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线粒体 (mitochondri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七 节第 七 节 线 粒 体 是 1850 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器, 1898 年命名。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 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初步学会辩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和各种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均由細 胞所構成。 →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 細胞也是生物體生理活動的基 本單位。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六章 线粒体.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主题3 生命的结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寻找生命的螺旋 深圳市育才中学 黄俊芳.
细胞生物学知识竞赛.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0讲 基因的表达 长阳一中 黄家国.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1890年R. Altaman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以为它可能是共生于细胞内独立生活的细菌。
4 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复习——基因的表达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4章 第1节 平冈中学 余 琼.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生物化学习题.
医 学 遗 传 学 第五章 线粒体遗传病.
第五节 线粒体遗传病 1963年Nass首次在鸡卵细胞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
mitochondrial genetic disorder
第八章 线粒体 一、线粒体形态结构 光镜下形态 大小 线状 颗粒状 直径约0.5~1um 故名线粒体.
第六章 线粒体的结构及生物功能 线粒体.
第九章 非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 非孟德尔遗传现象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ATP SLYTYZJAM.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呼吸作用 SLYTYZJA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CHAPTER 9 Endomembrane System and Protein Sorting.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本节聚集: 1. 细胞器有什么功能? 2. 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问题讨论 1、一件优质的产品要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才能生产出来。 2、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波音777客机
细胞的基本结构 山东省实验中学生物组 张恩然.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基因信息的传递.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有机物与生命活动.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线粒体 (mitochondria) 1894年 ——Altmann —— 光镜 —— 生命小体 (bioblast) 1897年 —— Benda —— 线粒体(mitochondria)

第一节 线粒体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一、线粒体的结构 形态:光镜:线状、粒状、短杆状;有的圆形、 哑铃形、星形; 大小:一般直径:0.5—1.0µm; 长度: 3µm。 数目:正常细胞中:1000—2000个。 分布:通常分布于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和需要 能量较多的部位。 总之: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目和分布在不同 形态和类型的细胞中可朔性较大。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电镜: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 围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 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 和基质四部分。

线 粒 体 的 超 微 结 构

线粒体超微结构示意图 外 膜 内 膜 膜间隙 (膜间腔、外室) 嵴 嵴间隙 (嵴间腔 、内室 ) 基质

外膜 嵴 内膜 1.外膜 (out membrane) 厚6—7nm,外膜含有多套运输蛋白(孔蛋白) ,围成筒状园柱体,中央有小孔,孔径:2-3nm,允许分子量为5 000以内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膜间隙(外室)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外膜 嵴 内膜 2.内膜(inner membrane) 位于外膜内侧,由一层单位膜构成,厚5nm,其通透性很差,但有高度的选择通透性,借助载体蛋白控制内外物质的交换。 膜间隙(外室)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外膜 嵴 内膜 (1)嵴:嵴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 主要有两种类型: 膜间隙(外室) 板层状 小管状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扁层状线粒体

管状嵴线粒体

(2)基粒(ATP酶复合体): F1 OSCP F0 内膜和嵴的基质面上许多带柄的小颗粒。与膜面垂直而规律排列。 F1抑制蛋白 头部 柄部 9nm 头部 : 合成ATP 内膜和嵴的基质面上许多带柄的小颗粒。与膜面垂直而规律排列。 F1 4nm 长 4.5-6 nm 柄部 : 调节质子通道 OSCP 6-11.5nm 高5-6nm 基片部 :质子的通道 F0 基粒 (ATP酶复合体)

ATP 合酶 F1 柄部 F0

3. 膜间隙 (intermembrane space) 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 宽约6-8nm,又称外室。 嵴 内膜 3. 膜间隙 (intermembrane space) 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 宽约6-8nm,又称外室。 膜间隙(外室)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基质腔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又称内室。充满了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 外膜 嵴 内膜 4. 基质(matrix) 基质腔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又称内室。充满了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 膜间隙(外室)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基质中含有: 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丙酮酸和氨基酸氧 化的酶类。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线粒体DNA(mtDNA),及线粒体特有的核 糖体,tRNAs 、rRNA、DNA聚合酶、氨基酸 活化酶等。 纤维丝和电子密度很大的致密颗粒状物质,内 含Ca2+、Mg2+、Zn2+等离子。

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1. 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 -70%,内膜含量 较多。线粒体的蛋白质可分为两类: 可溶性蛋白:基质中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 不溶性蛋白:为膜的镶嵌蛋白、结构蛋白和部分酶蛋白。

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1. 蛋白质 2. 脂 类:占线粒体干重的25% -30%,主要成分 为磷脂 。 3. 水、辅酶、维生素、金属离子等。 2. 脂 类:占线粒体干重的25% -30%,主要成分 为磷脂 。 外膜:脂类占52%、蛋白质占48%,胆固醇和磷脂含 量比内膜高。 内膜:脂类占24%、蛋白质占76%,胆固醇含量极少, 心磷脂含量比任何膜都高。 3. 水、辅酶、维生素、金属离子等。

第二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一、线粒体DNA ( mtDNA ) mtDNA: 是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 第二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一、线粒体DNA ( mtDNA ) mtDNA: 是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 线粒体基质中,长5µm、分子量小,含16569个碱基对。 外环含G较多,称重链(H链),内环含C较多,称轻链(L链)。

第二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一、线粒体DNA ( mtDNA ) 人mtDNA 含37个基因 2种 编码 rRNA基因 第二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一、线粒体DNA ( mtDNA ) 人mtDNA 含37个基因 2种 编码 rRNA基因 22种 编码 tRNA基因 13种 编码 蛋白质基因 mtDNA排列紧凑、高效利用、可自我复制,但其遗传密码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如:UGA色氨酸而不是终止密码。

二 、线粒体蛋白质合成 线粒体有自身的蛋白质合成体系,如:线粒体核糖 体、氨基酸活化酶等。 1. 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的特点如下: ⑴ mRNA的转录和翻译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⑵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tRNA与原核细胞一样,为AUA, 真 核细胞起始的tRNA为AUG。 ⑶ 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系统对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菌一致,而 与细胞质系统不一致。 ⑷ 线粒体合成的蛋白质数量有限。 ⑸ 线粒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 tRNA 、 rRNA和核糖体用于 自身。

2.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传系统,表明有一定的自主性。 mtDNA分子量小、基因数量少、编码的蛋白质有限, 只占线粒体蛋白质的10%,而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90%) 由核基因编码的,并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去。 同时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必须依靠核 内的遗传信息才能完成自我的复制。 因此,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第三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 一、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是糖、脂肪、氨基酸等能源物质最终氧化 释放能量的场所。 二、细胞氧化: 第三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 一、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是糖、脂肪、氨基酸等能源物质最终氧化 释放能量的场所。 生命活动中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细胞的动力工厂。 二、细胞氧化: 概念:在酶的催化下,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 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 由于细胞氧化过程中,要消耗O2释放CO2 和H2O所以又称细胞呼吸。

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基粒(ATP酶复合体) 柄部 调节质子通道 质子的通道

细胞氧化 一分子的葡萄糖彻 底氧化生成38个ATP 酵解:2个 三羧酸循环:2个 线粒体内:36个 内膜上呼吸氧化过程:34个

第四节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间壁分离 线粒体的增殖 收缩分离 出芽分裂 第四节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间壁分离 :线粒体的内膜向中心内褶形成间壁,或某一个嵴的延伸。当延伸到对侧内膜时,线粒体一分为二,成为只有外膜相连的两个独立细胞器,接着线粒体就完全分离。 线粒体的增殖 收缩分离 :线粒体中央部分收缩并向两端拉长,中央形成很细的颈,整个线粒体成哑铃形,最后断裂为二形成两个新线粒体。 出芽分裂 :先从线粒体上长出小芽,然后小芽与母线粒体分离,经过不断长大,形成新的线粒体。

1 2 3 1.线粒体收缩分裂 2.间壁分裂 (狗心肌细胞线粒体) 3.出芽分裂 (新生鼠肝细胞线粒体)

线粒体的起源 内共生假说 线粒体的起源 非共生假说 :线粒体是由共生于原始真核细胞内的细菌演变而来。 内共生假说的依据: 1.线粒体DNA呈环状、裸露与细菌相似。 线粒体的起源 2.线粒体的核糖体为70S与细菌相同,而真核细胞为80S。 3.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更接近细菌。 4.线粒体内、外膜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外膜与真核细胞 的sER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 5.线粒体的增殖与细菌一样——直接分裂。 非共生假说 :线粒体的发生是质膜内陷的结果。 非共生假说的依据: 1.细菌的中膜体与线粒体非常相似均为凹陷的细胞膜。 2.质粒DNA与线粒体DNA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五节 线粒体与医学 一 . 线粒体肌病和心肌线粒体病 二 . 线粒体与肿瘤 三 . 线粒体对缺血性损伤的反应 第五节 线粒体与医学 一 . 线粒体肌病和心肌线粒体病 二 . 线粒体与肿瘤 三 . 线粒体对缺血性损伤的反应 四 . 药物和毒物对线粒体的影响

如心肌、骨骼肌和神经系统,完全依赖氧化磷酸化,因此,Mi病常常表现为肌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典型的Mi 病是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视神经进行性变,急性视觉丧失,通常在20岁左右发病。 氧化磷酸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这与mtDNA突变的积累有关。

La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 双胞胎患病兄弟 视乳头盘血管膨胀、视神经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