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 在地耕耘 舒詩偉/阿偉 「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 2015.04.11. 花蓮
演講大綱 全球糧農演變史:一個簡單的圖像 兩個案例: 香港:「馬寶寶社區農場」:「城鄉共生」 廣西:「愛農會」餐廳:「土的,是美好的」 我們能共同做些什麼?
農業,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的錯誤, 而我們目前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能力。 全球糧農演變史:一個簡單的圖像 農業,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的錯誤, 而我們目前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能力。
全球糧農演變史(1):開展農業文明 15萬年:漁獵、採集 12000年前:冰河期過,氣候變暖 8500年前:部分地區人類定居/農畜農業文明 近東:大麥/小麥。亞洲:粟米、稻米。美洲:玉米、馬鈴薯。 貿易:以奢侈品為主(絲、瓷器、香料、茶等) 歐亞陸路為主:絲路 東南亞—中東:海路(印度洋):阿拉伯人、福建人壟斷。 歐洲人,尋找取得香料的新途徑:航海
全球糧農演變史(2):新世界 1492年:哥倫布抵達美洲--「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 不是「發現」、而是「開創」了新世界。 美洲(北美、拉美) 1.人種交換 2.資源掠奪 3.糧農開發 甘蔗、馬鈴薯、玉米、咖啡等流傳,天花、梅毒等也流傳全球。 大莊園/種植園:甘蔗、咖啡、香蕉、橡膠等 帝國與殖民地 亞洲 印度、印尼、菲律賓等殖民地 1840年:中國:鴉片戰爭 歐、美(南、北)、非、亞洲之間的海洋貿易/掠奪:生活品(棉花、菸草)與糧食(小麥、牛肉….) 便宜的糧食進口,帶動起歐洲、北美的工業革命/工業化。
全球糧農演變史(3): 全球「糧食制度」(Food Regimes) 1989年,Harriet Friedmann,Philip McMichael所提出的「國際糧食生產的分工格局」 1870-1917/45年 英國/西歐主導 殖民者國度(美紐澳)/殖民地(印度、拉美) 進口便宜糧食 出口工業品 農畜產品與原料
全球糧農演變史(3): 全球「糧食制度」(Food Regimes) 1989年,Harriet Friedmann,Philip McMichael所提出的「國際糧食生產的分工格局」 1950/73-1990年:冷戰時期反共、圍堵 美國主導 西歐、日本緊跟著 新興去殖民國度 保護農業 綠色革命 糧食援助/傾銷 大型跨國農企業出現 出口工業品 現代化 進口替代
【綠色革命】小辭典 1960年代末:依靠石化,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選種,農藥、化肥、機械化等(美、歐的大型農企業/跨國集團控制)
全球糧農演變史(3): 全球「糧食制度」(Food Regimes) 1989年,Harriet Friedmann,Philip McMichael所提出的「國際糧食生產的分工格局」 1980年代大洗牌:歐美跨國集團主導,打入糧食生產、加工、運輸、行銷等 美、英:新自由主義路線(Neo-liberalism):市場至上,政府撤手。 推手:「世界銀行」(WB)(美國控制)、「國際貨幣基金」(IMF)(歐美主導)
國際新分工 美歐 第三世界 糧食、工業、電子產品等 熱帶水果、花卉等
【跨國集團的統治】小辭典 在整個糧食鏈中每個環節,都日益被少數跨國集團掌控/或做垂直整合: 小農破產、自殺, 小店家倒閉, 糧食單一性, 在整個糧食鏈中每個環節,都日益被少數跨國集團掌控/或做垂直整合: 孟山都(Monsanto): 農藥/除草劑 基改種子: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等 約翰迪爾(John Deere):農機 佳吉(Cargill):穀物貿易 雀巢:咖啡 沃瑪、家樂福:零售賣場 小農破產、自殺, 小店家倒閉, 糧食單一性, 嚴重貧富不均(M型社會) 生態惡化,氣候暖化
全球糧農演變史(3): 全球「糧食制度」(Food Regimes) 1989年,Harriet Friedmann,Philip McMichael所提出的「國際糧食生產的分工格局」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化、「自由貿易」(比較優勢?) 2003年:「農業協定」(AoA)談判破裂……… 補貼/傾銷、關稅等議題。 轉向:雙邊、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
對跨國集團所主導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抗衡與翻轉 1999年西雅圖:「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街頭抗爭確立 全世界「反全球化運動」:「另一種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2000年:巴西:「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
國家政策 古巴:有機農業、都市農業 委內瑞拉:生態農業(agroecology)
民間作法 政策面 生產端 消費端 國際小農運動: La via campesina(農民大道):「糧食自主權」(Food Sovereignty) 土地掠奪、水資源衝突,GMO 社區協力農業(CSA):台灣「穀東俱樂部」,北京「小毛驢」 綠色生產/加工合作社:美濃「潤惠」….. 都市農業/天台菜園/社區菜園:香港「習慣X自然」:「香港好薯」 農友互助運動(CAC):瓜地馬拉、墨西哥、古巴… 巴西「無地農運動」(MST):生態農業 有機,XX農法,生態永衡法/樸門(permaculture) 土生農業/土食材:廣西 新小農潮流/半農半X 國際慢食運動(Slow Food) 農民市集(Farmers’ Market) 公平貿易(Fair Trade):咖啡,手工藝品……… 共購/消費合作社:,日本「生活俱樂部」,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紹」 小店家/餐廳:潘立希(Chez Panisse)/加州,白狗小吃(White Dog)/費城… Locavores(吃在地/吃土糧):100英里內生產的食物。
兩個案例之一 香港「馬寶寶社區農場」:「城鄉共生」 香港農業演變與新生力量 2008年:菜園村議題:不拆不遷,反高鐵/廣深港 「土地正義聯盟」 2010年: 「菜園村生活館」----「生活館」:耕種、(2014)周末農墟、導賞 「馬寶寶社區農場」(粉嶺/聯合墟/馬屎埔村) 2012年: 「鄉土學社」(新界、上水/華山):農耕、歷史、文化、地理、自然.....向土地學習。 「習慣X自然」:大樓天臺種植:「香港好薯」/社區農場 活動:集體種植、讀書會、導賞 2014年: 「新界東北開發案」:100公頃農地,10來個村子。 反機場「三跑」:要求復耕。希望糧食生產能到27%
「馬寶寶社區農場」 permaculture(自然永衡法/樸門) 方向: 1.社區,不只是生態農業。凝聚社區資源來支持社區經濟;社區自主生活,與農業、城市規畫有關。 2.城鄉共生: 用農業來規劃城市,而非城市無限擴張。 農場:經濟獨立(2.5職員,2農民)、社區連結
策略運作 1.農場設計:從「自家農場」開始permaculture 2.農場與社區 3.社區農墟 4.農場活動: 農村導賞 工作坊 藝術與社區 社區組織工作 5.城市深耕 課程 香港好薯 連結其他農業關注組織
兩個案例之二 廣西「愛農 會」餐廳 「土的,是美好的」:吃在地、吃當季 「愛農 會」歷史 2005 柳州「土生良品」展覽館:「土生農業」/「土食材」。周錦章會長。 2007 柳州「土生良品餐廳」:1 2008 南寧「土生良品餐廳」:1 2010柳州「土生良品餐廳」:2、3、4………… 南寧「土生良品餐廳」:2 雲南/昆明「土生良品餐廳」 2014 改為「愛農 會」餐廳
共同理念 CSA「社區支持農業」: 餐廳做為平台,站在小農立場,把城—鄉、生產者—消費者/協力生產者,產生新的良性連結。「飲食,是一種農業行為」。 「土生農業」: 「土生農業以農戶自有土地面積為基礎,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目標,保護多樣性的家傳品種,建立在家傳品種基礎上的種養結合系統,種堆肥,恢復土壤活力,運用傳統短程及系統平衡原理防治病蟲害,從而不放農藥化肥,不用化學飼料。生產過程遵循自然規律,土生土長,拒絕反季節。 土生農業的產品不需要第三方認證,主張城市居民與生產者的直接對話,情感認證。產品主要以社區支持農業方式進行流通。」 「土食材」: (1).本土/家傳品種:稻米、本土大豆、芝麻,土雞/雞蛋、土豬…….種養結合/自身循環模式:鴨間稻、魚稻共生……….能源自足:沼氣池………… (2).傳統/食物加工手藝:腐竹/豆皮,豆腐,米線,榨糖………..竹編、染布 導賞員制度: 餐廳現場解說、提醒。
新的運作關係 1.員工 2.實習生 3.合作農戶 4.消費者 5.其他機構
特點 1.站在小農立場。 2.自主運作,存活下來,開創市場與飲食風潮。山寨版。 3.「土食材」。 4.CSA:城鄉互動。 5.教育:消費者、年輕人。 6.協助年輕人創業。
我們能共同做些什麼? 對三農、糧農產銷鏈的每一個環節,做更多的覺察與傳播: 種子(本土種、GMO) 產地(在地、進口;食物里程)----農場(小農、跨國公司/CAFO;投入品:農藥化肥、自家肥,飼料、抗生素/生長激素,)----加工(食物添加劑、成分真假)----運輸(里程)----包裝----零售(跨國大賣場/超商、連鎖店,在地小店家)----餐桌(外食:速食/連鎖,小飯館;家人在家用餐)----廚餘(回收…) *尤其要注意:GMOs(印度,Dr. Vandana Shiva),MNCs。 對相關國際機構、各層級政府機構的三農政策,要求改進(提出民間版)與監督。 民間可能的做法: 促進「城鄉共生」,建立生產者—消費者/協力生產者的關係。 消費端: 地產地銷。 可用共購/CSA(社區支持農業)方式來支持小農/獨立店家(小店家、雜貨店….)。 拒絕/減量:速食、連鎖店、跨國公司。 投入三農發展: 可用合作方式----- 生產/加工 行銷:小店/餐廳、市集……….. 投入農村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