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与血栓系统的平衡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正常凝血机制图 凝血系统 凝血抑制 APC-PCI PIC T M TAT F1+2 SFMC D-dimer t-PA・PAI-1 (外源性机制) (内源性机制)接触反应 组织因子(TF) Ca2+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XII XIIa VII VIIa 凝血抑制 XI XIa IX IXa Ⅷ 磷脂 Ca2+ PC VIIIa AT X Xa V T M 凝血酶 PS Va 磷脂 Ca2+ TAT 凝血酶原 凝血酶 APC XIII XIIIa F1+2 Ca2+ Ca2+ 纤维蛋白 聚合物 (可溶性) 蛋白C抑制剂 (PCI) APC-PCI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稳定性 纤维蛋白 fpA SFMC ★線溶系の機序を説明!!! ★凝固系働くことで産生されるトロンビンに対し、線溶系では何が産生されますか ★代表的な凝固制御因子を2つあげてください。 (内源性机制)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 激活物 (u-PA)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纤溶酶 fpBβ1-42 fpBβ15-42 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物(t-PA) (外源性机制) D-dimer 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 PIC 纤溶酶原激活物 抑制剂-1(PAI-1) t-PA・PAI-1 复合体(t-PAIC)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PIC (纤溶系统激活标记) TAT (凝血系统激活标记) TF + VIIa t-PA 纤溶酶原 凝血酶 (组织因子) FDP (D-二聚体) 血块 (含纤维蛋白) AT 血管内皮细胞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PIC:纤溶酶-α2PI 复合物 FDP: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二聚体:纤维蛋白(血块)降解产物的最小单位 x:表示抑制作用
凝血系统激活 Xa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 抗凝血酶(AT) 凝血酶原片段 1+2 (F1+2) (3-15分钟)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 抗凝血酶(AT) 凝血酶原片段 1+2 (F1+2) (90分钟) 纤维蛋白原等 纤维蛋白原(Fbg)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SF) (8小时) 纤维蛋白肽A(FPA) XIIIa 稳定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 D-二聚体(DD) (6小时) TAT:凝血酶与抗凝血酶按1︰1比例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F1+2:当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时释放出的已激活凝血酶原片段。反映凝血酶生成的量 SF:当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时,形成了粘附于纤维蛋白原的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复合物。作为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发生裂解的证据。 x:表示抑制作用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x Xa Va PL, 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抗凝血酶(AT):TAT 肝素辅因子II(HCII) 血栓调节蛋白(TM) 吸附于纤维蛋白 F1+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① FpA 血浆半衰期 TAT:3-15分钟 X:表示抑制作用 TAT是凝血酶与其主要抑制剂——抗凝血酶按1︰1比例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TAT可用于评估体内凝血系统的激活情况。
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分子标记 Plg t-PA NO PGl2 Va VIIIa TFPI AT PC APC T TM 血块 纤溶酶 肝素样物质 PC APC T TM Plg t-PA 纤溶酶 FDP (D-二聚体) 血块 Va VIIIa TM:血栓调节蛋白 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NO:一氧化氮 PGI2:前列环素 T:凝血酶 x:表明失活 PC: 蛋白C APC:活化蛋白C Plg:纤溶酶原 AT:抗凝血酶 TE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M (血栓调节蛋白)--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 FV, FVIII 失活 凝血酶 蛋白C 活化蛋白C 凝血酶 蛋白 S 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FV, FVIII 失活 内皮细胞受损时,TM游离,与凝血酶结合形成TM-凝血酶复合物,起到抗凝血酶作用,激活蛋白C。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
纤溶系统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 (t-PA/PAI-1 复合物)(tPAI・C) 纤溶酶-α2PI 复合物(PIC)6小时 纤溶酶原(PLG) 纤溶酶 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FDP和D-二聚体 PIC:纤溶酶和α2-纤溶酶抑制剂按1︰1 的比例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反映纤溶系统亢进。 FDP和D-二聚体: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tPAI・C:反映向血中释放的t-PA的量的一个标志物。DIC的多种器官功能衰竭中显示高值时,预后不良的情况较多。 x:表示抑制作用
HISCL凝血分子标记物种类 项目名称 测定对象物质 中文 英文 TAT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nbin-Antithronbin Ⅲ Complex PIC 纤溶酶-α2PI 复合物 α2-Plas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 TM 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e tPAI・C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
各项目的临床意义小节 项目名 临床意义 TAT TAT高值就意味着血中产生凝血酶,反映凝血系统亢进。 可以掌握DIC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此外,TAT的变动对判断凝血疗法的效果、推测预后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PIC PIC高值就意味着血中产生纤溶酶,反映纤溶系统亢进。 纤溶亢进型的DIC中储存,但败血症等出现合并症的纤溶抑制型的DIC中出现轻度上升的情况较多。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症、解离性大动脉瘤的血栓封闭型时显示高值。 TM 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TTP等造成血管障碍恶化时上升。DIC中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时也显示高值。反映全身性血管障碍,也可以预测GVDH的发生。 tPAI・C 反映向血中释放的t-PA的量的一个标志物。血管障碍、广范围血管病变等显示代谢性疾病时有上升的情况。有文献显示,DIC的多种器官功能衰竭中显示高值时,预后不良的情况较多。
纤溶酶Plasmin 纤溶酶原激活酶t-PA 纤溶酶原激活 抑制物PAI 纤溶酶激活抑 制物复合物(t-PAIC) 纤溶酶原 PLG PIC 纤维蛋白 FDP, D-dimer
D-dimer is … 纤溶 = 重要的机制 … 一项继发纤溶的指标 止血后,纤维凝块被溶解 限制凝块的形成 在生理条件下,纤溶系统保持低水平的激活 易形成血栓的因素: 糖尿病 过多的吸烟 固定化 外伤 遗传的危险因子 (FV Leiden, Prothrombin 基因突变, etc.) 暂时的危险因素 (狼疮抗凝物等) … 一项继发纤溶的指标 … 一项凝血激活的指标 凝血功能亢进 → 纤溶功能亢进
D-dimer: 主要的临床意义 排除DVT 和 PE 帮助诊断DIC Cutoff值:0.5mg/L FEU 停止抗凝治疗后,评估血栓症复发的风险 Cutoff值:0.5mg/L FEU Spannagl M,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05
DIC是如何引起的? 组织因子 释放入血 ▼ 凝血系统 激活 实体瘤 癌细胞通过组织因子引起凝血系统激活 脓毒病 TF:组织因子 TM:血栓调节蛋白 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类型1 实体瘤 癌细胞通过组织因子引起凝血系统激活 脓毒病 内毒素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使其产生并释放出TNF和IL-1。 组织因子 释放入血 ▼ 凝血系统 激活 TM 表达降低 产生 内毒素 TF 增生 t-PA 减少 PAI-1 增加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产生TF 产生 IL-1和TNF 纤溶受抑状态 产生TF 纤溶激活状态 凝血激活 产生t-PA 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产生 产生TF 大手术/外部损伤 产科疾病 白血病 组织分解引起组织因子流入血液 白血病细胞生成组织因子并排入血液中。
血液凝固-纤溶和DIC诊断检查 DIC 血栓 凝固反应的激活 血管内皮刺激 血小板 凝固因子 TPA增加 凝血酶 FII 1+2 FDP TM AT-III X III PL PLG T-AT III X III b 纤溶亢进 血栓 I 纤维蛋白单体 α2-PI FPA FPB 增加 SFMC 血小板 血小板由来物质增加 β-TG ,Pf-4 ,醛缩酶 PLα2-PI
溶栓治疗监测 常用药为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监测项目用α2-PI,PAI-1, D-Dimer,FDP 再栓(副作用)检测用TAT,或 F 1+2 溶栓剂和抗凝剂(肝素)同用防止再栓 血小板活化(副作用)的监测(参考抗血小板监测)
提示溶栓治疗有效的指标 D D 明显上升 FDP 明显上升(>300mg/L) 2-AP <=30% Fbg 1.2--1.5g/L T T 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
提示会发生出血的指标 Fbg <=1.09g/L PLT <=50x10 /L APTT 正常值的2.5倍以上 9
纤溶疗法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副作用之一是凝血酶的产生 TAT,F1+2,FPA 上升(数小时后) 并用肝素等抗凝药物
纤溶疗法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激活血小板 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导致出血 并用抗血小板药物
止血/血栓作用机理 血小板 凝血酶 内皮细胞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Fbg 纤维蛋白 PAF 血小板 TAT vWF V VIII 纤维蛋白原 Fbg 凝血酶 FDP D-Dimer 纤维蛋白 PS PC AT-III PAI 1、真假血友病的鉴别/ 2、如何证明凝血酶形成 3、为什么有的国家查D-Dmier(欧洲),有的国家查FDP/D-dimmer 纤溶酶原的激活;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系统;瀑布学说 HC-II t-PA PLG 纤溶酶 凝血酶 TM t-PAIC 内皮细胞
抗凝系统 TFPI PC PS I II III IV V VII VIII IX X XI XIII PL AT-III APA 抗凝血酶AT 主要由肝脏合成。杂合性的AT缺乏会导致家族性的血栓症。AT能与丝氨酸蛋白酶促凝因子1:1结合,主要与凝血酶结合,另外还一定程度的与F-IXa、F-XIa、F-XIIIa结合。肝素能够提高AT的能力达2000倍以上,同时也能提高AT灭活F-Xa的能力。
AT III 测定原理 + + + + Thrombin (过剩量) (血浆) Thrombin (过剩量) (酶) (失活) Antithrombin III Heparin (血浆) Antithrombin III Heparin + Antithrombin III Heparin Thrombin (过剩量) (残存部分) + Thrombin (过剩量) Thrombin (酶) (失活) AA AA AA pNA (合成基质) + AA AA AA pNA 比色定量(405nm)
抗凝剂的监测(肝素) 普通肝素(分子量平均15000) 低分子量肝素(分子量4000~5000) 用APTT监测(大量时,用活性化全血凝固时间用AWBCT) 与AT-III结合而抑制II,IX,X,XI,XII的活性 APTT值控制在正常对照或肝素治疗前的1.5~2.5倍的范围 体外循环等大量使用时(1单位以上/ml)用AWBCT监测 低分子量肝素(分子量4000~5000) 用抗因子Xa活性监测 注射后3~4小时的抗因子Xa活性控制在 0.5~1.2单位/ml APTT监测不敏感
旧抗凝药 间接性的抑制剂 华法令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和凝血块 25
新型口服抗凝药 XII Va ®Xa 直接的抑制剂 水蛭素家族 艾比沙班 利伐沙班 凝血酶 阿加曲班 达比加群 纤维蛋白原 和凝血块 PK HMWK VIII:C IXa TF VIIa Va ®Xa 水蛭素家族 26 26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功能 VWF有若干功能: VWF分子能和胶原纤维蛋白(由被损伤的内皮下组织暴露)结合 VWF在高剪切率的作用下,与血小板的受体GPIb结合 VWF参与血小板扩散和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 VWF与FVIII结合,保护其不被降解 胶原 VWF VWF GPIb GPIIb/IIIa GPIa/IIa Platelet GPIIb/IIIa VWF GPIIb/IIIa Platelet
真假血友病的鉴别
血友病的筛查试验 PT APTT Platelet function Specific factor assay Hemophilia A, Hemophilia B, FXI or FXII deficiency Normal Prolonged FVIII and FIX determination (APTT reagent + deficient plasma, chromogenic FVIII assay) Von Willebrand disease Normal or slightly prolonged Prolonged (except VWD type 2N) von Willebrand Reagent, vWF Ag® assay FVII, FX, or FV deficiency Normal (or slightly prolonged) FVII, FX and FV determination (PT reagent + deficient plasma) FXIII deficiency Berichrom® FXIII Afibrinogenemia, dysfibrinogenemia Not clottable Fibrinogen determination
血小板功能 出血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黏附 血凝块形成 止血 对于原发性的血栓来说,需要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 对于凝血反应来说,血小板是关键的因素。
抗血小板剂的监测 血小板活化检查—PF4, β—TG 血小板机能检查 出血时间(Duke法,Ivy法,Template法 血小板粘附实验(Hellen法,collagen法) 血小板凝集实验(吸光度法,散乱光法, 阻抗法) 循环血小板凝集块检出(WU and Hoak法)
思 考 题 如何证明凝血酶形成? 为什么有的国家查D-Dmier(欧洲),有的国家查FDP/D-dimmer ? 真假血友病如何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