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5.1淹溺 5.2中暑 5.3烧烫伤 5.4强酸、强碱损伤 5.5电击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C P R 现场心肺复苏术 CPR. 心肺复苏 概念 : 概念 :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即循环 和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后的急救。心肺复苏 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方法迅速抢 救心跳、呼吸骤停伤员的方法。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即循环 和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后的急救。心肺复苏.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异 常 产 褥异 常 产 褥异 常 产 褥异 常 产 褥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沈阳二四五医院 妇产科.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中 暑 广州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张智琳 2013 年 5 月. 概 念 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 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特征: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高热) 汗腺功能衰竭(无汗) 水电解质丢失过多.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环境物理因素损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祁必富. 溺 水 不慎落水 舰船潜艇失事 游泳时疾病发作 潜水时溺水 原因.
救护之翼组织 1 校园安全救护. 救护之翼组织 2 军训及校园中常见急救 晒伤 中暑 低血糖 扭伤 肌肉抽搐 出血 骨折 烧烫伤 溺水 火灾.
中暑的识别和预防 六合区乌石希望小学 聂飞.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 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 受损。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 气。
中暑防治知识 中暑防治知识 上海海事大学校医院健康教育教研室. 中暑概念 中暑防治知识 中暑是由于高温、烈日暴 晒或高温下作业,身体通 过体温调节而不能维持体 热平衡,导致体内蓄积大 量余热所发生的一种病症。
小学生预防中暑 安全教育课 含谷小学 一、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 ( 中暑的原因 ) 1 、在烈日下长时间活 动 2 、在高温环境中劳动.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淹溺、电击伤、 环境因素所致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急诊科 张 波.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中暑救护.
10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0.1 淹溺(溺水) 10.2 中暑 10.3 体温过低(冻僵) 10.4 冻伤 10.5 烧烫伤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急危重症护理学》.
安全用电 ——在家里 触电是什么?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人体所受的电损伤越严重,伤害越大。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教研室 烧伤整形科 谢波医生 Doctor Xie
镇咳药.
烧伤病人的护理.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炎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吴忠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何玲玲.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节 烧伤.
第二十四章 烧伤病人的麻醉 钟 海 燕.
关爱生命 掌握急救知识.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烧伤伤员的护理 burn nursing 护理学院 沈燕.
外 科 护 理 学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 暑 5 病区 丁小雁.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高渝峰 2013年5月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 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哪几部分: 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作三部分。
急救常識培訓教材 目 錄 中暑急救 烧伤急救 火灾现场 溺 水 骨折与固定(共四页) 触电与雷击 狗咬伤 急性中毒 酒精中毒 农药中毒
甲状腺激素.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电 烧 伤 和 化 学 烧 伤.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九、治疗.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5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5.1淹溺 5.2中暑 5.3烧烫伤 5.4强酸、强碱损伤 5.5电击伤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各种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导致的意外伤病的诊断,掌握其处理措施。

5.1淹溺 5.1.1临床表现 溺水患者出水后的表现为:面、唇、四肢青紫,全身冰冷;眼睛充血、发红并稍突出,面部浮肿,口鼻充满泡沫、泥沙或杂草;意识丧失,脉搏、心跳微弱或完全停止,呼吸不整或停止,上腹部胀满。 5.1.2急救方法和步骤 (1)迅速清理呼吸道 患者被营救出水后,首先要使呼吸道畅通,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异物,如有假牙也应同时除去,并将舌头拉出,以免后坠阻塞呼吸道。

5.1淹溺 (2)迅速倒水 方法是将患者俯卧,腹部垫高,头部下垂,面部朝下,并以手压其背部。借助体位将患者体内的水从口腔排出,或双手从腰部托起溺水者以使水流出,如图5-1所示。倒水动作以倒出呼吸道及胃内积水为宜。 (3)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经上述处理后,快速检查有无呼吸、心跳,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 (4)药物的应用 在有条件的船舶上,可以对昏迷者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必要时还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以促使心跳的恢复。

5.1淹溺 5.1.3注意事项 (1)溺水者是否需要倒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呼吸道阻塞者,可不必倒水;呼吸道有水阻塞者,也要尽量缩短倒水的时间,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实施心肺复苏术要连续进行,不能中途间歇;同时,人工呼吸是抢救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以口对口吹气法最为可靠。部分溺水患者常在一定时间内(1~3小时)呈假死状态,同时溺水后体温迅速降低,虽然脉搏长时间消失,如能迅速开始心肺复苏,心脏恢复跳动的可能性较大,故对溺水患者不可轻易放弃抢救,一定坚持至呼吸、心跳恢复或出现尸斑为止。 (3)复苏成功后,要注意保暖。苏醒后的病人可饮热茶、姜汤或热汤等协助驱寒;同时,患者清醒后应静卧休息,严密观察。护理病人时可做些按摩动作,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 (4)有条件时,可用抗菌素预防吸入性肺炎,如青霉素、先锋、左氧氟沙星等,连用3天。

5.2中暑 5.2.1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口渴、四肢无力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现象,体温正常或稍高,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可以很快恢复。 (2)轻度中暑 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体温继续升高或伴有早期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湿冷等。 (3)重度中暑 除有上述症状外,并有昏厥、痉挛、高热、体温达40℃以上甚至昏迷等症状。重度中暑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人体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腓肠肌,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5.2中暑 ②热衰竭 最为常见,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系心血管功能对高温不能适应的一种表现。该病起病急,表现为疲乏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突然昏倒,病人可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湿冷等明显脱水征。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与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 ③热(日)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大于40℃)和神志障碍。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过热型患者突出表现为皮肤干燥、灼热潮红、无汗,体温高达40℃以上,伴有意识模糊、抽搐、昏迷。早期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晚期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脉搏洪大,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日射病是因头部长时间受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所致,突出表现为剧烈呕吐,皮肤干燥,体温不升或微升,重者意识不清、抽搐等。

5.2中暑 5.2.2急救方法 (1)中暑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表现,患者应立即撤离高温作业的环境,到阴凉、通风、安静地方休息,如走廊、树阴下等,如图5-2所示。 病人取半仰卧位,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同时用电扇或扇子扇风,以帮助散热,有条件时可在空调房内降温,同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即可逐渐恢复。对于大出汗和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倾向的轻度中暑者,可饮大量的糖盐水,有条件做静脉输液者最好采用葡萄糖生理盐水,也可给病人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2)重度中暑者必须争分夺秒地紧急抢救,迅速降低过高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防止休克和脑水肿等。

5.2中暑 (3)用冷水或冰水冷敷头部、颈部及四肢大血管处(如腋窝、腹股沟)等进行物理降温,亦可用40%酒精擦身,同时按摩病人的四肢,以防周围血液循环的停滞。 (4)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效果较好。常用的降温药物是氯丙嗪,该药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及降低氧耗量的作用。用法:将氯丙嗪25~50毫克稀释于5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滴注1~2小时。病情紧急时,可将氯丙嗪25毫克及异丙嗪25毫克稀释于100~2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在10~20分钟内滴注完毕。如2小时后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可再重复一次。滴注时,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受条件限制时,亦可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经上述处理仍无好转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5.3烧伤 5.3.1烧伤面积的估计 (1)手掌法 不论年龄大小,伤员五指并拢时的手掌面积,占其全身体表面积的1%。手掌法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的烧伤面积计算。 (2)中国九分法 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会阴部加1份,即得100%(图5-3)。如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9%=18%;躯干前后为3×9%=27%;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会阴部)=46%。其口诀是:一九二九三乘九,会阴加一五乘九。

5.3烧伤 5.3.2烧伤深度估计 烧伤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估计,分一度、二度(分浅二度和深二度)和三度烧伤,如图5-4所示,鉴别要点见表5-1所示。其口诀是:一度红斑,二度水泡,三度焦痂。

5.3烧伤 表5-1烧伤深度的鉴别要点 分度 深度 临床表现 创面愈合过程 一度 (红斑) 达表皮角质层,生发层健在 轻度红、肿、痛、热,感觉过敏,表面干燥,无水泡 2~3天后脱屑痊愈,无疤痕 二 度 (水 泡) 浅 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剧痛,感觉过敏,有水泡;泡皮剥脱后,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水肿明显 1~2周愈合,无疤痕,有色素沉着 深 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 痛觉迟钝,可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色,间有红色斑点,潮湿 3~4周愈合,有轻度疤痕 三度 (焦痂) 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或骨骼 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坚硬如皮革,蜡白,焦黄或炭化,干后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 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小面积可愈合,大面积需植皮才能愈合,遗留疤痕 表5-1烧伤深度的鉴别要点

5.3烧伤 5.3.3急救方法 急救的原则是立即消除烧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病人镇静、止痛等。 (1)消除烧伤的原因 由火焰烧伤时,立即脱去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慢慢打滚扑灭火焰,不可滚得太快,切勿奔跑、呼叫,也不要用手拍打火焰,以免助长火焰燃烧及烟雾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和双手烧伤。凝固汽油烧伤时,应以湿布覆盖;热液烫伤时,应迅速将衣服脱下。烧伤面积小时,可用冷水浸沐或冲淋,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或不痛为止,此法对于二度烧伤及四肢烫伤效果最好,可减轻疼痛和损害。强酸、强碱及其他化学品致伤时,应迅速脱去被浸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越快越好。 (2)保护创面 用急救包、三角巾或干净敷料包扎创面,也可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如有水泡,应避免碰破,以免造成感染,不利于创面愈合。

5.3烧伤 (3)镇静与止痛 烧伤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烦躁不安。无休克的轻伤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镇静、止痛药物,如口服去痛片、安定,肌肉注射吗啡等。烧伤后的剧痛,可引起原发性休克,疼痛剧烈时,可给予镇静止痛剂,如杜冷丁50~100毫克肌肉注射,但有颅脑伤或呼吸功能障碍者禁用。 (4)注意合并症 去除烧伤原因后,应立即对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如休克、出血、窒息、呼吸停止等迅速进行治疗,有骨折者要进行固定和包扎。 中、大面积烧伤,要预防早期休克,若4~8小时内不能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渗出可引起继发性休克,所以烧烫伤后应立即口服含盐饮料,不宜单纯喝开水,以免加重渗出或引起其他病变。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与陆地医院取得联系,转送途中最好由医生护送,并要继续进行口服或静脉输液(含盐液)抗休克、止痛和抗感染等处理。

5.3烧伤 (5)创面的后续处理 对于小面积的一度和浅二度烧烫伤创面,无需包扎,可用各种烫伤膏,如用紫草油、京万红、万花油等涂抹。二度烧烫伤时,不要把水泡挤破,当水泡过大时,可用缝衣针消毒后刺破水泡,慢慢放出泡液,切忌剪除表皮。 对严重烧烫伤者,应脱去或剪除衣服,如衣服已与创面粘连时,不应强行撕拉,只需将未粘连部分剪去,否则创面皮肤会被撕脱。创面应严格消毒、清创,先以清水或等渗液盐水冲洗,然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等渗盐水轻拭。清创后,可采用包扎法使创面得到充分引流,隔绝外来病原菌。方法是,先置凡士林纱布或中药油液纱布一层,外加纱布和棉垫,敷料要超过边缘5厘米以上,紧贴创面,不留死腔。包扎四肢时,应从远端开始,指(趾)端露出,以便观察末梢循环。头、面部烧伤,可采用暴露法,目的是使创面迅速干燥,表面结成一层干痂,从而减少病原菌的繁殖。磷烧伤时,严禁用油质敷料,因油质能溶解磷,促使吸收。

5.4强酸、强碱损伤 强酸主要指硫酸、硝酸和盐酸,强碱主要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强酸、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其中毒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5.4.1接触性中毒 (1)主要症状 接触性中毒是酸或碱直接污染皮肤所致,主要症状是眼球充血、怕光、流泪,皮肤红肿、烧灼等。 (2)急救措施 ①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被酸或碱污染的眼睛与皮肤,同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如图5-5所示。 ②根据不同毒物引起的灼伤,用清水冲洗后再用适当的缓冲剂(中和剂)洗涤或湿敷。强酸中毒可用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强碱中毒可用2%醋酸中和。

5.4强酸、强碱损伤 5.4.2吸入性中毒 (1)主要症状 吸入性中毒是吸入酸或碱蒸汽所致,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声音嘶哑,咳嗽,严重者有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2)急救措施 ①迅速撤离中毒场所,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上衣,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用湿水或中和剂含漱或雾化吸入; ③呼吸困难者可能出现肺水肿,应给予吸氧及相应处理; ④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心跳停止者进行胸外按压。

5.4强酸、强碱损伤 5.4.3食入性中毒 (1)主要症状 食入性中毒多为误服或自杀时自服酸或碱液中毒,可产生严重的消化道烧灼伤,病人感到剧烈的烧灼痛、胃肠绞痛、恶心呕吐,可吐出血性液体,常有腹泻,排出血性黏液便,严重者可有消化道穿孔,形成腹膜炎、休克甚至死亡。 (2)急救措施 ①禁止催吐和洗胃,患者可饮清水以稀释酸或碱溶液。强碱中毒者,可口服食醋和稀果汁;强酸中毒者,不宜用碳酸氢钠中和,以免胃肠胀气引起胃穿孔,可口服鸡蛋清或牛奶200毫升,半小时后再服植物油100~200毫升起润滑作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送医院抢救。如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者,可用地塞米松减轻喉头水肿,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治疗。 ③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休克及抗感染,积极防治肺水肿。

5.5电击伤 5.5.1临床表现 触电后轻者仅出现瞬间感觉异常,重者可致死亡。 (1)全身表现 触电后,轻者会出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重者则会出现抽搐与休克症状,可能伴有心律不齐,或立即进入“假死”状态(即心跳和呼吸停止)。高压电击特别是雷击时,常发生意识丧失、心脏、呼吸骤停,如不及时复苏则会死亡。 (2)局部表现 电流的进出口部位皮肤发生烧伤,虽然烧伤面积小,仅限于触电部位,但组织破坏很深,可达肌肉、骨骼。烧伤部位的组织炭化或坏死成洞,边界清楚,且愈合慢和容易出血。 (3)并发症和后遗症 电击后24~48小时,常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肺水肿、胃肠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烧伤处继发细菌感染等症状,约半数电击者有单侧或双侧鼓膜破裂。电击后数天到数月,可出现神经系统病变,视力障碍。孕妇遭电击后常发生死胎和流产。

5.5电击伤 5.5.2急救 (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如干燥的竹竿、木棒等拨开电线。 (2)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伤者生命,且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心肺复苏术是抢救电击伤者的最主要措施,应持久进行,不要轻易放弃。 (3)电灼伤创面,要消毒、包扎,减少污染。创面周围皮肤先用碘酒、酒精处理,再用油纱布包扎,并加盖消毒敷料。皮肤组织坏死者应进行清创术,及时切除焦痂,必要时用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1)溺水和电击伤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2)中暑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3)烧伤深度的分类是怎么样的,各有什么临床表现?如何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