成 管腔較窄小 無瓣膜 ( 肺動脈及大動脈除外 ) 血壓較高,以脈搏性流動 血流較迅速 血量最低 運送帶氧血 ( 肺動脈除外 )

(c) 微血管 (Capillary)

連繫著支動脈及支靜脈 在血液及組織間進行物質交換 血管壁並沒有外膜及中膜,並沒有彈性纖維,內膜只由鱗狀上皮細胞 / 內層細胞組成 管腔最細小 無瓣膜 血壓及血流逐漸 ,並不以搏脈性流動 血量大 混合著有氧血及無氧血

哺乳類動物的血液循環 (Blood circulation in mammals)

哺乳類動物的血液循環 (Blood circulation in mammals) 雙循環 (double circulation) : 血液在體內完成一次循環時,會循兩條途徑運行 雙循環由兩部份組成 : 1) 肺循環 (pulmonary circulation) - 是血液在肺部及心臟間的血液循環 2) 體循環 (systemic circulation) - 是身體各部位 ( 除肺部外 ) 與心臟 間的血液循環

肺循環 (pulmonary circulation) 體循環 (systemic circulation) 如 : 腎系統 (renal system) : 肝系統 (hepatic system) 雙循環的優點 : 1) 分隔帶氧血及無氧血,保持血液的高 載氧量 2) 維持血液的高血壓及高流速

哺乳類動物的心臟 (The mammalian heart) 心肌 構造 心搏週期 心搏率的控制

特徵 (Characteristics) 位置 : 胸腔內、兩肺間、 胸骨下 功用 : 抽壓血液在體內循環

心臟的組織結構 (The tissue structure of the heart)

由心肌 (cardiac muscle)、結締組織、及細小的血管組成 心肌纖維細胞 (cardiac muscle cell) : 內有 1 - 2 個細胞核、大量肌絲 / 肌原纖 維、及大量粒線體 : 具分支 --> 能與其他心肌纖維相交 --> 連繫成一複雜的網絡 --> 使心縮的訊息迅速擴散 --> 促進整個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縮 : 以間盤與鄰心肌細胞連接

心臟的外構造 (Ex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eart)

圍心膜 (Pericardium) 功用 : 保護心臟 包圍著心臟的薄膜,呈錐形、囊狀 並沒有彈性 由兩層組織構成 : 功用 : 保護心臟 包圍著心臟的薄膜,呈錐形、囊狀 並沒有彈性 由兩層組織構成 : 1) 外層 - 非彈性,由白色纖維組成 --> 避免心臟過份伸張 / 充血 2) 內層 - 為雙層薄膜 - 內膜貼在心臟表面,外膜附在 外層上

圍心膜腔 (Pericardial cavity) 是圍心膜與心臟間的空隙 內充滿圍心膜腔液,由圍心膜分泌 功用 :  心臟跳動時心臟壁與組織間造成 的摩擦力

冠狀動脈及靜脈 (Coronary artery & vein) 是位在心臟表面上的動靜脈血管 冠狀動脈 (coronary artery) - 供應 O2 及營養素予心臟 冠狀靜脈 (coronary vein) - 將廢物及 CO2 帶離心臟

心臟的內構造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eart)

心臟的內構造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eart) 分為四個空腔 : 1) 心耳 (atria) - 左心耳、右心耳 2) 心室 (ventricle) - 左心室、右心室 膈膜 (septum) - 心臟中間的厚壁,將有氧及無氧血分隔 乳突肌、腱索 --> 防止瓣膜翻進心房 心瓣 (valves) - 避免血液倒流 - 尖瓣 (cuspid valves)、 半月瓣 (semi-lunar valves)

定義 時間及速率 心搏率的控制 心搏週期不同階段 心搏週期 (Cardiac cycle) 定義 時間及速率 心搏率的控制 心搏週期不同階段

定義 (Definition) 心臟利用心肌交替地收縮 ( 心縮 systole ) 和放鬆 ( 心舒 diastole ),將血液泵壓 是一連串的節奏性活動 / 次序 在一次心搏的時間內發生

時間及速率 (Time & rate) 一次心搏週期的時間 = 0.8 s 心搏率 = 1 / 心搏週期所需的時間 人類的正常心搏率 = 60 - 80 / min 心搏率隨不同人仕的年齡、身體狀況、活動、代謝率等而有所改變 如 : 運動時,心搏率可  至 100 - 150/min

控制 (Control) 由起搏黠引發和控制 起搏點位於心臟內

(1) 心房收縮期 (Atrial systole) 兩心房同時收縮 --> 心房容積  --> P  > 心室 --> 使尖瓣開啟 --> 血液被泵壓至心室 心房於收縮後隨即放鬆

(2) 心室收縮期 (Ventricular systole) 兩心室立即同時收縮 --> 心室容積  --> P  > 大動脈、及肺動脈 --> 使半月瓣開啟 --> 血液被泵壓至動脈,流出心臟

--> P  > 心房 --> 使尖瓣關閉 ( 避免血液倒流回心耳 ) --> 產生第一下心跳聲 “立” --> 乳突肌收縮 --> 拉緊腱索 --> 避免瓣膜翻進心房 兩心室於收縮後隨即放鬆 --> 進入心舒期

(3) 心舒期 (Diastole) - 0.4 s 兩心室的肌肉同時放鬆 --> 心室容積  --> P  < 大動脈、及肺動脈 --> 使半月瓣關閉 (避免血液倒流回心室) --> 產生第二下心跳聲 “立” 心房的肌肉亦同時放鬆 --> 心房容積  --> P  < 大靜脈、及肺靜脈 --> 血液由靜脈流入心房

心房逐漸充血擴大 --> 心房內的血壓  > 心室 --> 迫使尖瓣開啟 --> 有些血液亦流進正在放鬆的心室

刺激心臟及心縮的機制 (Mechanism of heart excitation & contraction) 心搏率的肌原性控制 心搏率的調節

心搏率的肌原性控制 (Myogenic control of heartbeat rate) 是所有脊椎動物的特徵 即心搏由心臟本身引發及控制,而不是由心臟外的神經系統 發現 : 將剖出的心臟放在有氧的格林氏液 中,並恆定在 37oC --> 沒有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 控制下仍可繼續搏動 --> 心臟具肌原性

竇房結 / S-A 結 (Sino-atrial node) 位置 : 右心房,靠近大靜脈的入口處 組成 : 由少量排列鬆散的心肌纖維細胞組 成 : 心肌纖維細胞內有少量肌原纖維、 及從自主神經系統而來的神經末梢 心搏率可由自主神經系統協調及改變

功用 : 是起搏點 : 發出使心臟收縮 / 心搏的神經訊息 --> 傳送至鄰近的心肌細胞 --> 收縮 --> 經心房內心肌纖維細胞的網絡傳 送 ( v = 1 m/s ) --> 兩心房差不多同步收縮

房室結 / A-V 結 (Atrio-ventricular node) 位置 : 右心房,S-A 結之下 組成 : 與 S-A 結相同 ( 即由少量排列鬆散 的心肌纖維細胞組成 ) 房室膈 (atrio-ventricular septum) : 完全將心房肌纖維完全與心室肌分隔 ( A-V 結這部份除外 ) A-V 束 : 提供唯一通道予神經脈衝從心房 至心室 ( 約 0.15 s 遲延 ) --> 心室收縮緊隨心房收縮進行

凱氏束 (bundle of His) : 由一束特化的心肌纖維組成 : 從 A-V 結伸延出來 : 亦與 A-V 結連接 蒲耶氏組織 (Purkyne tissue) : 由凱氏束細分的更幼分支 : 神經脈衝可迅速沿此組織傳送至心室各 部份 ( v = 5 m/s ) --> 左右心室接受神經脈衝 --> 同步收縮 心室的收縮 : 心臟的下尖 --> 向上擴展 --> 整個心室

心搏率的調節 (Regulation of heartbeat rate) 神經控制 非神經 / 化學性控制 運動的影響

心搏率的調節 (Regulation of heartbeat rate) 起搏點 / S-A 結引發心搏 身體可調節心搏率 --> 在不同的身體狀況下維持一穩定的血流,保持體內平衡 主要由兩大系統控制 : 1) 神經控制 (nervous control) 2) 化學性控制 (chemical control)

與心搏率有關的詞彙 (Terms related to heartbeat rate) 心搏率 (cardiac rate) : 心臟於一單位時間內的心搏速率 心搏量 (stoke volume) : 心臟在單一次心搏時的血液輸出量 心輸出量 (cardiac output) : 心臟於一單位時間內的血液輸出量 : = 心搏量 x 心搏率

心搏率的神經控制 (Nervous control of heartbeat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