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应用.
Advertisements

SMART SHOPPING CART [創意與創新] 期中分組報告 指導老師:巴慧玲.
An IBM Proof of Techn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學習重點 革命再起 南京十年 中日戰爭 國共內戰

革 命 再 起 聯俄容共 1.背景:俄國1917年發生共產革命,俄共 奪權→成立「共產國際」推廣世 界共產革命 A.民國10年-扶立中國共產黨 B.民國12年-主動資助孫中山革命事業 2.聯俄容共 A.聯俄-外交上與蘇俄聯合 B.容共-同意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資格 加入中國國民黨

改組「中國國民黨」-民國13年 1.於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2.吸納俄共革命理論與精神: 希望增強內部力量,打倒軍閥 3.建立黨軍:成立黃埔軍校- 以蔣中正為校長

孫中山北上與逝世 1.北上共商國是 A.背景:民國13年北京發生政變,北洋 政府為奉系、皖系與國民軍系 所控制 B.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 2.病逝北京-民國14年3月 3.國民政府成立 A.民國14年7月於廣州 B.軍隊改稱國民革命軍

北伐(民國15年7月~17年12月) 1. 自廣州出發,九個月內肅清長江以南 2. 克復兩湖後,中央北遷武漢,為親共 分子把持 2. 克復兩湖後,中央北遷武漢,為親共 分子把持 3. 蔣中正在上海發動「清黨」,於南京 成立反共的國民政府→「寧 漢分裂」 4. 蔣中正下野→寧 漢復合→蔣中正復職 繼續北伐 5. 張作霖敗北退回東北,為日軍炸死→ 張學良歸順→全國形式上完成統一

南京十年 (一) 實行訓政 1.國民會議通過《訓政時期約法》/民國20年 A.意義:為訓政時期的國家根本大法 B.期限:6年→後因抗戰施行16年 2.「以黨治國」 A.由國民黨來對民眾培養參政的能力 B.未能落實:因內憂外患頻仍 C.引發知識界、輿論界批評:國民黨長期 壟斷政權

(二) 安內攘外 1.繼續推行統一運動 A.討平各地方軍人的反抗與動亂 B.民國18~19發生「中原大戰」

國軍圍剿共軍 國軍在第五次圍剿共軍,實行碉堡戰 術與嚴密的經濟封鎖,迫使中共撤離 江西 瑞金,展開中共黨史上所謂的 「兩萬五千里長征」之途

共軍長征路線圖

(三) 推動建設 1.財政金融 A.收回關稅自主權 B.廢除釐金 (始自應付太平天國時期) C.幣制改革:a.民22-廢兩改元 b.民24-發行法幣 2.交通 A.公路-陸續建立西南公路網 B.鐵路-a.增建3300公里 b.以粵漢鐵路完工最重要 C.航空

(四) 平衡區域發展 1.剿共-開始注意湖南、江西等內地省分 之建設 A.修建西南公路網 B.開發西北(陜西、甘肅、新疆)油礦資源

中日戰爭 (一) 日本步步進逼 1.民國20:發動九一八事變→進占東北→ 扶立「滿洲國」 1.民國20:發動九一八事變→進占東北→ 扶立「滿洲國」 2.民國21: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犯上海→ 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3.民國22:進占熱河→進犯長城 4.民國26:決定提前全面侵華-因見中國 西安事變和平落幕,國 共一致 對日

(二) 中國被迫應戰 1.抗戰爆發 A.盧溝橋事變-民26年7/7 B.淞滬會戰-民26年8/13 C.南京大屠殺-民26年12月 D.國民政府內遷重慶 2.日本策略 A.先-「速戰速決」:「三月亡華」企圖 在淞滬會戰被粉碎 B.後-「以華制華」:扶立親日傀儡政權 -汪兆銘/民29

(三) 與反侵略戰爭合流 1.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 A.中國正式向軸心國宣戰→成為同盟國 之一 B.蔣中正被推舉為中國戰區統帥

3. 應邀出席開羅會議-民國32年11月 A. 討論東亞問題 B. 發表〈開羅宣言〉: a. 戰後日本將歸還東北、臺灣、 澎湖 b

5. 雅爾達會議(民國34年2月)遭出賣 A. 召開目的:邀請俄國對日作戰-為提早 結束戰爭,減少美、英傷亡 B 5.雅爾達會議(民國34年2月)遭出賣 A.召開目的:邀請俄國對日作戰-為提早 結束戰爭,減少美、英傷亡 B.簽訂〈雅爾達密約〉犧牲中國權益- 將日本在滿洲的權益讓給蘇俄 C.補救:與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a.規定外蒙古地位由公民投票決定 b.長春鐵路及大連、旅順兩港由中、俄共管

(四) 意義與影響 1.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成世界五強之ㄧ A.出席開羅會議 B.成為聯合國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ㄧ 2.凝聚現代民族主義→確立一種新的中華 民族主義 3.造成國人生命財產重大的損失→國力嚴 重耗損 4.給予中共發展與壯大的時機→對國民黨 造成嚴峻挑戰

國共內戰 (一) 內戰的陰影 1.抗戰初 A.共軍接受改編-新四軍、第八路軍 B.不時發生軍事摩擦

(二) 各方的調停 1.重慶會談-民國34年8月 A.蔣中正三次電邀毛澤東 B.針對和平建國達成原則性協議

(三) 東北的角逐 1.蘇俄進占東北 A.依據《雅爾達密約》對日宣戰,進占 東北 B.《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三個月內 撤軍-蘇俄卻遲不撤軍 a.掠奪東北超過二十億美金的工業設備 b.扶植中共 (a)因美 蘇對立形勢已形成 (b)國民政府又以美國為後盾

2.中共動員大量部隊進入東北 A.在關外建立各級政權 B.接收日軍留下之武器裝備 →使共軍獲得喘息 AFIS提供

(四) 走向戰爭 1.國民黨在東北獲勝後→主戰聲大 A.在關內發動全面進攻 B.蔣中正無視中共及民盟反對,召開 制憲國民大會→和談破裂 C.馬歇爾調停失敗返美(民36/1月) 2.民36/7月國民政府宣布動員戡亂 A.共軍全面進攻 B.國民黨忙於總統、副總統選舉,各 派系競爭激烈

3. 民國37年戰局逆轉 A. 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造成通貨膨脹, 金融崩潰,民心渙散,戰爭急轉直下 B 3.民國37年戰局逆轉 A.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造成通貨膨脹, 金融崩潰,民心渙散,戰爭急轉直下 B.國 共三次大規模決戰,政府軍失利 C.蔣中正下野,李宗仁代理-試圖藉和談 與中共劃江而治,失敗 4.大陸淪陷,遷都臺北 A.民國38/4月南京失守,戰局迅速惡化 B.最後遷都臺北: 南京→廣州→重慶→成都→臺北

(五) 國民黨失敗原因 1.經濟因素:戰後因接收不當及通貨膨漲 ,造成經濟蕭條、社會不安 2.政治因素:國民黨內部彼此爭執不已 1.經濟因素:戰後因接收不當及通貨膨漲 ,造成經濟蕭條、社會不安 2.政治因素:國民黨內部彼此爭執不已 3.社會因素: A.中 共-因實施土地改革,獲得廣大 農村農民支持 B.國民黨-相信軍權高於一切,忽視社 會改革

4.軍事因素: A.中共-a.採鄉村包圍城市策略 b.毛澤東賦予戰場指揮官全權 B.國民政府-a.據守城市→最後陷於孤立 b.蔣中正事必躬親

(六) 撤守臺灣 1.決定撤守臺灣之因 A.中共在臺灣並無勢力 B.國民黨掌握海、空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