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7 章 网络安全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NAT与ICMP交互.
第四章 内容提要: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 本章从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入手,介绍电子商务的几种安全技术,从而说明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有哪些,其根源何在、带来哪些风险、如何应用安全技术等。
学习情境4-2 网上交易安全问题 ——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计算机网络 第 7 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安全协议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引论.
(第十四讲) 认证 张焕国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安全 第五章.
第6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二).
第17章 实现路由器.
CA认证 防火墙 加密机 加密卡 安全电子邮件 网页保护系统 数据审计系统 身份识别系统 天融信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資訊安全-資料加解密 主講:陳建民.
第十讲公钥加密算法 (续) 公钥密码(续) RSA \ ElGamal algorithms.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第10章 网络安全 本章内容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 网络病毒.
Signutil.
Hadoop I/O By ShiChaoji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 明 军 《网络信息安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 明 军
存储系统.
Chapter 8 Network Security
Chapter 8 Network Security
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 本章内容: 数字签名 鉴别协议 数字签名标准 身份认证技术.
矢量距离路由.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主講人:黃鎮榮 東方設計學院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網路安全期末報告─SSL/TLS 指導教授:梁明章 報告學生:A 徐英智.
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 第9章 公钥密码学与RSA
3.4 概率公钥系统 虽然可以通过在明文后面附上随机生成指定长度的字符串挫败上述攻击,但是要付出时空代价。
CPU结构和功能.
用event class 从input的root文件中,由DmpDataBuffer::ReadObject读取数据的问题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数据加密与鉴别.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计算机网络 第 9 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8讲 网络安全 基本概念: 实用安全技术: 什么是安全性? 密码术 报文鉴别 信息安全性 密钥发放和确认 应用层: 安全邮件
第四章 团队音乐会序幕: 团队协作平台的快速创建
DQMClientDim.cxx及双光子练习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实验七 安全FTP服务器实验 2019/4/28.
IT 安全 第 11节 加密控制.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7:Dreamweaver CS5入门
编译OpenSSL 本节内容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录制:yang 官网地址: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第4课时 绝对值.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VoIP组工作汇报 黄权 李光华.
第9章 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Copyright © 2004 HRBEU.605.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第十二讲 密码执行(上).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7 章 网络安全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7 章 网络安全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第 7 章 网络安全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7.2 两类密码体制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7.2.2 公钥密码体制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7 章 网络安全(续) 7.3 数字签名 7.4 鉴别 7.4.1 报文鉴别 7.4.2 实体鉴别 7.5 密钥分配 第 7 章 网络安全(续) 7.3 数字签名 7.4 鉴别 7.4.1 报文鉴别 7.4.2 实体鉴别 7.5 密钥分配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7.5,2 公钥的分配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7 章 网络安全(续)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第 7 章 网络安全(续)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7.6.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破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7.1 链路加密 7.7.2 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墙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 (1) 截获——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 (2) 中断——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 (3) 篡改——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 (4) 伪造——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 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对网络的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截获 中断 篡改 伪造 被动攻击 主 动 攻 击 主 动 攻 击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在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 更改报文流 拒绝报文服务 伪造连接初始化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目标 (1) 防止析出报文内容; (2) 防止通信量分析; (3) 检测更改报文流; (4) 检测拒绝报文服务; (5) 检测伪造初始化连接。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恶意程序(rogue program) (1) 计算机病毒——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传染”是通过修改其他程序来把自身或其变种复制进去完成的。 (2) 计算机蠕虫——通过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点并启动运行的程序。 (3) 特洛伊木马——一种程序,它执行的功能超出所声称的功能。 (4) 逻辑炸弹——一种当运行环境满足某种特定条件时执行其他特殊功能的程序。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保密性 安全协议的设计 访问控制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截获 篡改 加密密钥 K 截取者 解密密钥 K A B E 运算 加密算法 密文 Y 密文 Y D 运算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截获 篡改 加密密钥 K 截取者 解密密钥 K A B E 运算 加密算法 密文 Y 密文 Y D 运算 解密算法 因特网 明文 X 明文 X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一些重要概念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则是在未知密钥的情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密码编码学与密码分析学合起来即为密码学(cryptology)。 如果不论截取者获得了多少密文,但在密文中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唯一地确定出对应的明文,则这一密码体制称为无条件安全的,或称为理论上是不可破的。 如果密码体制中的密码不能被可使用的计算资源破译,则这一密码体制称为在计算上是安全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2 两类密码体制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所谓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即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7.2 两类密码体制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所谓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即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这种加密系统又称为对称密钥系统。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数据加密标准 DES 数据加密标准 DES 属于常规密钥密码体制,是一种分组密码。 在加密前,先对整个明文进行分组。每一个组长为 64 位。 然后对每一个 64 位 二进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产生一组 64 位密文数据。 最后将各组密文串接起来,即得出整个的密文。 使用的密钥为 64 位(实际密钥长度为 56 位,有 8 位用于奇偶校验)。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DES 的保密性 DES 的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而算法是公开的。尽管人们在破译 DES 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至今仍未能找到比穷举搜索密钥更有效的方法。 DES 是世界上第一个公认的实用密码算法标准,它曾对密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较为严重的问题是 DES 的密钥的长度。 现在已经设计出来搜索 DES 密钥的专用芯片。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2.2 公钥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一种“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密码体制。 7.2.2 公钥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一种“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常规密钥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问题,另一是由于对数字签名的需求。 现有最著名的公钥密码体制是RSA 体制,它基于数论中大数分解问题的体制,由美国三位科学家 Rivest, Shamir 和 Adleman 于 1976 年提出并在 1978 年正式发表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 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即公钥) PK 是公开信息,而解密密钥(即私钥或秘钥) SK 是需要保密的。 加密算法 E 和解密算法 D 也都是公开的。 虽然秘钥 SK 是由公钥 PK 决定的,但却不能根据 PK 计算出 SK。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应当注意 任何加密方法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长度,以及攻破密文所需的计算量。在这方面,公钥密码体制并不具有比传统加密体制更加优越之处。 由于目前公钥加密算法的开销较大,在可见的将来还看不出来要放弃传统的加密方法。公钥还需要密钥分配协议,具体的分配过程并不比采用传统加密方法时更简单。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公钥算法的特点 发送者 A 用 B 的公钥 PKB 对明文 X 加密(E 运算)后,在接收者 B 用自己的私钥 SKB 解密(D 运算),即可恢复出明文: (7-4) 解密密钥是接收者专用的秘钥,对其他人都保 密。 加密密钥是公开的,但不能用它来解密,即 (7-5)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公钥算法的特点(续) 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以对调,即 在计算机上可容易地产生成对的 PK 和 SK。 (7-6) 从已知的 PK 实际上不可能推导出 SK,即从 PK 到 SK 是“计算上不可能的”。 加密和解密算法都是公开的。 (7-6)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公钥密码体制 B 的公钥 PKB B 的私钥 SKB 加密 解密 A B E 运算 密文Y 密文Y 因特网 明文 X 明文 X D 运算 加密算法 密文Y 密文Y D 运算 解密算法 因特网 明文 X 明文 X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3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三点: (1) 报文鉴别——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 7.3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三点: (1) 报文鉴别——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 (2) 报文的完整性——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 (3) 不可否认——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签名。 现在已有多种实现各种数字签名的方法。但采用公钥算法更容易实现。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数字签名的实现 A 的私钥 SKA A 的公钥 PKA 签名 核实签名 A B 密文 密文 因特网 明文 X 明文 X D E 运算 运算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数字签名的实现 因为除 A 外没有别人能具有 A 的私钥,所以除 A 外没有别人能产生这个密文。因此 B 相信报文 X 是 A 签名发送的。 若 A 要抵赖曾发送报文给 B,B 可将明文和对应的密文出示给第三者。第三者很容易用 A 的公钥去证实 A 确实发送 X 给 B。 反之,若 B 将 X 伪造成 X‘,则 B 不能在第三者前出示对应的密文。这样就证明了 B 伪造了报文。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具有保密性的数字签名 因特网 加密与解密 签名与核实签名 A 的公钥 PKA A 的私钥 SKA B 的公钥 PKB B 的私钥 SKB A 密文 D 运算 E 运算 D 运算 E 运算 明文 X 明文 X 加密与解密 签名与核实签名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4 鉴别 在信息的安全领域中,对付被动攻击的重要措施是加密,而对付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则要用鉴别(authentication) 。 7.4 鉴别 在信息的安全领域中,对付被动攻击的重要措施是加密,而对付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则要用鉴别(authentication) 。 报文鉴别使得通信的接收方能够验证所收到的报文(发送者和报文内容、发送时间、序列等)的真伪。 使用加密就可达到报文鉴别的目的。但在网络的应用中,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应当使接收者能用很简单的方法鉴别报文的真伪。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鉴别与授权不同 鉴别与授权(authorization)是不同的概念。 授权涉及到的问题是:所进行的过程是否被允许(如是否可以对某文件进行读或写)。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4.1 报文鉴别 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但却需要数字签名,以便让报文的接收者能够鉴别报文的真伪。 7.4.1 报文鉴别 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但却需要数字签名,以便让报文的接收者能够鉴别报文的真伪。 然而对很长的报文进行数字签名会使计算机增加很大的负担(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运算。 当我们传送不需要加密的报文时,应当使接收者能用很简单的方法鉴别报文的真伪。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报文摘要 MD (Message Digest) A 将报文 X 经过报文摘要算法运算后得出很短的报文摘要 H。然后然后用自己的私钥对 H 进行 D 运算,即进行数字签名。得出已签名的报文摘要 D(H)后,并将其追加在报文 X 后面发送给 B。 B 收到报文后首先把已签名的 D(H) 和报文 X 分离。然后再做两件事。 用A的公钥对 D(H) 进行E运算,得出报文摘要 H 。 对报文 X 进行报文摘要运算,看是否能够得出同样的报文摘要 H。如一样,就能以极高的概率断定收到的报文是 A 产生的。否则就不是。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报文摘要的优点 仅对短得多的定长报文摘要 H 进行数字签名要比对整个长报文进行数字签名要简单得多,所耗费的计算资源也小得多。 但对鉴别报文 X 来说,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报文 X 和已签名的报文摘要 D(H) 合在一起是不可伪造的,是可检验的和不可否认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报文摘要算法 报文摘要算法就是一种散列函数。这种散列函数也叫做密码编码的检验和。报文摘要算法是防止报文被人恶意篡改。 报文摘要算法是精心选择的一种单向函数。 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一个长报文 X 的报文摘要 H,但要想从报文摘要 H 反过来找到原始的报文 X,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若想找到任意两个报文,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报文摘要,那么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报文摘要的实现  因特网 A B 发送 报文 X D(H) 报文 X D(H) 报文 X A 的私钥 报文摘要 运算 A 的公钥 报文摘要 E 运算 签名 核实签名 比较 H D 运算 D(H) H H 报文摘要 签名的报文摘要 报文摘要 报文摘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4.2 实体鉴别 实体鉴别和报文鉴别不同。 报文鉴别是对每一个收到的报文都要鉴别报文的发送者,而实体鉴别是在系统接入的全部持续时间内对和自己通信的对方实体只需验证一次。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最简单的实体鉴别过程 A 发送给 B 的报文的被加密,使用的是对称密钥 KAB。 B 收到此报文后,用共享对称密钥 KAB 进行解密,因而鉴别了实体 A 的身份。 A B KAB A, 口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明显的漏洞 入侵者 C 可以从网络上截获 A 发给 B 的报文。C 并不需要破译这个报文(因为这可能很花很多时间)而可以直接把这个由 A 加密的报文发送给 B,使 B 误认为 C 就是 A。然后 B 就向伪装是 A 的 C 发送应发给 A 的报文。 这就叫做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C 甚至还可以截获 A 的 IP 地址,然后把 A 的 IP 地址冒充为自己的 IP 地址(这叫做 IP 欺骗),使 B 更加容易受骗。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使用不重数 为了对付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nonce)。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使用不重数进行鉴别 A B A, RA RA RB KAB , RB KAB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中间人攻击 A 中间人 C B 我是 A 我是 A RB RB SKC SKA RB RB 请把公钥发来 请把公钥发来 PKC PKA DATA PKC DATA PKA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中间人攻击说明 A 向 B 发送“我是 A”的报文,并给出了自己的身份。此报文被“中间人” C 截获,C 把此报文原封不动地转发给 B。B 选择一个不重数 RB 发送给 A,但同样被 C 截获后也照样转发给 A。 中间人 C 用自己的私钥 SKC 对 RB 加密后发回给 B,使 B 误以为是 A 发来的。A 收到 RB 后也用自己的私钥 SKA 对 RB 加密后发回给 B,中途被 C 截获并丢弃。B 向 A 索取其公钥,此报文被 C截获后转发给 A。 C 把自己的公钥 PKC 冒充是 A 的发送给 B,而 C 也截获到 A 发送给 B 的公钥 PKA。 B 用收到的公钥 PKC(以为是 A 的)对数据加密发送给 A。C 截获后用自己的私钥 SKC 解密,复制一份留下,再用 A 的公钥 PKA 对数据加密后发送给 A。A 收到数据后,用自己的私钥 SKA 解密,以为和B进行了保密通信。其实,B发送给A的加密数据已被中间人 C 截获并解密了一份。但 A 和 B 却都不知道。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5 密钥分配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注入、验证和使用。本节只讨论密钥的分配。 7.5 密钥分配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注入、验证和使用。本节只讨论密钥的分配。 密钥分配是密钥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密钥必须通过最安全的通路进行分配。 目前常用的密钥分配方式是设立密钥分配中心 KDC (Key Distribution),通过 KDC 来分配密钥。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目前常用的密钥分配方式是设立密钥分配中心 KDC (Key Distribution Center)。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目前常用的密钥分配方式是设立密钥分配中心 KDC (Key Distribution Center)。 KDC 是大家都信任的机构,其任务就是给需要进行秘密通信的用户临时分配一个会话密钥(仅使用一次)。 用户 A 和 B 都是 KDC 的登记用户,并已经在 KDC 的服务器上安装了各自和 KDC 进行通信的主密钥(master key)KA 和 KB。 “主密钥”可简称为“密钥”。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对称密钥的分配 … …    密钥 分配中心 KDC 用户专用主密钥 用户 主密钥 A KA B KB A B A, B A, B, KAB KAB KB  KA , A, B, KAB KB 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      Kerberos TGS AS B A A KTG KA A, KS KS , A, KS T KS , B, A, KAB KB ,  B, KAB KS T KAB ,  A, KAB KB T + 1 KAB 

7.5.2 公钥的分配 需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机构——即认证中心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来将公钥与其对应的实体(人或机器)进行绑定(binding)。 认证中心一般由政府出资建立。每个实体都有CA 发来的证书(certificate),里面有公钥及其拥有者的标识信息。此证书被 CA 进行了数字签名。任何用户都可从可信的地方获得认证中心 CA 的公钥,此公钥用来验证某个公钥是否为某个实体所拥有。有的大公司也提供认证中心服务。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1. IPsec 与安全关联 SA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1. IPsec 与安全关联 SA 网络层保密是指所有在 IP 数据报中的数据都是加密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IPsec 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鉴别首部 AH (Authentication Header): AH鉴别源点和检查数据完整性,但不能保密。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 ESP (Encapsulation Security Payload):ESP 比 AH 复杂得多,它鉴别源点、检查数据完整性和提供保密。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安全关联 SA (Security Association) 在使用 AH 或 ESP 之前,先要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建立一条网络层的逻辑连接。此逻辑连接叫做安全关联 SA。 IPsec 就把传统的因特网无连接的网络层转换为具有逻辑连接的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安全关联的特点 安全关联是一个单向连接。它由一个三元组唯一地确定,包括: (1) 安全协议(使用 AH 或 ESP)的标识符 (2) 此单向连接的源 IP 地址 (3) 一个 32 位的连接标识符,称为安全参数索引 SPI (Security Parameter Index) 对于一个给定的安全关联 SA,每一个 IPsec 数据报都有一个存放 SPI 的字段。通过此 SA 的所有数据报都使用同样的 SPI 值。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 鉴别首部协议 AH 在使用鉴别首部协议 AH 时,把 AH 首部插在原数据报数据部分的前面,同时把 IP 首部中的协议字段置为 51。 TCP/UDP 报文段 协议 = 51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AH 首部 (1) 下一个首部(8 位)。标志紧接着本首部的下一个首部的类型(如 TCP 或 UDP)。 (2) 有效载荷长度(8 位),即鉴别数据字段的长度,以 32 位字为单位。 (3) 安全参数索引 SPI (32 位)。标志安全关联。 (4) 序号(32 位)。鉴别数据字段的长度,以32 位字为单位。 (5) 保留(16 位)。为今后用。 (6) 鉴别数据(可变)。为 32 位字的整数倍,它包含了经数字签名的报文摘要。因此可用来鉴别源主机和检查 IP 数据报的完整性。

3.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 ESP 使用 ESP 时,IP 数据报首部的协议字段置为 50。当 IP 首部检查到协议字段是 50 时,就知道在 IP 首部后面紧接着的是 ESP 首部,同时在原 IP 数据报后面增加了两个字段,即 ESP 尾部和 ESP 数据。 在 ESP 首部中有标识一个安全关联的安全参数索引 SPI (32 位),和序号(32 位)。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3.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 ESP(续) 在 ESP 尾部中有下一个首部(8 位,作用和 AH 首部的一样)。ESP 尾部和原来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一起进行加密,因此攻击者无法得知所使用的运输层协议。 ESP 鉴别和 AH 中的鉴别数据是一样的。因此,用 ESP 封装的数据报既有鉴别源站和检查数据报完整性的功能,又能提供保密。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在 IP 数据报中的 ESP 的各字段 鉴别的部分 加密的部分 IP 首部 ESP 首部 TCP/UDP 报文段 ESP 尾部 ESP 鉴别 协议 = 50 原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使用 ESP 的 IP 数据报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1. 安全套接层 SSL SSL 是安全套接层 (Secure Socket Layer),可对万维网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鉴别。 SSL 在双方的联络阶段协商将使用的加密算法和密钥,以及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鉴别。 在联络阶段完成之后,所有传送的数据都使用在联络阶段商定的会话密钥。 SSL 不仅被所有常用的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所支持,而且也是运输层安全协议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基础。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SSL 的位置 应用层 HTTP IMAP SSL SSL 功能 标准套接字 运输层 TCP 在发送方,SSL 接收应用层的数据(如 HTTP 或 IMAP 报文),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把加了密的数据送往 TCP 套接字。 在接收方,SSL 从 TCP 套接字读取数据,解密后把数据交给应用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SSL 提供以下三个功能 (1) SSL 服务器鉴别 允许用户证实服务器的身份。具有 SS L 功能的浏览器维持一个表,上面有一些可信赖的认证中心 CA (Certificate Authority)和它们的公钥。 (2) 加密的 SSL 会话 客户和服务器交互的所有数据都在发送方加密,在接收方解密。 (3) SSL 客户鉴别 允许服务器证实客户的身份。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 安全电子交易 SET (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3) SET 要求这三方都有证书。在 SET 交易中,商家看不见顾客传送给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号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6.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1. PGP (Pretty Good Privacy) PGP 并没有使用什么新的概念,它只是将现有的一些算法如 MD5,RSA,以及 IDEA 等综合在一起而已。 虽然 PGP 已被广泛使用,但 PGP 并不是因特网的正式标准。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 PEM (Privacy Enhanced Mail) PEM 是因特网的邮件加密建议标准,由四个 RFC 文档来描述: (1) RFC 1421:报文加密与鉴别过程 (2) RFC 1422:基于证书的密钥管理 (3) RFC 1423:PEM 的算法、工作方式和 标识符 (4) RFC 1424:密钥证书和相关的服务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PEM 的主要特点 PEM 的功能和 PGP 的差不多,都是对基于 RFC 822 的电子邮件进行加密和鉴别。 PEM 有比 PGP 更加完善的密钥管理机制。由认证中心发布证书,上面有用户姓名、公钥以及密钥的使用期限。每个证书有一个唯一的序号。证书还包括用认证中心秘钥签了名的 MD5 散列函数。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7.1 链路加密 在采用链路加密的网络中,每条通信链路上的加密是独立实现的。通常对每条链路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 用户 A 结点 1 结点 2 用户 B 明文 X 明文 X 明文 X 明文 X E1(X) 链路 1 E2(X) 链路 2 E3(X) En(X) 链路 n E1 D1 E2 D2 E3 Dn 密文 密文 密文 密文 相邻结点之间具有相同的密钥,因而密钥管理易于实现。链路加密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因为加密的功能是由通信子网提供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链路加密 由于报文是以明文形式在各结点内加密的,所以结点本身必须是安全的。 所有的中间结点(包括可能经过的路由器)未必都是安全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链路加密的最大缺点是在中间结点暴露了信息的内容。 在网络互连的情况下,仅采用链路加密是不能实现通信安全的。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7.2 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是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中对传送的 PDU 进行加密和解密,报文的安全性不会因中间结点的不可靠而受到影响。 7.7.2 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是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中对传送的 PDU 进行加密和解密,报文的安全性不会因中间结点的不可靠而受到影响。 结点 0 结点 1 结点 2 结点 n 明文 X 明文 X EK(X) 链路 1 EK(X) 链路 2 EK(X) 链路 n EK DK 端到端链路传送的都是密文 在端到端加密的情况下,PDU 的控制信息部分(如源结点地址、目的结点地址、路由信息等)不能被加密,否则中间结点就不能正确选择路由。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7.8 防火墙(firewall) 防火墙是由软件、硬件构成的系统,是一种特殊编程的路由器,用来在两个网络之间实施接入控制策略。接入控制策略是由使用防火墙的单位自行制订的,为的是可以最适合本单位的需要。 防火墙内的网络称为“可信赖的网络”(trusted network),而将外部的因特网称为“不可信赖的网络”(untrusted network)。 防火墙可用来解决内联网和外联网的安全问题。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防火墙在互连网络中的位置 G 因特网 内联网 防火墙 不可信赖的网络 分组过滤 路由器 R 分组过滤 路由器 R 可信赖的网络 应用网关 外局域网 内局域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的功能有两个:阻止和允许。 “阻止”就是阻止某种类型的通信量通过防火墙(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或反过来)。 “允许”的功能与“阻止”恰好相反。 防火墙必须能够识别通信量的各种类型。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阻止”。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防火墙技术一般分为两类 (1) 网络级防火墙——用来防止整个网络出现外来非法的入侵。属于这类的有分组过滤和授权服务器。前者检查所有流入本网络的信息,然后拒绝不符合事先制订好的一套准则的数据,而后者则是检查用户的登录是否合法。 (2) 应用级防火墙——从应用程序来进行接入控制。通常使用应用网关或代理服务器来区分各种应用。例如,可以只允许通过访问万维网的应用,而阻止 FTP 应用的通过。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