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传染病教研室 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副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疟疾( malaria) : 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常见寄生虫 病。 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常见寄生虫 病。 疟原虫 肝细胞发育繁殖 红细胞内寄 生增殖 红细胞周期性大批破坏 发病。 疟原虫 肝细胞发育繁殖 红细胞内寄 生增殖 红细胞周期性大批破坏 发病。 临床特征: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鞭毛虫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周怀瑜.
实验四 原虫 I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兰氏贾第鞭毛虫 Giadia lambia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伤寒及副伤寒 平阴县人民医院 熊泽香.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各位茶友,大家好.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肺结核.
看图识谱案例征集 姓 名 _______________ 医 院 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Welcome.
第五章 眼 睑 病.
浅表淋巴结检查.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Clonorchiasis sinensis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TOXOPLASMA GONDII AND LEISHMANIA DONOVANI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锦 THANK YOU.
340 水痘.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传染病教研室 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副教授 黑热病 Kala-azar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传染病教研室 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副教授

特点: 一.概念 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消瘦,贫 引起的,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属 人兽共患病. (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 引起的,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属 人兽共患病. 特点: 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消瘦,贫 血,全血细胞减少, 球蛋白增加.

二.病原学 1.杜氏.利什曼原虫为细胞内寄生的鞭毛虫 2.寄生部位:单核-巨噬细胞内. 3.该原虫生活史:前鞭毛体和无鞭毛 白蛉 2-3天 白蛉 2-3天 无鞭毛体 叮咬 白蛉胃 前鞭毛体 人或动物 皮下组织 鞭毛脱落成为 无鞭毛体(利杜体)

三:流行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病犬.其次有:狼,狐. 平原地区: 主要传播源为人,人间流行称为:人源形. 1.传染源: 病人和病犬.其次有:狼,狐. 平原地区: 主要传播源为人,人间流行称为:人源形. 西北丘陵: 主要传播源为犬,称为:犬源形,多散发. 内蒙古 新疆: 主要传播源为野生动物称为:自然疫原形 或野生动物原形 犬源型与自然疫源型的同源性较大,而与人的同源性较小.

2.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中华白蛉叮咬”偶可经破损皮 肤和粘膜,胎盘或血液传播. 3.易感性: 普通易感,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地方传染病,分布广.中国,印度,孟加拉,西 亚,地中海地区,东非和拉丁美洲. 我国: 山东,河北,苏北,皖北及新疆南部. 季节: 无季节性,农村大于城市.不同地区发病年龄 不同,儿童多,成人少.成人:男性大于女性.

四:发病机理 白蛉 叮咬 人或动物 胃 前鞭毛体 叮咬 人体皮下组织内 无鞭毛体 单核 巨噬细胞吞噬 肝脾 肿大。

五:病理 基本病变: 巨噬细胞及浆细胞明显增生,肝脾肿大明显 巨噬细胞极度增生,内含大量的利度体,因 脾内受压而发生脾梗死,脾亢。 肝脏: 肿大,肝因受压铁血 脂肪变形,骨髓明 显增生, 轻 中等度肿大。 由于巨噬细胞的大量增生,引起血清球胆白升高。

六: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 平均3-6月(9天至10年) 一:典型临床表现 1.发热:缓起,轻而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 约1/2—1/3病人呈双峰热型,中毒症状不明显. 2.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脾明显肿大,半月肋下不可及,半年平脐或入盆.质硬,肝轻 中度增大,偶有黄胆,腹水.淋巴结轻 肿度肿大

3.贫血及营养不良: 晚期可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浮肿及皮肤粗造,肤色加深故称黑热病Tbc下降 出血,出血点 症状加重与缓解交替出现,一般病后一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血象好转,持续数周后可反复,病程迁延数月.

二.特殊临床类型 1.皮肤性黑热病:可有黑热病史或在病呈中,少数可无病史.皮损,结节,丘疹和红斑.偶见褪色斑,表面光滑,不破溃很少自愈,结节可造成此类似瘤型麻风.以面部为多,病程可长达10年. 2.淋巴结型黑热病 较少见,婴幼儿为主,多见黑热病史,也可在病程中发生淋巴结肿大,腹股沟多见,花生米大小,可融合成大块状,较浅可移动,局部无,红,肿,热,疼,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六: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全血C WBC N EC HB TBC ESR 皮肤型: WBC E 淋巴结:血常规正常 E 二:血浆蛋白: 球胆白 白蛋白 球蛋白(水实验,醛凝实验) ALT 蛋红素 三:病原性检查 1.涂片:骨髓 阳性率80-90% ,脾: 90-99%,淋巴结:40-87%.厚涂片:60%,血液沉淀法涂片90% 皮肤,淋巴结可从皮损处或淋巴结中取材涂片检出利杜体. 2.动物接种:注入鼠腹腔内,1-2月后确诊. 四.血清免疫学检测: 1.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 ELISA等法测特异性抗体阳性 有假阳性 2.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实验: 测循环抗原,特异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五.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测利杜体DNA,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未普遍推广.

七:并发症 1.继发感染:如并发肺炎,齿龈溃烂,走马钳. 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高热,衰竭,口咽溃疡与坏死,淋巴结肿大.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2.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热型,中毒症轻,进行性脾肿大出血,贫血,营养不良. 3.实验室检查: 确诊,找到利杜体. 1.流行行病学资料:去过流行区,(白 蛉活动季节)5-9月 2.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热型,中毒症轻,进行性脾肿大出血,贫血,营养不良. 3.实验室检查: 确诊,找到利杜体.

4.治疗性诊断: 于诊断治疗的早晚和并发症有关,如未及时治疗2-3年内因并发症而死亡,锑剂治疗后治愈率为95%. 鉴别: 白血病,略疾,慢性血吸虫病,肝硬化恶性细胞组织病, 结核病,伤寒,布鲁氏杆菌病,何杰金病再生性贫血. 预后: 于诊断治疗的早晚和并发症有关,如未及时治疗2-3年内因并发症而死亡,锑剂治疗后治愈率为95%.

九.治疗 1.锑剂:葡萄糖酸锑纳又叫斯锑黑克 (1)六日疗法 总量成人:100mg/kg(90-100mg/kg) 一.(一)一般治疗: 热期:卧床休息,高蛋白饮食. (二)病原治疗: 1.锑剂:葡萄糖酸锑纳又叫斯锑黑克 (1)六日疗法 总量成人:100mg/kg(90-100mg/kg) 儿童:150-170mg/kg,分6次每天1次. 肌内注射或G.S稀释后缓慢点滴.

2)重复治疗 感染严重或复发患者,可增加剂量重复治疗,在6日疗法的基础上增加1/3量. a.如有发热,咳嗽.恶心,呕吐,腹疼,腹泻,脾区痛,鼻出血等一般不影响治疗. b.如wbc 继续 可暂停治疗. c.心脏痛,肝病者慎用. d.治疗了疗程未愈者“抗锑剂”病人需非锑剂治疗. 注意: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或虚脱.

2.非锑剂治疗 适应症:锑剂过敏者,抗锑剂病人,粒细胞缺乏的病人,该治疗,疗效差,毒反应大,复发率高. (1)戊烷脒: 4mg/kg/次,配成10%液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总计量:60mg/kg,治愈率:30-60%. 注意:配后即用,局部有红,肿,硬结,也可有头晕,心悸,脉快或BP下降. (2)青脒替: 每次用前先用少量的蒸馏水液溶解,再用1%普鲁卡因液配成2.5-5%溶液缓慢肌注.或溶于25%G.S内配成0.2%液静脉点滴,每日一次,2-3mg/kg,10天为一疗程,用2-3疗程,其间间隔7-10天.注意: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或虚脱.

治愈标准: 1.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一般情况改善. 2.肿大的肝脾回缩. 3.血象恢复. 4.原虫消失. 5.随访6月无复发者. 三:对症并发症治疗: 预防及治疗继发感染,严重贫血者需用铁剂,待贫血好转后用锑剂. 四:脾切除: 多种治疗无效,病原体仍然存在,脾肿大,脾亢者应做脾切除,术后在给于病原治疗.

十.预防 1.管理传染源:治疗病人,不养犬. 2.灭蚊. 3.防止白蛉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