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教學的現況、教學設計與展望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數位學習研究團隊 ©Copyright 2004 by NTNU e-Learning LAB
本場次講師簡介 侯惠澤 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數位學習團隊專案經理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管系台北推廣部兼任講師 曾任 中國科技大學資管系兼任講師 東南技術學院工管系兼任講師 專長:數位學習,融入教學,知識分享
大綱 融入教學的現況與瓶頸 融入教學的案例分析 融入教學的教學設計指引 融入教學的趨勢與展望
融入教學的現況與瓶頸 世界主要先進國家莫不以透過資訊基礎建設來提升教學的革新作為要務。 美國在1999-2003推動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 (PT3)計畫,以美金四億元來作為師資培育機構研發教師學習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方案的經費(Brush, 200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 英國則在1998-2002年(後延伸到2004年)推動National Grid for Leaning(NGfL)計畫,估計在2001-2004年期間,投入學校改善資訊設備軟硬體的經費將超過一兆英鎊(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 2004)。 台灣則在 1999年斥資台幣六十四億七千萬元來充實中小學的資訊軟硬體,並計畫在2003年前投資一百四十四億台幣來建置教室內的電腦和網路設施(韓善民, 2000)。
但,這些大規模的經費投入,對於教師的教學,或學生的學習,到底有多少助益?
融入教學現況 一、高倡導,低準備 美國國家教學科技標準-教師版(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0)對教師應用資訊於教學情境的五項標準,可說是全方位的要求: 教師要有科技工具(電腦)的知識和操作能力 要能計畫和設計學習環境並創造學習經驗 要能整合科技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並創造最大的學習效果 要能使用科技在各種不同的評量方法 要能使用科技來提昇自己的生產力(productivity)和專業能力 要能瞭解並應用與科技應用有關的社會、倫理、法律、人文等議題。
融入教學現況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NCES, 2000)的調查中發現,僅有33%的教師認為自己已經對採用電腦協助教學有充份的準備,66%認為自己僅有一些準備,或完全沒有準備。 此種低度的使用科技的心理準備,可能也連帶地使得多數教師對應用電腦所能產生的效果,並沒有太大的期望。 基層教師對於應用電腦的接納程度,以及電腦實質能產生的效果的預期,到目前為止,無法和政策執行者或教學研究者熱切的期望和倡導相匹配。
融入教學現況 二、高普及率,低應用率: 依據NCES(2002)的統計,在2001年時美國中小學可上網電腦的普及率為每5.1名學生有一部電腦。 Becker等人(Becker, 2001;Becker & Ravitz, 2001)調查全美1616所中小學教師使用電腦的頻率。結果發現,小學約有35%的教師聲稱約每1.5週在課堂上使用一次電腦,而中學的科任教師只有9% (藝術科)到24% (英文科)不等(平均14.6%) 的教師有同樣的使用頻率。 Norris, Sullivan, Poirot, 與 Soloway (2003)發現 67% 的 K-12 老師在教室中使用電腦的時間每週不到15 分鐘。 Cuban等人(Cuban 2001;Cuban, Kirkpatrick, & Peck, 2001)調查加州矽谷地區的兩所中學的師生在電腦設備豐富的教學環境中使用電腦的情形後發現,約有2/3到3/4的老師完全不使用電腦中心的設備,而在教室中一週至少使用一次電腦的教師比例低於10%,一個月約用一次者佔20%-30%,且超過半數的教師是根本不在教室中使用電腦(Cuban, 2001, p. 133)。
融入教學現況 三、複雜科技,簡單應用 Becker(2001)的發現:中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最常使用的前四種軟體為:文書處理、CD ROM參考資料(reference)、技能熟悉軟體和網路軟體。在透過軟體進行的活動中,大多數時候是教師使用文字處理工具建立教材或學生用文字處理器完成作業。或者教師用試算表登錄成績,或要求學生使用電子遊戲作練習。 極少數是要求學生透過電腦完成一些探究式,計劃式或合作式的學習。而Niederhauser & Stoddart (2001)的調查也發現,大多數的K-6老師(85%)在課堂上僅使用技能導向、練習為主的軟體間或搭配一些「開放性軟體」(在其研究定義為模擬、遊戲、文書處理或試算表等)。
融入教學案例分析 如果,今天您的學校有許多用不完的電腦器材與軟體,您要如何運用電腦來教學生認識校園裡頭的樹木? 請花三分鐘,在您的講義上寫上您將採用的教學活動,您打算如何運用科技,安插在您的教學活動中? 您可以參考以下故事的幾個老師的作法,並寫下您覺得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A story… 從前,在青田花花小學有四個老師,每個老師都很有教育熱忱,而且對電腦有興趣,想要用電腦來輔助教學,有ㄧ天,他們教的是認識校園的樹木,他們的教學方法如下…
Teacher #1 背景介紹:#1老師為電腦專家,在加州拿到電腦工程碩士後毅然放棄在美國矽谷工作的機會,投入國小教育。 使用方式: 建置一個圖文豐富的多媒體網站,並且蒐集了許多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樹木資料 使用攝影程式在每個樹木介紹中加入老師的影像語音說明
Teacher #2 背景介紹:#2老師為生物博士,曾經參予國家生態計畫,並於棲蘭森林保護區有十年的研究經驗,取得森林研究傑出論文獎,但因喜歡小孩,毅然放棄繼續研究的機會,投入更具價值的國小教育。 使用方式: 說明樹木的生長原理與理論 要求學生回家搜尋網路上的樹木資源資料 要求學生做一個樹木生長的報告
Teacher #3 背景介紹:#3老師為補教名師,曾經匿名投入高中補教業,教學歸納與分析能力超讚,為全國名師,但也毅然放棄每月高薪的收入,投入國小教育。 使用方式: 在網站上歸納樹木的生長週期表供學生考試參考 要求學生回家上網測驗老師所設計的精選題庫
Teacher #4 背景介紹:#4老師為兒童教育專家,在英國取得兒童教育碩士後毅然放棄英國繼續進修的機會,投入國小教育。 使用方式: 建置一個討論區,希望學生藉由討論植物生態分享彼此的看法 針對討論區講解
想一想~ 以上每個老師的融入教學: 1. 學生可以得到未來有用的知識及學習遷移嗎?或願意更深入了解知識嗎? 2.科技發揮了適當教學效能嗎? 3.這樣的方案具體可行嗎?有什麼待改進之處?
融入教學教學設計指引 融入教學的教學設計應根據教學目標,妥善設計教學活動,並界定其中教師、科技與學生所分別扮演的角色與所進行的活動,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
科技扮演色為何? Knowledge delivering (知識傳達) 時機、內容、呈現方式 Knowledge construction(知識建構) 引導、協助、介入 Knowledge sharing(知識分享) 策略、互動、解題 Knowledge Assessment(知識評量) 情境、多元、互評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趨勢與展望 舉辦培養教師本身的資訊素養與教學科技專業的研習 加強教學導向軟體的研發 教學設計模組 教學策略模組 教學素材資源庫與教學知識庫 教學評量工具 教學設計知識管理工具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趨勢與遠景 建立教師線上專業發展社群: 加強關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徵研究 藉由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模組實際進行融入教學,並藉由融入教學線上社群之知識管理環境彼此於線上分享教案、教材、學習單、講義、投影片、討論教學議題、累積更多教案與教材於知識庫中供再利用。 加強關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徵研究 開發工具、實際試行、精緻改善
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