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讲 蒙医药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 刘 圆 教授 主讲 西南民族大学 青藏高原研究院 民族医药研究院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 西南民族大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章 家庭电路.
第8单元 安全用电与防雷 8.1 家庭安全用电 8.2 接地和接零 8.3 防雷保护 119 闪电.
西方行政学说史 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电流与电流表使用.
安全用电 ——在家里 触电是什么?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人体所受的电损伤越严重,伤害越大。
岩層中的奧秘與寶藏.
第3节 安全用电 (3) 广州市备课通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安全用电.
美丽的夜景也需要电来点缀.
第一节 电路 ▲1.电荷与电路 ①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②描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识别电路的主要元件和元件符号 ④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
安全用电常识 内 容 提 要 本讲以安全用电为重点,介绍了人体触电的有关知识、安全用电的方法和安全用具、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触电急救的方法、电气防火、防爆、防雷常识等内容。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 主讲教师:张晓磊 电子信息系.
串联和并联.
欢迎莅临指导 执教者:陈国红 班级:初二(4)班.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之 ----雷雨知识篇.
不文明的代价 2003年9月的某一天,中央电视台报导了这样一则消息,山东省济南市有一个不讲文明的成年男子,他在火车的高架桥上向正下方的高压输电线撒尿,没想到就这么一次不文明的举动就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他被电触倒了,并烧成面目全非。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
各位教职员工: 大家好,看到上面的图片了吗。这是一起电器火灾的急救现场。用电的安全十分重要。我们作为电子专业的员工,时时刻刻在与电打交道。安全用电显得尤为突出。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特开设了这门安全用电的课程,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一 电势 B点电势 A点电势, 令 令.
欧姆定律 鹿苑中学 钱志锋.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宁都中学 赖新平.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主讲:赵训义.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012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五章 1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规律 wl com.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第十四章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wl com.
長虹虹頂新建工程 中鹿營造/ 宏林營造廠- 聯合承攬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心灵语丝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3 欧姆定律 演示实验:电路中电流为何改变?. §3 欧姆定律 演示实验:电路中电流为何改变?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接地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 刘浔 CEEE, HUST.
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郭云德.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即 Σi=0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15.2 认识电功率.
第十三章 电功和电功率 二、电功率 1.
第22课时 焦耳定律 家庭电路 安全用电 京考解读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1.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二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四 电动机.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这些用电器工作时的共同点是什么?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热能)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教者:王乐.
  90个小灯泡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监 测 继 电 器 EMR4.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专题四 电压 电阻.
第13章 电路初探 第4节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位似.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
电阻的串联 2014机电班.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安全用电.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913 physweb-nobel prize 卡末林—昂内斯 低温物质的特性 应物72 刘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由公式变形得:U=IR R=U/I

电流/mA 交流电(如家庭电路) 直流电(如电池 ) 0.6~1.5 手轻微颤抖 无感觉 2~3 手指强烈颤抖 5~7 手部痉挛 感觉痒热 8~10 难于摆脱电极,能摆脱手指剧痛 热感觉增强 20~25 手迅速麻痹,不能摆脱电极,剧痛,呼吸困难 热感觉大大增强,手部肌肉不强烈收缩 50~80 呼吸麻痹,心房震颤 强烈的热感觉,手部肌肉收缩、痉挛,呼吸困难 90~100 呼吸麻痹,延续3s心脏麻痹 呼吸麻痹 300~ 呼吸心脏麻痹,肌体组织遭到电流的热破坏

想想议议 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发生触电事故。已知健康的人两手间的电阻最大为5k,此时,刚好不小心两手抓到了36V电源两极上,请你谈谈想法,他会不会触电?

此电流远小于100mA不会对人体生命产生极大危害,但人体已经很难摆脱带电体,这个电压对人体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一、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电, 不靠近高压电. 由欧姆定律:I=U/R 当R一定时:U增大,I随着增大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若人体接触到高压,通过 人体的电流就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 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电, 不靠近高压电.

二、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欧姆定律:I=U/R 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当人体用湿手触摸电器时,人体电阻变小,通过人体电流很大,同时用电器潮湿后,很容易变成导体,产生漏电等现象,造成触电事故。

三、断路和短路 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 电路中常见的故障:断路和短路

断路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检修方法 灯泡不亮 1、灯泡灯丝断了 换新灯泡 2、灯头内的电线断了 换新线并接好 3、灯头、开关等处的接线松动,接触不良。 检查加固

上述三个故障的原因? 电路没有接通——断路 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短路 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应该相连的两点直接连接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 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严重的因为电流太大,使导线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四、注意防雷 1.雷电的成因 闪电和雷鸣,是天空中雷云的一种放电现象,在雷雨季节,地面上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遇冷后凝成水滴,开始降落,与上升的气流发生碰撞和摩擦,生成正电荷;上升气流中的水粒,带的是负电荷。它们互相靠近或接近地面上的突出物体时,就产生了放电现象。产生几百万伏或上亿伏的电压,电流在0.05s 内高达几万安,温度高达2×104 0C,发出闪光和震响,这就是在地面上看见和听到的闪电和雷鸣。

2.雷电的危害 雷电可把建筑物摧毁,使易燃易爆物体燃烧或爆炸,使电器设备的绝缘击穿、烧毁,造成人畜伤亡等等。凡是在地面上突起的建筑或设施,都有遭受雷击的危险。

3.防止雷电触电 a.高大的建筑物、室外天线等必须正规地安装避雷装置,绝不能破坏这些装置.(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使电荷不过多积累,避免强烈的放电) b.雨天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关于避雷针    早在公元220年至265年的三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避雷室的设备,这在当时的建筑物上都可以看到。公元420年至589年的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物上也有“避雷室”。    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的建筑物上也都有不同形式的避雷设备—雷公柱。避雷室、避雷柱,这些设施都是为了避免雷击而设置在各种建筑物上的。这些避雷设置,要比以前认为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公元1752年发明避雷针要早得多。 公元1752年富兰克林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和他的儿子)在费拉尔德亚城雷雨交加的一天进行了捕捉雷电的实验。他和他的儿子将一只带有铁丝尖 端的丝绸做的风筝放上了雷电轰鸣的雨空。不久由于风筝有铁丝,立即从云中导下了电,直传到铁丝末端钥匙上,并放出火花。他将钥匙接触莱顿瓶(一个可充电的设备)把雷电储存起来,使之充电。这个惊人的实验结果,打破了关于“静电”和“动电”的绝对分割开的归说法,为电学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富兰克林这一发现,使他想 到高大的建筑物经常有雷电击毁的情况,若把铁丝绑到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把雷电引入地下,不就可以避免雷击吗?于是他搞了避雷针。当他的避雷针应用在各种高大建筑物上时,免除了雷电击毁的危险。   以后,人们认为避雷针是美国人福兰克林最先发明的,苏联认为避雷针是18世纪时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发明的,然而事实证明避雷设备和避雷针是中国最早发明的,而且要比美国人、俄国人早1000多年。    这个结论是由华南工学院建筑系龙庆忠教授,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并发表了论文,在论文中用大量的史科和实物证明避雷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   这个结论不仅我国科学工作者证明了,而且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 戴马甘兰也证明中国人发明避雷针要比欧美国家早。因为他在我国旅行中也发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物上早就有避雷设置。

思考 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会被电死? 因为小鸟只站在一根高压线上没有把身体和电路接通,虽然两脚之间有距离,但是很小,两脚之间的跨步电压很小,根据欧姆定律: I=U/R可知通过小鸟的电流很小,不会造成对小鸟的伤害。

知识与能力提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避雨 B、不要用湿布擦亮着的电灯 C、移动电器时,应先使它脱离电源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避雨 B、不要用湿布擦亮着的电灯 C、移动电器时,应先使它脱离电源 D、因输电线路漏电、短路引发火灾时,应立即泼水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