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綠色思潮 -- 文明擴張下的台灣 台灣環保問題之檢討與展望 鄭先祐(Ayo) Formosan Studie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Advertisements

校際 IT 精英挑戰賽 2016 Inter-School IT Elite Challenge 2016 決賽日 2016 年 4 月 23 日.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鄭先祐 ( 新莊社大校長) 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 人文社會學院 院長
2008 終生學習講堂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永續發展:從環境保護與綠色文明做起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鄭先祐 (Ayo) 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院長 生態旅遊研究所 教授 兼所長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CH03 資訊管理的智慧觀點:技術篇.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Chap. 12 可持續力 (Sustainability)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人類的石油年代.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新世紀的綠色思潮 --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 從保育生物學的禁漏原則,到事業生態學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觀塘官立中學 新高中 物理科 新高中資料套.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生態主張」的實現:以水資源保育起頭 -- 從壩道vs. 保育之道談起
一 可靠度問題.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生物科技學系│環境與能源學系│環境生態研究所│生態旅遊研究所│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Chapter 16 動態規劃.
TIP 基礎生態學 生態保育、社會、文明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學院 院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世紀的綠色思潮 -- 文明擴張下的台灣 台灣環保問題之檢討與展望 鄭先祐(Ayo) Formosan Studies 新世紀的綠色思潮 -- 文明擴張下的台灣 Formosan Studies 台灣環保問題之檢討與展望 環保署和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合辦 2000/12/16 鄭先祐(Ayo) 台大法律學院暨社會科學院 國際會議廳 16:00-16:30

尼采認為,近代民主主義已經不是過去的奴隸變 成自身的主人,而是指奴隸和奴隸道德獲得全面 性的勝利。 自由民主典型的市民是「最後一人」(last man), 這個人是近代自由主義創始人所調教,為保存舒 適的自我,喪失了自己卓越的價值觀和值得驕傲 的信念。自由民主創造出「沒有胸膛」的人,由 慾望和理性組成,但缺乏「氣魄」。 ....... 這種人只滿足於自己的幸福,對自己侷限在小小 的慾望中,一點也不感到羞恥。總之,「最後一 人」放棄做為一個人。 -- Francis Fukuyama,1993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現代文明薰陶下的世界 於第2個千禧年回顧過去,我們可有值得學習 的借鏡?特別是要如何面對過去至今仍殘留的 問題,以及要如何開創新世紀! 於舊世紀興起的「綠色思潮」,是否可持續發 展?是否可以成為新世紀思想的主流? 台灣於全球綠色思潮中,有何值得保握的內涵? 我們是否已經在「自由經濟」薰陶下成為「沒 有胸膛」的人,「為保存舒適的自我,喪失了 自己卓越的價值觀和值得驕傲的信念」?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共識 與 爭議 但是 社會要「改造」成什麼? 社會要如何的「改造」? 以何種狀態「永續」? 要如何達到「永續」? 雖然我們有共識: 如何才是「生態環保」? 如何達到「經濟發展」? 卻是存在著極大的「爭議」。 雖然我們有共識: 我們的社會須要改造。 我們的社會須要永續的 經營或發展。 我們的社會須要生態環 保和經濟發展。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智慧、資源與未來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於有限的資源上,享有文明的生活,這是件很困難的事! 人類如何適應? 生物文化 (Bio- culture) 要如何才能妥善的享用有限的資源? 於有限的資源上,享有文明的生活,這是件很困難的事! 這需要智慧與科技! 這更需要生活習性與價值觀(文化)的變遷!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本文的內容 本文將回顧 對新世紀綠色思潮的建構,本文只能算是 起步,期待拋磚引玉。 鄭先祐 (2000) 新世紀的綠色思潮 —文明擴張下的台灣。現代學術研究專刊10:79 -129。 本文的內容 本文將回顧 「在文明擴展下的台灣」 10 「全球化的人類文明」 27 「綠色思潮」的學術淵源 38 台灣的「綠色發展」 52 對新世紀綠色思潮的建構,本文只能算是 起步,期待拋磚引玉。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1 文明擴展下的台灣 過去文明的生活,或許代表著人類的一段美景, 但這卻是建築在廣大民眾血淚交織的犧牲和奉 獻上。 當人類於數千年前,踏上所謂「文明」的不歸 路後,戰爭、饑荒、瘟疫和災難即伴隨著「文 明」的擴展,直至目前。 -- 鄭先祐,1999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台灣位於文明的邊緣 台灣位處於全球亞洲古帝王文明擴張的邊陲。 數千年來,台灣是脫離文明苦難的世外桃園。 直至近四百年,西方興起,台灣才逐漸被捲入 帝國爭霸的漩渦。 台灣的住民,絕大多數都是逃難者的後裔。 台灣位於文明的邊緣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大家都是外來者! 於數千年前,離開東南亞文明勢力,有意或 無意的落難到台灣者,我們現在稱他們的後 裔為「原住民」。 數百年前,離開亞洲漢帝國版圖,輾轉渡過 黑水溝來到台灣定居的漢人,他們的後裔自 稱為「台灣人」; 稍微晚點才到的,就被稱為「客家人」。 於50年前隨國民黨軍隊來的漢人,目前仍被 稱為「外省人」。最近才企圖來台灣的漢人, 則通常被認定為「偷渡客」。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文明擴展下的台灣 日據時代,將近代文明的力量引入台灣,國 民黨政府取代日本,接收文明的產業,持續 發展至今。 雖然文明化的成果仍比不上日本,但對資源 的耗損可能早就已經超越自然的「承載量」 (carrying capacity)。 依靠自然資源的產業,木材產量,於1965- 70年代達到高峰,隨後快速下降,進入1990 年代的年產量已近乎零(圖1)。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1. 近50年來(1952-1998),國內木材和漁業年生產量之變遷。單位是 m.t.。資料取自:經建會 (1999) 。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遠洋漁業,已達高原期! 漁業雖然至1990年代產量才進入高峰,但其產 量主要是遠洋(深海)漁獲量的加入(圖2),近海 和內陸的水產於1990年代都有明顯的萎縮。 於1990年代,漁業的年總產量,隨著「深海」 年漁產量上下,且兩者的年產量都已經達到高 原期(圖2)。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2. 近50年來(1951-1998),台灣各類漁業的年生產量(單位:m.t.)之變遷。數據取自:經建會 (1999) 。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資源耗減,消費提高! 自然資源雖然明顯的耗減,但是每個人生活的 消耗量反而是快速的上升。 若是按穀物和肉類的消耗、海洋漁產的消耗、 木材和紙張的消耗、淡水的消耗、二氧化碳的 產量、和水泥的消耗量等六項指標總計(1995 年的數據),台灣全國對資源消耗壓力平均每 人更高達全球的3.42倍,比美國和日本等國家 都還要高(圖3)。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3. 世界各國平均每人的消費壓力之比較。全球平均每人的消費壓力等於1.0 。 基本資料摘取自WWF(1998)。 台灣的消費壓力 全球平均線 圖3. 世界各國平均每人的消費壓力之比較。全球平均每人的消費壓力等於1.0 。 基本資料摘取自WWF(1998)。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水泥和海產的消費王國 其中特別是水泥的消耗壓力,平均每人每年高達 1,258公斤,大約是日本(636公斤)的2倍,美國 (334公斤)的近4倍(WWF,1998)。 對海產,台灣全國平均每人的消耗壓力(124.3公斤)也是高檔,不僅比日本(99.0公斤)高,且是美國(23.1公斤)的近6倍,更是全球平均(15.9公斤)的8倍(WWF,1998)。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靠進口來支撐! 對自然資源如此高耗量的台灣,生活需求當然早 已經無法單靠台灣島內的資源。 農林漁牧,除了漁業有遠洋海產支撐,進出口量 相當,其餘的農林牧業,每年的進口量都遠超過 出口量(圖4a和圖4b)。 其中農產品,進口量大約是出口量的20倍,木材 製品則是高達30倍(經建會,1999)。 總計「農林漁牧」的產品,每年的進口量已經超 過出口量的10倍(經建會,1999)。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4a. 林漁牧產品之進出口量(單位:m.t.)。資料取自:經建會(1999)。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4b.農產品與林漁牧產品之進出口總量(單位:m.t.)。資料取自:經建會 (1999)。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無法回頭的文明之路! 以文明前「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大台北地 區的自然資源估計約僅可提供200人至500人 的生活所需 。 然而,目前生活在大台北地區的人類,就高達 200萬至500萬。這些超過自然承載量萬倍以 上的人口,就須要靠大台北以外地區(含國內 和國外)的資源來支撐。 明顯的,我們已經無法回頭,我們只有持續依 靠文明的力量,才能維持住目前的場面 --- 如 此多的人口,如此高的消費力。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全球的資源,持續下滑! 雖然我們仍可以持續靠全球的資源,來維持我 們的生活享受,但是全球的資源同樣是有限的。 按WWF(1998)的資料,全球的森林,淡水和 海洋生態環境的狀態,仍是持續在下滑(圖5)。 其中,「淡水指標」於1995年的數值(48%)還 不到1970 年的一半;「海洋指標」則是不到 七成 (於1995年的數值是67%)。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5. 全球森林、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的指標變遷。「全球指標」是「森林指標」、「淡水指標」、和「海洋指標」的總合指標。指標的基準是以1970年的狀況為100%。基本資料摘取自:WWF(1998)。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資源的耗盡! 若是順著「淡水指標」的下滑趨勢,於10年內 「淡水指標」將會降至「零點」(圖5)。 若是以「全球指標」或「海洋指標」的下滑趨 勢估算,「零點」也將會在20年內達到。雖然 實際情況可能不會下降到「零點」,但要讓人 類難以生活也不須要降到「零點」。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2 全球化的文明 過去文明是局部的發展,文明勢力的擴展總是 有限。當文明因為耗盡其內含的資源而崩潰後, 總是可有其它文明從邊緣地區再度興起。 然而,於西方興起後,人類文明的力量已經逐 漸深入全球的各個角落 。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威力展現:工業革命 西歐的工業革命開始於AD1700s中期的英國 機器動力取代人力和獸力 AD1700s 末期傳遍英國 1 HP(馬力) = 10個人力 AD1835 美國的蒸汽火車有100HP AD1860 就有560HP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人類靠著科技,掌握全球的資源! 過去的文明是 區域的,所造 成的也是區域 的廢墟。 現代的文明已 經涵蓋全球。 文明享用的資 源深入全球的 各個角落。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科技終究可克服萬難?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的政權更替,文明興衰, 許多地區因耗盡而廢棄,但人類整體而言,科 技一再的幫助人類突破自然環境的限制。 或許是因為人類,整體而言,至今仍未被自然 環境的限制真正的打敗過,一般人總是認為 「船到橋頭自然直」,科技應該終究會幫我們 克服萬難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10萬年來,人類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量。原始時期~10萬年前;狩獵-採集 ~1萬年前至10萬年前;早期農業~7,000 年前至1萬年前;文明興起:~1400AD;工業時代~1875AD;科技時代~1950AD。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足可毀滅地球的科技力量! 為克服困難,發展新科技,但新科科技,又產 生新問題;新問題,又需要新科技。如此的循 環,科技的力量是快速增強。 過去只是刀劍式的科技,現在已經是如同原子 彈的科技。科技的誤用,過去只會傷害一些人, 現在是足可毀滅整座城市。 過去只是會造成某個地點或地區性的傷害,現 在的傷害往往是可達到全球性的影響。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文明城市於地球上持續的建立,持續的耗盡各地區的自然資源。 文明因握有資源而興起,終因資源耗盡而瓦解,甚至成為廢墟。 近代科技文明,從西方興起,已經籠罩全球。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Wackernagel, M.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過去 現代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現代的科技不僅 可挖掘出更多的 資源,同時也造 成許多的滲漏與 浪費,且更是產 生許多污染。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文明可否持續? 於20世紀後半期,藉著科技發展以及跨國企業 的擴張而逐漸打破國界,文明消耗的力量已經 籠罩全球。數個人造衛星持續環繞地球,每日 24小時的監視全球動態。 這次文明若再崩潰,將會是全球性的。換句話 說,就如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說 的,「大家將只能用拳頭和石頭來相戰」 。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3 「綠色思潮」的學術淵源 人類文明無法回頭,台灣社會也無法自我隔絕。 面對全球無國界文明的擴張,台灣社會將要如 何自處? 新世紀的「綠色思潮」肯定是學術與現實的關 注焦點。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綠色思潮的學術淵源 學術的終極目標,並不是要在於探求某社會或 是其實情,而是發掘「人類心靈」的真相。 雖然歷史在形式上是往昔事跡的追述,但對於 思考歷史的人來說,歷史是現在的一部份,而 不是其過去的一部份。 對從事思考的人而言,一切追述的經驗都是屬 於現在的。 -- Levi-Strauss,1970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現代生態學的興起 現代「生態學」(ecology)興起於19世紀末和20世 紀初,正逢西方人們對生活環境、公園和保護區的 建立、以及城鄉規劃的興趣日益增長,關注人為環 境與自然環境間的問題亦隨著日益增加。 當時有許多生態學者自認有道德義務,要將生態學 的學理應用於人類社會中。生態學者 Clements (1905) 即分析人類各種活動是如何改變環境以及 生態演進(succession)。 他認為「社會學」(sociology)是某種動物(即人類) 的生態學。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人類生態學的興起 於1914年舉行之英國生態學會第一次夏季大會中, 「生態學」已經被認為是包含「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並呼籲應將「人類生態學」之 理念廣泛傳至從小學至大學各級教育內容中。於 1920至1930年代間,「人類生態學」在興起後即 迅速擴展領域。 於1930至1940年代,於「人類生態學」迅速擴展 的影響下,「社會生態學」(Social ecology)和 「文化生態學」(Cultural ecology)因應而生,進 一步將生態學帶入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領域。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各自發展,多元多樣 於1950年代以後,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經 濟學、地理學、生物學、醫學、公共衛生學,等 等,都各自發展屬於自己領域的「人類生態學」。 因應人類與環境的互動之新學科,於1970年代至 1980年代,陸續出現,諸如:「生態影響評估學」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社會影響評 估學」(Soci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保 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景觀生態 學」(Landscape Ecology)、「復育生態學」 (Restoration Ecology),…. 等等。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綠色思潮與基進生態學 於1980年代以後,多元多樣的思潮衝擊,從地區 至全球生態環境瀕危的深刻化,「深層生態學」 (Deep ecology)、「心靈生態學」(Spiritual ecology)、以及「基進生態學」(Radical ecology) 等學科因應而生;於社會則是產生「綠色政治」 (Green politics)、「生態中心倫理」(Ecocentric ethics)、和「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等的 社會運動。 這些可泛稱為「綠色思潮」(Green thoughts),或 是「綠色運動」(Green movements)。於學術領域, 或可統稱為「基進生態學」(Merchant, 1992)。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基進生態學 「基進生態學」(參閱Box I) 源自於對工業化 世界的危機意識,對抗人們以為可自由開發自 然,和可以任意犧牲別人的錯覺。 「基進生態學」建構新的意識,探尋新的倫理, 我們對自然和其它人的責任,以及推動全民意 識的變遷,以建立新社會願景 (Merchant, 1992)。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Box I 「基進生態學」的 字義解釋 「基進的」(radical),原意是「根本的」或是 「徹底的」。「基進的改變」,本意是「根本 的改變」,也就是「治本」的改變。這對「保 守者」而言,往往會被認定是「激進的」或是 「急進的」。因此,「radical」(基進的),常 被誤解為「激進的」。 「生態學」(ecology),原意是「生活的科 學」,或是「自然的經濟」(economy of nature)。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綠色發展」的字義解釋 按字面來說,「綠色」本意代表「綠色植物」, 即是代表「生命泉源」,是生命世界有機能量 的來源。於人類的社會中,代表「生產基層」, 是文明享受的供應來源。 綠色,亦是代表「維生体系」的支柱,維持各 種生命(含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 整体而言,「綠色」代表「根本」、「基層」, 和「維生環境」的可持續,以及健康、舒適與 安全。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綠色和平 「綠色」,字面亦內含「和平」,如同「綠色 植物」,自力更生,和平相處。 「和平」,代表「非暴力」和「非武力」,這 是自然多樣穩定体系維持的基本原則。 暴力與強勢,帶來的是單調與滅絕。 自然生命世界的歷史,是朝向多元與多樣的方 向演進,基本上是「綠色和平」的,任何違反 自然合諧的「強者」(掠食者)必然滅絕。 「綠色發展」,簡單的說就是朝向「綠色和平」 的發展。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全球資源的有限! 地球古歲月累積的資源已是日趨衰減,但其對人 類的負擔則是日愈沉重。 科技的發展使人類更能有效地遍佈地球,掌握全 地球,再加上文明的進展,污染的擴大,人類已 不得不面臨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問題。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國家資源更為有限! 由於全地球的資源有限,各國家的資源則是更有 限。地球上已沒有一個國家歡迎大量的外國移民。 換句話說,全世界大多數的人們都將必要在其出 生地繼續的生活,一代接一代。 因此,各個國家大多數的人們所面臨的,不僅是 「只有一個地球」,而且是「只有這一個國家」。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文明發展的不歸路! 人類發展已到「無法回頭」的境地,我們已不 能回到過去以人類自己身體去適應自然環境, 而需要繼續改造環境去適合人類。 人類是否能夠繼續地引導,朝向一個能夠和各 種生命保持和諧關係的生態体系,以取代已受 破壞的?或者是破壞持續進行,直到地球太空 船(指地球如同一艘太空船)變成一個無生命的 星球為止?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何去何從? 倘若人類無法(或不願)放棄對整個地球的動物、 植物和微生物的「主導權」。 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學習如何執行這個「主導 權」,使其盡可能的達到最佳。 為達到此目的,我們必要學習以下兩項知識: 有關自然生態的現況,以及過去至今的演變過 程與機制。 --- Stebbins (1982)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4 綠色發展與原則 若人類持續目前的發展模式,任何一地區人口的 增加和文明發展的結果,終究將會超過此地區生 態環境的承載力,而會面臨生態困境或是維生的 危機。 雖然人類科技文明仍會持續地發展,但是人類永 遠都是一種生命,需要依賴生態環境才能存活。 因此,一個國家的「生態環境」是否健康、舒適、 和諧、與永續,理應是此國家人民關切的焦點。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人為選擇,自然裁判 人類生態環境能否健康,雖其最終裁判權是屬 於自然(生態原則),但何去何從的選擇權則是 操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文化規範)。 維護和提昇國家整体的經濟力和生態(生活)環 境品質,是提昇和維護國家人民福祉的兩大基 本力量,亦是國家整体政策的中心目標。 然而於這兩大基本力量中,首重於生態(生活) 環境品質的維護與提昇,這是人類經濟生活的 目標。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向自然學習! 人類是否能夠開創一個與自然世界保持 和諧關係的生態体系,以取代已受破壞 的?或者是,破壞持續進行,直到地球 變成一個無人類的星球為止? 假若基於「人為本位」,人類無法(或 不願)放棄對整個世界的動物、植物、 微生物的主導權,那麼人類就必要學習 如何執行這個主導權,使其盡可能的達 到最佳。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舊世紀的環境主義 全球經濟終究是依賴於基礎生態體系,如海洋、 森林、和農業。 當這些資源衰退或受壓力時,世界的經濟同受傷 害,各種服務或東西變得稀少,而且須要更多 的代價去保護與生產;其結果將是世界性的通 貨膨脹。 對一個地區(或是國家), 更是如此。 -- L. R. Brown,1978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環境主義,至少有兩類四種 「環境重要,經濟活動必要考量到環境」,這 似乎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然而,雖然同樣號稱「重視環境」,甚至是 「環境主義」,但是不同的人卻可能有完全不 同的內涵。 就以歐洲人為例(表3),至少就有四種兩類不同 的「環境主義」。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表3. 四種不同的環境主義(以歐州人為例)。摘譯自:O'Riordan (1989), p.85。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9. 生態中心主義者與科技中心主義者,對人、自然和科技間關係的看法。修改自鄭先祐(1995),p.172。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6.政治哲學與環境主義。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右派 vs. 左派的生態中心主義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蛻變的新世紀綠色思潮 舊世紀的生態環保主張,多元多樣。 然而,「蛻變」將是新世紀綠色思潮的特徵。 簡單的說,多元多樣的舊世紀主張,無論是生 態環保,或是社會經濟,將都只是初級的材料。 舊世紀的材料必要吐絲自我纏繞,休眠蘊釀, 才能破繭而出,重新再生。這就如同毛毛虫蛻 變為蝴蝶,蝌蚪蛻變為青蛙;或是如同Dos系 統蛻變為Window系統。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自然維生的法則與機制 為達到此項目的,人類必要學習自然的維生 (生態)法則與機制,以期能規範科技與經濟, 避免污染傷害,維護生態環境的健康、安全和 舒適。 全球和各國的經濟終究是依賴於基礎生態体系, 如海洋、森林、淡水、空氣和自然資源。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生態學是什麼? 生物的生活過程,必要消耗能量和物質,其 生活環境也必要有這些能量和物質的產生 (或存在)。 生態學即是探討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是如何 的生活。 地區的能量和物質的輸入、產生、消耗、排 出等的過程,以及其包含的各種生物就形成 「生態體系」(ecosystem),或稱「生活體 系」,或是「維生體系」,維持生命生活的 體系。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Eco-logy and Eco-nomics 生態學是自然的經濟。 人為社會無法脫離自然 法則。 什麼才是真正的經濟?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生態學:另類的經濟學 「自然的經濟」 (economy of nature),就是「生態學」(ecology)的原意。 傳統生態學的研究領域是排除人類後的自然世界。相對的,傳統的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經濟。 以海灣區的經濟活動(漁業經濟)為例。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圖 8. 海灣區的經濟活動。左半部是傳統生態學的研究領域,右半部是傳統經濟學的課題。海灣區對人類的實際價值至少是此區生產的魚獲量價值的10倍。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能源 能量轉換 能量享用 化石燃料 科技系統 世界經濟 農林漁牧生態系 太陽能 自然生態系 圖 2 人類的能源支持體系。由人工和農業生態系來的能量,貨幣流通大致配合能量的循流;但是從自然態系而來的能量,並無貨幣配合。紅色線表示能量的循流;淡藍色線表示貨幣之流通。 能源 能量轉換 能量享用 化石燃料 科技系統 世界經濟 農林漁牧生態系 太陽能 自然生態系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圖3. 經濟的狹窄觀點和寬廣觀點。傳統經濟學理是立基於狹窄觀點,新寬廣觀點認識到自然生態環境對經濟活動所提供的價值。基本內容摘譯自:Young(1992),p.10,Figure 1.4。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考量重點》 基於新世紀社會典範的「綠色發展」,有3項重點考量-- 永續的、文明的、以及平凡的。 生生不息,包含尚未出生的子孫(永續的考量)。 文明生活的品質(健康、安全、舒適)和需要。 平凡(一般)人的生活。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3E處方》 落實於現行的經濟体制,經濟學者(Young, 1992)所提出的《3E處方》 生態保全 (Ecological integrity):生態環境的 自然功能必要保全。 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外溢成本 內化後的經濟效率。 公平(Equity):維護「同世代」和「跨世代」 的公平。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綠色典範 面對全球無國界文明的擴張,台灣社會將要如何 自處?基於「綠色思潮」的「綠色發展」是必要 的基礎。 問題是其「內涵」是什麼?「內涵」的建構,也 是須要不同背景的力量之參與。 基本「典範」(表1)是必要先有「共識」。 個人「典範」的不同,將影響其對事件的詮釋和 做事的方法。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環環相扣的社會典範 舊世紀社會「典範」仍就是目前社會的主流。 「典範」的內容是多元多樣,但其各項間是環 環相扣的。 基於「綠色思潮」的新世紀社會典範,相對於 舊世紀社會,可有4類(文化規範、政治体制、 社會規劃和經濟建設),總共分成16項(表1)。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表1b. 新世紀與舊世紀社會的「典範」之比較。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客体方面》 全球人口暴增,世界各國都無法承受大量移民。 現代武器的摧毀力量已是非常強大,生命與資 源(經濟和自然)的耗損代價更是巨大,任何國 家都無法承擔現代化的戰爭。 全球和各國的資源是愈來愈有限。 從地點,地區到全球,維生環境品質顯著下降。 現代人類普遍有文明病的產生。文明生活已傷 害到人類自己的基本健康。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主体方面》 國家有主權,人民有認同。 國家有力量(國防、外交、經濟、民心、...等 等) 維護國家主權。 獨立自主的國家主權和力量,積極參與國際 生態環保行動,以維護和改善全球生態環境 的健康和安全。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10項重要原則: 鄉土之愛,自求多福,永續考量。 要達到維護文明生活和品質,是很困難的, 必要有極高的「智慧」與「科技」, 才有可 能開創健康、安全、舒適,且能永續的文明 國家。然而,「智慧」與「科技」的發展與 使用必要慎重,必要作評估與選擇。承認 「科技」的有限性(非萬能),以及不能違反 自然生態原則或是傷害生態環境,這是選擇 「適宜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 的基 本原則。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小即美。小型且合乎地區生態環境條件的生產與 處理方式,是達到社會公平的基本條件。 面對社會供應不足產生的需求問題,雖然持續地 開發(量的拓荒策略)可解決問題,但終將是會耗 盡所有未開發的資源。因此,必要採用「保育策 略」(conservation strategy),保留現有未開發的 資源,改以提昇目前已開發資源的生產和耗用效 率。如此,不僅同樣可解決需求的問題,而且保 有較多的發展潛力,以期更能永續。 著重於「整体固本之道」,放棄「個体治標之 法」。生態環保的達成,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整合, 特別是與經濟和社會政策的整合。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自然生命世界的歷史,是朝向多元與多樣的方 向演變;基本上是「綠色與和平的」,任何違 反自然合諧的「強者」(掠食者)終究必然滅絕。 主張以「生活品質與永續考量」為本,發展經 濟。以生態(維生)体系與生活環境品質的維護 與提昇為主的經濟發展,才是國家永續文明生 的根本,經濟生活的目標;亦是生態環保國家 政策的基本主張。 自然生命世界的歷史,是朝向多元與多樣的方 向演變;基本上是「綠色與和平的」,任何違 反自然合諧的「強者」(掠食者)終究必然滅絕。 若沒有瞭解生態、經濟和社會間複雜互動關連, 則想要瞭解環境問題將是不可能的。尋求「基 本共識」是一件極為重要且基礎的工作。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10項重要原則: 這是整体結構(含軟体和硬体)的改變,典範 的變遷,是人民自主文化的變遷。 促進社會「典範」(表1) 變遷的途徑是: 大學與民間學者的理想之互動和整合。 國家官僚体系對重大問題的整理和說明。 藉國家媒体力量,促使人民、學者、與官員間自由且充份的溝通。 民間自主的「社會運動」。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結語 世紀末,夜深人靜,數度往返宇宙歷史的軌跡, 思索心靈深處的迷惑。人生個體終將渙滅;唯 有心靈內涵,或可延續。文明誕生至今,歷經 數千年,其間新思潮不斷帶領人類突破困境與 難關。 現代人讀書容易,學習更多,但相對於現實的 複雜和知識的總體內容,卻是愈來愈不足。過 去10年寒窗,就可K完所有的重要經典。現代 讀書20年,仍是深感有限。綠色思潮的建構, 個人只能盡力。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保育、樸素、科技反省與文化蛻變 面對全球無國界文明的擴張,台灣社會將要如 何自處?左派過時,右派再起?或是再蛻變為 新興派?紛擾多變,波濤洶湧,稍縱即逝。然 而,無論理念和主張如何變換,邁入新世紀, 採用「保育策略」,以及推展「社會樸素運動」 (social frugality movement) 理應是必要的。 至於科技的運用,已經是維持人類文明社會的 重要支柱;問題是科技亦可能會成為毀滅人類 文明社會的主要禍根。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

嗨!時間到了! Japalura@hotmail.com Ayo 台南站 http://mail.nutn.edu.tw/~hycheng 綠色思潮與台灣文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