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 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孙二军 博士
历史期末测验的一道题目: 中央电视台拟拍一部电视连续剧《重庆谈判》,假如你是编剧,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合理想象,为毛泽东设计一段到达重庆机场时的讲话稿。 字数150字左右。 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广博的课外知识,以及能否将课本没有提及的相关信息加以有效运用,包括相关的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关于那个时期的总体情形。
某学生的回答 “各位好!这次我能来重庆,多亏了中正的一番盛情。中正是我们的老朋友啦,多次想让我们来好好谈谈,盛情难却呦。我们就来了,不仅(既然)来了,来了就要真的好好谈谈!抗日抗了八年,谁也不想再打啦,所以我们就来与中正好好谈!有人说我们就是来重庆吃麻辣烫的,不是来谈判的,我说我们不仅要谈,(还要)好好地谈,麻辣烫也是不能不吃的。而且要中正陪我们吃,别忘了,我是湖南人,中正他是浙江人,他吃辣子可没我厉害。我们可是比过的呦!”
评价改革很重要哦!它是关键的关键呀!
高中新课程评价的理念 教育评价的定义 对评价的反思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段的活动 评价=价值厘定+搜集信息+判断赋值+改进决策 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将评价对象实际状态与预定目标相比较,通过价值判断,取得评定结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对评价的反思 评价——考试——笔试——客观测验 客观≠合理 (黔地之驴) 考试≠笔试 评价≠考试
为什么要评价? 发现问题 检查情况 促进发展 明确方向 找出差距
谁来评价? 上级 教师 内部评价者 专家 教师 外部评价者 学生 社会 学校 学校 家长
评价什么? 课程 教材 学生 教师 学校 教材文本 目标 结构 使用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用效果 标准 知识与技能 业绩水平 目标达成 发展进步 学校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 校本发展 个性发展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模型 有效? 评价 方法 可信? 标准 工具 可行?
旧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把评价等同为考试,只关注学生的智能方面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忽视了难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 过多地倚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
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其意见和人格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 对评价的关注过分集中在结果上,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使评价带上过于浓厚的功利色彩。 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不明或错位,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的状况,强化评价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方面的功能。 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横向比较和共性和一般趋势的做法,注意纵向的比较,注意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注意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改变只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和忽视以至放弃对教学和学习的“质”进行评价的做法,强调对学习和教学的“质”进行评价。 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或认知能力的评价的做法,全面评价学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改变过去过多地倚重定量评价方法,甚至以书面笔试为唯一方式的做法,采用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改变过去将被评价者放在消极的被动地位的做法,提倡尊重被评价者的人格,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各方面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改变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只注意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共存,重在评价的过程,重在形成性评价的做法。 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恰如其分地解释和利用评价的结果。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评价问题 如何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成绩?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工作业绩? 如何评价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如何对课程本身和教材进行评价?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与重点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全面、多元、发展──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让“教”真正地服务于“学”──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学校评价的改革重点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考试的改革重点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全面、多元、发展──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重视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 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
一个差生的自白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靠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让“教”真正地服务于“学”──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例: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 英国维纳斯中学《教师评价计划》中“自我评价表”的填写项目 在你的工作中,你最满意哪几个方面? 在你的工作中,你不满意哪几个方面? 你在工作时受到哪些条件限制和遇到何种困难? 在过去一年里和过去两年里,你采取何种措施提高你的专业水准和获得工作经验? 在未来一年里,或者从长远来看,你希望用何种方法来提高你的专业水准和加强你的工作经验? 在评价面谈时,你还希望讨论哪些其他问题?
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学校评价的改革重点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设计评价工具。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数据和证据。 明确促进学校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帮助教师成长的评课案例 一位农村中学校长在上海评课 有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校长去上海考察学习,到一所学校挂职当一天校长。照例,他要进课堂听课,然后与教师谈话。他很谦虚、很客气地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这节课您为什么这么上呢?”于是,教师从头到尾讲述了自己备课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几次发现自己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双方共同探讨,气氛非常融洽,教师感到收获很大。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考试的改革重点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对考试结果加强分析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高中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 一、新课程学生评价的主要观点 二、新课程学生评价的内容 三、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方法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类型
一、新课程学生评价的主要观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学生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提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培养目标) 1、学会做人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
2、学会求知 3、学会健体 4、学会审美 (1)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 (3)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4)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5)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3、学会健体 (1)健壮的体魄 (2)良好的心理素质 4、学会审美 (1)知美、懂美、爱美 (2)创造美 (3)心灵美
5、学会生活 (1)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和过硬的生存本领 (2)学会劳动 (3)学会休闲
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5个维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 获取和整合知识 拓展和提炼知识 在各种情境中应用知识 有效的学习与思考方式
三、学生评价方法 (一)测验法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四)情景测验 (五)表现性评定 (六)成长记录袋
模块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测试 自选式考试 闭卷考试 开卷考试 书面考查 开放性考试 实验考查 成绩考查 其他项目考查 目的 成长记录 内容 其他方式 目的 内容 形式 表现性评价资料 重要的学习过程记录 创造性作业 课外专题研究资料 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的评价资料 自我反思(自评)资料 其它评价资料 评价方式 档案袋(文字、照片、音像) 电子化档案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评价对象的基础、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原因等做出鉴定。
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 学生学习准备程度的诊断; 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查找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程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即时性的,多次的和动态的,它旨在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和解决,以追求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用途 改进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的学习确定步骤; 强化学生的学习; 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终结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 它重视最终的结果,是事后的检验,因此主要依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来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主要用途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预计学生在后继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 确定学生对后继教学内容的学习起点。 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水平。 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发展性评价的概念 发展性评价是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出发对评价所做的界定,指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的评价。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价。 就学生的评价而言,从教育的内涵看,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都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过程。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方式的集合,是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的概念 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 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 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
过程性评价的一些方式 档案袋或成长记录 课堂日志或现场笔记 学生自我总结 教师学习评语 以记录卡形式记录 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解读情况 在探究活动中最出色的表现 小制作、小论文 课堂日志或现场笔记 学生自我总结 教师学习评语
成长记录的创建和使用 在课堂评价(日常评价)中的应用 在学分认定中的应用 在高利害评价(如高考)中的应用
学习档案纪录的关键要素 记录学生发展的历程 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差异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及时的展示和激励
学生收集的素材: 单元知识总结; 疑难问题及解答; 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 实验过程记录; 有关的信息资料(剪报、图片、照片等); 学习方法整理; 学习体会和建议; 小论文; 调查报告; ……
过程性评价要评价什么? 学习方式 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 过程性成果 与学习密切相关的 非智力因素
谁来评?—过程性评价的主体 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包括: 应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自己—自我反思式评价 同学—同伴相互评价 教师—根据观察和作业情况给评语 家长—根据在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应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怎么评?—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中学生,主张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个人学习心得报告、小组评价会、结合研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评价等等。
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可行方式 学习总结会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和课堂观察,进行及时的评价 结合专题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在模块学习结束后,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我学到了些什么?学的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等问题。同时相互指出同学学习种的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和课堂观察,进行及时的评价 逐步形成批改作业的规范,不是简单地打勾打叉,还针对作业反映出来的学习问题写简单的评语。评议的维度主要有: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态度。 结合专题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要预先拟定评价的维度和标准,把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学习目标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特点 ○激励性 ○综合性 ○开放性 ○实践性 ○层次性 ○个性化
实际上,表现性评价在我们以往教学中已经存在,我们现在只是更自觉、更理性、更系统地对待它。 表现性评价特点 实际上,表现性评价在我们以往教学中已经存在,我们现在只是更自觉、更理性、更系统地对待它。 ○激励性 ○综合性 ○开放性 ○实践性 ○层次性 ○个性化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对教学的本质的认识 教学评价的标准 外部的教学评价 反思式教学评价
一堂好课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课可以称为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特点 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 体现学科特点 老师素养
教学评价的目的 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发展 检查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诊断教学问题 提高教学效果
意向态度,专业素养,教学观念,课程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效果预期,方向计划。 教学过程的要素 课程,资源,评价,校风,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 背景 兴趣动机 原有知识 学习策略 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教学 内容 显性内容 隐性内容 学生 教师 意向态度,专业素养,教学观念,课程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效果预期,方向计划。
教学评价的模型 四个维度 准备 教 师 学 生 内 容 背 景 三 个 阶 段 过程 效果
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教学观 单向传授式 互动发展式 应付 考试 发展 能力 端正 态度 教书 育人 传授 知识
教学评价需要考虑的问题 准备 过程 效果 意向、教学观、教学策略、效果预期 对课程的理解分析、资源准备、评价 教师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背景 教师与内容 个性特点、已有知识、学习方式 内容的理解分析 效果 学生 教师 相互作用 过程 教师 学生 教师与学生 内容 背景 丰富性 科学性 合理性 教学策略 投入程度 学习方式 达标情况 专业发展 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是教学永恒的主题 要有好的效果 需有好的过程
谢谢大家 sunye1225@163.com
对高考的一些看法
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 高考必修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内容和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改革。 高考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冀望通过高考改革来消除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主要根源在于: 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 以管理经济(生产)的方法和量化的“硬”指标来管理教育, “见物不见人”。 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教育职业道德的崩溃 高考的改革不能以全盘否定和取消高考为前提,否则会对整个社会和教育事业所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高考的全面深入改革,不仅是考试和招生技术的改革,更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全面改革,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恰如其分地估计高考制度的利弊,是高考改革成功的起点。 考试只是一种工具,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大学招生不能单纯依赖考试一种方法。 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同时进行,或者说必须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提下进行。
高考改革的切入点 将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能力考试两部分:基础考试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相应的基本技能为主,保证考生具有全面均衡的基础知识;能力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 逐步减少封闭式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式试题的权重,加大对评分的投入和研究,逐步减少开放式试题的评分误差。 必要时可增加面试或其他的辅助考试或选拔方法。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不同的考试形式,以考查不同形式的能力表现。 考试科目的设置应体现新课程既保证全面基础,又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发展的理念。 坚持标准分的改革。 取消全省一条分数线的做法,按考生群体数划分数线,或进一步改由各学校根据报名和考试的情况自定报名的资格和录取分数线。 将高考从强调区分的常模参照考试改为强调水平的标准参照考试。
一、积极构建学科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怎样构建知识结构 具体方法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通达有赖于知识结构的建立 明确哪些是关键知识,哪些是一般知识? 对关键知识的形成和含义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关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知识与关键知识的关系 具体方法 概念图(知识图) 小组合作、互教互学
二、未雨绸缪抓好必修课检测 测试目的: 测试性质 建立常模,分析对比,质量监控; 知识统整,构建知识框架; 诊断现状,改进教与学; 建立与高考的常模之间的联系,预测未来发展取向和发展区间。 测试性质 水平测试,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 强调双基,注重能力和灵活性。 纸笔为主,量化手段。 横向排队,仅供参考。
三、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关系 考试说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考试说明规定形式和内容 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说明考试要求 关注大纲和课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 关注大纲对学科基本能力的表述 关注大纲对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强调 关注大纲对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的强调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 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 难题与基础之间的关系 学科之间的关系 重在理解,适当训练 抓紧重点,不忘一般 难题与基础之间的关系 基础扎实,量力而行 学科之间的关系 全面均衡,有所侧重
五、注意两个问题 把高中必修课作为高中教学的重点 帮助学生选好自己的方向 要从高一起就抓紧抓好 在必修课结束之后要进行复习,保证学生建构起学科知识的结构 要组织包括必修课所有内容的水平测试 在上选修课时要不断回顾必修课的内容 帮助学生选好自己的方向 个人的兴趣与爱好 科目的难易 专业的发展前景
六、把复习课当新课来上 要在新的高度上来整理所学的基本知识 重点突出,全面照顾 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所学的基本知识 注意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注意知识的条件和应用范围 把握好知识的特点 重点突出,全面照顾 重点知识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处于联结中心,起挈纲带领作用的知识 成为其他知识的基础的知识 重点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 非重点知识是往往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非重点知识的重复少,遗忘率高
针对难点和学生在能力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对本学科的难点要有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难在哪里 学生的常见错误及其原因 把握分寸,适量精练 要给学生留下发挥的余地 让学生自行归纳和建构知识体系 在规范化的训练中,要给优秀学生留下自己发挥的余地 不要追求进度,由教师代学生解决难题 大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兵教兵 合作学习 …
谢谢大家 sunye1225@163.com
教学评价表举例 评价问题 等 级 描述说明 5 4 3 2 1 准 备 1、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态度 2、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先进性 等 级 描述说明 5 4 3 2 1 准 备 1、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态度 2、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先进性 3、教学的设计和预期目标的合理性 4、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知识的了解 5、教师对课程及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是否正确 6、教师对资源的准备
评价问题 等 级 描述说明 5 4 3 2 1 过 程 7、教师的角色地位 8、教师教学策略运用 9、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正确、合理 10、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11、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2、师生间以及同学间的互动 13、课堂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 14、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的方式 效 果 15、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6、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
教学评价的标准⑴ 准备阶段 教师是否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教学准备 教师的教学观念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并切合实际 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和预期的目标是否合理 教师能否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学习方式和已有知识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分析是否正确、资源准备是否充分、评价手段是否合理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分析是否合理
教学评价的标准⑵ 过程阶段 效果阶段 教师的角色地位和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学习,学习方式如何 师生间以及同学间的以什么方式互动,水平如何 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科学性、合理性 课堂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效果阶段 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