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及热点分析 4月份形势与政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连接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生产&营销副总经理 王跃轩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汇率计算.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叙利亚动荡及其原因浅谈.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形势与政策》专题一: 剖析中东北非多国局势
危机 转型 动力 看清中国经济.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各国、各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①20C八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提问: 当前影响世界安全的突出热点问题是什么?.
中东问题的由来、发展 及其利益角逐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年10月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中国能源安全 ——形势与对策 主讲 董玲.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每周交易策略 交易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简称中国科学E刊)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班组绩效管理 东联公司机械二队吊车一班 2017年5月.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扁平化精美IT工作实施规划 涛说PPT.
R in Enterprise Environment 企业环境中的R
Harvard ManageMentor®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Harvard ManageMentor®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第三节 常用外贸B2B平台简介 一、阿里巴巴 国际交易市场( 中国交易市场( 日本交易市场( 全球批发平台(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Environmental Policy Evaluation – Experiences in Germany and Europe
第12讲 法律与全球化 法学院 胡凌.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Seminar 【Speaker】 Lisa Cameron , Associate professor,University of Melbourne 【Topic】 Propensities to Engage in and Punish Corrupt Behavior: Experimental.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英语口译 4 学校与教育.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当前国际形势及热点分析 4月份形势与政策

提纲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欧美债务危机再发展 二、欧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欧美债务危机再发展  二、欧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三、深刻认识西亚北非乱局,把握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四、深刻认识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欧美债务危机再发展

(一)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2011年,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由于巨额债务到期拖累而导致经济下滑,失业率攀升。

(一)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乏力

(一)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良好

(二)西方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二)西方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

日本经济疲弱,当前的总负债/GDP比率已高达235% (二)西方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日本经济疲弱,当前的总负债/GDP比率已高达235%

(三)新兴经济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

(三)新兴经济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月11日,美欧日就中国稀土出口提出磋商请求,商务部: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标。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认定中国输美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三)新兴经济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认定中国输美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二、欧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一)虚拟经济的膨胀,削弱和腐蚀了西方的生产力。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如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商人经商,就叫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当由股票而衍生的各种证券创造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很多人以为有了发达的金融市场,创造更多的金融工具,财富就会滚滚而来。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崛起,使得金融市场内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超过实体经济规模的虚拟经济体,而且这个虚拟经济体在衍生品的助力下野蛮生长,其回报率要高于实体经济发展,而且更为迅速、更为便捷省力。

(二)借债消费的模式累积和推高了西方高福利、高赤字、高债务。 借债消费导致西方在“寅吃卯粮”的惯性轨道上越滑越远,已经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政治风险。2011-11-18 《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民众每人平均背债额超过48000美元,相当于30万人民币。欧盟委员会11月27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以欧元区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为基数,2011年欧元区人均债务达到3.77万欧元。其中爱尔兰、意大利和希腊的适龄劳动者人居负债处于欧元区最高水平,分别为5.5万欧元、4.8万欧元和4.7万欧元。法国和德国虽然比上述几个国家要低,但人均负债也都超过了欧元区平均水平,分别达到4万欧元和3.9万欧元。

(三)金融阶层暴富加剧了西方社会贫富分化。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给欧美中产阶级带来沉重的打击。不断攀升的失业率以及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欧美中产阶级呈现萎缩的趋势,社会结构由传统的“橄榄型”变成了“金字塔型”。 2011年11月15日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指出,由斯坦福大学主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年间,美国的分配不公问题凸显,致使富有家庭和贫困家庭数量都有所增加,而中产阶级规模则日益萎缩。贫富差距的证据是如此确凿:目前,400个最富的美国人占有的财富超过1.5亿底层美国人占有的财富总和。这个普遍存在贫富差距的时代,新的超富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这次的超级富翁是对冲基金经理和金融巨子,而不再是石油和铁路大亨。

(四)大资本集团绑架西方政治,党派极化现象突出。 当前掌握巨大政治能量的是金融巨子,而不再是石油和铁路大亨。选票和党派利益至上严重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和决策效率。 金融、经济危机进入第5个年头,生活在西方的人质疑的矛头不仅对准经济制度,同时也对准政治制度。现代民主肇端于西欧,成型在美国。但在西方,民主政治与金钱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然而,在美国政客的嘴里,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是全世界的样板。他们拿它当棍子一样去敲打一切与他们不同的民主模式。

(五)西方制度赖以运行的外部有利条件日益丧失。 全球化打破了西方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领域的垄断,加剧了西方产业和就业岗位的流失。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同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使西方操控世界的杠杆越来越少。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是主要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全球化并没有导致全球西方化和美国化,进而到达历史的终极,而是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两极化,以及美国和西方的衰退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衰退是全球资本和技术自由流动和对现有全球资源重新整合的结果。这些显然不符合美国和西方国家逻辑和利益的。

三、深刻认识西亚北非乱局,把握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一)准确认识西亚北非乱局的发展走向 1、政权更替国家局势及其发展走向 在北非西亚乱局中,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个国家的政权倒台,产生了新的政权。目前,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繁重的改革和重建任务,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乱局还没有结束,前景不容乐观。政治方面主要表现新政权组建一波三折,政局不稳,政治前景不明朗。

2011年12月13日,突尼斯新任总统蒙塞夫·马祖吉在选民大会上宣誓。 突尼斯制宪议会选举

11月28日,埃及议会选举在全国展开,图为位于开罗市中心尼罗河宫区的一个女士投票点。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下台

图为3月29日,利比亚南部小城赛卜哈爆发部落冲突的场景。利比亚南部6天部落冲突致147死395伤 11月22日凯卜宣布成立过渡政府

上述几个国家目前主要的任务是政治经济社会重建,因此局势的未来发展取决于重建的进程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特别是民众关心的经济发展、就业、安全等问题能否等到很好的解决。伊斯兰复兴运动在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政治重建中崛起,对这些国家局势的未来走向会产生重要影响。

2、叙利亚局势及其发展走向 (1)叙利亚当前局势 2011年3月,叙利亚的德拉省爆发了反对政府的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4人死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霍姆斯省、哈马省、伊德利卜省和大马士革农村省等省份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叙利亚政府出动武装部队,采取强力手段镇压示威。反对派则在西方国家和土耳其的支持下,势力不断扩大,双方暴力冲突也不断升级。叙利亚局势陷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动荡和危机。据联合国的说法,叙利亚冲突已经造成8000多人死亡。

2011年8月,随着叙利亚示威抗议者与现政权的冲突不断加剧,西方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谴责也在步步升级。 8月18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要求阿萨德下台的声明后不久,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欧盟也陆续发表声明,齐声催促阿萨德为了“叙利亚的福祉和人民的团结”而下台。 10月7日,美国白宫呼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现在下台”并警告他正带领叙利亚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叙利亚领导层应该在国内进行改革,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将被迫下台。

2011年12月19日,在阿盟的持续施压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于2011年12月19日签署阿盟和平协议,允许阿盟观察团入境。 2012年1月,为使叙利亚尽快回复稳定和安全,阿盟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新方案,核心是总统巴沙尔辞职,把权力移交给第一副总统。 2月23日,联合国任命前秘书长安南为联合国和阿盟联合特使,努力促使叙利亚停止暴力冲突,推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解决叙利亚危机。 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欢迎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被任命为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支持安南为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所作的努力。 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呼吁叙利亚政府履行其对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的承诺,在4月10日前实现停火。 4月7日,也就是联合国安理会4月5日发表主席声明的第二天,叙利亚就爆发了武装冲突,导致27名平民死亡。

安南提出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六点建议,叙利亚政府书面答复安南,同意接受他所提的六点建议。(立即停止在平民区使用重型武器并撤出部队;与反对派停止一切形式的武装暴力行为;实现每天两小时人道主义停火;加快释放被任意羁押者;确保记者在叙全境行动自由;尊重法律保障的结社自由与和平示威权利。

(2)叙利亚走势分析 第一,和平解决危机和军事解决危机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叙利亚危机拖得越久,军事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大。军事解决就意味着叙利亚面临内战和外部军事干涉。 第二,叙利亚危机不可能在内部得到解决。 第三,巴沙尔失去政权的危险非常大。 第四,宗教是影响叙利亚局势的发展走向的重要力量。

3、伊朗核问题及其发展走向 (1)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遭到联合国制裁。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1929号决议,对伊朗实施第四轮制裁。

(2)伊朗核问题再次激化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了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保障监督协定及安理会决议相关条款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一些信息表明,伊朗曾经进行过研制核弹头的工作”,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伊朗曾从事过“有关核武器的专项活动”,例如高能爆炸试验和核弹引爆器的研发。这些活动中,有的现在很可能仍在进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份报告再次激化伊朗核问题。

11月29日下午,伊朗示威者冲进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英国驻伊大使馆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的单边制裁措施。示威者要求政府驱逐英国驻伊朗大使,还向英国使馆大楼投掷石块和燃烧瓶,造成一座小型建筑起火。他们还翻越使馆大门进入大楼,扯下并焚烧英国国旗,随后换上伊朗国旗。英国对使馆遭袭做出强硬回应,撤回全部大使,关闭使馆,宣布关闭伊朗驻伦敦大使馆并驱逐伊朗外交官。法国、德国和荷兰于11月30日分别发表声明,宣布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这一事件招致美英等西方国家更加严厉的制裁。欧盟27国外长12月1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决定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措施。

(3)伊朗核问题发展走向 经济制裁无法解决伊朗核问题。 西方和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但是谈判能否取得成果令人期待。

(二)深刻认识西方“新干涉主义”的危害 西方的外部干预是影响阿拉伯国家政治危机走向的重要外部因素。西方出于地缘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考虑,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标准。西方干预的主要方式有:①军事干预。突出表现在法英美通过主导联合国通过1973号决议,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实施军事打击。在2011年10月4日和2012年2月4日安理会围绕叙利亚问题决议案表决受挫后,美欧是否绕开联合国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涉,已成为中东局势的焦点所在。②外交施压。对埃及等和平变革的国家,美欧一方面对民众抗议予以舆论支持,一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对穆巴拉克政权施加外交压力;对于利比亚,西方国家则采取了力度更强的外交攻势,突出表现为对反对派的政治过渡委员会予以外交承认,为其反政府活动创造外交空间;对于叙利亚,在推动安理会叙利亚问题决议案受挫后,西方主要利用阿盟、土耳其和叙利亚反对派进行施压,以实现最终颠覆巴沙尔政权的目标。③外交庇护。突出表现在美国对巴林、沙特等海湾国家的政策。西方虽然在外交舆论上要求巴林、沙特等海湾国家顺应政治变革潮流,加大改革力度,但在实际上默许乃至纵容这些国家对抗议浪潮的严厉打击,其原因主要出于遏制伊朗、能源安全、反恐合作、军事基地安全等现实利益的考虑。

四、深刻认识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

亚太占世界人口的40%、经济总量的55%、贸易总量的44% (一)亚太地区战略地位上升 亚太占世界人口的40%、经济总量的55%、贸易总量的44%

(二)客观看待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长期忽视亚太区域合作政策。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以及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在本地区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这是一种美国不愿看到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明显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高调宣扬“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拉紧同地区国家军事同盟(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等),挑拨地区国家间关系,插手地区热点问题,利用东亚峰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等力图主导区域合作方向,逐步恢复其在亚洲的威信和主导地位。为什么美国调整亚太战略?

拓展阅读 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亚洲是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区域之一,美国在这一地区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美国若继续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就必须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第二,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2010年1月1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GDP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拉西亚、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文莱、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虽然,名义上是东盟主导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但是,中国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美国在亚洲的经贸影响力相应衰落,如果任由亚洲形成将美国排除在外诸多优惠贸易协议,那么美国出口企业和整体经济将会因此受到损害。美国通过TPP谈判可以对中国东盟FTA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国经济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确保其东亚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第三,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稀释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10+1”(东盟十国、中国)、“10+3”(东盟十国、中日韩)、“10+6”(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贸合作机制。美国在该区域的贸易份额持续减少,有可能被排除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之外。美国学者认为亚洲形成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贸易集团对美国不利。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使美国公司的年出口至少损失250亿美元,或者约20万个高薪岗位。

1、我国同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边界问题。 (三)坚定对我国周边外交的信心 1、我国同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边界问题。

2、中国已经成为周边11个国家以及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7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给他们提供了创造就业、拉动经济的机会。

3、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利益交融日益深入,各层次对话合作与人员往来十分频繁。

4、10+1、10+3、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蓬勃发展。 资料图:2011年11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第14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

欢迎批评指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