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 解剖学基础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基础教研室.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环境化学 戴树桂 编 授课人:吴兰艳.
第 4 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大气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
全球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一节 男性生殖 Male reproduction
生殖细胞.
Welcome 制作:初二备课组.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书利华教育网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數學科之數學遊蹤.
植物和我们.
菜豆.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有机物,它们以植物 或别的动物为食,从 中获得营养物质。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滕州市羊庄镇羊庄中学 甘信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Word-power.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Escherichia coli to decompose polluted water and sludge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Positive gate bias-Induced Reliability in IGZO TFT
ATP SLYTYZJAM.
氮循环 肖子聪.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第四单元:比 比的意义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郦 丹.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防蚊灭蚊.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Session 2: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第四章 空气与生活—教材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 环境及其与人的关系 一、人类环境 (一)生物圈(biosphere)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 环境及其与人的关系 一、人类环境 (一)生物圈(biosphere) 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其范围大致包括了11km的地壳和海洋以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二)环境(environment)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三)环境的构成因素 构成环境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 1.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2.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3.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 4. 社会心理因素(social psychic factor)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和某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2)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3)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包括低等原生动物。 (4)非生物环境:指生态系统中各种无机物和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壤、日光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

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地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许多倍。

2.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 (2)能量流动 (3)信息传递

(二)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 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很多,可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类: 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由地球发射的波长较长的辐射,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如同人工温室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烃类等。

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病原体和虫媒的生存环境和地理分布,使虫媒传染病,如 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和锥虫病等,流行范围扩大,流行时间延长。 2.寒冷时期的多发病如急性心脑血管病、肺心病、风心病并发心力衰竭、 各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及冬季传染病如流脑、猩红热等发病率会降低.而炎热时期的多发病,如疟疾、麻疹和乙脑等发病率则会增高,发病范围扩展,流行时间延长。 3.全球气候变暖对热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产生重大影响。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每年上升1-2cm,从而淹没沿海低地,改变河口和海湾的形状及海洋水文特征,增加洪涝和风暴潮的危害; 5.加速大气中化学反应的进程;加速酸雨的形成;臭氧浓度增加;促使大气质量向恶劣方向转化。

(二)臭氧层破坏(ozone layer) 氯氟烃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损坏人的免疫系统,使患呼吸系统等传染病的为数增多;疱疹和利什曼原虫病。 (2) 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UV-B有关。据估计,平流层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约增加2%。而且,肤色浅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由阳光诱发的皮肤癌。 (3) 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O3↓1%, 白内障患者↑0.2-0.6%。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急性的 阳光灼伤、皮肤变厚 慢性的 皮肤变化、表皮变薄 致癌作用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皮肤黑瘤 眼部疾病 白内障、雪盲、视网膜受损、角 膜肿瘤 免疫功能障碍 传染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 乱

2. 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导致减产。使大豆更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 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直接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幼体虾、幼体螃蟹以及其它水生食物链中重要生物的破坏。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加速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速率,加剧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发生。

(三)酸雨 (acid rain) 通常指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冰雹和雾。主要是由于酸性气态污染物SO2和NOx在大气中受到氧化并溶于水中而形成。

我国: 重庆、贵阳等西南酸雨区 频率为>70%, 4.0~5.0 1852年, 英国 1930年后, 美国、瑞典、挪威等 1750个鱼虾绝迹 挪威: 5000个湖泊 900个严重影响 20000个不同程度影响 瑞典: 90000个湖泊 4000个鱼虾绝迹 丹麦、波兰、德国、加拿大等: 4.0~4.5 法国: 4.5~5.5 美国: 15个州<4.8 我国: 重庆、贵阳等西南酸雨区 频率为>70%, 4.0~5.0

2.形成条件 ①大气中SO2、NOX等酸性污染物增多; ②大气中有足够的氧化剂(O3、氧自由基等)和催化剂(锰、铁氧化物); ③一定的气候、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湿度大、静风频率高、地处丘陵地区等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地理条件。

酸性气态污染物SO2和NOX在大气中受到氧化并溶于水。 国外 NOX占30% 我国 : SO2>90% 农作物:10亿 林业: 17.5亿 至1981年底,美国损失50亿美元 建筑物: 20亿 渔业: 2.5亿

3.危害 ①对呼吸系统的损害:硫酸雾可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深部,对肺泡产生刺激、腐蚀作用,导致肺水肿、肺硬化。 ②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酸雨进入水体后,导致水体酸化,鱼卵不能孵化或成长;有害金属从底泥中溶出,毒性升高;影响微生物,延缓水中有机物分解,沉淀增多,形成“死湖”。 ③对农作物的影响:在酸雨的作用下,Ca2+、Mg2+、K+等养分从土壤中溶出,造成土壤贫瘠;土壤微生物群体的生态系统混乱,影响氮合 成,影响农作物生长。 ④腐蚀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各种建筑物、桥梁、涵洞、名胜古迹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4.防治 ①改变能源结构 ②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回收硫精矿; ③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 水法和氨法

(四)环境激素 (Environmental hormone)

“环境激素”,是一种并不直接毒害生命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以激素的替代物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会使生物体内部分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引发生殖器畸形等多种病变。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化学物质统称“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或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ros)。由于这类物质的绝大部分具有与雌性激素相类似的生理效应,又被称为环境雌性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或外源性雌性激素(xenoestrogen)。

1.种类 植物雌激素   大豆异黄酮 人工合成药用雌激素 已烯雌酚 烷基酚类   双酚-A 杀虫剂类   西维因 邻苯甲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酯 多氯联苯与二恶英类 金属及非金属类   铅、汞

2.对健康的危害   (1)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具有雌激素或抗雄激素的作用。环境雌激素首先表现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对雄性生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阴茎短小、睾丸萎缩、隐睾、尿道下裂、精子数量减少、异常精子数增多、精子质量下降、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凋亡。环境雌激素对雌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月经不正常、动情周期不规则、性行为异常、卵巢萎缩、流产、受孕率下降、性器官和生殖道发病率增加等。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许多环境雌激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一些环境雌激素有较高的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富集于脑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的毒作用,引起机体出生缺陷和精神异常。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环境雌激素可能有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和增加自身免疫性的作用。 (4)环境激素与肿瘤: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以环境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最多。 (5)环境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高植物雌激素饮食降低了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五)白色污染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爱护地球

概念 1.生物圈; 2.环境;3.生态系统;4.生态平衡;5.食物链;6.生物放大作用;7.酸雨; 简答题 1.环境的构成因素都有哪些? 2.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它有哪些功能? 3.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主要的温室气体都有什么? 5.什么是温室效应?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产生哪些影响? 6.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生物和环境都有哪些影响? 7.酸雨形成的条件?它对地球生物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激素对健康的影响?