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李  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李白作品赏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蜀 道 难 李白.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伟 大的诗人,别人是这样评价他的: 子,谪仙人也 —— 贺知章 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 —— 唐玄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杜甫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余光中 他就是被我们尊称为 “ 诗仙 ” 的李白, 而《蜀道难》就是李白最具浪漫主义.
Advertisements

17 古诗两首 诗人简介 李白( 701 年 2 月 28 日 —762 年),字太 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青莲居士 又号 “ 谪仙人 ” 。中国唐朝诗人,有 “ 诗仙 ”中国唐朝诗人 、 “ 诗侠 ” 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李太白集 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望庐山瀑.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福安一中 张志强.
中考古诗词鉴赏.
杜甫 (?12—770 ).
蜀 道 难 李 白.
诗海拾贝 ——八年级上册古诗复习.
中小学教育网课程推荐网络课程 小学:剑桥少儿英语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强化提高班 人大附中同步课程
李白专题 授课人:曹 雪.
李白诗歌 ——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蜀 道 难 唐 · 李 白.
蜀道难 (李白).
蜀 道 难 李白 神木职教中心 王维霞.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准备优化学习、笔等学习工具 端正坐姿,准备上课 大声朗读《蜀道难》 山东莘县莘州中学 李健.
蜀道难 李白 渭南高级中学 梁温侠.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献给爱丽丝》 ——贝多芬.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李白 欢迎收看 初一二班。 历史名人.
盛唐诗歌 —李白与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嘉言善行成人之善 ——中等职业学校“友善用脑”之我见 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 常剑平.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诗配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蜀 道 难 唐·李白 新疆兵团七师130团完全中学.
1.唐代诗歌发展 初唐 “初唐四杰” 盛唐 李白 杜甫 “边塞诗作” 中唐 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
以李白诗歌为例, 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 分析李白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蜀 道 难 李白.
古代诗歌分类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 古代诗歌 七律(如杜甫《登高》) 律诗
蜀道难 李白 制作人:何红珍 主讲人: 张亮.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欢迎观赏 点击翻页 谢庆漫画选编 2002—2013 资料来自小老头网站 2013年底编辑制作.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难得一见的冰山奇妙美景 The Wonderful Scene of the Iceberg Rare to See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日月潭 山东省兖州市大安镇中心小学 刘建勇.
自从我认识耶稣 zi cong wo ren shi ye su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古诗 诗歌 白帝城 皇帝. 古诗 诗歌 白帝城 皇帝 河岸 上岸 绝句 绝妙 诗人简介 李白(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李白(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语文园地二.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难得一见的冰山奇妙美景 The Wonderful Scene of the Iceberg Rare to See
登鹳雀楼.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难得一见的冰山奇妙美景 The Wonderful Scene of the Iceberg Rare to See
怜悯人的主 11月30日~12月3日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 新加坡广州 广州阜阳 阜阳利辛.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路旁的橡树.
每周陈述 主讲人:陈 刚 中学美术组.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李  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李白作品赏析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主要思想

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4岁以前) 2.远游求仕时期(24至42岁) 3.长安时期(42至45岁):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 5.安史之乱时期(55至62岁)

1.蜀中读书与漫游时期 (24岁以前) :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 (24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3.长安时期 (42至45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但李白地位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长安的生活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 (45至55岁) :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其间结识了杜甫、高适。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安史之乱时期(55至62岁) (55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次年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李白身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李白的主要思想 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 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二、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 三、热情讴歌大自然

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如《梁甫吟》、《古风》(第十首)等,赞美古代名臣贤相借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建功立业、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行路难》、《将进酒》、《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表现了失意后的抑郁愤懑和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以及欲求超脱的旷达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 李白对玄宗晚年的黑暗现实发出了尖锐的批判; 对安史之乱的时局充满了忧患;对人民的热爱使他对民生疾苦的冲了关怀。 如《古风》中的一些诗,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荒淫和专横跋扈,具有很强的观实批判精神。安史之乱后的诗,如《奔亡道中》、《永王东巡歌》等,表现反对分裂割据、靖难救国的爱国精神。 《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长干行》等,表现了对普通百姓的感情和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

四、热情讴歌大自然   李白一生好游历亲近自然,因此写景记游诗数量较多,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如《蜀道难》、《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豪放飘逸” 的诗歌风格 二、抒写自我的内心感受 三、丰富而奇诡的想象 四、长于乐府,五、七言古诗,绝句

一、“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白诗歌虽有多维度的呈现,但总的风格以豪放飘逸、真率自然为主。 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 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二、抒写自我的内心感受 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三、丰富而奇诡的想象 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 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如《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长于乐府,五、七言古诗,绝句 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第四节李白作品赏析 (一)《蜀道难》赏析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三)《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一)《蜀道难》赏析 1.《蜀道难》的创作时间 2.《蜀道难》的结构 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1.《蜀道难》的创作时间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其写作年代和思想主题历来众说不一。 今多认为此诗约作于玄宗天宝初年,是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 诗歌描写了蜀道的艰难、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关切。

2.《蜀道难》的结构 全诗大致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天梯石栈相钩连”,借用神话传说先写蜀道开辟的艰难。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至“胡为乎来哉”,以山高、路险、奇景、悲愁来写入蜀道路的艰险。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至最后,写剑阁地形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寄寓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与关切。

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1)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 该诗笔法纵横恣肆,淋漓酣畅,色彩与形象绚丽多姿,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激情。

(2)时空跳跃极大 该诗大体按照自古及今、由秦入蜀的线索来构思诗篇,展开描写,时空跳跃极大。

第一层, 首先,以三个感叹词起笔,高歌,起笔突兀而极有气势,不仅点题也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接着运用了蚕丛、鱼凫的历史传说和五丁开山等神话,夸写蜀道开辟的艰难。诗歌的开篇就已显示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第二层 是全诗描写的重点,诗人运用了神奇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绘声绘色的描写,极写蜀道的奇险和艰难。 先总写蜀道的艰难:“六龙回日”写高,“冲波逆折”写险,黄鹤难飞、猿猱愁攀,进一步写其高险,神话与夸张并用;再写青泥岭的曲折高峻,“扪参历井”夸张其高,“抚膺长叹”因高生愁;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一问句别开生面,深入到山间古木、悲鸟啼鸣的境地,借“悲鸟号古木”和“子规啼月夜”凄凉景象,来描写蜀道的寂寞荒凉,来渲染旅途的悲愁;至此诗人的笔锋又一转,集中笔力突出描写蜀道的奇险:连峰接天、枯松倒挂、飞湍喧嚣、砯岩转石,奇景叠出,生动形象,铺排夸饰,气势奔放。

第三层 第三层 写蜀中要塞剑阁地形险要和环境的险恶。 描写得阴森恐怖,谲诡荒怪,其中又运用了隐晦的寓托。 场景的转换极为自由灵活,意象的衔接组合跨度很大,纵横开合,变幻莫测,随意挥洒,然而并没有离开蜀道难的主题。

(3)奇妙的想象 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善于运用奇妙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产生令人魂悸魄动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围绕着“难”,挪景移情,层层渲染,声色情态表现得奇绝而瑰玮。正如殷璠所赞叹:“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河岳英灵集》

(4)反复的咏叹与灵活的句式 此外,诗歌还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句,使诗歌除了写景抒情外,又以反复咏叹的手法来加强抒情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贯穿始终,形成了一唱三叹的复调音乐。 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诗歌的句式自由灵活,参差错落,长短相间,造成了自由奔放而又跌宕起伏的语言效果。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1.背景。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第二年又准备从东鲁家中出发南下吴、越,临行前写下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留别友人,所以此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这首诗描绘了梦中游历天姥山和仙界的情景,抒写了对大自然和神仙世界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及超脱世俗、蔑视权贵的人格精神。

2.结构层次 此诗可按梦前、梦中、梦后的顺序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对此欲倒东南倾”,写梦前,交代梦游对象是天姥山,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奇高峻。 第二层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过程,叙写了游踪所至及所见自然景象和仙境。 第三层从“忽魂悸以魄动”至最后,写梦醒之后的感慨,表述自己的志向与品格,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3.主要艺术特点 (1)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主要采用了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梦前 开头先以传说导入,是虚写,然后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天姥山,是实写,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的神奇伟壮,暗含赞美和向往之情。

梦境描写 中间梦境的描写全用幻笔来写游景与游仙,或超然自得、飘逸洒脱,或瑰丽神奇、变幻多姿,幻化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梦游图。

梦境之一 梦境的前半部分,采用叙述游踪与景物描写并用的手法,从梦入吴越到飞度镜湖,从至剡溪到攀登天姥山,一路写来,景物也随之变换,同时又有联想,联想到谢公当年著屐登山。 尤其是登山所见的景物描写,极其别致。“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仅仅十字便生动地概括出了一个曙光初照的景象,而且视听并用,声色俱佳。

梦境描写之二 随后的景物描写: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林慄颠惊、云清水淡,更是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游仙的描写更是奇诡怪异,气象万千。电闪雷鸣、山崩地裂、洞天门开,“洞天福地”的仙界景象随之展现:青冥浩荡、日月照耀、霓衣风马、虎鼓瑟而鸾回车、云君仙人纷纷而出。惊心动魄的场景和光彩缤纷的仙境,幻象叠出,想象神奇。

醒后言志抒情 结尾是醒后言志抒情,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失落感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不自由的愤恨。整首诗又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熔铸为一体,把心灵情志的“真”与艺术表现的“幻”妙融为一境。

(2)以梦游留别为主兼及游仙。 其实整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写,也是与现实的比衬。   (2)以梦游留别为主兼及游仙。 其实整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写,也是与现实的比衬。 诗歌构思奇特而有致,由现实导入梦境,由梦境又回到现实,而以梦境的描写为主。 所以显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场景的变换、意蕴的不同,又使结构层次波澜起伏,诗情意绪也随之波动。

(3)想象为主,变化多端 表现手法以想象为主,但也变化多端。 叙述、描写、对比、夸张、议论、抒情,无所不用,使诗歌的手法显得新奇多变而富于表现力。 诗歌意境雄奇而伟壮,形象缤纷而奇幻,句式参差错落,自由而流畅。 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能。 

(三)《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文解释】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词语解释】 1.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2.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3.衣冠:指王公贵族。 4.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5.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诗文赏析】 传说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评价: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四)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