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第二十章 哺乳动物(Mammalia) 哺乳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 分 泌 系 统 Endocrine System 组成:内分泌细胞 ( 在某些器官内散在或形成内分泌结构) 内分泌腺 激素 Hormone 旁分泌血液循环 稳定内环境; 调节生长发育; 代谢活动; 控制生殖; 影响行为; 分泌方式: 作用:
Advertisements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 解剖学基础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基础教研室.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主讲教师 刘晓丹 教授.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大象報告 製作:周泓宇圖片:姚勝騰、柯俊安資料:林岑祐. 大象的食物 大象吃青草、樹皮、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 物。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把樹連根拔起, 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讓樹木枯萎。 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使燎 原野火易於發生,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 樹平原。大象喜愛有樹的地方。從前大象.
可愛的小動物 黃凱澄 狗 犬(學名: Canis lupus familiaris ),現代俗稱為狗,一 種常見的犬科,生物學分類上是狼的一個種類。狗是最早 被馴化的一個物種。被人豢養的稱為家犬,返回野外沒人 養的狗稱為「野狗」或「流浪狗」。犬的壽命約十多年, 與貓的平均壽命相近。若無發生意外,平均壽命以小型犬.
公館國民小學六年○班公館國民小學六年○班 第三組 組長:莊萱宜 組員:許惠雄、王映蓉、林鉉洋、 王顗翔 王顗翔 指導老師 : 群馨主任 自然領域 生物與環境專題報告.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2学时) 基本内容:肾和排尿管道的一般结构、肾单位的组织结构与尿液生成的关系。
第二十七單元.
得獎作品.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Physiology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狗的種類 作者:麥澤洋.
盲杖与盲杖技巧.
指導老師:賴觀如 學生姓名:徐愛雯 、喬映婷 張仲威 、呂家沁 製作:徐愛雯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第一章 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工程实例.
物业装修管理 周定福 编 二○○八年五月.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愛錢又搞笑的日本警察 兩津勘吉.
大貓熊簡介 班級:706 姓名:呂彩璇 指導老師:吳京儒老師.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前庭蜗器又称位听器,包括位觉器和听器两部分。 第 一 节 外耳 第 二 节 中耳 第 二 节 内耳.
动物专刊 国之瑰宝 —————.
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皮 肤 Skin 主讲教师:韩 艺(讲师).
保护珍稀动物 -大熊猫、大象、猴子 制作者:汪韵清.
烟草栽培学 南平农校 杨志和.
第一節、女性性生理解剖 第二節、男性性生理解剖
牛品种介绍及繁殖技术 张金山 研究员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0一三年三月.
男性生殖系统 骆汉雄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鹿鸣鹤舞,湿地之都 -----盐城 计网113.
小课题负责人:杨璐语 江怀情 参 与 人 员:刘梦吉 陈欣宇 吴诗颖 付泓儒 杨宗翰
梅花鹿 姓名:蔡尚晏 班級:6年3班 座號:24號.
聽覺生理與聲音傳遞 張素玉 2009/07/14.
动 物 生 物 学 李 良 树 巢湖幼儿师范学校.
充分利用授课技巧上好一堂课 回顾比较法 一堂课可以先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再开始新的内容。
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5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课件.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
孟加拉虎 吳柏輝.
生物與環境 熱帶雨林.
消化系統-3.
歡迎來認識黃金獵犬 黃金獵犬的神祕小世界.
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分门别类 科学的分类要考虑 性状的差异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
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系列教材
老虎 老虎(學名:Panthera tigris),書面語虎,係體形最大嘅貓科動物,亦係亞洲最具代表性嘅猛獸.
第一節 腎臟 第二節 輸尿管 第三節 膀胱 第四節 尿道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形态学实验IV 内分泌系统 组织结构 Endocrine system 09年5月.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動物的分類與命名.
第三組 組長:游雨恆 組員:林詣真、林啟源、林思嘉、 張哲學、游雅雯
瀕臨絕種的動物 姓名:張寶棋 班別:5信 班號:8號.
自我介紹 大同國中 湯晴雯.
CATS.
樹德家商美容科資訊融入教學 單元名稱 : 無層次水平剪髮 教學者 : 李淑燕.
廣翅蠟蟬.
動物小百科 我是動物專家.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统.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的产能匹配 中国烟花爆竹协会 钱志强.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題目:瀕臨絕種動物 姓名:湯賀森 班別:五禮 學號:21.
動物的種類 姓名:鄒凱琳 班別:5禮 學號:2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动物生物学》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第二十章 哺乳动物(Mammalia) 哺乳纲

第二十章 哺乳动物(Mammalia)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哺乳动物躯体结构 第三节 哺乳纲分类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viviparity)和哺乳(suckle)的脊椎动物。它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最完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适应能力最强,演化地位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主要(进步)特征: 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大、小脑体积增大,出现明显的沟回;(2)嗅觉器官:具有鼻甲骨,嗅囊;(3)听觉:具有内耳的耳蜗,中耳三块听小骨(锤、砧、镫),外耳道,外耳壳。可获得最多信息。 2、出现了口腔消化:动物界其三种消化形式,口腔中具有两种:异型齿的机械消化,消化酶的化学消化。(生物学消化)。

3、体温恒定:躯体的结构(物质)基础完善。(1)肺:具有大量肺泡,肌质膈;(2)心脏:四室,完全的双循环;(3)体表:被毛,皮下有发达的脂肪层;(4)中枢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四肢支承着躯体,骨骼(杠杆)、肌肉(动力来源),两者发育完善,骨连接牢固,灵活。 5、胎生,哺乳,完善了陆上繁殖的能力:体内受精,羊膜卵,胚胎发育的母子之间的营养、废物的交换,是在胎盘(Placenta)进行的。产后母体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乳汁哺育幼仔,具有保护行为,使幼仔的成活率增高。

第二节 哺乳动物躯体结构 一、外形: 大多全身被毛,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四肢着生在躯干腹面两侧,和地面垂直,把躯体高高举起,抬离地面,因前肢肘关节转向后,后肢膝关节转向前,增强了杠杆作用,提高了支撑与弹跳力,适应于在陆上行走,快速奔跑、跳跃。结束了低等(爬行、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用腹部贴地,以尾作为运动辅肋器官的爬行状态。 哺乳类分布广泛,生活类型多样,形态上变化较大,分为四类:

(1)水生种类:如:鲸,体似鱼形,附肢呈浆状; (2)飞行种类:如:蝙蝠,前肢特化,与体侧皮肤形成翼膜; (3)穴居种类:如:鼹鼠,躯体粗短,前肢变化为铲状; (4)陆生种类:如:多数为哺乳动物,体呈现为兽形,躯体均衡,四肢发达,适应奔跑。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致密,表皮和真皮加厚,有厚皮动物(Pachyderms)之称。角质层发达,啮齿类几层,人类几十层,象、猪达几百层,有多种皮肤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作用:(1)抗透水性;(2)感觉功能;(3)控制体温;(4)抗张力;(5)阻止细菌侵入。 1、表皮:由角质层,生发层组成。 (1)角质层:为多层死细胞,能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老化的角质细胞,以“皮屑”脱落,由里面的角质细胞补充。表皮内无血管,营养靠真皮渗透供给。 (2)生发层:位于表皮的最内层,为单层柱状上皮,与真皮相接,能不断分裂增生。

2、真皮:很厚,由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在与表皮接界的部分形成若干突起嵌入表皮内,叫真皮乳头。这一层称乳头层,下面称网状层(多胶原纤维,少量弹性纤维)。 3、皮下层:真皮的内层,由蜂窝组织构成,很疏松,游离性大,内含大量脂肪细胞。皮下脂肪有贮藏营养、保温、隔热的作用。皮下层是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联系组织。

(二)皮肤衍生物: 1、毛(hair)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毛为表皮角质化的产物,由毛干(裸露在体表外)和毛根(埋在皮肤内)组成。毛根未端膨大部分为毛球,毛球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毛随之增长,毛球基部凹陷,内有真皮构成的毛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毛球所需要的养料,围在毛根外的组织叫毛囊。内有皮脂腺的开口。 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可滑润毛与皮肤。毛囊基部(下部)有竖毛肌附着,竖毛肌另一端终止于真皮乳头,收缩时可使毛竖立。

毛根据结构、着生部位不同,分为: (1)针毛(刺毛):长而竖韧,具有一定的毛向,耐磨擦,有保护作用; (2)绒毛:位于针毛下层,短而密,无毛向,保温性强; (3)触毛:为特化的针毛,长而硬,常长在嘴边,有触觉作用。 毛的作用:保护,保温,触觉,调温。 毛的长度、密度、质地、颜色等随种类而异,水生种类,毛退化,依靠发达皮下脂肪层保温。 换毛:毛在每年春秋更换,叫换毛。秋季夏毛脱落,长出长而密的冬毛,春季冬毛脱落,长出短而疏的夏毛。

2、皮肤腺: 分为:皮肤腺、汗腺、乳腺、味腺(臭腺)。 (1)汗腺(sweat gland):为哺乳类所特有的一种管状腺。由表皮生发层细胞陷入真皮形成,有导管通皮肤表面。汗液成分与尿相似,能通过蒸发散热,是哺乳类调节体温的一种重要方式。 汗腺:降温、排泄。动物散热(总是比环境温度高):传导、辐射、对流、蒸发。如牛、羊的汗腺仅限于吻部;犬是用伸舌散热、口腔、鼻腔散热。 (2)乳腺(mammary gland):由汗腺演变而来的管、泡状复合腺。 乳腺集中的地方叫乳区。乳区上有乳头。乳头1-2对不等,随种类不同而异。乳腺(乳头管)开口在乳头上。而单孔类(鸭嘴兽):无乳头,乳腺小叶分别开口于毛根附近的皮肤表面。

乳区: 灵掌类(人)、蝙蝠:在胸部有1对乳头; 猪:腹部,有4-8对乳头; 牛、羊:在鼠蹊部(在耻骨下,两后脚之间),有2对乳头; 乳腺的分泌:垂体前叶,生乳激素。 排乳:反射过程,催产素(催乳素)。 乳汁: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在牛乳g/L为:45、 35、 40、 9。

(3)臭腺(味腺)(scent gland):是汗腺或皮肤腺的变形,其分泌物有特殊气味。如:麝的麝香腺,黄鼠狼(鼬)的肛腺,兔的鼠蹊腺。 味腺:吸引异性、识别同种、自卫、猎食。 3、甲(mail)、爪(claw)、蹄(hoof):均为指(趾)端表皮的角质构造。哺乳动物陆行保护器官。 (1)甲:为灵长特有,其爪体平展。爪下体小。 (2)爪:由上部的爪体和下部的爪下体组成。爪体较厚,且两侧向下弯曲包住下体。如:虎、猫、兔。 (3)蹄:由爪体增厚弯成圆形,包入爪下体而形成。如:马,减少足部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便于动物行走,奔跑。防卫器。

4、角(horn):为某些哺乳动物(有蹄类)头部的表皮与部分真皮的特化产物,在生殖、防卫、进攻中有重要作用。 (1)洞角(空角):是由表皮产生的角质鞘,和额骨上的骨质突起,彼此紧密结合而成,中空的不分叉,终生不脱换。 如:牛、羊的角。 (2)实角:为分叉的实心骨质角,往往仅雄性有,少数如驯鹿雌雄都有,而雄兽比雌兽发达,每年要脱换一次。 它是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是真皮的衍生物,如:鹿角。刚生出的鹿角,尚未骨化,外面包有丰富的血管,和带茸毛的皮肤,称为鹿茸。梅花鹿、马鹿的茸,为名贵的中药,具有强壮作用。春天繁殖季节,由含丰富的雄性激素。

(3)角质纤维角(表皮角):是由表皮特化,角质纤维交织组成,无骨心,不脱落,固着在鼻骨上。一旦断落后能重新长出新角。如:独角犀、双角犀的犀角。 (4)瘤角:不分叉,不脱落,有骨心,在骨心外终生包有活的皮肤,为一种特殊结构的角。如:长颈鹿的角。

三、骨骼系统 哺乳类为内骨骼,高度发达,其作用: (1)构成动物体的基本轮廓; (2)支持身体; (3)保护体内柔软器官; (4)杠杆作用,与关节、肌肉一起构成; (5)钙库,参与血中钙磷代谢; (6)造血器官(红骨髓)。

(一)中轴骨骼:包括,颅骨、脊柱、胸骨、肋骨。 1、颅骨:由于脑、嗅觉、听觉器官的高度发达,口腔咀嚼的出现,颅骨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颅腔扩大:以容纳发达的脑,枕骨大孔移至颅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枕髁,顶部则形成明显的“脑杓”。人在后面。 (2)嗅觉的发展使鼻腔容积扩大,从而形成明显的“脸部”,这与鸟类相比。鼻腔内出现了鼻甲骨,如马、猪、犬,人退化。次生腭(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完全分开,解决了口腔咀嚼与呼吸之间的矛盾。 (3)听觉的发达,表现在中耳腔(耳囊)被硬骨鼓泡所保护,鼓泡外缘有鼓膜附着,其内容纳有中耳腔,三块听骨(锤 malleus、钻 incus、镫骨 stapes)。 (4)颅骨骨块趋于减少和愈合:如,枕骨、蝶骨、颞骨、筛骨等,均由多块骨愈合而成。即成为:坚固,轻便。 (5)下颌是由单一的齿骨构成。

2、脊柱、胸骨、肋骨: 脊柱:颈、胸、腰、荐、尾椎。 (1)颈椎:绝大多数为7枚,(海牛6,二趾树懒6-10)。这是哺乳动物重要特征之一。第1、2枚颈椎分别特化为寰柱和枢椎(羊膜类),寰枕关节是单轴关节(上下动),枢寰关节是多轴关节,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能力。 (2)胸椎:10-13枚,兔12枚,两侧与肋骨相关节,胸椎、肋骨、胸骨共同构成胸廓(thorax)。作用:保护、呼吸,间接支持前肢运动。 (3)腰椎(lumbar vertebra):一般4-7枚,兔12-15枚,而鲸类可多达21枚,椎体粗,无肋骨。 (4)荐椎:多为3-6枚,兔4枚,常愈合为一块荐骨(如,牛的称荐骨),与后肢带骨相关节。 (5)尾椎:数目变化较大,而趋向退化。兔为16枚。

哺乳动物的椎骨椎体宽大,前后两端的关节面呈平面,称双平型(amphiplatyan centrum)椎体。这种椎体类型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 相邻的椎体之间具有软骨构成的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椎间盘内有一髓核,是脊索退化的痕迹。坚韧而富有弹力的椎间盘,能缓冲运动时,对脑、对内脏的震动。

(二)附肢骨骼 分带骨、肢骨: 1、带骨: (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构成。肩胛骨发达,乌喙骨已退化成肩胛骨上的一个突起(乌喙突),锁骨多趋退化,仅在攀缘类(如,猴、人),掘土类(如,鼹鼠),飞翔类(如,蝙蝠)等类群发达。无锁骨动物,前肢骨不与脊椎直接相连。 (2)腰带:由髂骨、耻骨、坐骨愈合而成,统称髋骨,也称胯骨。髂骨与荐骨(荐椎)相关节,属不动关节,左右的坐骨、耻骨在腹中线上连接(愈合、缝合),形成封闭式骨盆。这种愈合结构,大大加强对后肢支持力量、牢固性。

2、肢骨: 前肢骨:肱、尺、桡、腕、掌、指。 后肢骨:股、胫、腓、跗、跖、趾。 前肢关节:肩、肘、腕、指。 后肢关节:髋、膝、跗、趾。 肢骨发生扭转现象,具有向后的肘关节,向前的膝关节,肱骨与股骨同身体垂直,把身体完全支撑离地。这样不但增强了支持的能力,而且扩大了步幅,提高了运动的速度。 哺乳动物因适应不同环境,肢骨也发生不同变化: (1)空中飞翔的种类:如,蝙蝠,前肢的指骨延长,以支撑翼膜。

(2)水中游泳的种类:如,海豚,后肢退化,前肢上臂、前臂极度缩短,而指骨加长,指节骨数目增多,形成鳍状。 (3)陆地生活种类:又分: A、跖行式:为较原始者,以指(趾)骨和掌(跖)骨着地,多数哺乳动物属于此类,如,熊、人; B、趾行式:为一些善于奔跑、跳跃的类群,仅以指(趾)骨着地。如,犬、猫; C、蹄行式:是适于迅速奔跑的有蹄类,则仅以最未端的指(趾)端着地,即第三指(趾)骨,且指(趾)骨数目趋于减少。只有第三指(趾),见于马;有三、四指(趾)骨,见于牛、猪。

四、肌肉系统: 与爬行类相似,结构与功能均已进一步复杂化,特别是四肢肌肉强大,适应快速奔跑。 1、具有特殊的膈肌(diaphragm):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的隔。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皮肌发达,马的发达,肉食兽发达,人的退化。 3、咀嚼肌强大,具有粗壮的颞肌和嚼肌,分别起自颅侧和颧弓,止于下颌骨。用于口腔的捕食、防御、咀嚼。

五、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 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口腔:口腔前有唇、齿、舌、唾液腺的开口,有摄食、咀嚼、消化、湿润和味觉等功能。 (1)肉质唇(lip)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草食兽尤其发达,有吮乳、摄食、辅助咀嚼的功能。人类也是发音吐字器官。 (2)舌(tongue)的肌肉发达,粘膜中含有大量腺体、感觉神经未梢,舌背面有许多舌乳头,有些乳头中有味蕾。舌有帮助摄食、搅拌、吞咽、味觉的功能。人的为发音辅助器官。

(3)牙齿属于异型槽生齿(heterodont dentition),分化为门齿(incisor,I)(切齿),犬齿(canine,C)(尖牙),臼齿(molar,M)(磨牙),分别有切割、撕裂、咬压、研磨等多种功能。

2、咽(pharynx)、食道: 哺乳动物的内鼻孔(2个),气管(1个),耳咽管(2个),口腔后口与食道相接(1个),还有口(1个),共七个开口均开口于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处。 呼吸时,空气经鼻腔、咽、由喉门入气管; 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门,食物经口腔、咽、进入食道。 3、胃: 胃以贲门部和食道相连,以幽门部与小肠相连,是一个暂时贮存食物并进行部分消化的囊腔。胃壁有很厚的肌肉层,分三层,其肌肉收缩,可使胃液与食物充分混合。 多数哺乳动物为单胃,草食兽中的反刍类为复胃(牛、羊、 鹿)。

复胃:分瘤胃(rumen)、网胃(蜂巢胃)(reticulum)、瓣胃(omasum)、皱胃(abomasum),四个胃。 反刍(rumination):反刍类食草时,未经充分咀嚼,就将混有唾液的纤维食物吞入瘤胃,有时移入网胃,在微生物(细菌、纤毛虫、真菌)作用下发酵分解,分解不彻底的粗糙食物比重小而浮在上面,刺激瘤胃前庭与食管沟,引起逆呕反射(胃性、脑性),使食团逆行返回入口腔,再行咀嚼,这种过程可反复进行多次,到食物充分分解时,才进入皱胃。(倒嚼)

4、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前接胃幽门,有十二指长而定名。空肠最长,回肠较短。从胃来的食糜主要在小肠消化吸收,小肠内的食糜受到肠液、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的作用,很快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口、胃(食物),小肠(食糜),大肠(粪便)。 5、大肠: 分:盲肠、结肠、直肠(无肠袋和纵带)三部分。 大肠腺:主要是粘液腺,能分解碱性粘液,保护、滑润肠壁。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发病时,常为稀便。 草食兽(如马),盲肠发达,内有分解植物纤维的微生物,能帮助分解纤维素。肛门是直肠的末端。

(二)消化腺: 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胃、肠腺前已述。 1、唾液腺(salivary):哺乳动物口腔中,有三对唾液腺:即,腮腺(耳下腺)(parotid gland)、颌下腮(submaxillary gland)、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都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又称有管腺,除马和食肉类外,分泌的唾液中均含有淀粉酶。 2、肝脏:是动物体内的最大消化腺,位于横膈的后面,分泌的胆汁经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能乳化脂肪,有助于脂肪的分解。 3、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分泌的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经胰管入十二指肠,可分解蛋白质、脂肪、糖。

六、呼吸道: 组成:1、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 2、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1、鼻腔:内具发达的鼻甲骨,鼻腔壁和鼻甲骨上均覆有粘膜,盘曲的鼻甲骨使粘膜面积大为增加。粘膜上富有血管、腺体,并被覆纤毛上皮,可使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并粘住随气流进入的尘埃、杂物。 2、咽:见消化系统。 3、喉(larynx):是气管前端膨大的部分,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由不成对的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构成。

在杓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内有一对由粘膜褶襞构成的声带。会厌软骨在吞咽时起喉盖的作用。。 4、气管:喉下接气管,气管由一系列“U”形软骨环支持,以保证气流畅通,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入肺。 (二)肺: 肺位于封闭的胸腔内,分左右两叶,外观海绵状,有较大的弹性。兔的肺,左肺又分两小叶,右肺分为四小叶。 支气管入肺后,经多次分支最后成为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管,肺泡管向外突出形成肺泡(alveolus)。 气管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有呼吸作用)肺泡管肺泡。

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细胞间密布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呼吸面积大大增加。如人:7亿个细胞,60-120平方米。 哺乳动物通过横膈,肋骨的协同完成呼吸运动。 吸气时,人的横膈下降(膈肌收缩),肋骨上提,胸腔扩大。四肢着地动物,横膈向后,整个过程消耗能量; 呼气时,人的横膈上升(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胸腔缩小。不消耗能量。

吸气 呼气

七、循环系统 构成:血液、心脏、血管、淋巴系统。 主要特点: 1、仅保留左体动脉弓; 2、静脉系统主干趋于简化,无肾门静脉; 3、成熟的红细胞无核。

(一)血液: 哺乳动物的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红细胞的体积小,数量多。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7-8%。所以能很好地完成运输、调节、防御等多种功能。 (二)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的心包腔中,心包液内有大量液体(心包液),可以减少博动时的摩擦。 心脏四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小循环):右心室接受右心房来的静脉血,然后进入肺动脉,到肺进行气体交换,排二氧化碳,吸收氧,变成动脉血入肺静脉,再入左心房,而构成肺循环。 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大循环):左心室接受左心房来的动脉血,然后进入体动脉,到全身各组织中,供氧、吸收二氧化碳,入体静脉,再入右心房,构成体循环。 左房室孔处有二尖瓣(bicuspid valve),右房室孔处有三尖瓣(tricuspid valve),体动脉和肺动脉基部各有三片半月瓣。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使血液单向流动。

(三)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哺乳动物只保留左体动脉弓。向后成为背大动脉,直达尾端,沿途发出各分支到全身。 静脉: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内有一系列瓣膜(称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血:肺V,主A; 静脉血:肺A,前、后腔V。 哺乳动物的静脉系统趋于简化,肾门静脉和成体的腹静脉消失,前主静脉,后主静脉退化,被前大静脉和后大静脉所代替。

(四)淋巴系统: 作用:有助于组织液回流,维持血量恒定,运送脂肪,制造淋巴细胞,参与免疫等功能。 组成:淋巴液(lymph)、淋巴管(lymph vessel)、淋巴结(lymph node)、胸腺(thymus)、脾脏,其他淋巴器官如腔上囊,扁桃体。

八、排泄系统: 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脏:哺乳动物的肾脏是一对卵圆形暗红色的后肾,位于腹腔腰部脊柱两侧。肾的内缘凹入,称为肾门,是血管、神经、输尿管的出入门户。 肾脏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外层为皮质(cortex),呈红褐色,由无数肾小体构成;内层为髓质(medulla),色较浅,呈放射状的纹线,由肾小管(renal tubules)和集合管(collecting tubule)组成。在肾门部,输尿管的起始端膨大而成为肾盂。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一个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脏有数十万到数百万肾单位。肾小体由毛细血管盘曲成的肾小球(glomerulus),和包在其外面的双层壁的肾小囊组成。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伸出的肾小管细长盘曲,由皮质伸到髓质,许多肾小管在髓质汇成集合管,由集合管组成肾乳头开口于肾盂,再通入输尿管。 由肾小球渗入肾小囊的尿液为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大部分水分和氯化钠及几乎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而成为终尿。(1%为终尿)。 终尿经集合管,肾乳头进入肾盂,再经输尿管暂时贮存在膀胱中,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雄性尿道是尿液和精液的共同通道。 雌性尿道仅排尿液。 尿殖孔和肛门分开是哺乳动物的特征。

九、神经系统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1、脑: (1)大脑:由一对大脑半球组成,在哺乳动物十分发达。由于体积增加、增大。故向后盖住了间脑和中脑,在灵长类甚至可遮盖小脑。半球表面有发达的皮层(cortex)(新脑皮),皮层发生皱褶形成沟回,从而为神经细胞体的大量增加提供了更大的面积。纹状体退化成基底核,成为调节运动的皮层下中枢。在真兽亚纲大脑两半球之间还有神经纤维相连,称为胼胝体(corpus callosum)。有侧脑室。

(2)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丘脑下部)。 丘脑(thalamus)是除嗅觉外的皮层下感觉中枢。其背面有松果体。下丘脑(hypothalumus)是交感神经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有间脑室(第三脑室)。 (3)中脑:包括背面的四叠体和腹面的大脑脚。 四叠体(corpora quadrigemina)是视、听反射中枢,大脑脚(cerebral peduncle)是脑和脊髓之间的运动传导通路。有中脑室(中脑导水管)。

(4)小脑:在哺乳动物不但体积增大,而且由灰质覆盖在小脑表面,形成小脑皮层,同时在小脑和大脑之间有脑桥(pons varolii)(神经纤维束)相连,这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作用:平衡、协调。 (5)延脑:位于小脑腹面,前接脑桥,后连脊髓,是脊髓与高级中枢的神经联络通路,也是内脏活动、防御反射的中枢。

2、脊髓:呈扁圆柱形,有一个颈膨大,一个腰膨大。横断面呈蝶形,灰质(神经细胞)在内,白质(神经纤维)在外。脊髓腹面有腹沟,背面有背沟。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反射活动和联系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神经传导。 脑和脊髓外面有脑脊膜包裹,内有脑腔(室)和中央管(来源于背神经管)。 脑脊膜(软膜)有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脑腔和中央管相通连,内有脑脊液,有保护脑颅内压稳定,缓冲震动,维持内环境平衡和营养脑、脊髓等功能。

(二)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器官之间的神经总称。包括脑神经、脊神经。 1、脑神经:共12对,又称颅神经。哺乳动物脑神经的名称、分布、功能和人类相同。 2、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在脊髓的两侧分别有背根和腹根,腹根由传出神经纤维组成,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上有神经节。 背、腹根合并成脊神经,经椎间孔通出椎管。合并后的混合脊神经,再发出背支分布到躯体背部的肌肉和皮肤;腹支分布到躯体腹面的肌肉和皮肤;交通支(脏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连。

主要机能:调节内脏活动,新陈代谢过程,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三)植物性神经系统(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主要机能:调节内脏活动,新陈代谢过程,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它由中脑、延脑、脊髓的胸、腰段和荐段发出后,必须在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到达它所支配的器官。 植物性神经系统虽也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但却不受意识支配,所以又称自主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system)和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system)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调节作用是相互拮抗的。绝大多数内脏器官都同时受到它们的双重支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下,使机体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十、感觉器官 哺乳动物的嗅觉、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都很灵敏,尤其是嗅觉和听觉器官特别发达。 (一)嗅觉器官 哺乳动物的嗅觉高度发达,鼻腔和鼻甲骨扩大,鼻甲骨是鼻腔内回旋曲卷的薄骨片,分为筛鼻甲、上鼻甲、下(颌)鼻甲。嗅粘膜附于其上,面积大为增加。嗅粘膜上密布嗅细胞和嗅神经末梢,从而使哺乳动物嗅觉极为灵敏。但水栖兽类如鲸,嗅觉趋向退化。

1、外耳:外耳道延长,出现了特有的耳廓,可收集声波。 (二)听觉器官 组成: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外耳道延长,出现了特有的耳廓,可收集声波。 2、中耳:由鼓膜和彼此相连的锤(槌)骨、砧骨、镫骨组成了灵敏的传音系统。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等。在耳蜗管(cochlea)内有复杂的柯蒂氏器(螺旋器)(organ of Corti)。椭圆囊、球状囊、柯蒂氏器上布满带纤毛的听觉细胞,听神经末梢。 回音定位系统(echolocation),见于蝙蝠、鲸。

(三)视觉器官 哺乳动物眼球构造基本和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似,除灵长类外,一般对光的感觉灵敏,而对颜色的辨别力较差,因大多数动物夜行性。

十一、内分泌系统 哺乳动物的内分泌腺(endocrine)为无管腺体,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其分泌物,也叫激素(hormone)。 内分泌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生长、发育、代谢、组织器官的活动。 哺乳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发达,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adrenal gland)、副甲状腺、胰岛(islets)、性腺(gonad)等。

1、脑垂体(pituitary gland):能产生多种激素,不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起调节作用,还作用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甲状腺(thyroid gland):位于甲状软骨腹面两侧,分泌的甲状腺素可使动物体的代谢率增高,促进生长发育。如:甲亢。 3、肾上腺皮质:其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调节盐水平衡、糖代谢、促进性腺发育的重要激素。如:可的松类。

十二、生殖系统 (一)雄性生殖系统 兔:椭圆形睾丸,在交配期,从腹腔降落到阴囊。精子的生长发育时,温度要求是,比体温低2度。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附性腺。 1、睾丸:一对,常位于阴囊(scrotum)内,少数保留在腹腔中,如:鲸、象,睾丸被结缔组织分成许多小叶,小叶内充满曲细精管(seminiforous tubule),其是由上皮组织,组成小的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曲细精管经输出管(vas efferens)而达附睾(epididymis)。 2、附睾:为长而卷曲的管,它的壁细胞能分泌适于精子存活的酸性粘液,精子在这里发育成熟。 3、输精管(vas deferens):连于附睾末端,左右输精管在膀胱背侧和尿道(urethra)相连。

4、阴茎(penis):是交配器官,由海绵体(corpus cavernosum)构成,可因充血而勃起,尿道贯穿其中。 5、附性腺:有前列腺、尿道球腺、精囊腺。 (1)前列腺(prostate gland):有促进平滑肌收缩作用; (2)尿道球腺(bulbourethral gland):可分泌碱性粘液,有冲洗尿道、中和阴道内酸性的功能; (3)精囊腺(seminal vesicle):有挡住精液流出的作用。 总之,附性腺是精液的主体,具有营养、促进精子活动的作用。

(二)雌性生殖系统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1、卵巢:一对,位于腹腔背侧,卵巢内有许多不同发育程度的卵泡(follicle),每个卵泡中有一个卵细胞。 2、输卵管(oviduct):其上端以喇叭口开口于腹腔内卵巢附近,下连子宫。 3、子宫(uterus):子宫经阴道开口于体外。 4、阴道(vagina): 成熟的卵子突破卵巢壁经腹腔入输卵管,在输卵管上段即上1/3处,受精后下行种植(着床)于子宫壁上,接受母体营养进行发育。

哺乳类的子宫有多种类型,在真兽亚纲可分以下四种。 (1)双子宫(uterus duplex):两侧子宫尚未愈合,分别开口于单一的阴道,如许多啮齿类,兔和象等。 (2)双分子宫(分隔子宫)(uterus bipartite):两子宫在靠近阴道处合并,以单一的孔开口于阴道,如:多数食肉类、牛、猪等。 (3)双角子宫(uterus bicornis):子宫合并的程度较双分子宫更大,仅在子宫上端两侧分离。如:多数有蹄类。 (4)单子宫(uterus simplex):两子宫完全愈合,如:猿、猴和人等。

第三节 哺乳纲分类 哺乳动物又称兽类。现存约有4.200种。 分三亚纲:依据生殖方式不同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单孔类) 1、原始特征: 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还保留有一系列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肩带具:乌喙骨、前乌喙骨、间销骨,而哺乳类肩带主要由肩胛骨组成,大脑无胼胝体,卵生,雌兽有孵卵行为,具泄殖腔,粪、尿、生殖细胞均通过泄殖孔排出体外,因此也称单孔类。

2、进步特征: 具备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体表被毛,用母乳哺育幼仔,体腔中有横膈,体温基本恒定(在26-35℃之间波动),仅具左体动脉弓,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

3、分类: 本亚纲动物仅分单孔目(Monotremata)一目,分布大洋洲、澳洲东南部,代表动物有: (1)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为半水栖动物,体扁肥,密被软毛,颌部突出似鸭嘴状,四肢具蹼及爪,尾扁平,适于挖掘及游泳,穴居水边。春季雌兽用植物叶、根等营巢繁殖,每产2-3枚卵,孵出后,幼兽舐食乳汁,约经5个月的哺乳期后才能营独立生活。腹部有乳腺区,无乳头。雄兽后肢有和毒腺相连的距。 (2)针鼹(Tchyglossus aculeatus):是善于掘土的陆栖兽类,体被有锐刺和粗毛,腿短,足具强爪,吻长而细尖,舌富有粘液,能伸出口外捕食蚁类,生活雨林和灌林中,生殖时雌兽腹部临时形成皮肤囊,卵在囊中孵化,幼仔在囊中舐食乳汁。

二、后兽亚纲(Metatheria)(有袋类) 为一类进化水平介于原兽亚纲和真兽亚纲之间的较低等的哺乳动物,约有250余种,主要分布于澳洲,少数分布中、南美洲。 1、主要特征: 胎生,但无真正胎盘,多数种类胚胎尿囊不发达,仅借卵黄囊与母体子宫接触,妊娠期短,幼仔产出时发育还极不完全。雌兽有育儿袋,故又称有袋类,乳腺位育儿袋中,产出的幼仔在育儿袋中需发育很长时间,有异型齿,门齿较多,每侧上颌4-5枚,下颌3-4枚。大脑不具胼胝体。泄殖腔退化,但留残迹,双体子宫,两个阴道,雄性阴茎有分叉,雌雄两者相适应。现存有袋目一目。

2、代表动物-(大,灰)袋鼠(Macropus giganteus) 体大型,可长达2米,体重约90公斤。食草,上颌门齿3对,下颌1对。

头小,前肢短细,平时不着地,后肢强大,善跳跃,可越过8米多的障碍物。尾粗大,用以支持或平衡。每胎一仔,刚出生幼小似核桃,体裸露,在育儿袋中不能自然吸吮乳叶,只能衔住乳头,靠母兽乳腺肌肉收缩使乳汁流入口中,经7-8月幼仔才能离开育儿袋独立生活。 澳洲大陆由于与其他大陆隔离,有袋类没有其他高等哺乳类与其竟争,因此发展了各种生态类群,如:袋狼、袋鼬、袋鼠、袋熊。

三、真兽亚纲(Eutheria)(有胎盘类) 又称有胎盘类,为最高等的哺乳动物,现存哺乳动物有95%的种类属于本亚纲。 主要特征:胎生,有胎盘,幼儿产出时发育完全,有乳腺和乳头,肩带多由单一肩胛骨构成,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异形齿,体温恒定。 现存种类约4000种,分属17个目,我国常见13个目,414种。

(一)食虫目(Insetivora) 为最原始的有胎盘类。体形小,外被细密的毛或粗硬的棘,头小,吻一般尖长,眼与外耳均较小,门齿较大,犬齿小或退化,臼齿多尖,四肢短小,足具爪。穴居,夜行性,食虫或杂食性。 (1)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体被短硬棘,受惊时蜷成刺球状。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鼠、鸟卵、小蛇等。有冬眠现象,夜出性,分布欧洲、西伯利亚,我国北部。 (2)(鼠句)(鼠青)(Sorex araneus),也称臭(鼠句):形似小家鼠,吻尖细能伸缩。以昆虫、蚯蚓等小动物为食,几乎遍布全国。腹部两侧有臭腺。 (3)缺齿鼹(鼹鼠)(Mogera robusta):体圆筒形,前肢粗大,掌心外翻,有长爪,体毛软密,无毛向。

(二)翼手目(Chiroptera): 在前肢、后肢、尾之间连以皮肤特化成的皮膜,而为翼,前肢第2至第5指骨特别延长为翼的支架,是唯一有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类。 锁骨发达,胸骨具龙骨突起,拇指游离具爪,后肢短,趾端具爪,利于挂栖。夜行性,多以昆虫为食,也有的食果、 花、血、肉者。视力弱,听觉、触觉灵敏,耳壳大,内耳发达,能借回声定位引导飞行,本目种类仅次于啮齿类,现存约有900多种,遍及全球。 (东方)蝙蝠(Vesperilio superans):体小形,似鼠,白天隐匿挂栖于洞穴中,每天晨、昏两次外出飞捕昆虫,为益兽。有冬眠现象。 多有集大群栖息习性,越冬更明显,其粪便为上等肥料。中药“夜明砂”即为经加工的蝙蝠粪。飞行中发出高濒声波,并借耳及颜面部的特殊感官收集从物体折回的声波。

(三)灵长目(Primates): 多数种类拇指与其他指对生,适于树栖攀缘握物,四肢(足庶)行性,指(趾)端常具指甲,两眼前视,听觉灵敏,锁骨较发达,大脑半球高度发达,雌兽有月经。 (1)懒猴(Nycticebus coucang):又称蜂猴,属懒猴科(Lorisidae)。头圆、吻尖、眼大而圆,善于夜间视物,行动缓慢。体小,四肢细长,尾甚短,第二趾端尚具爪,是本科的主要特征。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云南南部。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猕猴(Macaca mulatta):属猴科(Cercopithecidae),全身被灰褐色毛,脸、耳裸露,有红色臀胼胝。群居山林中。我国西南、华南、山西,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均有分布。是医学,生物学重要的实验动物。 (3)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属猴科(Cercopithecidae),鼻孔向上仰,故又叫仰鼻猴。睑部蓝色,眼周白,背部被柔软金黄色长毛。尾特长,等体长。分布四川西部,西藏,甘肃南部,陕西西部,云南,贵州等省,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密林中。是我国特产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猴类。

(4)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属长臂猿科(Hylobatidae),典型树栖种类,前肢特长,善于在树间跳荡。无尾。成体雄性全身黑色,雌性灰棕色。我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有分布,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5)猩猩科(Pongidae)动物: A、猩猩(Pongo pygmaeus):雄性1.4m,70kg,树栖,有筑巢习性,群居,夜间休息,食果、树叶,腕力强,产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 B、黑猩猩(Pans troglodytes):毛黑色,唇长而薄,产于非洲,齿的性质、智力最接近人科(人类),体重75kg,身高1.5m,直立时前肢达膝下。产于非洲热带雨林。 C、大猩猩(Gorilla gorilla):个体高大粗状,毛及皮肤黑色,凶猛,生活于非洲,雄性150-250kg,身高180cm,雌性身高在1.4m以下。

它们前肢长可下垂过膝,行走时半直立,无尾,大脑发达,行为复杂,在分类地位上接近人类,故称为类人猿。 (6)人(Homo sapiens):在动物分类上属于灵长目,人科(Hominidae)。现代人都属于同一种,直立步行,臂不过膝,体毛退化,手足分工。大脑发达。按肤色可分黄、白、黑、红等种族。不称亚种,可说成“民族、种族”。 虽然从动物分类的角度来看,人与类人猿关系较接近,但人有语言、有思维、会劳动、能主动改造自然,过社会性生活,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四)鳞甲目(Pholidota): 全身被有大型角质鳞甲,鳞间长有少量的毛。头小,无齿,舌细长,富含粘液,适于捕虫。爪发达,用以挖掘蚁穴,以蚁类为食,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e):体长40-55cm,尾长27-35cm,舌长,5小时挖掘1.5m,故名。一天吃一次,500克。吃白蚁,其鳞甲可入药,有消肿,催乳的作用。栖于山坡洞穴内,白天隐伏,傍晚外出觅食。遇敌害时,即卷缩成球。我为长江以南有分布。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五)兔型目(Lagomorphal): 中、小型食草兽类,门齿凿状,上颌门齿两对,后一对较小,隐于前排门齿之后,称为双重齿(Dupilicidentata),下颌一对。无犬齿。上唇中部有唇裂。多分布北半球。见于草原、森林草原地带。 (1)蒙古兔(Lepus tolai):背毛黄褐色。为重要肉用兽和毛皮兽。我国东北、内蒙、华北部有分布。 (2)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由原产地地中海地区的穴兔驯化而来,家兔是重要的肉用和毛皮经济动物,还是科研、医学、教学上的实验动物。 (3)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产于欧洲地中海,是所有家兔的祖先。 其和野兔的主要区别见下页表:

家兔属 野兔属 1、挖洞穴居,洞穴分叉有数个出口 1、不挖洞,仅在临时浅坑中藏身 2、晨昏活动,群居性 2、夜行性,单独生活 3、可以驯养 3、圈养很难成活 4、耳廓毛色一致 4、耳尖黑色 5、前肢短于后肢 5、前后肢近等长 6、桡骨短于肱骨 6、桡骨长于肱骨 7、顶间骨四周的骨缝终生存在 7、顶间骨和上枕骨愈合 8、每窝产5-6仔,初生仔闭眼无毛 8、每窝产2-3仔,初生幼仔睁眼,有毛

(六)啮齿目(Rodentia): 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目,约占世界已知兽类的1/3。上、下颌各有一对凿状门齿,能终生生长,咬肌发达,常借啃物以自行磨利。无犬齿。本目动物适应能力强,遍布全球各种生态中。 (1)松鼠(Sciurus vulgaris):体毛灰褐色,又称灰鼠。典型树栖种类,尾长,尾毛蓬松。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中,为我国重要毛皮兽。 (2)旱獭(Marmata sibirica):体型大,毛棕黄色,四肢粗短。喜群居。分布内蒙草原。其毛皮和脂肪均可利用,但为鼠疫的自然宿主。 (3)麝鼠(Ondatra zibethica):水栖大型鼠类。后肢趾间有半蹼,尾侧扁,被有鳞片。原产北美,27年引入前苏联,解放后在东北有发现。为一种珍贵毛皮兽,其毛皮仅次于水獭。(水耗子)

(4)小家鼠(Mus musculus):体型小,长65-85mm,背毛灰褐到灰黑色。数量极大,分布遍及全球。尾长于体长。 (5)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体较粗大,背毛棕褐到灰褐,和小家鼠同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害鼠。 (6)毫猪(Hystrix hodysoni):体大型,自肩部至尾部密生棘刺,臀部的尤为粗长。穴居山脚,夜行性。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七)鲸目(Cetacea): 大型水栖兽类,体呈流线型,似鱼,前肢鳍状,后肢退化,体末端有一水平叉状尾鳍,多数种类有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形成的背鳍。无耳壳和体毛。皮下脂肪发达。肺有贮气结构,鼻孔一对或单一,开口于头背,又称喷水孔(blowhole)。睾丸终生留在腹腔中,双角子宫。生殖孔两旁有乳房一对,借皮肤肌的收缩可将乳汁喷入仔鲸口中。分须鲸类(Mystacoceti)和齿鲸类(Odontoceti)。

(1)蓝(鳗)鲸(Balaenoptera musculus):成体上、下颌具腭表皮延伸下垂而成的鲸须,呈梳状,用以滤食。属须鲸类。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体长35米,动脉直径达30厘米,重120-150吨,分布遍及全球。 (2)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上下颌具数目众多的圆锥形同型齿,属齿鲸类。头部特大,前端呈截形。活动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潜水以软动物为食。全长15-20米。所产龙涎香、鲸脑油有重要经济价值,用于香料和药用。 (3)白暨豚(白鳍豚)(Liptes vexillifer):小型淡水齿鲸类,体长1.5-2米。吻细长似喙,眼小。有一三角形背鳍。体背浅蓝灰色,腹面白色。分布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我国特产珍稀水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抹香鲸

白暨豚

(鱼温)鲸

(八)食肉目(Carnivora): 门齿小,犬齿发达,上颌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的齿锋锐利,呈剪刀状,特别发达,上下嵌合适于撕裂,称为裂齿。(熊科、浣熊科、熊猫科例外)。指(趾)端具锐爪。多为肉食性猛兽。

1、犬科(Canidae):面部长而突出,爪钝,不能伸缩,四肢修长,善奔跑,嗅觉特别发达。 (1)狼(Canis lupus):外形与家犬相似,尾长而蓬松,常垂于后腿间,耳直立而尖。栖于山林中,为害家畜,甚至人体。多分布于长江以北,偶尔见于我国南部。 (2)赤狐(Vulpes vulpes):颜面狭,吻尖,耳大,尾毛蓬松,尾尖端白色。寿命15年左右,长50厘米,尾长25厘米,重5公斤左右,6-8只/胎。为珍贵毛皮兽之一。分布几乎遍布全国。现已人工养殖。

(3)豺(Cuon alpinus):体形似狼,但较小,尾长又似狐。栖于山地、丘陵、森林等处。性凶猛,多成群袭击野兽及家畜。分布东北、华北、华南各省,也见于新疆及西藏。 (4)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体小而肥,头部面颊,两侧有明显的八字形黑纹。寿命10-12年,6-8只/胎,对仔敏感,有人抚摸不行,嗅出,吃掉。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东南尤多。

2、熊科(Ursidae):体粗壮,四肢短而有力,爪强利,(足庶)行性,头阔圆,吻长,眼耳均小,杂食性。 黑熊(狗熊)(Ursus thibetanus):体黑色,前胸有“V”形白斑。其胆可入药,毛皮可制皮褥,熊掌为珍贵补品。分布几乎全国。 3、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体形似熊,但吻短,以竹叶为食,为食肉目中的“素食”种类。只有一属一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眼周围、耳、前后肢,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性孤独,栖于海拔2000-3500米的原始竹林中。仅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甘肃、陕西最南部的狭窄地区,是世界公认的最珍贵动物,已列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现在我国已建立以四川卧龙为中心的10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4、鼬科(Mustelidae):体细长,四肢短,前后肢均有五趾,爪不能伸缩,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 (1)黄鼬(Mustela sibirica):俗称黄鼠狼,几乎遍布全国。全身棕黄、橙黄色。其裘皮,即为商品元皮,有重要经济地位。 (2)獾(Meles meles):又名“狗獾”,体肥状,背毛黑褐色与白色相间,腹毛黑,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獾是农业害兽,但其皮可制褥垫,毛可制刷、笔,油可治烫伤。 (3)紫貂(Martes zibellina):形似鼬,但较大。全身棕褐色。为毛皮兽中最珍贵的一种。产于我国东北,是东北“三宝之一”。 (4)水獭(Lutra lutra):半水栖种类。耳壳退化,尾长大,趾间具蹼,善游泳。獭皮极为贵重。

5、猫科(Felidae):头圆,吻短,后足四趾,爪能伸缩,趾行性,犬齿和裂齿发达,肉食性,性凶猛,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热血动物。 (1)家猫;(2)狮(Panthera leo);(3)虎(Panthera tigris);(4)豹(Panthera pandus);(5)猞猁(Felis lynx)等均是本科著名种类。除狮产于非洲及印度西部外,其余我国均有分布。

(1)大灵猫(Viverra zibetha):遍布华南各省。尾具白环纹,九节,又名九节狸,肛腺所分泌的灵猫香为重要香科。 6、灵猫科(Viverridae):体多具有各种条纹,斑点或单色,但尾有环带。肛腺发达。 (1)大灵猫(Viverra zibetha):遍布华南各省。尾具白环纹,九节,又名九节狸,肛腺所分泌的灵猫香为重要香科。 (2)蟹(蒙):体细长,能潜入蟹穴,黄灰色,自嘴角至肩有白纹,产于东南沿海各省。

(九)鳍足目(Pinnipedia): 为海栖食肉兽类。除生殖,换毛时上陆外,一生都在海中渡过。体纺锤形,被毛,四肢呈鳍状,指(趾)间具蹼,尾小夹在后肢间。皮下脂肪发达,无裂齿。分布在寒带、温带海洋沿岸地区。 (1)(斑)海豹(Phoca vitulina);(2)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3)海象(Odobenus rosmarus);(4)海狮(Eumetopias jubata)等属此目动物。海豹、海狗我国渤海一带可见到。

斑海豹

(十)长鼻目(Proboscidea):体毛稀少,鼻长圆筒状,富有肌肉,为上唇与鼻愈合延长形成。鼻端有指突,能取物。四肢粗状如柱,脚底有很厚弹性组织垫。上颌门齿特别发达,突出唇外称“象牙”。睾丸终生留在腹腔。为现存陆地最大动物,仅1科,1属,2种。即象科,象属,亚洲象(印度象)和非洲象。 (1)亚洲象(印度象)(Elephas maximus):耳较小,鼻端仅一个指突(向上),额部向下凹,雌象无象牙,前肢五指,后足四趾。分布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半岛,我国仅云南南部有数量极少,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非洲象:雌雄象都有象牙,而且比亚洲象长大,额部突出,鼻端有两个指突(位于上下),前肢四指,后肢三趾。产于非洲。

(十一)奇蹄目(Perissodactyla):第3指(趾)特别发达,其余各指(趾)退化,指(趾)端具蹄,适于奔跑。门齿适于切草,犬齿退化,臼齿为高冠齿,咀嚼面上有复杂的棱嵴。胃单室,盲肠发达。

1、马科(Equidae):肢长,第三趾发达而有蹄,第二、四趾有退化遗迹;齿式:3.1.3.3/3.1.3.3,多毛并有尾毛。 (1)野驴(Equus hemionus):形似马,夏毛赤褐色,背部有一条深色细纹,仅尾的下半部有披散的黑色长毛,为家驴的祖先,我国新疆、西藏、内蒙、甘肃一带有分布。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马骡:雌家马+雄家驴,体大。 驴骡:雌家驴+雄家马,体小。两者抗病力强,耐用。 (2)蒙古野马:全部尾毛长,头短,分布蒙古西北部及新疆北部。可能是东方马的祖先。 (3)斑马:全体有黑色与黄色的斑条,鬣毛刚硬,尾部毛少,成大群而栖息。产于非洲。

2、犀科(Rhinocerotidae):体格笨重,附肢三趾,皮肤厚,几乎无毛,在鼻骨与额顶骨上生一个或两个角,表皮性角,终生不脱。 (1)非洲犀:体长达五米,有二角,雌的前角最长,达1.57米,草食,生活于南部。双角犀,前大后小。 (2)亚洲犀(Rhinoceros unicornis):体粗状,各肢有三个负重指(趾),仅有一个表皮角。独角犀,印度犀。分布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我国云南西双版纳也有发现。栖于沼泽地。犀角为贵重的药材。

3、貘科: 是本目中最原始的动物,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吻短,由鼻和上唇伸延而成,尾毛和绒毛均短。 马来貘(印度貘):前半黑褐色,后半灰白色,半水栖的动物分布马来半岛、苏门答腊、泰国。

(十二)偶蹄目(Artiodactyla):第3.4两指(趾)同等发育,指(趾)端有蹄,第2.5指(趾)或为悬蹄或退化。多具角。臼齿结构复杂,适于草食。多有复胃,反刍。除澳洲外,遍及世界各地。 1、不反刍亚目(Non-Ruminantia):胃单室或三室,不反刍。臼齿具丘状突,犬齿、门齿常呈獠牙状(向上翘,獠牙)。具悬蹄。 (1)猪科(Suidae):吻长,在鼻孔外呈盘状,内有软骨垫支持,雄兽上颌犬齿成为獠牙,露出唇外,胃单室。 A、野猪(Sus scrofa):我国唯一的代表种,体形似家猪,耳直竖,背鬃毛长而硬。是农业害兽。 B、家猪:系由印度野猪驯养而来。

(2)河马科(Hippopotamidae):下犬齿,下门齿甚大,终身生长,体肥大而四肢短,各肢有四趾,连以蹼膜状的皮,各趾都着地,皮肤厚,毛稀少。多栖水中。 河马(Hippopotamus amphibius):体格笨大,重达3000公斤,铜棕色,皮肤腺能分泌赤色液,叫做血汗,与血液并无关系,口很大。具有巨大的犬齿,门齿呈象牙状,下犬齿也呈獠牙状,尾长40厘米,群集夜出,主要在水中生活,草食性。产于非洲河湖。

2、反刍亚目(Ruminantia):上颌常无门齿及犬齿,胃三室或四室,反刍,大部分有角,草食性。 (1)驼科(Camelidae):头小,颈长,上唇延伸并有唇裂,胃三室,缺瓣胃,第一、二胃上附有许多水脬(网状泡),蹄下有肉垫,3厘米厚,适于在沙漠中行走。耐渴。 A、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背上有两个脂肪肉峰。体重550公斤,现野生种稀少,产于中亚,西亚大沙漠,我国新疆有发现。肉可食,可用于运输,30公里/小时,一次可行2小时。五月脱毛,换成针毛、绒毛,4-5岁性成熟,寿命30-35年。27%失水,也无害,饮水后几分钟即可恢复。 B、单峰驼(Camelus dromelarius):背上只有一个肉峰,无野生种,饲养于亚洲的西南部,非洲的沙漠地带。在我国东北、山西诸省也有饲养。

(2)鹿科(Cervidae):雄性有分叉的实角(麝、(鹿章)无角),角每年更换,幼角未骨化时,外包以皮肤,在鹿称为鹿茸。除麝外均无胆囊。 A、梅花鹿(Cervus nippon):夏毛栗红色,有许多白色斑点。鹿茸、鹿胎、鹿血、鹿鞭,均为贵重药材,经济价值很高。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B、马鹿(Cervus elaphus):雄性有多级叉角,夏毛赤褐色。体型较大。分布于东北、西北各省。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C、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俗称四不象,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是我国特产鹿类,曾广布于东北、华北、苏北等地。现野生种早已灭绝。1900年灭绝,1866年被枪夺,盗运,1985年从英国引进。现已野外放养成功。

D、麝(Moschus moschiferus):雌雄性均无角。雄兽犬齿成獠牙状,腹后的鼠蹊部有麝香腺,为包皮腺的变形,分泌麝。是名贵药材。 (3)长颈鹿科(Giraffidae):具长颈、长腿,两性均具瘤角。以树叶嫩枝为食,分布非洲。如: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颈长,但颈椎也是七个,体高从地面到头顶约六米,无声带,无胆囊。 (4)牛科(Bovidae):两性多具一对洞角,少数两对,胃四室,草食性,反刍。广泛分布世界个地。齿式:0.0.3.3/3.1.3.3。有胆囊。

A、野牛(Bos gaurus):体毛暗棕色,仅见于西双版纳。 B、黄羊(Procapra gutturosa)(蒙古羚):尾短,肢细,蹄窄,奔跑极快。体色棕黄。喉部膨大,又称粗颈羚羊,产于蒙古人民共和国,我国宁夏、青海。栖于草原、半荒漠地区,是重要狩猎对象。 C、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体形轻捷,四肢细长,蹄小而尖。40公斤,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吃各种植物,角半透明蜡色,鼻梁隆起。其角为中药的羚羊角。我国四川、甘肃、陕西南部高山都有分布。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D、盘羊(Ovis ammon):两性均有角,但雄兽的角粗大向下后扭曲,呈螺旋状。群栖,善爬山。主要分布亚洲,我国西北、西南、内蒙等地有分布。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E、羚牛(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体形粗大似牛,肩高大于臀高。前额隆起。分布四川、陕西、云南等省。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G、黄牛:其野生种原产于西欧,曾发现于云南南部。 F、牦牛(Bos grunniens):体被暗褐、黑色长毛,群栖于西藏高原,被饲养。 G、黄牛:其野生种原产于西欧,曾发现于云南南部。 H、水牛(Bubalus bubalus):原产印度,现饲养于亚洲南部、非洲北部热带地区,以供役用。 还有,山羊(Cepra hircus)、绵羊,可供肉食、毛皮。

(十三)海牛目(Sirenia): 生活于海洋中的有蹄类。体呈鱼形,前肢鳍状,指上留有退化的蹄,后肢消失,具水平尾鳍。草食性。 (1)儒艮(Dugong dugon):乳头胸位,一对,雌兽常用前肢抱住子兽哺乳,姿态酷似人类,故有“人鱼”之称。雄性281厘米,雌性237厘米,尾呈叉状。吃海里的植物,妊娠11-12月,1仔/胎,可活40岁。我国台湾南部和两广沿海有分布。 (2)海牛:第二、三颈椎愈合,所以颈椎只有6枚,体长3-6米,体重达600公斤,尾形圆,分布美洲、非洲南大西洋沿岸,有溯大河的习性。

儒艮

儒艮的头部

一、名词解释: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它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 膈肌: 膈肌起于胸廓后端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隔,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管沟: 反刍运动幼兽从胃的贲门部开始,经网胃至瓣胃孔处,有一肌肉质的沟褶,称为食管沟。

二、判断与改错 胎盘是由胎儿的羊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 一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毛是真皮的衍生物。( ) 一 毛是表皮的衍生物。 胸腔是鸟类和哺乳类所特有。( ) 一 胸腔是哺乳类所特有。 水栖哺乳类(如鲸、海豚、海牛)的嗅觉和听觉退化。( ) +

三、填空 根据毛的结构特点,可分为( )毛、( )毛和( )毛。 针 绒 触 根据毛的结构特点,可分为( )毛、( )毛和( )毛。 针 绒 触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哺乳类,在形态上有较大的改变。水栖种类体呈( )形,附肢退化呈( )状;飞翔种类前肢特化,具有( );穴居种类体躯( ),前肢特化,如( )状。 浆 鱼 翼膜 粗短 铲 ( )目是会飞翔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粪便加工为中药,称为( )。 翼手 夜明砂 ( )目是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 啮齿 ( )为现存最大的哺乳类。 须鲸 猫科动物以( )方式捕杀其它热血动物。 伏击

四、选择填空 D A C 哺乳类动物特有特征是( )。 A、全身被毛 B、恒温 C、胚胎具有羊膜 D、具有胸部 A 哺乳类动物特有特征是( )。 A、全身被毛 B、恒温 C、胚胎具有羊膜 D、具有胸部 A 皮下脂肪层的主要作用是( )。 A、散热 B、保护 C、感觉 D、保温和隔热 D 下述哪一种不是消化腺?( )。 A、脾脏 B、肝脏 C、胰脏 D、唾液腺 A C 体温调节中枢在( ) A、视丘 B、大脑 C、丘脑下部 D、胸腺

五、问答题 1、哺乳动物有哪些进步性特点。 2、胎生、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什么意义? 3、介绍反刍兽的胃及反刍的简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