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資訊科學與電腦發展 1-1 認識資訊科學 1-2 電腦發展的歷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回主目錄. 2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第 3 章 電腦與資訊的發展與變革 1. 電腦發展的歷史 1. 電腦發展的歷史 2. 硬體和軟體簡介 2. 硬體和軟體簡介 3. 各種等級和類型的電腦介紹 3. 各種等級和類型的電腦介紹 4. 個人電腦採購指南 4. 個人電腦採購指南 回主目錄.
Advertisements


计算机组成原理.
新界婦孺福利會 梁省德學校 小學資訊科技教材 電腦發展史.
計算機概論: 探索明日科技 第 1 章 探索我們的數位星球 Copyright ©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MATLAB 程式設計 時間量測 清大資工系 多媒體資訊檢索實驗室.
LED CUBE 預期規劃.
第 1 章 計算機發展史.
二岸工作經驗分享座談 蔡翔宇.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使用牙膏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六年級專題報告 姓名﹕李燊樺 班別﹕6B 日期﹕
中國歷史人物武則天 G組組員 韋紫恩, 余詩琪 蔡煦齡, 黃榮紳,.
授課老師:.
>>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XP >> 第四章 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第 1 章 資訊新未來.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主題五 CPU Learning Lab.
第一章 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發展簡史 1-2 電腦科技在生活方面的應用 1-3 電腦軟體授權與資訊安全.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林偉川 2001/11/01.
第 1 章 資訊新未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第一章 資訊新未來 計算機概論編輯小組.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第1章 認識Arduino.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第一階段:一、電腦基本介紹 二、電腦故障排除 三、Window操作
30週年校慶 電腦科暨電腦學會 移動裝置程式編寫及學生成果分享
OpenID與WordPress使用說明
連結資料庫管理系統.
第1章 單晶片微電腦概論.
計算機概論 第1章 資訊時代的新利器.
Introduction to BCC Hardware v. s. Software 電腦之演進史 第一代真空管時期 第二代電晶體時期
雲端運算的基石(2) 虛擬化技術實作(XP篇─上)
電子概論與實習 第四章 電晶體與場效應電晶體 4-1雙極性電晶體性質 4-2電晶體放大電路 4-3電晶體開關電路的應用 4-5場效應電晶體
第 1 章 電腦導論.
區 域 網 絡 ( Local Area Network )
數位鳳凰計畫-復習課程 授課:方順展.
第一章  導 論 1-1 資訊科學簡介 1-2 資訊科學發展 1-3 電腦基本原理.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104學年度資訊素養研習- 主講人:余智誠 /4/5.
基本電學 資訊科杜文淵老師.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第一章 Chapter 1 電腦基礎知識 Chapter 1-電腦基礎知識.
History of Computer.
第一章 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發展簡史 1-2 電腦科技在生活方面的應用 1-3 資訊安全與防護 1-4 數位資料.
科技新知 近年來的科技潮流 PC潮流 網路潮流 行動裝置潮流 體積越來越小 速度越來越快 行動通訊技術發展成熟。 追求「輕薄省電、客製化」。
本 章 重 點 1-1 電腦的歷史與演進 1-2 電腦的種類.
雲端運算的基石(1) 虛擬化技術簡介
指導老師:周建興 老師 開發團隊:吳旻翰、池宗諺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2015/12/11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電腦的昨天.. 想當初,人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函數應用(二)與自定函數.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編輯網頁可用那些應用程式? 記事本 Word FrontPage Dreamweaver.
黃影雯副教授講授 E_Mail Address:
第6章 電晶體放大電路實驗 6-1 小訊號放大電路 6-2 小訊號等效電路模型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實驗 6-4 共集極放大電路實驗
第3章 電腦的組成與架構 3-1 電腦的基本架構 3-2 個人電腦的主機.
一、簡介 電腦硬體設計:純硬體電路(hardware)及韌體電 路(firmware)兩種方式。
Cloud Operating System - Unit 03: 雲端平台建構實驗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資料擷取與監控應用實務.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三章 Arduino互動程式設計入門 Arduino程式基礎 認識變數 認識數字系統 認識常數.
10303: How Many Trees? ★★☆☆☆ 題組:Contes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Computer 電腦的英文名稱叫做「computer」,也就是「電子計算機」,原本專指用來做運算或統計數字的機器,但在經年累月的改良後,電腦不僅能夠接受使用者輸入資料,還可以將資料加以計算或依邏輯判斷加以分析,最後把結果記憶起來或依一定的格式輸出。
Introduction to Mobile Computi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章 資訊科學與電腦發展 1-1 認識資訊科學 1-2 電腦發展的歷史

妳是否想過…… 世界上有多少台「電腦」? 你每天會使用多少台電腦(直接或間接)? 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哪些需要依賴電腦? 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哪些可以不用依賴 電腦?(可以舉出十件事情嗎?)

常見的電腦類型 電腦並沒有絕對的分類方式,只是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則依其體積、使用型態與價格等因素,約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 超級電腦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是功能最強大的電腦,計算速度最 快,價格也最昂貴,因此稱為超級電腦「超級電腦」,常用於 需要大量運算如天氣預測、人口普查、飛航管制、密碼分析等 工作

常見的電腦類型 大型電腦 大型電腦(mainframe,圖1-1.7)的主要特色是 速度 快、容量大,強調能同時支援數十甚至數百個使用者, 許多需要快速處理大量資料的行業如 銀行、保險、證券 業等。

常見的電腦類型 工作站 與 伺服器 工作站(workstation) 和伺服器(server) 是功能強大的電 腦,其能力介於大型電腦及微電腦之間,工作站強調數 學與圖形的計算能力,多用於工廠的電腦輔助製造、電 腦輔助設計等工作。

常見的電腦類型 個人電腦 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 是一般家裡、學校 或工作場所上最常使用到的電腦,又稱微電腦 (microcomputer),主要是為單一使用者所設計的電腦, 例如桌上型、筆記型、平板電腦等型式。

常見的電腦類型 嵌入式電腦 嵌入式電腦(embedded computer) 有別於一般電腦類 型,是指隱藏在各種電腦設備中的單晶片微控器 (microcontrollers),通常被設計成執行特定功能的電腦, 將這些特定功能的軟硬體嵌入至各式設備中,例如: 手機 錄放影機 印表機 電冰箱 洗衣機

認識資訊科學

認識資訊科學 資訊科學的本質:許多科學家指出資訊科學 的本質就是「計算」。 電腦的計算包含四則運算、比對、搜尋、配 對、篩選等不同處理。 要讓電腦成為「運算達人」,必須設計一套 可讓電腦遵循的程序或步驟,即演算法 (algorithm)。

認識資訊科學 素養:一個人對某一領域所具備的修養與內 涵 。 資訊科學素養:一個人對資訊科學涵蓋範圍 及其應用的認識,並能善用資訊科技處理或 解決問題的能力。 資訊科學重視與電腦有關的基礎原理。 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則重視與電 腦有關的應用。

電腦發展的歷史

電腦發展的歷史 人類最早的計算工具是算盤,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發展到功能強大的電腦 (Computer)

電腦發展的歷史 計算工具時代 法國數學家 Pascal 於 1642 年使用齒輪傳動,設計 出可執行加減運算的加法器,這是最早的機械式計 算機

電腦發展的歷史 計算工具時代 英國數學家 Babbage 於 1833 年設計出分析機 , 這部機器包含輸入、輸出、儲存、運算、控制等五 個單元,類似目前的電腦架構。

電腦發展的歷史 第一個寫程式的人 英國人 Ada Bylon 於 1842 年翻譯一本著作,她在這 部譯文中附加了許多註解, 說明解決問題運算的方式, 後來這份譯文被認為是世 界上第一個電腦程式,Ada Bylon 成為世界第一個寫程 式的人。

電腦發展的歷史 計算工具時代 美國 Hollerith 博士於 1887 年發明讀卡機 , 讀取卡片的資料。後來 美國人口普查時,使用 這台機器,將原本八年 的工作,縮短到六周完 成。這項發明使計算器 從機械時代演進到電氣 化,電腦技術也從此開 始發展。

電腦發展的歷史 電腦時代 第一代電腦(1946∼1958年) 近代電腦的演進依其使用的電子元件,可分為四個時代 : 1946 年世界上第一部電腦ENIAC 以真空管製造。 這部電腦約使用 18,000 個真空管,重約30 噸, 占地約一間半教室大,每秒只能執行 300 個乘法。 雖笨重,但它卻引領人類進入電腦的新時代。

電腦發展的歷史 內儲程式 美國數學家 John Von Neumann 提出內儲程式 的構想,認為電腦可以使 用二進位數字系統,電腦 指令可像資料一樣,儲存 於記憶體內,成為日後電 腦的主要設計方法。 第一部內儲程式電子計算機EDSAC

電腦發展的歷史 第二代電腦(1959~1964年) 1948 發明電晶體,體積約只有 真空管的廿分之一,同時省電、 耐用,很快地取代真空管。 1954年貝爾實驗室於使用 800 多個電晶體,完成一部電腦 TRADIC。

電腦發展的歷史 第三代電腦(1965~1970年) 積體電路 (IC) 的發明,使電腦體 積縮小,運算速度增快。 美國 Intel 公司於 1969 年在單獨 的一塊晶片上,設計出中央處理 單元 CPU,是世界上第一顆微處 理器。 世界上第一顆微處理器

電腦發展的歷史 第四代電腦 (1970年後) 以VLSI 製造的電腦,體積更 小,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 使電腦普及到日常生活。 IC 後來進步到一個晶片內可 以容納上萬個電子元件的超 大型積體電路 VLSI。 以VLSI 製造的電腦,體積更 小,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 使電腦普及到日常生活。

電腦發展的歷史 1ms = 10-3 s 1μs = 10-6 s 1ns = 10-9 s 1ps = 10-12 s 電腦的運算速度愈來愈快,因此常使用下列單位表示執行速度 1ms = 10-3 s 1μs = 10-6 s 1ns = 10-9 s 1ps = 10-12 s

電腦發展的歷史 1ms = 10-3 s ≈ 2-10 s 1 μs = 10-6 s ≈ 2-20 s 電腦的運算速度愈來愈快,因此常使用下列單位表示執行速度 1ms = 10-3 s ≈ 2-10 s 1 μs = 10-6 s ≈ 2-20 s 1 ns = 10-9 s ≈ 2-30 s 1 ps = 10-12 s ≈ 2-40 s

電腦發展的歷史

台灣資訊產業的發展

台灣的代工 台灣科技產業主要以代工為主,台灣代工的筆電、主機板、電視盒、網路卡等,全球市佔率高達90%。

自有品牌 台灣品牌產品在國際的知名度逐漸增加,例 如 hTC 手機、acer 與 ASUS筆電等。 妳認識這些 Logo 嗎?

妳認識這些人嗎? 張忠謀 郭台銘 賈伯斯 比爾蓋茲 陳士駿 楊致遠 拉里‧佩奇

妳認識這些人嗎? 張忠謀 台積電董事長 郭台銘 鴻海集團董事長 賈伯斯 蘋果創辦人 比爾蓋茲 Microsoft 創辦人 陳士駿 楊致遠 拉里‧佩奇 台積電董事長 鴻海集團董事長 蘋果創辦人 Microsoft 創辦人 YouTube 創辦人 Yahoo! 創辦人 Google 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