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道脈 後學 林柏溪
先天無極理 至理渾圓太極先 徹終徹始徹中邊 大包覆載無形外 細入鳶魚有象前 二五合時周性命 一三判處貫人天 羲皇畫後真宗顯 聖聖淵淵賴此傳
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無量無邊、至虛至靈,極靜不動之理天也。此理雖神妙以渾然,實條理之分明。至無能生至有,至虛能御至實,為宇宙內萬有之本源。視之無形,而能形形;聽之無聲,而能聲聲。超乎九天之上,貫乎大地之下。雖不離乎炁,亦不雜乎炁;貫乎太極之中,包乎太極之外。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杳兮冥兮,萬劫而不壞。為生天生地之母,萬物之始祖也。故天、地、日、月、風、雲、雷、澤,無不由斯而生;古、今、中、外人、物之性,無不由斯而降;仁、義、禮、智,寓乎其中,靜也;惻隱、辭讓、羞惡、是非,應乎其外,動也。靜極而動,萬物漸生,元會運世,以賴轉;動極而靜,萬物漸滅,天、地、人、物之歸宿。
太極之初渾然元炁 ,以其元炁有其光, 光生熱,熱生動,動則有生。 光者元炁之體;熱與動者元炁之用; 生者用之見也。
太極炁天圖 亨 聖聖淵淵賴此傳 彌綸一炁即真詮 隨機赴感方方現 附物照靈在在圓 蓍策非神神自有 卦爻是象象終捐 聖聖淵淵賴此傳 彌綸一炁即真詮 隨機赴感方方現 附物照靈在在圓 蓍策非神神自有 卦爻是象象終捐 周流萬類微之顯 體具先天用後天 元 乾 利 貞
太極者,陰陽之炁,升降之理,流行之炁天也。白者,陽儀也;黑者,陰儀也。黑白二儀者,乃陰陽之屆限也。 夫陰極生陽,白以漸而長,黑以漸而消,元亨以應之,春夏也;陽極生陰,黑以漸而長,白以漸而消,利貞以轉之,秋冬是也。 一年如是,一月如是,一日、一時亦如是;以至元、會、運、世,亦莫不如是。其炁機流行,未嘗而息也。故曰:「周天」。 每至戌、亥二字,曰閉物,曰混沌。然非中間一理主之,則不能流行而不息也。
兩儀乾坤圖 輕清者天炁也 重濁者地炁也 上升者陽炁也 下降者陰炁也 晝主動陽明也 夜主靜黑暗也 陽儀中含陰也 陰儀中抱陽也
兩儀者,天地也,陰陽也。有動有靜,有清有濁之變道也。 輕清上升而為天,乾道也,為萬物之父。開於子,而沒於戌。 重濁下凝而為地,坤道也,為物之母。闢於丑,而沒於酉。 乾為陽,陽中有真陰,陰降而復生。坤為陰,陰中有真陽,陽升而復降。 陰陽互施二气氤氳,其中自然生人而生物矣。 凡陽升,萬物皆伸;陰降,萬物皆縮。伸者,生也;縮者,死也。伸縮生死宇宙間,物物之生死,皆難逃乎天地之數也。
皇極圖 樂 神 腎屬水藏精 陰中之陰也 心屬火藏神 陽中之陽也 肝屬木藏魂 陰中之陽也 肺屬金藏魄 陽中之陰也 脾屬土藏意 後天之本也 心 腎屬水藏精 陰中之陰也 心屬火藏神 陽中之陽也 肝屬木藏魂 陰中之陽也 肺屬金藏魄 陽中之陰也 脾屬土藏意 後天之本也 心 魂 肝 喜 氣 魄 怒 肺 腎 精 哀
皇極者,三也,象也,天地之人也。人受父母之精血以凝成,象也;得天地之靈秀以生長,炁也。稟無極之真常以成性,理也。 三五凝結,體用兼全,故人為萬物之靈也。男秉乾道,清陽也,而主動;女秉坤道,濁陰也。而主靜。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女屬太陰,而陰中有陽。 凡人喜怒哀樂未發時,中也。發而中節者,和也。不守中和,自暴自棄者,愚夫也。固守斯道,變化氣質者,賢人也。嗟乎! 人之一生,猶四季焉:少而如春,故形長;幼而如夏,故體旺;壯而如秋,故生子;老而如冬,故近死。人生氣血衰旺以時者,數也;壽殀窮通難移者,命也。故人事將畢,早悟性命,早修大道,不至虛生一世矣。
氤氳四象圖 一陰上加一陽為少陽其炁溫於時為春 一陽上加一陽為太陽其炁熱於時為夏 一陽上加一陰為少陰其炁涼於時為秋 一陰上加一陰為太陰其炁寒於時為冬 氤氳四象圖 夏 陽 太 少 少 秋 春 陰 陽 陰 太 冬
四象者,一炁流行,四時變化,寒暑代謝之炁天也。 春為少陽,乃陰中之陽也,故春溫。正、二、三月以應之。 夏為太陽,乃陽中生陽也,故夏熱。四、五、六月以應之。 秋為少陰,乃陽中產陰也,故秋涼。七、八、九月以應之。 冬為太陰,乃陰中產陰也,故冬寒。十、冬、臘月以應之。 由溫漸熱,陽長而陰消,生機也;由涼漸寒,陰旺而陽衰,殺機也。 陰陽、消長、生殺循環,自然之理也。寒熱、溫涼自然之炁也。在天曰春、夏、秋、冬;在人曰眼、耳、口、鼻也。
五行圖 丙丁火 南 東方甲乙木 其色青 為春 南方丙丁火 其色赤 為夏 西方庚辛金 其色白 為秋 北方壬癸水 其色黑 為冬 東方甲乙木 其色青 為春 南方丙丁火 其色赤 為夏 西方庚辛金 其色白 為秋 北方壬癸水 其色黑 為冬 中央戊己土 其色黃 為季 西 庚辛金 甲乙木 東 戊己土 中 壬癸水 北
金休於冬,囚於春。木休於夏,囚於秋。水休於春,囚於夏。火休於秋,囚於冬。土休於秋,囚於春。此五行之休囚也。 金休於冬,囚於春。木休於夏,囚於秋。水休於春,囚於夏。火休於秋,囚於冬。土休於秋,囚於春。此五行之休囚也。 金尅木,木尅土,土尅水,水尅火,火尅金,此五行之相尅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此五行之相生也。 水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黃,此五行之色也。 此五行之利也。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是也。 戊、己為土,土旺於四季。 壬、癸為水,水旺於冬。 庚、辛為金,金旺於秋。 丙、丁為火,火旺於夏。 甲、乙為木,木旺於春。 14
六合圖 上 南 西 東 北 下
七政圖 上 火 金 土 木 水 下
伏羲八卦圖 乾一兌二離三 震四巽五坎六 艮七坤八數也 一 二 五 三 六 四 七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南 乾 伏羲八卦圖 乾一兌二離三 震四巽五坎六 艮七坤八數也 西南 巽 南東 兌 一 二 五 離 東 坎 西 三 六 四 七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此八卦之象也 八 震 東北 艮 北西 坤 北
伏羲聖人定其方位,知其吉、凶。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故畫卦之後,人倫於是而立焉。 伏羲八卦者,以先天炁象、陰陽消長自然之置位,對侍而言也。 觀陰盛陽微,是以畫艮於西北。 觀陽長陰消,是以畫兌於東南。 西南陰生陽下,於是乎畫巽。 東北陽生陰下,於是畫震。 畫坎於西,象陰中有陽也。 畫離於東,象陽中有陰也。 正北,純陰方也,故畫為坤。 正南,純陽方也,故畫為乾。
伏羲八卦之方位:乾坤坎離列於四正;震兌巽艮列於四隅,謂之先天。文王八卦坎離震兌列在四正;乾坤艮巽列在四隅,謂之後天。先天標明陰陽之對侍;後天標明陰陽之流行。對侍者,常道也;流行者,變道也。宇宙一切現象,都由常而變之矣。 乾交坤,而變離;坤交乾,而變坎;離交坎,而變震;坎交離而變兌。此四正變動之原因也。 坤得乾,而以陰承陽,故坤退於西南;乾得坤,而以陽配陰,故乾退於西北。坤居巽位,而巽順乎坤,所以移於東南;乾居艮位,而艮避乎乾,所以退移於東北。這是四隅變動之原因。 文王就變動自然上規定,名為後天。皆本乎造化變遷而發生矣。故合伏羲之卦,是並行而不悖之道也。
九宮 南 東南 西南 西 東 東北 西北 北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四陰火 九陽火 二陰金 三陽木 五陽土 七陽金 八陰木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四陰火 九陽火 東南 二陰金 西南 三陽木 五陽土 七陽金 西 東 八陰木 一陽水 六陰水 東北 西北 北
渾天圖 分化關合四古也 仁義禮智四端也 眼耳鼻口四相也 戊己玄關主宰也 胎卵濕化四生也 麟鳳龜龍四長也 渾而言之萬物也 分而言之五行也 南 分化關合四古也 仁義禮智四端也 眼耳鼻口四相也 戊己玄關主宰也 胎卵濕化四生也 麟鳳龜龍四長也 渾而言之萬物也 分而言之五行也 南 禮 鳳眼卵 火 心 神 渾天圖 南東 陰生始夏仲 關 南西 明生申三初 合 麟耳胎 東 仁 木 肝 魂 龜鼻化 魄 肺 金 義 西 淨土 玄信關 戊己 精 腎 水 龍口濕 智 北 魄生寅六十 化 北東 陽生始冬仲 分 北西
人為萬物之靈,屬土,土德曰信,土居其中,故人在中界,不上不下。躶蟲三百六十種,聖人為長。在人為玄關,藏於中,性也。發於事,信也。 渾天者,紊而不亂,繁而有序,各生其生,各長其長,胎卵濕化各從其類也。天地之間,動植之物,莫不由道而生之。強弱之殊,薰蕕之異,無不由炁而別之。 蓋人獸均為胎生,胎生屬木,木德曰仁,仁主生,故仁人麟獸,不忍傷生。毛蟲三百六十種,麟為之長。在人為耳,藏於肝,魂也。發於事,仁也。 鳥為卵生,卵生屬火,火德曰禮,火性炎上,故鳥類能上飛。羽蟲三百六十種,鳳為之長。在人為眼,藏於心,神也。發於事,禮也。 黿龜蠅蚋為化生。化生屬金,金德為義,義主氣,故靈龜善養調息。甲蟲三百六十種,龜為之長。在人為鼻,藏於肺,魄也。發於事,義也。 蛟龍魚蝦為濕生,濕生屬水,水德曰智,水性潤下,故水族下潛。鱗蟲三百六十種,龍為之長。在人為口,藏於腎,精也。發於事,智也。 人為萬物之靈,屬土,土德曰信,土居其中,故人在中界,不上不下。躶蟲三百六十種,聖人為長。在人為玄關,藏於中,性也。發於事,信也。 渾而曰萬物,分而曰五行而已矣。
溯自子會開天時,造化宇宙的 無生老就已經安排了七佛治世、三佛收圓之機運。從子會開天,到丑會闢地,雖然歷經了二萬一千六百年「鴻濛甫闢」的程序,然而大地上卻因缺少人煙來治理,以致三才不立,不成世界。於是寅會時 無生老乃忍痛降下九六原人來治世。
一 二 五 三 六 四 七 八 赤愛佛 龍野氏 伏羲氏 甲三春 酉長庚 繼天佛 空谷神 生育子 南 乾 西南 巽 南東 兌 離 東 坎 西 震 東北 艮 西北 坤 北 繼天佛 空谷神 生育子
七佛治世 初佛降生南方,名赤愛佛,眾生靈中最靈,南方屬火德;卦位為乾。斯時人獸不分,以草為飲食,穴居野處,有言語而無文字。初佛教化世人開發山島,掌天盤六○○○年。
二佛降生北方,名生育子,北方屬水德;卦位為坤,故權掌生育。斯時人獸分居,指明養育,以穴而住。至辰會滿,掌天盤四八○○年。 三佛降生東方,名甲三春,三春多暖,東方多溫屬木;卦位為離。治世教民,將草木培養成林,鑽木取火,以樹葉為衣,免失廉恥,掌天盤三七二○年。
四佛降生西方,名酉長庚,取西方庚辛金得名;卦位為坎。治世教民,力地耕田;化民以言語說話為宗旨。至巳會滿,掌天盤七○八○年。 五佛降生西北方,名空谷神,西北多山谷,天虛空;卦位為艮。治世教民,開山取石,修補荒蕪,補造虛天,掌天盤五二八四年。
六佛降生東南方,名龍野氏,東南多水;卦位為兌。治水教民,開溝濬河,順水歸海,分出江、湖、海、河。至午會滿,掌天盤五五一六年。
七佛降生東北方,名繼天佛,因東北連天,取名繼天立極之義;卦位為震。東北多冷,無人教化,所以觀天測地,知天地之陰陽;分出無極,知有太極之氣,而化出陰陽;知無極為太極之母。此時未畫八卦,因不足其數,掌天盤五八○○年。
在七佛繼天佛與八佛燃燈佛之間,有代理佛降生西南方,名伏羲氏,以風為姓,教民佃漁畜牧,拜欎華子得道,仰觀俯察,究天地之生理,畫出先天八卦,證明未有天地,即先有此道,是為「天道降世」之始祖。 上天以伏羲完成先天八卦有功,命其以代理佛之職,掌理天盤五百年。以顯天地之奧妙,為大道降世之始。
八佛應運,名燃燈古佛,是為青陽時期,初會龍華,傳道闡法,掌天盤一五○○年。
九佛應運,名釋迦牟尼佛,是為紅陽時期,二會龍華,闡揚佛教,掃形飛相,至午會數盡。掌天盤三○○○年。
十佛應運,名彌勒古佛,是為白陽時期,三會龍華,闡揚儒教,辦理末後一著收圓大事,大開普渡,挽化善男信女,在家修行,半聖半凡。此佛九轉十生,功德無量,至未會數盡,掌天盤一○八○○年,十佛治世、收圓完滿。自申會後無仙佛承繼天盤。
佛吾今辰奉天慈諭吩咐眾徒:於咱們正宗修道團體中,真理傳述,極力發揚光大彌勒古佛、南海古佛、天然古佛遵奉為白陽三佛,辦理三曹普渡收圓也!謹此略述,願諸生銘記! 民國九十三年(西元二○○四年)十月十日 歲次甲申八月廿七日申時 天上佛壇超渡法會聖訓
先天八卦
「山澤通氣」 「雷風相搏」 「水火不相射」 「天地定位」 天 南 乾 風 西南 巽 澤 南東 兌 離 東 火 坎 西 水 震 東北 雷 艮 北西 山 坤 北 地
先天八卦轉為後天八卦 「兌」之中下二陽,來交「艮」之中下二陰,「艮」變為「乾」。 「巽」之上爻陽、下爻陰,來交「震」之上爻陰、下爻陽,「震」變為「艮」。 「艮」之上爻陽、下爻陰,去交「兌」之上爻陰、下爻陽,「兌」變為「巽」。 「離」之下爻陽,來交「坎」之下爻陰,「坎」變為「兌」。 「坤」之中爻陰,來交「乾」之中爻陽,「乾」變為「離」。 「乾」之中爻陽,去交「坤」之中爻陰,「坤」變為「坎」。 「坎」之上爻陰,去交「離」之上爻陽,「離」變為「震」。 「震」中之二陰,去交「巽」之中二陽,「巽」變為「坤」。 先天八卦轉為後天八卦 南 乾 南 離 西南 坤 西南 巽 南東 巽 南東 兌 震東 離 東 兌 西 坎 西 艮 東北 震 東北 乾 北西 艮 北西 坎 北 坤 北
後天八卦
在明師一指當下,即為咱們撥亂反正,以合乎先天八卦之卦位的條件。
然咱又必須借肉身先得後修,仍需以離坎為主軸,故將先天八卦右轉90度,乾坤正位平放(平放天梯),此乃天恩師德所賜。 上天鴻慈,平放天梯,咱求道時,師尊無形之中,將咱落入後天之卦位,轉為返先天條件, 白陽八卦
白陽八卦為白陽修道子累劫以來最大的殊勝。 坎、離雖為人身之水火,又表示為業障之牽纏,只有現今白陽子才能在受明師ㄧ指歸空後,帶業往生至理天佛院繼續修煉,不用回地府輪迴,直到修鍊完成才能回歸理天聖域。
抽坎補離 純陽純陰(太極之體) 最接近無極之真先天之妙 南 離 西南 兌 南東 震 坤 東 乾 西 巽 北西 艮 東北 坎 北
人自有生以後,陽極陰生,五行錯亂,陰陽不交,彼此戕害,真者埋沒,假者張狂,七情六慾般般俱有,五蘊八識件件皆全;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以苦為樂,以假作真,本來面目全失。 火返陽,而禮本於智,禮而不同,非禮不履,燥氣悉化,則不怒而成義。 金返陽,而義本於禮,義不過偏,通權達變,循規蹈矩,則喜善而藏仁。 金庚九 元 情 義 返尅 仁喜 陰陽五行綜整 智中生禮,是壬水尅丁火,而火返陽矣。 火丁二 識 神 樂 歸樂 禮化 金辛四 鬼 魄 怒 歸怒 義化 此信一復,戊土發現,內有主宰,萬緣皆空,諸慮俱息,則不哀而生智。 火丙七 義怒 返尅 禮 神 元 土戊五 氣元 信 返尅 智哀 禮中出義,是丙火尅辛金,而金返陽矣。 水返陽,而智本於信,智不妄用,無貪無求,心平氣和,則樂真而有禮。 十己土慾 木甲三 返尅 元 性 仁 信慾 仁化 歸喜 喜 魂 木乙八 遊 智化 歸哀 哀 精 濁 水癸六 (陽剋陰)收斂、成就之功 義中生仁,是庚金尅乙木,而木返陽矣。 木返陽,而仁本於義,仁不過懦,至善無惡,誠一不二,則無慾而有信。 仁中行信,是甲木尅己土,而土返陽矣。 禮樂 返制 智 精 元 水壬一 土返陽,而信本於仁,止於其所,而不動不搖,真土現象,假土自靜。戊己相合,喜怒哀樂皆歸無慾,仁義禮智皆歸一信。 信中生智,是戊土尅癸水,而水返陽矣。
生初陰陽五行混合 禮之至矣,禮即元神之見端也 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見端也 信之至矣,信即元氣之見端也 義之至矣,義即元情之見端也 樂而不淫 禮之至矣,禮即元神之見端也 心氣和平 生初陰陽五行混合 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見端也 七二 元識 神神 禮樂 靜之則為五元,動之則為五德,動靜皆是先天用事,間有喜、怒、哀、樂之迹,俱出無心 五元氣信 十妄意慾 信之至矣,信即元氣之見端也 喜而不留 至善無惡 八三 遊元 魂性 喜仁 義怒 情魄 元鬼 九四 人我兩忘 怒而不遷 誠一不二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和也,是謂無慾,無慾則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聽其先天主宰。 義之至矣,義即元情之見端也 六一 濁元 精精 哀智 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見端也 聲色不迷 哀而不傷
孔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蓋天地造化之道,不過一個陽五行,一個陰五行,一生一成而已。雖分五行,而實一陰一陽運用之;雖陰陽運用,而實一氣來往運用之。故其象: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從中而始,從中而終,始之終之,無非一氣,無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居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氣流行也。 中者,和也,一氣也,總是太極也。惟人也,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陰陽五行之氣,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後天,先天五行屬陽,後天五行屬陰;一、三、五、七、九,陽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陰五行,後天也。
以先天而論:一為元精,屬水,為壬水;三為元性,屬木,為甲木;五為元氣,屬土,為戊土;七為元神,屬火,為丙火;九為元情,屬金,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於此而寓之。五德者,仁義禮智信也。 元精者:不精之精,其體純粹,發而為智; 元神者:不神之神,其體圓通,發而為禮; 元性者:無性之性,其體柔慈,發而為仁; 元情者:無情之情,其體剛烈,發而為義; 元氣者:無氣之氣,其體純一,發而為信; 五元者,五行之氣。五德者,五行之性。
五元五德,生於先天,藏於後天,當人在胞胎之中,混混沌沌,一氣渾淪,形迹未見,其理已具,所謂未出生者,如圖中五五點攢於一處,太極之象。古人教人窮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故謂先天。 以後天而論,二為識神,屬火,為丁火;四為鬼魄,屬金,為辛金;六為濁精,屬水,為癸水;八為遊魂,屬木,為乙木;十為妄意,屬土,為己土;此五物也。五物既具,五賊即於此而寓之。五賊者,喜怒哀樂慾也。 遊魂主生,其性善,感則生喜; 鬼魄主死,其性惡,感則生怒; 識神至靈,其性貪,感則生樂; 濁精至愚,其性痴,感則生哀; 妄意至動,其性亂,感則生慾;
但後天五物五賊,雖是五行所化,其中猶有分別;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後起,雖魂魄最先,魂更先於魄也。 魂者,歷劫輪迴之種子,為人為鬼是他,為聖為賢是他,為善為惡也是他,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時他先來,氣未絕時他先去。當人破胞出頭之時,哇的一聲,即魂入竅之時,魂一入竅,受後天木氣與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嬰兒落地無聲者不成,以其遊魂未入,雖有元性,不能獨存,假依真存,真亦借假而留也。 魄者,借血氣之靈,受金氣而凝結,生後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後七七四十九日而始滅,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為此耳。
魂之為物,遷移不定,離此去彼,離彼來此,輪迴不息,歷劫不壞,魄則隨身而有無之。識神雖受火氣而生,亦魂之所出;濁精雖受水氣而生,亦魄之所攝;意者,思慮動作,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五物五賊,皆是生身以後所有,所謂己生出者也,以其事在生身以後,故謂後天。至於心、肝、脾、肺、腎,濁而有形,又不再此例矣。 有生之出,後天五行與先天五行,兩而合一,五物為五元所統攝,五賊為五德所制伏,一舉一動,皆先天主宰,後天不過為役從耳,故嬰兒無識無知之時,
至善無惡,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見端也; 人我兩忘,義之至矣,義即元情之見端也; 聲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見端也; 心氣和平,禮之至矣,禮即元神之見端也; 誠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氣之見端也;
靜之則為五元,動之則為五德,動靜皆是先天用事,間有喜怒哀樂之迹,俱出無心:「喜而不留、怒而不遷、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和也,是謂無慾,無慾則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聽其先天主宰。 先天後天,陰陽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動而後天成,或後天動而先天成,真不離假,假不離真,真賴假以全,假賴真而存,渾然一氣,無傷無損,圓成具足,如圖之五行,陰陽同居,一氣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窮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
性 返本圖 此一貫道脈圖 寓乾坤闔闢三才造化於其中 由一理而始 末復歸於一理 閱者細心體會 以天即我 我即天 方可有得也 放 退 合 六 於 由一理而始 末復歸於一理 閱者細心體會 以天即我 我即天 方可有得也 返本圖 放 退 性 合 六 於 密 藏 彌
夫道,太虛而已矣。人能與太虛同體,則超乎天地之外,不囿五行之中,超於聖域。儒謂之神人,釋謂之金仙,道謂之大羅天仙也。 人生若被塵緣迷昧,棄真逐妄,死不回首者,凡夫俗子也。 道祖清靜守一之道,修心以煉性;佛祖真空皈一之道,明心以見性;至聖虛靈貫一之道,存心以養性。 大道一理,三教一家,先覺者聖、賢、仙、佛也,立德、立功以救世;後覺者賢人、君子也,繼往、開來以道統。 嗟乎!人孰不由道而生之?人誰不畏危欲安之?趁此普渡時機,早修大道,返本還原,逍遙物外,方為有始有終之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