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 新版冀教版《信息技术》副主编 王玉芹 QQ: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考前培训 二O一 O 年 6 月. 各级别考试时间 CET4 : 6 月 19 日 上午: 9:00 - 11:20 CET6 : 6 月 19 日 下午: 15:00 - 17:20 CET3 : 6 月 20 日 上午: 9:00 - 11:15 A 级: 6 月 20 日 上午:
Advertisements

教师资格认定 培 训 会 教师教育学院 了解政策 具备条件 准备材料 (报名、体检 – ) 体检 ( — ) 网上申报 ( ) 实践能力测试 ( ) 专家评审 ( ) 领取证书.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你必須知道的一件事》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国培计划”引领我们不断前行 齐齐哈尔市幼教研修6组(3) 2015年5月14日.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主讲人:王海斌.
易物之家 有限责任公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说课 三原职教中心 许红.
怎样做好多媒体课件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黄桂芳.
生物科遺傳病報告.
五个”名“工程 天下和谐 向善大典暨新春禅文化节推广方案
歷史科報告 三年零八個月.
讲好后勤故事 提升后勤形象 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 张同刚.
第四章 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属于会计实务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进一步加深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利润的核算;期末各账户之间的相互结转。
返本归原在课文,精讲多练会高考 ——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做法.
硝酸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云阳中学考点 2009年高考9考前叮嘱 云阳中学余小游.
从头开始 之 阶段性报告.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3小時熟睡法》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策略与技术 白云阁 呼和浩特.
学年各年级上学期期末工作布置会 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 黄志平 2015年12月.
从这里走向成功的彼岸 ——系统化校本教研有效性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思政课部:陈兰兰.
“活力在基层”团日活动总结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3教育技术数媒2团支部 本模板来源于网络,由第一课件网整理发布,免费分享给大家使用。
《学校德育概论》 教学PPT 制作者:华南师范大学 郑 航 教授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主讲 冷清波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主讲 冷清波
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Blog: 主 讲: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缪剑峰 Blog: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三川殿 powerpoint 是寺廟最正式的出入口,它平常以柵欄圍起,只有節慶祭典時才開放。.
第十章 利润分配决策 PowerPoint 财务 管理.
比爾蓋茲導讀.
从“无节操游戏” 看人际交往 应用伦理学课程研究.
介紹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作者:金庸 本作業作者:魏士棠、賴明勳 出版者:遠流出版社.
三十集大型红色史诗电视剧 《傅连璋》 策划案.
何从饮食的角度如预防感冒 印 虹.
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舒兰市莲花中心校 李明瑞.
POWERPOINT 2003 课程用时:2课时 课程目的: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2003的操作方法 和应用技巧。 讲 师:张 莉
油田一中高语组.
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学习新天地 常州市勤业中学(213016) 蔡军.
透視全球: 推行可持續發展的外地經驗與國際合作
国开学习网/形考模块
学生顶岗实习系统 培训教程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书包互动教学系统.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得实软件 网络教学、精品课程与资源库平台建设及应用培训课程 得实软件产品培训讲师 郝小飞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你必須知道的一件事》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 期末复习.
當代思潮 期中報告 組別:第一組 報告主題:蠟筆小新 組員:林珊琪 陳盈君 黃郁孜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看見價值》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政治生活:   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逆转地理课堂 提高复习效率 鲁迅中学 耿夫相.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 网络平台建设.
(备注:本动画地图适用于Powerpoint2003以上版本;下划线文字、箭头为按钮)
非常好色軟體應用研習 數立科技推廣組 2009/02/17.
规范教学,提升质量,迎接评估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解读
POWERPOINT模板 适用于医学药物及相关类别演示
蔡惠玲 (Daphne Tsai) Sept. 26th, 2010
什么叫浪漫?明知那个女孩儿不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製商整合學程說明會 主講者: 商業自動化中心 陳薏如 助理 2010年9月13日.
從一本被卅三家出版社拒絕的書稿    變成有幾十部續集、行銷千萬冊的搶手叢書 《心靈雞湯》的出版就是活脫脫的勵志傳奇.
李倩玉老師.
课前注意 课前注意 大家好!欢迎加入0118班! 请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卡顿、听不清声音、看不见ppt—管家( ) 2.课堂秩序:公共课堂,勿谈与课堂无关或消极的话题。 3.答疑:上课听讲,课后答疑,微信留言。 4.联系方式:提示老师手机/微信: QQ:
104年度 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簡報 南投縣立集集國民中學 健康和諧 充滿活力 樂觀精進 追求卓越 溫馨成長 創作潛能
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
POWERPOINT模板 适用于新鲜蔬菜及相关类别演示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印天电子白板软件使用讲解 -杨馥宇 QQ:
教學卓越中心 102學年度第1學期 TA培訓 報告人: 樓 昕、黃鑠崴 羅 婕、黃巧如 謝佩蓉.
猜猜本日大明星? 顆顆營養不流失 健康新概念 輕鬆泡就好? 董氏基金會. 猜猜本日大明星? 顆顆營養不流失 健康新概念 輕鬆泡就好? 董氏基金會.
網路犯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 新版冀教版《信息技术》副主编 王玉芹 lushi88@163.com QQ:20087143 新版冀教版《信息技术》副主编 王玉芹 lushi88@163.com QQ:20087143 0311-87046779(办)

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二次设计 以课为单元的内容体系、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创新 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 课程 新 课程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顶层设计 (纲要、课标) 新教材 (体系、特色 教材 (体系、特色) 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二次设计 课堂(教与学) 以课为单元的内容体系、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创新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材是中介,最终要靠课堂

信息技术新课程 一、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背景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演进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性

一、信息技术新课程设置背景 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于它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民族发展所需竞争人才的关键,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对于每个受教育个体的价值在于: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技术新课程设置背景 (一)信息社会教育理念的变革 (二)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转变 (三)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的确立 (四)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

(一)信息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变革 1.数字化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根本性变革 ◆知识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促成数字化学习。 ◆未来的文盲是指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高度信息化社会环境为公众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途径、获取任何信息。 ◆在分散环境中、协商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化社会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

(一)信息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变革 2.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学习内涵和功用的变革 ◆知识爆炸促使公民成为终身学习者. ◆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选择知识媒体、不划分学习阶段、正规学习、非正规(在生活、交往、工作中)学习;学习与生活相融合。 ◆教师不再是通晓所有知识的权威; ◆学习本质是创新而不光是继承; ◆学习功用是充实精神生活、享受。

(一)信息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变革 3.学习是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学习者地位的革命。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自我建构意义的过程。 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鱼牛”童话

(二)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措施,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的知识观 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是新课程完整的知识观。 经过学生亲自实践、经历、体验和领悟获得的知识比书本知识更有意义、有价值。体验性知识是内化了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知识。 将现有知识与技能融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之中,同时生成和发展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互动整合、领悟构建的新知识,是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渗透融通在一起的素质。

◆新课程的学生观 学生需要用教育来培养,良好的教育决定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 学生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是富有人性和创造性的人 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学生的潜能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培养 学生是独特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学生与成人存在巨大差异 。

◆新课程的学习观 自主性学习(主动、独立、体验、内省) 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多元探究、思辨结论) 合作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多知识结构、 多思维方式、多学习形式) 建构性学习

◆新课程的教学观 ◆新课程的评价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评价是管理、评价是反馈、评价是优化、评价是过程和环节、评价是系统内动力。 多元化评价。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改革项目 现状 目标 1、课程功能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 2、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过程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 过于集中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的确立 信息技术教育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而变化的。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也不断变化,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基本确立,即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信息素养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CE ITE CE表示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ITE表示信息技术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1.由计算机教育到信息素养教育 ◆第一代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時代):重视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 ◆第二代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素养时代):重视文字处理、列表计算,数据库、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 ◆第三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时代):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

2.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多学科视野下的信息素养内涵 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 建构 信息素养的科学结构是建立在上述四个层面相互融合基础上的健全人格塑造;其中,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问题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四者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而丰满的整体。

2.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2003年3月颁布)”对信息素养的界定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 的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信息素养的价值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教育的新目标。 信息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 的重要指标。

(四)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多维度的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的教育 知识的教育 文化的教育 情感的教育 智慧的教育 行为习惯的教育 兴趣的教育 人的教育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演进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回顾 (二)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比较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回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起源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提出 国家基教课改中的信息技术课程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起源 20世纪80年代初,受到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的影响,全国24 所中学作为实验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实验工作. 内容主要是集中在BASIC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 时间 决策单位 开设范围 课程设置及内容 1982 原教育部 清华、北大、北京师 大、复旦和华东师大 5所大学的附中及其他 19所中学 BASIC语言选修 课

2.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 随着实验的进展,许多学校跟随该实验,开设了计算机课,因此中学计算机教育(包括一些重点小学)在20世纪80年代上、中期发展十分迅速。此后,课程内容也不断更新。 时间 决策单位 政策文件 课程设置及内容 1983 原国家教委 颁发了四个 版本的计算 机教学大纲 (或课程指 导纲要) 由八十年代初期的 以单一BASIC程序设 计为主发展到以计 算机操作与使用为 主、兼顾计算机工 作原理和程序设计 的教学模块。 1986 1994 1997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 时间 实验项目 实验成果 1999 上海市中小学 信息科技课程 的实验研究 1. 1999年3月,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2. 经过公开招标和评审,确定了三种《信息科技》版本的教材 3. 1999年9月开始在上海市中小学开始实验 东北师大“中 小学信息教育 的实证研究” 课题组的信息 课程实验研究 1. 1999年初提出了初高中信息学科教育课程要点 2. 编写了初高中信息学科实验教材《信息基础》(吉林教育出版社) 3.1999年9月开始在东北三省的37所初中和高中进行实验研究(2000年9月开始在六所小学进行实验研究)。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提出 时间 决策单位 政策文件 主要决定 1999年 11月 教育部基 础教育司 《关于征求对<关于加快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 设的指导意见(草案)> 修改意见的通知》 明确提出了由计算机课程 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 2000年 教育部 1.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 2.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 “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3. 《关于印发〈中小学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的通知》 从2001年起5-10年左右时 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 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 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 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 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 展。

5.国家基教课改中的信息技术课程 时间 举措 主要内容 2000年 元月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正式启动 方案规定:从小学三年级 到初中三年级,增设综合 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 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2001年 9月 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进 入27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确定的38个区(县、 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试验区

2003年高中课标发布(高中不再是零起点)

(二)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比较 计算机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目标调整 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程内容增加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通讯、多媒体、传感、微电子、光电子等 教学方式变革 讲练结合 创设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计算机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资源开发 文字教材 立体化教材 课程评价改革: 重结果、总结性评价 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弱化选拔与甄别功能,加强过程性评价 师资培训内容 技术培训 重点是课改理念的落 实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根据高中课标和即将出台的小学初中课标,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各省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以外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高中阶段纳入技术课程中开设;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

1 .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要求 ◆小学基本完成应用软件学习; ◆初中的“双衔接”(承前启后):初中不再“零起点”,与小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衔接——2007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冲击下高中课标修订。 ◆相关问题与对策:初一学生起点参差不齐,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集中补课;异质分组,互助互带)零起点的学生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信息技术教育 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 兴趣与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 保持学习动机 解决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置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巩固兴趣 发现特长 拓展+提升 初具一技之长 自主选择综合应用 创新能力: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初中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 自选门类的专业发展 信息知识智慧 高中

3.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 “双价值” 2 . 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玩中学”(Learning by playing)“做中学”(Learning) 3.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 “双价值” by 4.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 ——地方特色很强的国家课程 5.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 “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动态性)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性(综合性)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

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 新版冀教版《信息技术》副主编 王玉芹 lushi88@163.com

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教材的编写不能简单划一,应该鼓励多样化。教育部的政策:鼓励教材多样化,可以“一纲多本”。 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已经突破了100套,平均每个省三套。这些教材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类型1. 以应用软件的教学为中心,按照学习操作使用软件的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体系 ◆特点(1)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了解信息技术知识为教学目标 (2)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和示范演示为主,学生跟着反复操练,然后完成课后的作业,以掌握软件实用技术为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 ◆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对照操练计算机软件技术。, ◆不足: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类教材不能适应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

类型2.以信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辅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信息与计算机的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 ◆特点:教材的主线索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以任务驱动来组织进行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软件教学,把学生机械地模仿软件操作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活动过程中灵活的学习。 ◆优点:这种教材安排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软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不足:受传统学科本位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这类教材的立足点仍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主要的和唯一的学习对象,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的功能、操作,较少考虑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功能,课程内容缺少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增进其他学科学习的内容和联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有关信息道德文化教育的内容单薄,以模块化体系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学会的信息技能操作常常是孤立的;缺少对学生合理、规范、有效、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

类型3.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体系。配合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软件学习,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中心来培养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去完成任务。 ◆特点(1)以主题项目任务的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安排; (3)基于过程、基于行为的综合信息能力评价体系。 ◆这类教材比较符合国家新课程的教改理念。

(一)小学《信息技术》编前陈述 这是一套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但它更是一套活动手册。我们不知道专家、教师是否认可,但我更关心孩子的喜欢程度!只要他们喜欢!

它将抛开或摆脱所谓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孩子的束缚!它让孩子像“拿起”铅笔或橡皮泥一样,“拿起”他的计算机,“走进”属于他自己的网络,这都是他们快乐和创造的工具、材料和环境。那些所谓的“信息技术知识”日新月异,孩子们不需要苦苦追逐而失去时间和快乐,孩子们只需要在自己的活动中自然地享用这些。

也许对中国孩子来说开始还不习惯这样,使不熟这些工具和材料,也许他们开始会觉得这些工具和材料比铅笔难以驾驭,但我们相信,很快――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小时,他们将很轻松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很多的使我们大家都很惊奇的东西(作品1)(作品2)。 更主要的,工具、材料或许还有“知识”,将成为他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就像他自己的手、耳、眼或大脑。愿他们在这四年的信息技术课中更轻松、更快乐、更聪明!

(二)小学阶段课程内容及目标 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 观察学习-间接经验) 1.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1.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2、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 、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地任务驱动) 、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 、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2.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2.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

3、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与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3.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3.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音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化转换

3.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文件、保存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3.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支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 3.5能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开展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4.1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

4.2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和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作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4.3熟悉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比较不同软件界面的异同,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积累技术应用经验。

5、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5.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表达意图,比较图画、动画、文字、表格、声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或组合)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5.2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画图或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录音软件等),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设置图像和文字的效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5.3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5.4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5.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的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比较利用电脑制作作品与传统制作过程和传统作品的异同。 5.6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

6、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6.1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6.2学会使用网页制作软件,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简单的网站,通过网站共享信息、发表看法、发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6.3能观察和讨论网络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可能产生的后果。

7、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 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 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 学会使用一种常用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 1、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 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 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 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用途。 • 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 在使用信息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时,能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理解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了解知识产权的简单知识,养成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的习惯,学会规范的论文、著作、网络资料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引用方式;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知道如何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中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料安全和人身安全。

2、探究和初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 •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需要,设计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方案。

2、探究和初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复制、移动、搜索;常用硬盘管理功能;设置安全与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 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 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形式的异同点。 •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信箱和反垃圾邮件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 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 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 学会使用一种常用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编辑、格式化)。 •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与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或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 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信息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综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图像加工软件、简单的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 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 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 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和传统作品的异同。 •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 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 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

•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例如,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布局,了解和使用导航功能,设置超链接,初步了解(如,能看懂简单标识)超文本标志语言(Html)的作用。 •在使用网站及相关现代通信技术开展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能认识到网络影响的两面性,讨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的意义,在活动中表现出健康、负责和符合网络礼仪的行为。能讨论分析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教材实施的总体要求 (一)以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创造 (二)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三)突出实践,增加学生过程性体验 (四)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本套教材以生为本,体现了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的理念。教师要全面、正确地把握这一理念,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料,教材只是开展教与学的指导性或建议性资料,教材内容是导向性的,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和主宰。教师要记住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学生具体情况而组织教学,在借鉴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创造,体现“教学是课程创作的过程”的新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性,增加学生的过程性体验。 要避免实践的异化,一种是将所有的步骤直接呈现,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另一种是将过程步骤完全略去不谈,留下过多的操作性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要正确认识引导过程和鼓励探索两个方面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追求实现两者之间的合理平衡。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干涉学生创造的过程。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以及思维的点拨者。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帮助、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干涉学生创造的过程。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自主学习、自我创造的主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干涉学生创造的过程。对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用辩证的、开放的、动态的观点来处理,不是“择一而终”而是“择善而行”。即依据学习任务和主题来决定两者作用的大小。也就是说,教与学的地位与作用是随着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发展而变化的(如图所示)

师生关系及教师角色定位

椭圆上有两个焦点,一个代表教师,一个代表学生,椭圆上的每一点代表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状况,师生通过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产生互动关系。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下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不同的(用椭圆焦点到A、B的距离表示)。某些学习活动(如图点A)“亲近”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大些;某些学习活动(如图点B)“亲近”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大些。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总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主导与主体关系及作用范围的大小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3.实例的制作 4.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与展示 5.多媒体素材的提供 6.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7.查看河北远程教育网站获取一些信息。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4 )

信息技术新课程新在何处 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结 理念新——信息社会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 目标新——新课程目标、信息素养教育目标 内容新——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文化 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 新版冀教版《信息技术》副主编 王玉芹 lushi88@163.com

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 然而 ——课堂教学是涛声依旧 期待新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堂 ——“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教师自觉行动:创造新课堂 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做一个实践者 ! 转换角色,努力做一个反思者 !!!

信息技术新课堂 一、信息技术新课堂应关注的方面 二、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种新模式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新课堂应关注的方面 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参与 回归生活:从科学世界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注重发展高级思维 让学生亲历信息技术活动的过程

1、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参与 ◆新课堂的切入点是师生角色与关系的改变 ◆新课堂注重全面发展:从单纯技能到综合信息素养 ◆新课堂关注全体发展(遵从共性,关注差异性) ◆新课堂重视学生主体参与

新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在新课堂里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与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叶澜教授

2、回归生活:从科学世界回归 真实的生活世界 ◆教学情景的生活化; ◆跨越学科教学的界限; ◆多学科教学设计; ◆游戏、音乐、活动; ◆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发展高级思维 ◆高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决策能力:教学中的批判性 ◆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的创造性 ◆ *三种思维:接受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是个中性词,在批判中判断和决策。对于学生而言,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他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4、让学生亲历信息技术活动的过程 ◆反对单纯在黑板上“讲”信息技术;时间与空间只是限定在教室里; ◆反对单纯让学生“看”老师操作,避免简单模仿练习式的教学 ; ◆即便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也要强调让学生“亲历”: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其他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大量的书面练习 自学 老师讲授为主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二、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种新模式 1、合作学习 2、探究学习 3、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的一般分类(按照学习者的活动方式的不同): 探究 个别化 合作性 接受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的一般过程 问题:教师首先提出要研讨、解决的问题, 分组活动:学生小组分别进行准备,组内分工、组内讨论,组内准备自己的研究成果。 组间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表达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其他学生提出评论意见,相互启发,促进研讨的深化, 总结反思:教师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概括性的理解。

分组活动 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认知类型、性别等因素均衡安排,尽量保证各小组具有相同的条件。小组活动可以是小组共同学习、小组资料搜集或小组讨论。

组间研讨 小组活动结束后各组分别表达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其他学生提出修改意见,相互启发,促进研讨的深化。

评价与反思 教师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概括,以引导学生形成概括性的理解。学生总结、反思自己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为了激励小组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应规定整个小组都达到目标时,小组才算达到目标,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为最后的成功而努力,并互相合作。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缘起 传统课程和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其弊端日益凸现: 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不适合复杂的内容领域的高水平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高水平技能的习得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以下特性: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以讲授为主的教学 学(知识的获得) 做(知识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做中学 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以下特性: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主题类网上课程资源: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的资源则更具针对性和价值,并成为利用网络资源支持探究性学习公认的发展趋势 有关“多利羊”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活动 http://powayusd.sdcoe.k12.ca.us/dolly/main.htm

3、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有以下特征: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有以下特征: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新的学习方式下,教师该干什么?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应该获得的是什么? 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 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和综合应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模式 既不能“唯讲授”也不能“唯活动”“唯任务” 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适用性和实用性 不为积习所蔽,切忌固步自封 不为时尚所惑,谨防邯郸学步 在任何历史阶段,面对任何教学任务, 教师都应坚持的是: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和综合应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模式 既不能“唯讲授”也不能“唯活动”“唯任务” 既不能“唯个体学习”也不能“唯合作学习 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包治百病”的通用模式

对待优秀课例、优秀教案的态度 对优秀课例、优秀教案我们要借鉴与吸收其精华,但不能雷同照搬。每一节课、每一份教案的教学设计都要根据本校教学对象和教学设施环境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就像企业的品牌产品一样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1.教材 ——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分析 3.目标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材 ——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分析 3.目标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4.教法学法——教学策略分析 5.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 6.评价 ——教学评价的设计 7.反思 ——教学反思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反馈、说反思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1、教材内容分析 《我的集邮册 》是新版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2册,第15课的内容。 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本节设计为一个“以信息表达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课。主要学习网页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多媒体综合完成一个电子作品的基本流程,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1、教材内容分析 主要学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如PPT)加工和处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 本节设计为一个“以信息表达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课。主要学习网页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多媒体综合完成一个电子作品的基本流程,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1、教材内容分析 着重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任务需要着手,学会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和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本节设计为一个“以信息表达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课。主要学习网页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多媒体综合完成一个电子作品的基本流程,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1、教材内容分析 引导学生经历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节设计为一个“以信息表达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课。主要学习网页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多媒体综合完成一个电子作品的基本流程,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教材观 源于教材而不依赖教材,在教学中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意义的重构,并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组织教学,课堂才有可能是“活”的,也才有可能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发展空间。 教师是用教材教,活用教材,在教材基础上的再创作。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学习

2、教学对象分析 已经学习了PPT软件的基本操作 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信息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制作过程。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理解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参考评价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依据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为: (1)了解制作主题网页的基本流程,学习信息表达思想的方法与过程; (2)学习根据需要选择多媒体加工工具; (3)能对信息作品及制作过程进行评价。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演示文稿,理解不同的主题应该采用不同的风格; 通过活动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美化等方法; 通过幻灯片间的结构跳转,体会演示文稿非线性展示信息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1)在制作网页的实践活动过程,做到能够按照一定规范加工信息,表达思想。 (2)引导学生善用小技巧,学习总结制作过程的经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的能力。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个性,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位为: (1)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愿意为爱国网站的建设出谋策划,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2)具有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真负责地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交流,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加工信息,并以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形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多媒体制作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4、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1)注重方法引导、强调问题解决、落实信息素养 2)注重设计思想,轻操作细节 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4、教学策略的设计

5、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案例引入) ◆引出主题任务 ◆提供内容和布局设计 ◆制作 ◆展示交流 ◆总结评价

一份好的演示文稿的共性 ◆主题:应具有鲜明的主题。所选材料(文字、图片)应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内容要吸引人,文字     ◆主题:应具有鲜明的主题。所选材料(文字、图片)应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内容要吸引人,文字 的篇幅要适宜。     ◆素材:要注意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有一定比例的内容是作者自己撰写的。    ◇版式:创意新颖,构图巧妙,布局合理,图文表并茂。版块的大小、排式、报头、报角、花边和中缝等都要精心设计。      ◆校对:要重视校对工作,排版完成后一定要反复仔细检查,避免出现错别字。

6、教学评价的设计 课前的安置性评价 过 程 性 评 价 总 结 性 评 价

7、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侧重点(用四个字来概括) 感:观赏多媒体演示文稿,感受、交流讨论主题、风格、特点等。 知:知道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版面设计要点及版面结构。 识: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多媒体制作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悟:领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7、教学反思 注重设计思想,轻操作细节 注重方法引导、强调问题解决、落实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要落实学生对方法的提炼(教学方法==教法+学法) ◆分层次教学

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科书 其他课程资源: 立体化建设 教师、学生、社区等“活”资源 数字化资源 其他文本资源 为教科书配套的资源 最后想说的一点 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科书 其他课程资源: 教师、学生、社区等“活”资源 数字化资源 其他文本资源 立体化建设 为教科书配套的资源 共同发展的课程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网 ◇信息技术教育网 ◇信息技术课程 ◇中国教育技术网 ◇唯存教育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充分运用博客 “博客(Blog、“网志”),近两年来风靡互联网世界,被认为是 继Email、BBS、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其作为一 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网络教研活动中。

与大家共勉 给孩子们最好的,哪怕很少, 给孩子们最好的,尽管不是地位、金钱, 给孩子们最好的,不是我们的无奈和恶习, 当秋天来时,看到每一株成熟的小麦,每一 棵挂果的梨树, 我们都会像风中的树叶一样会心的微笑。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

与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及教学参考可登陆河北远程教育网站浏览下载。网址http://www.educast.com.cn

谢谢大家!

1、新课程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 2、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转型才能改变“课堂教学的涛声依旧”? 思考与讨论 1、新课程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 2、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转型才能改变“课堂教学的涛声依旧”? 从上面2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成小论文形式,可重新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