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之光》 通諭
通諭大綱 導言: 1-7 第一章: 我們在愛內信從(若一4:16) 8-22 導言: 1-7 第一章: 我們在愛內信從(若一4:16) 8-22 第二章: 如果你們不信,你們將不會明白 (依7:9) 23-36 第三章: 我傳授我所接受的(格前15:3) 37-49 第四章: 天主已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11:16) 50-60
信德之光:教會傳統以此種方式表達了耶穌基督所帶來的偉大恩賜。若望福音如此表達:“我如同光明來到了世界,因此,凡信我的人,絕不留在黑暗中”(若12:46)(LF 1)
一道虛幻之光? 信仰與理性的對立 (LF 2) 信仰與理性存在不同的領域 (LF 3)
一道有待發現的光 信德之光 信德之光 能照亮人全部生命的能力 來自天主 以一雙新眼看事物 是來自過去,有依據的(耶穌的死亡) 能光照未來(耶穌的復活)(LF 4)
信德猶如一位母親孕育了天主性的生命,並且孕育了一個新的經驗和對生命睿智的看法 (LF 5)
第一章 我們在愛內順從
亞巴郎的信德 信德與聆聽 信德是向我們親自發言的天主的答覆 聖言 聖言是堅定不移的 (LF10) \召叫→離開你的故鄉
以色列的信德 信德的產生:召叫→西奈山 許諾→如同父親帶領兒子 信德的本質:放棄可以直接看見 向光明之源開放 (LF 12)
以色列的信德 拜偶像:要求直接看見 要求知曉來源 拜偶像:是把自己放在中心的藉口 多神的,隨意更換 不是一條道路,迷宮
以色列的信德 信德的服從:並不矛盾 (LF 13) 信德的團體性:梅瑟 (LF 14)
信德的圓滿:基督 基督徒的信德是以基督為中心,是宣認:耶穌是主,並且天主使祂從死者中復活了(參羅10:9)。全部舊約都彙聚於基督:祂是所有許諾的完美實現,也是我們對天主說“阿門”的堅固基礎 (LF 15)
信德的可信性:死亡 基督之愛的可信性的最大證據就是:祂為眾人死了。如果為朋友捨命是愛的最大證明(參若15:13),那麼,耶穌為所有的人交付了自己的生命,同樣也為了敵對祂的人,好能改變他們的心靈。 (LF 16)
信德的可信性:復活 基督的死亡借著復活給我們證實了天主 之愛的完全可信性。(LF 17)
信德與服從 信德不僅僅是注視耶穌,而且也是以耶穌的 眼光觀看,即分享祂的觀看方式。 當我們接受耶穌的話和祂的作證時,就說明 “我們對耶穌信賴”,因為祂是信實的(參若6,30)。當我們把耶穌接納在我們的生命中,當我們信賴祂時,就說明 “我們信從耶穌”,我們借著愛與祂結合,並且終生跟隨祂(參若2:11,6:47;12:44)。(LF 18)
因信得救 救恩是向高於我們的那位開放,向原始恩寵開放,此恩寵堅固生命、保護存在。只有當我們向這個根源開放並承認它時,我們才會有可能被改變,我們要使救恩在我們內工作,讓它使我們的生命多產富饒、碩果碩果纍纍。(LF 19)
因信得救 信仰基督使我們得救,因為在祂內,生命向那先於我們的愛徹底開放,此愛自內在改變我們,此愛在我們內行動,並與我們一同行動。
信德知道:天主非常地接近我們;並將基督賜給了我們,這就是一個於內心改變我們的偉大恩賜;並且天主也居住在我們內,因而,天主給予我們光明,此光照耀生命的起源與終結,即人之道路的全部旅程。 (LF 20)
信德使人自我超越 信徒藉著信德向愛開放,並因此愛而改變,當他向給他提供的愛開放時,他的生命將超越自我。 (LF 21)
信德的教會形式 信德不是私有之物、不是個人主義觀念、也不是主觀見解。信德產生於聽從,趨向於宣傳。藉著所接受的恩寵和導向基督的愛,信德在基督徒內會變成實效的(參迦5:6),使他成為教會之路的分享者,信德在歷史中駛向它的圓滿。(LF 22)
第二章 如果你們不信, 你們就不會明白 (參依7:9)
信仰與真理 如果你們不信,你們將不會明白”(參依7:9)。希伯來語聖經的希臘譯本,即七十賢士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翻譯的版本,如此闡述依撒意亞先知對阿哈次王所說的話。以此方式,對真理的認識成為了信仰的中心。然而,在希伯來語的聖經中,我們讀到的是另一個意思。先知對君王說:“如果你們不相信,你們就不能存立”
由於君王害怕他的敵人的力量,所以他在尋找安全,即,和強大的亞述王國結盟。但是先知邀請他唯獨信賴那永不動搖的真正磐石,即,以色列的天主。因為天主是值得信賴的,並且,信賴天主、將自身的安全建立在祂的聖言上是合乎理性的。 (LF 23)
現代人的真理 在現代文化裏,人們常常試圖只接受科技真理是唯一真理。 這個真理之後才是個人真理,即,個人在自己內感覺到的真實性,個人真理只適合於自己,不可以試圖為了建設公益而推薦給別人。
因而,只有一個相對主義,這個主義對於全部真理的問題,即關於天主的問題,並不感興趣。(LF 25)
愛與真理的認識 聖保祿斷言:“心裡相信”(羅10:10)。在聖經中,心是人的中心,是各個部分的樞紐:即,身體和精神、人的內在和他向世界及他人的開放、理解、意志、情感等。
那麼,人心之所以能夠使這些層面整合,是因為我們在心裡向愛與真理開放,我們也使它們與我們碰觸、在我們的最深處改變我們。(LF 26)
真理使愛成為可能 現代人認為:關於愛的問題與真理沒什麼太大關係。現今,愛被理解為是屬於易變感覺世界的一種經驗,愛並非屬於真理。
但是,這種愛的描述真的恰當嗎? 只有當愛建基於真理之上時,它才能夠持久、才能夠超越瞬間的短暫、並能夠給予共同之路堅固的基礎。假如愛與真理無關、被搖擺不定的感覺所左右,它就經不起時間的考驗。(LF 27)
愛是一切認識的泉源 愛如同認識的泉源,這一卓越的表達是人類原始經驗的一部分,這一表達方式也在信仰的聖經概念中。天主因著愛揀選並孕育了以色列作為祂的民族,以色列在享受此愛的同時得於明白天主計畫的合一性,即,從開始到實現。 (LF 28)
信仰如同聆聽與注視 在聖經中,信德的認識呈現為聆聽,與聽到相連。 有時,聆聽與注視相對,這是希臘文化獨特的一點。
然而,這個所謂的相反並不與聖經相符。舊約將這兩種認識結合在一起,因為,聆聽天主的聖言與看到祂容貌的願望相連。 聆聽可以使召叫與服從成為現實,並且也可以使真理在時間內彰顯。注視可以使人縱觀全部,並使我們處於天主的偉大計畫之中。 (LF 29)
聆聽與注視的互動 信德認識的兩個官能,即“看”與“聽”的關係,在若望福音中格外明顯。 這個聆聽需要跟隨,正如首批宗徒一樣,他們“聽了耶穌的話以後,就跟隨了祂”(若1:37)。
另外,信德可以導向更深層的注視:“如果你相信,你將會看見天主的光榮”(若11:40)。 那麼,如何將“聽到”與“看見”聯繫起來呢?耶穌自己使人聽到、也使人看見。祂是降生的聖言,我們看見了祂的光榮(參若1:14)。 (LF 30)
聆聽與注視的高峰 只有通過基督的降生成人,愛的獨特認識才能達到圓滿。事實上,只有當我們的心被愛所觸動、當我們接受愛我們的那一位的臨在時,愛的光明才會點亮,愛我們的那一位元可以使我們認識祂的奧跡。(LF 31)
另外,信德可以導向更深層的注視:“如果你相信,你將會看見天主的光榮”(若11:40)。 那麼,如何將“聽到”與“看見”聯繫起來呢?耶穌自己使人聽到、也使人看見。祂是降生的聖言,我們看見了祂的光榮(參若1:14)。 (LF 30)
信仰與理性的對話 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希望藉著天主在耶穌內彰顯的愛光照一切,也儘量以此愛去愛。他們在希臘世界、與渴望真理中,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對話方式。福音資訊和古代哲學思想的相遇是福音傳遍所有民族的決定性時刻,這一相遇也便利了信仰與理性的相互影響,這一相互影響從古至今一直延續。 (LF 32)
聖奧斯定的例子 就像言語需要一個自由的答覆一樣,光明的答復就是一個可以反射它的肖像。聖奧斯定結合聆聽與注視,談論“在人內發光的言語”。以此種方式,可以說:光明變成了一個言語之光,因為它是一個容貌之光,這一光明照耀我們、並且也召叫我們,它願意反射在我們的面容上,好能在我們內發光。(LF 33)
信德的客觀性和公共性 信德獨有的愛的光明可以光照我們這一時代的關於真理的問題。現今,真理常常被縮減為個人的主觀真實性,這一主觀真實性只對個人的生活有效。我們害怕公共真理,因為我們視它為極權主義者的苛刻強求。然而,如果這一公共真理是愛的真理。
愛的真理由愛而生,所以可以到達人心,即人的樞紐中心。如此可以清楚的看到:信仰不是苛求的,它在尊重他人中成長。信仰並不使我們無法容忍他人,信仰的穩固性使我們能夠向所有的人做見證,並與所有的人對話。 (LF 34)
信德與其他宗教人士 信仰耶穌之光同樣可以照耀所有尋找天主之人的道路,這就是天主教與其他宗教信徒對話的獨特貢獻。人的宗教之路必須宣認天主,天主關心人類,並且也是可及的。天主使人能夠與祂相遇。 (LF 35)
信德與無信仰人士 信仰如同道路,同樣,它也可以影響那些願意信,但是還沒有信,並且在不斷尋找天主的人的生活。他們以純樸之心向愛敞開,並且借所獲得的光明行走,雖然他們並不知道,但是他們已經走在了信仰的道路上。(LF 35)
信德與神學 信仰邀請我們深入光明,邀請我們不斷地探究光明照耀的範圍,好使我們更好地認識我們所愛的那一位。在此願望中產生了天主教神學。因此,沒有信仰就沒有神學,神學是信仰活動本身的一部分。
另外,神學以教會的形式分享信仰。一方面,神學必須服務信徒的信仰,謙遜地保存和深究眾人的信仰。另一方面,神學不可以把教宗和與其共融的主教們的訓導當做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教會訓導可以保障它與原始泉源的聯繫。(LF 36)
第三章 我傳授我所接受的 (格前15:3)
教會,我們的信仰之母 向天主的愛開放、聽到了祂的聲音、接受了祂的光明的人不可以只把這份恩賜據為己有。因為信仰是聆聽與注視,所以信仰以言語和光明來傳播。
信仰通過接觸,由一人傳給另一人,就像一個火苗點燃另一個火苗一樣。基督徒在他們的貧窮中埋下了一顆多產的種子,這顆種子變成了一顆大樹,這棵大樹可以使世界充滿果實。(LF 37)
教會,我們的信仰之母 信仰的過去,即耶穌愛的行動,在世界上產生了一個新的生命。耶穌愛的行動由他人及見證人的記憶傳遞給我們,並保存在唯一主體的記憶裡,這個唯一主體就是教會。教會是一位母親,她教我們說信仰的語言。 (LF 38)
教會,我們的信仰之母 人單憑自已不能信從。信仰不單單是個人的一個選擇,即信徒在內心深處所做的選擇;也不是信徒的“我”與神性的“你”之間的單獨關係。信仰由於其本質,向“我們”開放,信仰絕對是在教會的共融中獲得。 (LF 39)
聖事與信仰的傳遞 為了傳播一個思想或一個純學術性的內容,也許一本書或一個口頭資訊就足夠了。然而,教會所通傳的是一道新光,此光產生於和生活的天主的相遇,此光碰觸人的心靈,這就意味著,此光碰觸人的頭腦、意志和情感,此光使人在與天主和他人的共融中擁有活的關係。
有一個特殊媒介可以傳遞這一財富,這個媒介涉及人的全部,即身體、心神、內心和關係。這一媒介就是在教會禮儀中舉行的聖事。 (LF 40)
聖洗與信仰的傳遞 信仰首先通過聖洗傳遞。人在洗禮中接受了一個宣認的教義及一個具體的生活方式,這一生活方式涉及人的全部,並使人走在聖善的道路上。在教會中,人被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被引入了一個新的環境,並且人也擁有了一個新的做事方式。 (LF 41)
聖洗與信仰的傳遞 洗禮的這一獨特的改變動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現今慕道期對於新福傳的重要性,在具有古老天主教根源的社會中,慕道期對於新福傳也十分重要,在這些國家,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接受洗禮。慕道期是洗禮的準備道路,也是在基督內完全改變生活的準備道路。 (LF 42)
嬰兒聖洗與信仰的傳遞 我們在洗禮中接受了一個新名字、並獲得了一個新生命。洗禮如同重生及洗禮的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兒童洗禮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某種意義上,兒童洗禮可以解釋所有洗禮的意義。 (LF 43)
聖體聖事與信仰的傳遞 在聖體聖事內彙集了信仰之路的兩個核心。其中,一個是歷史的核心:聖體是一個紀念行為,是奧跡的實現,在這一紀念行為中,過去的事件,即死亡與復活,顯示了它可以展望未來及提前分享圓滿結局的能力。另一個核心是把可見世界帶向無形世界的核心:在聖體聖事中,我們學習看見事物的深層。 (LF 44)
宣認信仰與信仰的傳遞 宣認信仰不在於贊同一連串抽象的真理。在宣認信仰的同時,整個生活應該趨向於和生活的天主的完全共融。所以,宣認信仰的人就會進入他所宣認的真理中,如果他不被改變、不進入擁抱它的愛的歷史中,他就不可能真正地誦念信經 (LF 45)
祈禱與信仰的傳遞 在《天主經》中,基督徒學習分享基督的靈性經驗,並且開始以基督的眼睛觀看。基督是光明的光明、是聖父的唯一聖子,我們借著祂可以認識天主,並且我們也能激起他人接近天主的願望。
十誡與信仰的傳遞 另外,信仰與十誡之間的聯繫也相當重要。十誡不是一連串消極的誡命,而是一些具體的指示。這些指示是為了走出自我封閉的荒漠,並且也是為了進入與天主的對話,讓天主的仁慈擁抱,好能成為天主的仁慈的持有者。(LF 46)
信仰的單一性 信仰的所有條文都指向天主,這些條文是認識祂的本質與行動的途徑,因此,這些條文形成一個單一性。因此,在特別具有說服力的人的信仰與沒有任何說服力的人的信仰之間沒有區別,在強人與弱者之間信仰也沒有區別:強人不能增加信仰,弱者也不能縮減信仰。(LF 47)
信仰的完整性 由於信仰的所有條文形成一個整體,所以,當否認其中任何一個,甚至是看似毫不重要的條文時,就會損害這個整體。在每個時代都會遇到一些難以接受或容易接受的信仰條文,所以,重要的是:要精心護守,好使完整的信仰寶庫得於傳遞,並使信仰宣認的各個層面得到適宜地堅持。 (LF 48)
信仰的保管 上主賦給了教會宗徒傳承的恩賜,這一恩賜的目的是:服務單一的信仰及信仰的完整傳遞。借著宗徒傳承,教會紀念的連續性得以保障,並且可以在純淨的泉源中安全地汲取活水,此泉源由信仰內湧出。 (LF 49)
第四章 天主已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11:16)
信仰與公益 信仰啟示我們:當天主位於人類之間時,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多麼地穩固。信仰不只是一個內在的堅固基礎及信徒的一個堅定的信念;同樣,信仰也光照人際關係,因為信仰產生於愛,並且也遵從天主之愛的動力。值得信賴的天主為人類建造一座信賴之城。(LF 50)
信仰與公益 天主本身和天主之愛是人際關係的最初起源與最後終點,如此,信仰之光不只是在教會內閃耀,信仰之光也幫助我們建設社會,好使我們的社會能夠充滿希望、走向未來。 (LF 51)
信仰與家庭 信仰光照人類之城的第一個領域是家庭。在此,我特別想到了婚姻,因為它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穩固結合。當男人與女人建基於真愛之上時,他們就可以訂立婚約、許諾終生,這與信仰的許多特徵相似 (LF 52)
信仰與家庭 在家庭裡,信仰始於幼年,並且貫穿生命的每個階段。孩子漸漸學會信任父母之愛。因此,父母在家裡培養信仰的公共實踐及陪伴子女的信仰成長是相當重要的。信仰擴展生命。信仰使人發現偉大的召叫,即愛的召叫;並且信仰保證:此愛值得信賴、值得將自己交付於它,因為此愛建基於天主的忠信上,天主的忠信勝於我們所有的軟弱。(LF 53)
信仰與社會生活 信仰在家庭中得到領會與深化之後,就可以光照所有的社會關係。在現在這一時代,人們試圖將普遍的兄弟友愛關係建立在平等之上。但是,慢慢地我們意識到,這個兄弟友愛關係,如果沒有以一個共同的父親做最後基礎,便不能存立,所以,必須回歸兄弟友愛的真正根源。 (LF 54)
信仰與社會生活 此外,信仰給我們啟示天主之愛的同時,使我們更尊重大自然,因為,在大自然內,信仰使我們認出由天主制定的“規律”;並且,也使我們認出,天主委派我們治理與保護大自然。
信仰與社會生活 信仰教我們辨別治理國家的正義形式,教我們承認權力來自於天主,權力的目的是服務公益。
信仰與社會生活 當我們發現,善永遠先於惡並且大於惡;及天主的肯定言語比我們的所有否定言語更強烈時,寬恕才有可能。(LF 55)
信仰與痛苦 基督徒知道:痛苦是常有的,但是,痛苦可以給予他意義,他可以將痛苦變成愛的行為、變成一個交付的行為,即懷著信賴交付於天主之手的行為,天主不會拋棄我們。 (LF 56)
信仰與痛苦 信德之光並不消除我們所有的黑暗,而是,它如同一盞明燈,在黑夜裡指引我們的腳步,這為行路已經足夠了。對於受苦之人,天主並不給他一個解釋一切的理由,而是,天主在他身邊陪伴他,並且將痛苦的歷史融合於一個幸福的歷史,好能在痛苦的歷史中呈現出一絲亮光。(LF 57)
我們向瑪利亞, 教會之母和我們的信仰之母祈求。 母親,請扶助我們的信德! 請使我們聆聽聖言, 好使我們認出天主的聲音和召叫。 請激發我們跟隨祂腳步的願望, 走出我們的故鄉,並信賴祂的許諾。 請幫助我們被祂的愛碰觸, 好使我們能夠在信德內與祂碰觸。
請協助我們完全地信賴祂和祂的愛, 特別是在有痛苦和十字架的時候, 如此,我們的信仰將會增長與成熟。 請在我們的信仰上播撒復活者的喜樂。 請使我們牢記:信仰之人從不孤獨。 請教我們以耶穌之眼觀看, 好使祂成為我們路途上的亮光。 願信德之光在我們內逐漸增長, 直到 “無夜之日”,那就是基督, 你的兒子,我們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