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菱 集 团 1870年10月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设立的九十九商会,贩售铸铁制成的“天水桶”,1873年3月,改名为三菱商社。2008年有6家下属公司位居《财富》世界500强之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知识探索版块:日本之路.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改革成就“中国梦” 改革铺就“强国路” 专题设置背景之热点篇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一是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改革的背景; 二是明治维新的举措; ——改革的内容; 三是迅速崛起的日本; ——改革的影响;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日本 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 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日本简介 东亚岛国 大和民族 日本文化 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 州 赏樱会 大和民族.
日本的明治维新 Meiji Reform.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专题八 明治维新.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改革的决心。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两个在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世界近代史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Unit 1 What’s this?.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奔跑吧,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学案2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Harvard ManageMentor®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温故知新 英国 法国 美国 资本主义 流血战争 俄国、日本.
ARM裸机第一部分-ARM那些你得知道的事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 菱 集 团 1870年10月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设立的九十九商会,贩售铸铁制成的“天水桶”,1873年3月,改名为三菱商社。2008年有6家下属公司位居《财富》世界500强之列。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高三一轮复习之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结构 日本明治维新 ★ ★ 历史条件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明治维新内容 评价 内忧 外患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性质: 积极: ★ ★ 消极:

所 处 时 代 将明治维新置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大背景下,认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工业革命的进行和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内确立 德意志统一 日本明治维新 侵略扩张

梳 理 知 识 1、归纳概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列举倒幕运动的领导人、根据地、重大事件和结果。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发 表 见 解 (日本明治政策)改变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结合这段材料,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特点: (1)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2)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3)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启示: 立足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由《明治维新》想到的……

启示1: 日本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和领主土地所有制等旧制度,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体制,通过对经济政治制度的调整,加速工业化和近现代化过程。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启示2: 我们今天的改革只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一定能成功。 明治维新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日本明治政府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化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惟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亚洲的强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今天的改革只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一定能成功。

启示3: 科教兴国成为我国今天的国策,是及时而必要的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缺少资源、能源的国家,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是日本政府用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贯作法。日本统治阶级极端重视与推动教育,改革过程中注意吸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和选择有利于已的教育实际经验,并频繁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从而确立起适应本国需要的教育制度(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大学)和课程体系。为日本走向高科技铺平了道路. 科教兴国成为我国今天的国策,是及时而必要的

一、历史条件: 1.内忧: (1)经济: (2)政治: (3)外交: 2.外患: 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社会各阶层尤其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2)政治: (3)外交: 2.外患: 黑船事件→→定条约,开门户 他国接踵而至→→效美国,取特权

“尊王攘夷” 破坏性、建设性 破坏性: 1)国门打开,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吉田松阴 思考: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破坏性、建设性 破坏性: 建设性: 1)国门打开,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乎? ——吉田松阴 2)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 3)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日本的软弱和落后,要求改革日本社会,以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 “尊王攘夷”

二、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明治政府成立,1869年迁都东京 1.领导人: 2.根据地: 3.重大事件 4.结果: 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幕府统治 戊辰战争→→幕府名实俱亡 西南强藩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

睦仁天皇改年号为【明治】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什么是明治维新?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了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尤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 1) 改革币制 2、经济 2) 改革土地制度 3) 废藩置县; 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军事 1) 2) 3) 4) 改革币制 改革土地制度 改革地税 殖产兴业 理解: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尤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 1) 2) 3) 学生留学,翻译著作 教育改革 习俗西化 “文明开化” 1) 2) 3) 4) 建常备军 改进装备 军事院校,培养人才 武士道教育

1.政治: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各自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 内 容 历史作用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环境 国内市场 废藩置县 废除等级 四民平等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 自由劳动力 资金

2.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殖产兴业 内 容 历史作用 改革币制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土地改革 近代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确立,提高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改革土地制度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工业化保障 改革地税 (资金) 兴办工业的热潮; 日本工业竞争力迅速增强; 初步实现工业化。 殖产兴业

3.文化生活: 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内 容 历史作用 学生留学 翻译著作 让更多人了解西方文明; 提供人才;但封建色彩浓厚 教育改革 吸收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了落后愚昧 习俗西化

4.军事: 建立近代军队 内 容 历史作用 建常备军 增强国防力量,提升了国家地位,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改进装备 军事院校,培养人才 浓厚军国主义色彩,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 武士道教育

四、明治维新的评价 性质: 历史作用: 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3、社会面貌: 4、国际地位: 5、对他国影响: 3、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4、社会面貌: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国际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5、对他国影响: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四、明治维新的评价 局限性: 1、在经济、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

【重难点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历史潮流 力量对比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强大,推翻了的幕府统治 政策措施 改革者素质 国际环境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强大,推翻了的幕府统治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相同 (1)背景: (2)目的: (3)途径: (4)内容: (5)性质: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 (1)背景: (2)目的: (3)途径: (4)内容: (5)性质: (6)影响: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 相同 都要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都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实行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促进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 领导 内容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 地方式进行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 地方式进行

启示2: 明治维新实质是对先进 的工业文明的经典模仿。在西方列强的炮舰压迫下,当时日本首要的目标是建立强大的军力 ;实际执掌政权的萨长集团,最关心的也是军事现代化,这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工业来支撑经济实力。明治维新主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只有在生产技术方面,日本才是毫无保留地学习西方。正是由于将学习重心放在生产技术上,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只是围绕这一学习需要作出了有限变革;由于充份立足国情、保守传统,而不是全面照搬西方,才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有效进行。 立足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启示3: 闭关自守就会导致落后和贫弱,就会被世界淘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十分必要的。 日本的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实行民族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日本这个民族通过对外学习,旁征博采,得以不断发展。 闭关自守就会导致落后和贫弱,就会被世界淘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十分必要的。

情感挖掘 情感体验:“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1、从“维新人物”活动中体验勇于学习的能力。 —在明治维新中感受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 高衫晋作、木户孝允等西南强藩早于明治维新改革 高衫晋作敏锐从中国的失败中吸收教训,认识到幕府的腐败,扫除旧势力。 西乡盛隆在倒幕运动中屡建奇功 派出强大的岩仓使团考察欧美,求知于世界,认识差距,实现民族自强的决心 大久保利通抓住机遇,超常规追赶的措施:政府主导,样版企业示范推进工业化。 明治政府全面学习、分步推进,较好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情感体验:“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在明治维新中感受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

情感挖掘 2、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 (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 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 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和魂洋才”,“帝国宪法”。 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

谢谢指导!

材料: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的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腐化奢侈,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单靠卖“年贡米”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向豪商们借债。……一些大名因负债太多,只得让债主购买武士身份,给予“带刀”特权和参与藩政的权利。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拙,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不少武士沦落到“冬穿单衣夏穿棉,无处安身”的地步,成为“浪人”。其中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1)从材料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2)这些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和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政权, 组成幕府 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幕府已成众矢之的,阶级矛盾激化 只是傀儡, 毫无实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天皇 幕府 掌握政权, 组成幕府 将军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大名 武士 工商业者 农民﹑ 贱民

《日本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1、颁布的背景:________ 2、蓝本是:_______ 3、内容: A:天皇权利、臣民权利 B:议会 C:内阁 D:枢密院 4、标志:__________政体确立 5、评价: A、进步性:1) 承认了人民的___,形式上确立了_______的国家体制,是_____进步 2)标志__________政体确立,标志着_____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_______制度 B、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____手里 比较日本和英国宪法的不同?(君主、议会、内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 (1)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 (2)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 (3)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俄日是资产阶级改革,对封建制度改造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3%,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1)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的改变意味着什么?“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意味着什么? 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依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和土地优劣情况。 确定土地私有权和新的地税制定。

“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殖产兴业” 含义: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国营 民营 在“殖产兴业”政策的推动下,日本工业化迅速展开,试从主导力量、推进步骤、技术革新、经济结构、企业归属等方面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①主导力量:政府主导 ②推进步骤: 国营企业示范  私人资本发展 ③技术革新: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经济结构:已重工业为主,尤其军工企业 ⑤企业归属:大资本家控制了大部分近代工业。 转让 国营 民营 政府扶植和保护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日本工业进程则是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 2)经济结构:英国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日本则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 3)政府干预程度: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日本大力扶植和保护。 4)日本两次技术革命交叉进行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天皇 万岁万岁 万万岁

材料1、“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2、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军事的内外目的分别是什么? 对内镇压,对外扩张。

请思考: “皇军”的称谓反映了日本军事近代化进程中什么特点? 特点: ①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 ②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练习: (2007江苏高考)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① 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措施。 共同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人侵,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明治维新的军事改革措施:推行义务兵役制,仿效欧美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 ③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试列举日军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④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根源:明治维新使资本主义发展,日本国力增强,但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但仍保留较强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两次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旅顺大屠杀。 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梁启超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摘自《世界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