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输液疗法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 叶永青 儿科静脉输液疗法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 叶永青
主要内容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需要考虑的因素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过程的护理及管理
儿科输液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 护理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婴幼儿期: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不受控制 。 (安扶) 学龄儿童:进取性,希望独立,自尊性强。 (鼓励) 儿科输液 一、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婴幼儿期: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不受控制 。 (安扶) 学龄儿童:进取性,希望独立,自尊性强。 (鼓励) 青少年时期:认同感,在意别人的评价 (尊重)
头部:额静脉、枕静脉、聂浅静脉、耳后静脉等 儿科输液 二、各年龄段儿童的穿刺部位的选择 头部:额静脉、枕静脉、聂浅静脉、耳后静脉等 优点:容易穿刺,便于观察,血流丰富,手脚活动自如。 缺点:外渗后容易留下疤痕,家长难以接受。 婴幼儿 四肢: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踝静脉搏等 优点:血管粗,容易穿刺,容易固定。 缺点:穿刺部位活动受限,误穿动脉。
学龄儿童、青少年时期:避开影响小孩活动和做作业的部位,固定时尽可能保持功能体位 儿科输液 二、各年龄段儿童的穿刺部位的选择 学龄儿童、青少年时期:避开影响小孩活动和做作业的部位,固定时尽可能保持功能体位
儿科输液 三、家长的心理状态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及护士有直接影响 患儿 家长 护士
四、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与护理人员的娴熟的操作技术有关外,还与护理人员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 儿科输液 四、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与护理人员的娴熟的操作技术有关外,还与护理人员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 (自我调节,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冷静)
儿科输液 五、治疗环境
六、穿刺针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 满足治疗,最细最短 静脉大小、深浅、部位 一般头皮静脉4.5~5号针头 四肢静脉5.5 ~6.5号针头 儿科输液 六、穿刺针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 满足治疗,最细最短 静脉大小、深浅、部位 一般头皮静脉4.5~5号针头 四肢静脉5.5 ~6.5号针头 24G留置针适用于新生儿
儿科输液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儿科输液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这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与成人相近(表1)
年龄 体液部分 儿科输液 不同年龄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占体重的%) (足月) (1岁) 新生儿 婴儿 儿童 2~14岁 成人 细胞内液 35 年龄 体液部分 新生儿 (足月) 婴儿 (1岁) 儿童 2~14岁 成人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细胞外液 血浆 5 5 5 4~5 间质液 40 25 20 10~15 体液总量 80 70 65 55~60
在病理情况下,如果水的入量不足,而水又不断的损失,则婴儿比成人易于发生脱水。 儿科输液 正常小儿每日所需水量约120~150ml/100cal,年龄愈小,水的出入量愈多,婴儿的交换量约等于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为1/7。 所以婴儿对水的耐受能力比成人差。 在病理情况下,如果水的入量不足,而水又不断的损失,则婴儿比成人易于发生脱水。 正常小儿水的排出量,按体重计算也较成人多2倍以上。
各年龄小儿水的正常需要量 年龄 每日需要水量(ml/kg/day) 出生4天内 4天~1岁 1~3岁 4~7岁 8~10岁 11~14岁 成人 40~80 120~160 110~130 90~110 70~90 50~80 30~40
儿科输液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过程 的护理及管理
儿科输液 一、合理使用血管 根据病人选择血管 根据病情选择血管 根据用药选择血管
儿科输液 二、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正确固定方法 一、无张力持膜
儿科输液 三、输液过程的观察 穿刺部位的观察 根据病情调控输液速度 使用特殊药物的观察 使用辅助工具的观察
儿科输液 三、输液完毕后的的护理 采用正确的的拔针按压方法 穿刺部拉的护理 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 (出血不止、静脉炎的处理)
儿科输液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